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皇太后薄姬生平 薄姬结局 薄姬子女

西汉皇太后薄姬生平 薄姬结局 薄姬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39 更新时间:2024/1/4 5:30:00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

薄生是苏州人,想来是翩翩少年,而魏媪原籍魏国,则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不知怎么会相遇的?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吧,当然谈不上什么婚姻。更糟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在了山阴,成了异乡之鬼。

魏媪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乱世。在这一片混乱中,从前战国年间的诸侯遗族纷纷割据自立,想要趁此乱局混水摸鱼,不捞个皇帝做也要恢复旧家邦。魏国宗室魏豹就在此时自立为王。

这时薄姬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媪心怀故国,见魏豹复称魏国,便将心爱的女儿送进了魏豹的王宫,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星象家、相士名叫许负,魏媪请他来给女儿薄姬相面,看她能否在魏宫中出人头地。谁知道这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许负先生的相术精准如神,是广为世人推崇的。这话一说出来,魏媪简直心花怒放。而魏豹听说薄姬竟然还有这等远大前途,更是喜上眉梢,算盘珠子立时打得飞快:薄姬的儿子要做天子,而她是我魏豹的小妾,她当然只能生出我的儿子来。那么,我的儿子做天子,我岂不是也当有天子之份?或者至少也可以放手一搏,为儿子打下前程吧?

魏豹说到做到,立即背弃自己和汉王刘邦所订的攻楚盟约,转而在楚汉之间中立起来,隐隐然有坐山观虎斗,想收渔人之利吞并天下的意思。魏豹这个想法好是好,问题是好过了头,压根就没有想到,薄姬虽是“天子之母”,自己却没有“天子之父”的位份。

魏豹背约,令刘邦怒火中烧,这一下气得,连项羽都先放在一边了,赶着就派自己的亲信将领曹参率兵,誓要先灭了两面三刀的魏豹不可。魏国的实力怎么能是汉军的对手?于是兵败如山倒,汉高祖二年三月,魏豹天子梦未圆,自己辛苦打下的“魏国”倒先成了汉王刘邦的一个郡。

魏豹对“相面不准”的许负恨得牙根痒,只得投降。刘邦倒还算客气,封他做御史大夫,并让他守城。可是他的霉运正旺,不久该城被楚军围攻,与魏豹共同守城的周苛、枞公认为,魏豹曾为此地国王,是个靠不住的家伙。于是魏豹不得不一命归西。

当初魏豹败后,魏宫中的女人们全部被俘。由于是“罪妇”,薄姬等人没有资格充当刘邦的姬妾,只能去做宫中役使的婢女,于是她们都被送进了“织室”。

事情到了这一步,薄姬真是只能自叹命薄,一句“当生天子”,居然使她到了这等处境,变成皇宫中最下贱的仆妇,去哪里生天子呢?不过,世间总是意外多。魏豹死后,刘邦偶然想到了魏宫的姬妾宫人,于是便到囚禁她们的织室去瞧瞧。这一瞧之下,刘邦顿时心旷神怡,发现死鬼魏豹的宫人中,居然不乏美色婵娟。于是色心大动,挑选了一批姿色出众的女奴送进自己的后宫中。薄姬就在这批女人之中。

一时间,薄姬以为自己将要时来运转了,不禁又想起了当年许负“生天子”的预言,心中无比雀跃。谁知道,老天爷又再一次把她丢进了深渊。刘邦内有悍妻吕雉,外惑诸夫人,何况薄姬的姿色在魏宫女眷中并不出众,因此刘邦压根就不曾注意过这个小妾。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薄姬连刘邦的面都没能再见到。眼看青春流逝,她只能自叹命苦。就在这个时候,老天再一次展现了奇迹。当初在魏宫中,年少的薄姬有两个最要好的女友,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薄姬视二人如同姐妹,知心贴意,还和她们立下了盟誓:“假如三人中有谁先得富贵的话,一定不会忘记另两人,要共享富贵和机遇。”想当初薄姬在魏宫中时,可是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然而到了汉宫,管夫人和赵子儿却将薄姬的盟誓当成了一场笑话。也许是她们仍然嫉妒薄姬昔日在魏宫中超过她们的实际地位,也许只是根本就将这位姐妹视做过眼烟云。

