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毛利元就的另一面:战国枭雄亦为风流雅士

毛利元就的另一面:战国枭雄亦为风流雅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73 更新时间:2023/12/20 11:51:27

利元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代枭雄,所以很多人很容易对他形成刻板印象,认为他定然是一个糙汉子,事实却恰恰相反。毛利元就不仅是一员悍将,同时他也是一名谋士,在学问、艺方面也非常有才能,特别是和歌、连歌的才能更是出类拔萃。

说起毛利元就(1497~1571),首先让人想起的是他从安艺国吉田三千贯的一介国人,一代之内就发展为领有中国地方全部和四国、九州的一部分的大战国大名。在战国乱世,为了扩张土地,不得不使用战争手段。江户时代编集的《洞春公(元就)略谱》载:“大小之战,凡二百二十度。”正是战争的生涯造就了元就这位智略、武勇方面都很卓越的武将。

但是元就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优秀的武将而已,在《吉田物语》中,可以看到元就的女婿宍户隆家对元就平素行止的描绘:

“性格平静沉稳,几乎看不到其匆忙的神色。即便大敌当前,诸方告急,神色不但没有一丝变化,而且春花秋叶,以季节之景照常咏歌作赋,举办歌会。(中略)尼子晴久进军吉田的风闻诸国尽知之时,(元就)在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后,又一如既往地咏歌行会。”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无论时都极其静,胸有成竹而不为外物所动,深具风雅之心的武将形象。

元就敬虔、内静的精神,来自其自幼对神佛的坚定信仰。在弘治三年(1557)元就给予长男隆元、次男吉川元春、三男小早川隆景的著名的教导书中,提到自己十一岁时被云游僧人传授念佛的秘法以来,一直到六十一岁的当时,每日早晨参拜太阳念佛十遍,祈愿现世和后生的幸福。要求三子也如此实行。

在念佛之外,元就信仰佛教的法华宗。毛利博物馆今藏有一本元就亲书的《法华经普门品》(内容讲解观音菩萨拯救、教化一切众生),是便于携带的小型折本,也许是元就平时的随身之物。

和歌、连歌

毛利元就在学问、文艺方面的教养,在战国武将中是值得一提的一人。特别是其和歌、连歌的才能拔群。毛利博物馆藏有连歌宗匠饭尾宗祇作的《分叶》一册,书尾有“大江朝臣毛利治部少辅弘元(花押)”题字,封面、封底分别题有元就亲书“分叶·元就”字样和定家的和歌“夕立”一首。本书是作为父亲弘元的遗物传给元就的,很早就被元就用作修学歌道之物了。

同馆内还保存有元就亲书的《续古今和歌集·卷十一》一幅和《续古今和歌集·卷十三》一卷。可见元就是通过书写歌集来努力修炼和歌的。

更有元就亲书的《元就咏草》一册,卷首与卷末已脱落,尚残有自撰的和歌三十四首,以及付句(译注1)一百四十九句、发句(译注2)十七句等。据信这是元就将生前创作的和歌、连歌句子自行编撰、誊写而成。

元就于元龟二年(1571)六月十四日,以七十五岁的高龄病死于吉田郡山城。不久,访问吉田的圣护院道澄(京都圣护院门迹,近卫家出身)见到元就的遗作,赞其“作意不俗”,便携归京都,示于和歌大家三条西实澄、连歌名匠里村绍巴,皆赞叹不已。绍巴立即着手编集,次年(元龟三年)二月即编成《毛利元就句集》。前半部分收录付句四十九句,后半部分收录发句三十句,所有句子都加有评语,书后附跋,全卷都由绍巴亲自誊写。跋文中对元就长于歌才,文武兼备大加褒誉,并说编集的目的是保留正本,为将来出撰集作准备,希望乱世中偏武废文的武将为戒云云。

同年六月,圣护院道澄也写成《毛利元就咏草连歌》一卷。前半部分的七十三首由三条西实澄加了批语,并作署日期为四月的跋文,称赞元就身为武将却具有歌人也难以企及的歌才,此咏草的内容都非常秀逸。后半部分的连歌就是前出里村绍巴书写的《毛利元就句集》的内容,前后合作一卷,由道澄亲自誊写完成。道澄在书末提到,正亲町天皇特追赠元就从三位,赐谥“惟德惟馨”,是因元就“岂止武勇之权威,诚可谓光(空)前绝后之芳名”。

