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生平介绍 范仲淹结局 范仲淹子女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生平介绍 范仲淹结局 范仲淹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13 更新时间:2024/1/5 4:24:11

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北宋时期名臣,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生活得非常简朴,每天只吃一碗稀粥,凉了以后分为四份,拌几根腌菜和醋,早晚各吃两份,吃完继续读书。而历史上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宋夏交战,已经52 岁的范仲淹被任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亲临前线视察。他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奖拔人才,阻止了西夏的入侵,成功地化解了多次边境危机。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范仲淹吗?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范仲淹简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北宋时期名臣

范仲淹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1]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生活得非常简朴,每天只吃一碗稀粥,凉了以后分为四份,拌几根腌菜和醋,早晚各吃两份,吃完继续读书。

成语“断齑画粥”就来源于范仲淹的苦学事迹。他的这种生活很像孔子的弟子颜回的经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考中进士之后,范仲淹进入仕途,参与政事。他在担任右司谏时,多次进谏,得罪了太后和宰相当时,年幼的宋仁宗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被贬到了苏州。后因治水有功,才被调回京城,担任开封知府。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宋夏交战,已经52 岁的范仲淹被任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亲临前线视察。他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奖拔人才,阻止了西夏的入侵,成功地化解了多次边境危机。

多年的仕途和军旅生涯,让范仲淹看到了北宋朝廷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诸多弊端,如果不改革,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开始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初期,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宋朝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触碰到当权者利益的改革最终失败了;支持改革的大臣纷纷被贬,范仲淹也在其中,几年之后郁郁而终。

在新政中,范仲淹非常重视教育和治学。他早年就主持过应天府府学,从来都是诲人不倦。有时,还用自己微薄的俸禄招待学生们吃饭,他还联络和资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宋初三先生”、张载等。

为了给国家培养实用人才,范仲淹还提议将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转向讲求经旨的义理之学和注重实用的经济之学。此后,考试内容开始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论思维,学校教育减少了死记硬背、脱离社会实际的章句记诵及词赋学问。

这些改变在儒学的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它彻底改变了儒学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少数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而范仲淹就是这些革新的主要推动者。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二岁而孤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翻译: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点评: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讲解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年轻的时候有远大的志向,他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文中人物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辽朝政治家皇太后萧燕燕生平介绍 萧燕燕结局 萧燕燕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燕燕

    萧燕燕是历史上令宋太宗胆寒的契丹皇后,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而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这种举动深深赢得了她的父亲萧思温的宠爱,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为辽景宗

  • 宋徽宗女儿柔福帝姬生平介绍 柔福帝姬结局 柔福帝姬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徽宗,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是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第二十女,花容月貌,本名赵多富,小名嬛嬛,靖康元年,因其为帝女,被准折金银一千锭,送与金人抵折岁费。先后为斡离不、盖天大王赛里、千户国禄、金帝吴乞买等人占有。据一些野史记载,在北上的途中,柔福帝姬还是难免凌辱的命运,而凌辱她的金将也为擅自动了留给皇帝的女人而被残酷杀死。

  • 宋英宗女儿宝安公主生平介绍 宝安公主结局 宝安公主嫁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宝安公主

    宝安公主是宋朝宋英宗的第二女,史称魏国贤惠大长公主,母亲是皇后。宋英宗只在位四年就死了,后由公主的亲哥哥宋神宗即位。而宋神宗登基,进舒国长公主,后改为蜀国长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病逝,时年三十岁。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宝安公主吗?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

  • 狄更斯写作风格 狄更斯的恋尸癖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狄更斯

    狄更斯写作风格多变。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虚伪。狄更斯运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塑造出人物和环境。狄更斯的作品用情节揭露了社会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狄更斯擅长描写人物环境。在描写人物性格时,狄更斯不仅对他们的外形做了细致描写,对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有所涉及。狄更斯狄更斯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塑造出了一

  • 荣寿公主是谁 晚清荣寿公主的亲生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荣寿公主

    荣寿公主出生于1854年,她在中国的历史中走了70年,去世至今已经近百年,可是后人一直没有忘记她,因为她是封建王朝里最后一个公主,她也是最后一个记录在《清史稿》的公主,但是如果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荣寿公主并不是皇帝的女儿,那么她为什么会被称为公主呢,荣寿公主是谁呢,她在历史上的亲生父亲是谁呢?荣寿公主

  • 郭子仪是怎么死的: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将,他一生带兵打仗,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对于唐朝来说郭子仪就是救世主一般的角色。郭子仪虽然功劳很高,但是却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从来没有做出危害国家的事情,反倒是一直谦虚谨慎的活着,所以受到了无数人的敬重,就连皇帝都非常尊敬他。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子仪他一生纵横天下,征战不休,立下了

  • 中国女历史学家班昭生平介绍 班昭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是东汉著名的女史学家和文学家。她曾经接替长兄班固续写《汉书》,晚年作了《女诫》流传后世,此外她还擅长散文和赋,以《东征赋》、《上邓太后疏》等作品较为出名。班昭出身于显贵的儒学世家,可谓名门之后。祖父曾任太守,父亲班彪和长兄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

  • 刘福通是怎么死的 刘福通攻占汴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福通

    刘福通是元末农民起义中最先起义的将领,曾经被北方的红巾军称之为共主,因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红巾军领袖。然而,对于刘福通是怎么死的历史却少有记载,也有史书记载但十分模糊,后人为此都纷纷猜测,争议颇多。刘福通根据《明史·韩林儿传》上记载,刘福通是因为抗击吕珍而死的,死在了安丰,

  • 屈出律厉害吗 屈出律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屈出律

    屈出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古出鲁克,是一位蒙古人,在1208年的时候投靠了直鲁古,并且在得到直鲁古的欣赏之后求娶了他的女儿。对于这个人物历史上也记载的比较清楚,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屈出律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甚至连他的生平事迹了解的也非常少,那么屈出律是哪个朝代的皇帝呢?屈出律图片如果想要知

  • 画家康定斯基生平介绍 康定斯基的艺术思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定斯基

    画家康定斯基生于格里历的1866年,出生于俄罗斯,他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画家,还是一个理论家。康定斯基去世于1944年的12月13日,后人将他评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康定斯基图片康定斯基的家里是知识分子家庭,所以他从教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学时代的他不仅成绩优异,还是个非常优秀的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