汉高祖四年,刘邦来到了河南成皋灵台。这时陪伴他的姬妾,正是管夫人和赵子儿。这两个女人一时间十分受宠,得意非凡,闲聊的时候提起了当初和薄姬立下的誓言,觉得薄姬十分可笑,于是嬉笑不止。刘邦无意间听到了一点话头,见两人笑得有缘故,便开口询问。管夫人和赵子儿只得一五一十地将底细都说了出来。刘邦对这两个没有良心的女人十分反感,转而心生凄凉之意,对单纯的薄姬同情起来。

因为好友的背叛,薄姬反而得到了刘邦召见的机会,真是不可揣测的命运。

就在头一天晚上,薄姬做了一个怪梦,梦中飞来一条龙,盘踞在她的身上。梦醒后正在诧异之中,却忽然得到了为刘邦侍寝的机会,于是便将这个梦境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十分高兴,认为此事乃是天缘,对薄姬说:“这是你将要富贵的征兆。”

但是,刘邦并没有喜欢上薄姬,他当初召她侍寝,几乎等于是在“日行一善”,所以很快也就把她抛到了九霄云外,特别是她怀孕生产之后,更是连面都不见她一次。薄姬虽然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却还是长年枯守孤灯,纯粹守活寡。

孤寂的薄姬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地僻处掖庭一角,抚养着刘恒。由于极其不受宠爱,偏偏又生了儿子为诸宠姬所妒,薄姬的处境可想而知。渐渐地,她养成了谨小慎微、凡事忍让的态度,就连照制度派来侍侯她的宫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刘邦的后宫中,薄姬母子几乎成了“好欺负”的代名词。

这样的处境,当然是苦恼的,但是世事就是那么翻云覆雨,难以预料。刘恒八岁这年,是汉高祖十二年,就在四月甲辰,他那高高在上、几乎不曾多看他一眼的父亲刘邦去世了。大权独握的太后吕雉虽然对戚懿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对薄姬的态度却非常公正。这当然是因为薄姬为人小心谨慎,更是因为薄姬和她一样,没有得到丈夫刘邦应该给予的善待,除了人生经历和身份头衔略有差距,在被丈夫冷淡这方面,吕雉觉得自己与薄姬多少有点同病相怜。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吕雉特别的恩遇:薄姬被吕雉送往儿子刘恒的封地,不但让她母子团圆,更给予她“代王太后”的称号,使她成为大汉王朝仅次于吕雉的贵妇人。

话再说回来,吕雉对薄姬如此善待,却对戚懿下如此狠手,是不是也正反映出,戚懿在得到刘邦宠爱的时候,确实做出过很多让人无法原谅的行径呢?总之,任何事都是有因果的,戚懿遭遇虽惨,却也不会是无辜的洁白羔羊。

正是因为她在得意时不但夺夫,而且再三试图夺嫡(这根本就等于是想要吕雉母子的性命嘛),特别是在败下阵之后还要嘴硬,无端端地唱什么找儿子报仇的歌(这一点尤其不能原谅,实在太低能了,难怪夺嫡失败),这才导致了自己如此下场,还害了儿子的性命。真正让人惋惜的是被她利用来夺夫夺宠的刘如意,这个可怜的少年,只因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生母、又碰上了一个如此下得去手的嫡母,不得不死于非命,才真是无辜。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吕雉,还是戚懿,都不是合格的母亲(别忘了,从宗法制度上来讲,刘盈和刘如意,都是她们共同的儿子)。