在道澄的书写本基础上,江户时代初期编成了元就的歌集《春霞集》的祖本。明治二十四年十二月,毛利家曾将其刻模公印。

元就还书写了大量短册,毛利博物馆藏有九种。有一卷有《青柳咏草》的外标题,半张纸上题有“青柳の絲くりかえすそのかみは、誰か小手卷の初成覧”(大意为:那像青柳丝一般飘动的秀发啊,会是谁第一个将它挽成髻子呢?)的和歌,被认为是佳作之一。从短册上的和歌看,元就的书法属于平静的公卿风格,笔致清晰流畅。

连歌是将许多人汇聚一堂,在享受风雅的同时加深互相亲睦的最好方式,元就即使在行军作战中也经常举办歌会。例如弘治三年(1557)四月经略防长时,幸逢连歌宗匠宗喜自京都来,元就即在防府天满宫(防府市)的本阵召开连歌会(《武家万代记》)。

永禄四年(1561)三月,元就与隆元一起访问了小早川隆景的居城--沼田本乡(广岛县本乡町)的雄高山城,在逗留期间又参加了连歌会,元就以“若木より見ん世も久し花の春”发句,隆景作胁句“霞の月にかはす松か枝”,隆元以“岚も长閑なる夜の明初て”作三句。看着不禁令人回想起一家人联谊的欢乐景象。在同地还有次年四月三日歌会的《连歌怀纸》,这是当年二月元就自石见(岛根县)凯旋回来后在吉田郡山城召开的连歌会的记录。防府天满宫圆乐坊的法印重雄这时正好在吉田,以“卯花や雪もたかねの時鳥”发句,元就应以“若葉むらむら明ぼのの山”,隆元作三句“殘る夜の月の霞の隙見へて”。从这些作品中足以窥见元就在连歌上的才华。

传说在弘治元年严岛会战后,在捕获的陶军俘虏中有名渡边可性者,元就听说他是一位狂歌诗人,在听其咏“懸けてしや頼やまりのしめたすき命一つに二つ卷して”一首后将其赦免。又有陶晴贤的同朋宗阿弥也是一位嗜好歌道的人,元就也命他以当时的心情赋狂歌一首,得到的是“名を惜む人といふとも身を惜む惜しさに代へて名をば惜まじ”,元就认为此歌比可性的出色,也赦免了宗阿弥。这是一位胸涵雪月的武士的动人轶事。

诸艺

元就对诸多游艺都抱有兴趣。从永禄五年(1562)六月朔日隆景给隆元的信中提到“上(元就)亦戏鞠”的内容来看,元就对蹴鞠之类的古雅竞技非常爱好。

永禄十年(1567)二月,元就降伏了宿敌出云的尼子氏后,凯旋回到吉田。当年六月舞的名手幸若大夫自越前而来,元就把郡山城麓的满愿寺提供给他做表演的舞台,并亲自观赏了两回。十一月,京都的能剧艺人观世宗节一座也光临吉田,在兴禅寺设舞台;十二月二十三日,在雪中表演了能十一番以祝胜,元就与部下将士一起尽欢。翌年二月,石见的益田元祥来吉田元服的时候,也让尚逗留在满愿寺的观世宗节一座表演了能乐。

茶道方面,天文十八年(1549),元就携元春、隆景前往周防山口(山口市)拜见大内义隆,四月二十六日出席了义隆的茶会。当时在山口已经兴起小间草庵的茶会,元就似乎也是这种茶会的热衷者。据《吉田物语》载,元就派竺云惠心为使者上京进献正亲町天皇的即位金,把秘藏的唐物肩冲茶入也交给惠心,以备万一即位金不足时折当。这里可以看到元就平时也搜集名物茶器。

后来称作“上杉瓢箪”的唐物茶入,从足利义政经珠光、绍鸥、大内义隆、义长,而为元就所得。元就进攻大内义长时,就如何处置义长询问了义长的兄长大友宗麟,宗麟不愿弟弟活下来,但却要这个茶入。于是元就便将其赠与宗麟,其后又从宗麟经丰臣秀吉传入上杉景胜之手,故而得名“上杉瓢箪”。这又是一桩关于元就与茶具的故事。

大内氏遗宝的继承

毛利博物馆收藏的大内氏遗宝类中,最珍贵的就是雪舟等扬笔《四季山水图长卷》。这是文明十八年(1486)雪舟六十七岁时在山口云谷庵所作,长达16米的画卷中描绘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山水景象,是公认的雪舟的最高杰作,被指定为日本国宝。雪舟在创作完成后,将其献给了大内义兴的父亲政弘,此后一直保存在大内文库中。直到大内义长自山口逃亡后,此长卷和其他的大内氏遗宝一同,由率先攻入山口的石见津和野(岛根县鹿足郡)三本松城主吉见正赖所接受。