随着薄姬一起来到代国的,还有她的弟弟薄昭和她的母亲魏媪。

晋阳,是一座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城市,薄姬多年来守完死寡守活寡,早已习惯了没有丈夫的日子,如今虽然依旧寡居,但是所有的家人都能够最终团聚,并且在儿子的封国上享受富贵,薄姬已是喜出望外。刘恒年幼,薄姬做为代王太后,实际上就成了代国的主宰,不用说王宫中人人都对她趋奉逢迎,这可真是薄姬有生以来,连想都不曾敢想的好日子。她每日里只是关照儿子的饮食起居,在王国中游山玩水,舒服之极。

正当薄姬在代国这个世外桃源享受人生的时候,其他的刘氏诸王母子,却在水深火热中煎熬。

公正地说,吕雉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她实际治理国家的时间里,大汉王朝休养生息,天下太平无征战,海内晏然。然而在处理家务方面,吕雉却不折不扣是一个怨毒深种的悍妇。她处置戚懿刘如意母子的狠辣手段,使得母亲被幽禁的诸王都胆战心惊,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和远方母亲的安危而战栗。

不过吕雉并没有自己当皇帝的打算,她只是想发泄怨毒、大权独揽,并让亲生儿女和吕家荣华富贵而已。

首先,吕雉给惠帝来了个“亲上加亲”,让他娶了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张嫣也许并不是鲁元的亲生女儿,但是即使是庶出,她也是惠帝的外甥女,惠帝刘盈对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张嫣一直没有生育。着急的吕雉一不做二不休,将刘盈的两个儿子刘恭和刘弘都算在张嫣的名下,而两个真正承担了生育之职的妃嫔却被一杀了事。

惠帝刘盈被“人彘”惊吓成病后一直身体虚弱,加上日夜放纵,二十四岁就去世了。继位的少帝只有几岁年纪,掌政的吕雉面对满朝曾与刘邦共事的官员,与其说悲伤不如说忧虑,因此她在哭儿子时,虽有哭声却无眼泪。这个细节没有逃过张辟疆的眼睛。他是张良的儿子,家学渊博,立即明白了原由。于是他密告丞相曹参,并告诉他怎样才能保全满朝文武的安全。

曹参依计行事,建议吕雉拜诸吕为将,由吕氏掌握兵权。吕雉立即全盘接受。同时,为了避免年长的刘邦庶子们又来打皇位的主意,更为了将吕氏家族与刘氏家族紧密相联,保证吕家长久富贵,她想到了联姻,把耳报神安到他们的床上去。于是她将吕家的适龄姑娘们尽可能地嫁给了诸庶子庶孙为王后。这些个吕氏可都是正宗的扫帚星,把她们的丈夫都害苦了。

刘邦共有八个儿子,除了齐王刘肥、惠帝刘盈,依次是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从排行可以看得出来,除了刘肥的年纪比较大(他仅比刘盈早死一年,刘盈死时儿子还在学说话,可刘肥的儿子却已经大得可以继位为王并且娶妻了),其他的诸王都比刘盈刘恒还要小。现在,这群长在绮罗中的少年,都面对着令人胆寒的嫡母、难测的命运。

十四岁的刘如意被毒死后,吕雉将淮阳王刘友迁到赵国为赵王,并将一位吕王后塞了给他。刘友对这位吕王后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结果惹得胭脂虎勃然大怒,立即回娘家,向吕雉诬陷自己的新婚丈夫意图谋反。吕雉立刻将刘友召至长安,囚禁起来,断绝他的饮食。凡是同情刘友偷送饮食的官员,都被逮捕问罪。刘友被悍妻恶母所害,最终活活饿死。临终时他作歌道:“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讬天报仇。”

又一位少年亲王的无辜惨死,更使得刘家兄弟们与吕氏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深仇。

吕雉知道事情已经难以挽回,干脆就干到底。接着,她把梁王刘恢迁为赵王,将吕产的女儿嫁给刘恢,再将吕产封为梁王。这位吕王后倒还不至于谋杀亲夫,她对才貌俱佳的刘恢倒是很满意的,刘恢温文尔雅,对吕氏也还不错。但是万没想到,吕王后的狠妒却比吕雉还更上层楼。新婚还不到一年,她就撕去了新嫁娘的面纱,派人把刘恢的爱姬毒死了。刘恢郁郁寡欢,为爱姬作了四首挽歌,每天反反复复地吟诵不止。爱姬死后仅仅过了四个月,伤心欲绝的刘恢便自杀殉情了。假如不是吕雉逼着刘恢娶吕家女,本来这位宠姬才该是真正的王后,但是世上偏偏有个吕雉,于是这对有情人便不得不到黄泉去比翼双飞。吕雉对刘恢居然敢以死相争,让自己家的姑娘当寡妇,感到无比愤怒,坚决不肯为他过继儿子,于是刘恢至此绝嗣。

接下来是燕王刘建。刘建也娶了吕氏为王后,这位吕氏虽然比前两位要好那么一点,但是刘建对她也绝无感情,反倒是与宫中的美人有情,生下了一个儿子。不久刘建也在抑郁中早逝。吕雉听说刘建的儿子身上流的居然不是吕家的血,他竟敢冷落吕妃,于是怒火再次燃烧,派人把这个幼儿给杀了。刘建后继无人,燕国便成了吕通的封国。

齐王刘肥是兄弟中最年长,也是最早善终的一个,他去世后,长子襄继位为王,次子刘章十五岁,封为硃虚侯,娶吕禄女为妻。刘章性情豪爽,与吕氏倒真有夫妻情谊,因此深得吕雉欢心,几乎被这位嫡祖母视作亲儿子看待。

在三位刘氏亲王相继早逝之后,满朝文武都愤愤不平却又不敢做声。刘章却胆大,要为小叔叔们打抱不平。于是在一次陪吕雉宴饮当监酒官的时候,刘章首先要求以军令行酒。接着还当场借题发挥,说种好地的关键,就是要把地里不是自己所种的苗拔尽才行。吕雉听了这话,知道是在讥刺自己,也知道是在影射诸吕非刘氏种,未见得有好下场。于是默然无语。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吕姓族人逃酒,刘章立即追出殿宇,当场把他一刀两段,然后回报吕雉:“有一个逃酒的,被我用军法处死了。”吕雉和诸吕一听之下,顿时大惊失色,从此都对刘章畏惮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的少帝刘恭听说了自己并非张嫣亲生、生母已被吕雉杀死的事情。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不知利害,怀着赤子之心满怀愤恨地说:“我长大了一定要为母亲报仇!”吕雉得知这个消息,吃惊之下立即斩草除根。她先宣称小皇帝生病不能上朝,将少帝幽禁起来,再暗下杀手,说他病死啦。群臣虽然知道有鬼,却都无计可施。

少帝被害后,吕雉立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并且将侄儿吕产的女儿立为皇后。而大权仍然紧握在吕雉自己的手里。不幸的是,吕雉实际上在重蹈刘邦的覆辙,她再多的安排也不能预保她死后的世界。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了。诸吕害怕老臣和幸存的刘氏诸王秋后算账,于是阴谋作乱,想要夺取刘氏天下。然而刘章之妻吕氏,却对丈夫一往情深,惟恐他死于非命,做出了背叛家族的举动:将诸吕的计划向刘章合盘托出。刘章又立即将消息飞报给了哥哥齐王刘襄。于是吕氏家族很快就覆灭了。

为了消除隐患,以周勃为首的大臣们想出了一个与吕雉不相上下的狠招:愣说小皇帝刘弘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将他赶下皇座,他的嫡母张嫣则被打入冷宫。不久刘弘就和他的小吕皇后这对娃娃夫妻双双“暴毙”。至此,与吕氏家族有关联的最后一丝血脉被斩断。

那么,现在该让谁当皇帝呢?