毛利博物馆的藏品中,属于当时一起接受的大内氏遗宝还有日本国印、朝鲜国通信右符、多多良朝臣、太宰大贰、大内义长印等诸多印判类,因为正赖在统计这些印判的目录文件上留下了自己的花押。即,正赖只是暂时接管这些大内氏的遗宝,不久将一并上交给元就。这些世界性的文化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保存至今,也是承蒙元就的余荫。

结语

元就在山口拜会大内义隆的逗留期间,亲身见闻了当时正处辉煌鼎盛期的大内文化,深受感触和影响。但是后来在《老翁物语》中却如此论及大内氏的文艺:

“时大内家中相舍弓箭之道,贪于诗歌、管弦、茶汤、犬追物(译注3)、草鹿(译注4)等游戏,心存弓箭之道者,实未见一人也。”

元就意识到荒废武事,耽于文弱的危险,提醒自己引以为戒。在《老翁物语》中又提到:

“立花(花道)的上手、歌道的达者、乱舞者、盘上(围棋、将棋、双六等)的名人既至,诸方音信可知矣。各予以相应接待。”

标签: 毛利元就

更多文章

  • 斋藤归蝶和战国三夫人 斋藤归蝶的死亡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斋藤归蝶

    斋藤归蝶是日本战国枭雄织田信长的正室,和前田松、浅野宁宁并称为“战国三夫人”。关于她的下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说法认为在斋藤家覆灭之后,她被信长流放,也有说法认为她早已故世,究竟如何,早已不可考证了。以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开始,到元和元年(公元16

  • 斋藤归蝶身世 斋藤归蝶名字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斋藤归蝶

    斋藤归蝶的父亲是日本战国时代美浓国的大名斋藤道三,母亲为斋藤道三的正室小见之方。斋藤道三一生四度易名,女儿出生的时候,他还是长井利政,所以,斋藤归蝶的原名为长井归蝶,这个名字的寓意是绮丽的蝴蝶。斋藤归蝶身世斋藤归蝶是日本战国时期大名织田信长正妻,父亲为斋藤道三,母亲为正室小见之方。1549年时,嫁

  • 毛利元就和织田信长谁更可能统一日本 毛利元就与尼子经久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利元就

    很多人喜欢将毛利元就和织田信长拿来比较,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如果毛利元就早生30年就没织田信长什么事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就像“毛利元就和织田信长谁更可能统一日本”这一问题一样,很难得出确切的答案,毕竟二人并没有交手过,倒是“毛利元就与尼子经久谁更强&rdqu

  • 毛利元就的死因 毛利元就的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晚年身体开始衰落,后来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根据相关史料,毛利元就的死因很有可能是食道癌。毛利元就长子早在他之前死去,不过他的另外两个儿子都不是凡才,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并称“毛利两川”,都是战国名将。毛利元就的死因毛利元就在晚年身体开始衰弱,曾经找足利义辉医师曲直

  • 施蛰存简介 施蛰存是哪个流派 施蛰存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施蛰存

    施蛰存原名施德普,出生浙江杭州,是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影响。施蛰存简介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 吴组缃的子女 怎么评价吴组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组缃

    吴组缃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朴素细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誉为“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第一人”,以写农村写农民著称文坛。吴组缃的子女吴组缃上中学时就结了婚,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把家眷也带了来。他家住在西柳村,季羡林、李长之常去那里看他们。季羡林后来还说,现在听说中国留学生可

  • 吴组缃简介 吴组缃的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组缃

    吴组缃别名吴祖襄,出生安徽泾县,是近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有《一千八百担》《鸭嘴涝》《樊家铺》等。吴组缃简介吴组缃(1908.4.5-1994.1.11),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

  • 战国后期秦国假太监嫪毐生平 嫪毐为何谋反?嫪毐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嫪毐

    嫪毐(拼音:làoǎi))(?―前238年),战国末期秦国人。战国末年秦国的假宦官,原为他受宰相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始皇帝母亲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并受封为长信侯,还和太后赵姬生了两个儿子,并自称为秦王的“继父”。后来因事情败露,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听制宣太后芈月生平 宣太后结局 宣太后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宣太后

    宣太后芈月(?―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前306年,秦

  • 秦朝第一猛将王翦生平 王翦子女 如何评价王翦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