多亏吕雉孜孜不倦的“除苗”工作,此时刘邦的儿子们,只剩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了。齐王刘襄一系虽然在铲除吕族方面立下了首功,但是他们毕竟是孙辈,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凶悍无比的舅父谁也不想再侍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阴狠外戚家族。刘长他妈家的亲戚为人也不比刘襄家的好多少,只有代王刘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谨慎闻名于世。一比之下,大臣们立刻拿定了主意。

这样一来,皇帝的龙袍,就如同一块大馅饼,向远在晋阳与世无争的代王刘恒头上砸来。公元前189年闰九月,迎接刘恒进京为帝的使者来到了代国。这时的刘恒,已经做了十七年的亲王,时年二十四岁。他简直不能相信,世上有这样的好事,他和他的臣属们(除了一个叫宋昌的)都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万万不能相信。

然而他的母亲薄姬却觉得这是天意。为了稳妥起见,薄姬让刘恒采用自己深信的卜筮之术,以占卜星象决定。占卜的结果是上上大吉。于是刘恒放了一半心,让舅父薄昭随使者进京,直到得到舅父的肯定答复,他才轻车简从向长安进发。

这时的刘恒的心还没有完全放下,来到长安城外五十里处,他再次派人打探消息,确信无疑后,才前往渭桥与迎接的大臣相会。当人群将他前呼后拥送进未央宫后,他成为大汉王朝的第五任皇帝。

刘恒即位后,封自己的母亲薄姬为皇太后。

假设薄姬十六岁入魏豹后宫,再三年成为刘邦的姬妾,同年生子,这时的她也还不到四十五岁。薄王太后成了薄皇太后,薄氏家族也受到尊崇。不过可惜魏媪没能活着看到女儿实现预言的那一天就死在了代国,下葬栎阳,未能与丈夫合葬。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被封为轵侯,早死的父亲薄生追封灵文侯,母亲追封为灵文夫人,分别享受祭祀。除此之外,刘恒还重赏了魏氏家族的每一个人。

在婚姻生活上,薄太后一生坎坷,是毫无乐趣可言的。然而她却生了一个世上数一数二的孝顺儿子。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排第二,仅次于舜帝姚重华。据说,薄氏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辗转迁延达三年之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在三年之中,他每天都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边,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无误之后,才放心给母亲喂下。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都对母亲尽为子之道。

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两年后,薄太皇太后去世,窦太后谨遵丈夫的心愿,将婆婆落葬在刘恒霸陵的南方,仿佛刘恒背着母亲的样子。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吕雉是一个狠毒的女人,然而对于薄姬来说,吕雉却不啻于是她的恩人。因此能够与刘邦合葬的始终都是吕雉,薄姬不但没有在权倾天下之后,将吕雉的棺椁从刘邦陵中迁出,更没有将自己以“文帝生母”的身份挤进刘邦陵。她始终认为,吕雉才是丈夫真正的妻子。薄姬陵一如薄姬生前的为人,恪守着自己姬妾的身份,守护在儿子刘恒的身边,隔河远望丈夫刘邦和吕雉的合葬陵。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流逝。现在回望薄姬的人生,她似乎完全是为了“生天子”而来到这个人世的,上苍赋予她的人生使命,仅仅是做一个母亲。然而她是世间最幸福的母亲。

标签: 薄姬

更多文章

  • 南朝名将韦叡生平 韦叡结局 韦叡子女 韦叡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韦叡

    韦叡,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2),病逝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字怀文,世称韦虎,京兆杜陵(今陕西蓝田附近)人,萧梁名将,汉族著名的军事家。韦叡的祖父韦玄,后秦时不愿为官,隐居在长安南山。宋武帝刘裕北伐光复关中后,曾征韦玄为太尉掾,但被韦玄拒绝。韦叡的伯父韦祖征,仕宋为光禄勋。韦叡的父亲韦祖归

  • 明末名将张煌言生平 张煌言结局 张煌言子女 张煌言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煌言

    海楼空挥泪。叹三番雄师北伐,虎头蛇尾。试问封疆何日复,怕是而今已矣!念往事思如潮水。数万儿郎成新鬼,决天河莫洗神洲耻。戎幕策,剩追悔。残秋岭上曾遥祭。雾沉沉风号雁唳,此情谁会?塞外双城犹死守,望断天涯日暮。欲解救睢阳无计。休论前朝兴亡事,最伤心弱宋和金史。千古恨,《黍离》耳!都说明朝不养士,但明未刘

  • 李广利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对李广利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广利

    李广利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家族被灭,匈奴这边为了笼络他鞮侯单于将女儿嫁给了他,然而他在匈奴的日子也不好过,最终遭他人嫉妒而被杀。李广利是怎么死的李广利兵败后投降匈奴,狐鹿姑单于知道他在大汉身居高位,便将女儿嫁给他,对他的尊宠超过了卫律。按汉律,李广利在大汉被囚禁的妻儿家人,在李广利投降后,悉数被杀,

  • 李广利和卫青谁厉害 李广利与贰师泉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广利

    李广利因妹妹李夫人得宠,汉武帝也对其信任有加,官拜贰师将军,曾征伐大宛,被封爵海西侯。李广利与卫青都是外戚,但二人能力简直天差地别。李广利和卫青因李夫人毕竟是个侍妾,在宫中位置卑微,其兄弟虽属皇亲,无功不得封侯。武帝命李广利为将军,就是好让他带兵出征,犯罪战场,得以封侯,到达尊贵的位置。卫青、霍去

  • 李广利简介 李广利和李广是亲戚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广利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因为这层关系他当上了将军,远征匈奴,尽管战绩平平还是很受重用。在世人眼中他是害李陵投降匈奴的罪魁祸首。李广利简介李广利(?-前89年),中山人,西汉中期将领,外戚,汉武帝宠姬李夫人和宠臣李延年的长兄,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另有一弟名李季。李夫人得宠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 匈奴为什么怕郅都 郅都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郅都

    郅都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之人的酷吏,他实施严刑峻法,就连皇亲国戚都要让他三分,甚至他镇守雁门关后,匈奴直到郅都死前都不敢靠近雁门关。匈奴为什么怕郅都汉景帝时期,匈奴铁骑连年南侵骚扰边境,边境数郡久不安宁。匈奴人一向敬佩郅都的节操威名,得知郅都就任雁门太守,惊恐万分。郅都才抵达雁门郡,匈奴骑

  • 酷吏郅都简介 郅都和张汤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郅都

    郅都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也是司马迁笔下出名的酷吏,担任过济南太守、中尉、雁门太守等职,但最终因得罪了窦太后而被罢官、处死。酷吏郅都简介郅都,生卒年不详,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酷吏。郅都在汉文帝时任郎官,为文帝

  • 唐朝开国功臣程咬金生平 程咬金结局 程咬金子女 程咬金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程咬金

    提起程知节(程咬金),中国人的嘴边就位会泛起一丝微笑,他们会联想到“三板斧”和强盗打劫的口头禅,“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打此过,留下买路财”,戏曲当中的程知节是个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历史上真实的程知节却是个世家大族出身,虽然两唐书都没有明确记载程

  • 唐朝开国功臣宗室江夏王李道宗生平 李道宗结局 李道宗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道宗

    李道宗(公元600年公元653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天潢贵胄,出自陇西李氏,他十九岁起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不世功勋。史料中处处显示了李世民对这位堂弟的偏爱和袒护,李道宗在战阵中足部受伤,李世民亲自为其针灸。李道宗贪赃下狱,李世民仅仅是将其免官而已,转眼之间,又获重用。李

  • 唐朝开国功臣侯君集生平 侯君集结局 侯君集子女 侯君集为何要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侯君集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每次听到雄壮激越的《秦王破阵乐》,总是禁不住心潮澎湃,乐曲回顾了大唐立国之初的浴血奋战和开创盛世的艰难历程,让人悠然神往、思绪万千,在那些连骑冲杀的英雄壮士当中,有一个人总会让人想起,那就是平灭高昌的侯君集。在将星如云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