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子人物生平简介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老子人物生平简介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1/6 3:50:35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生平简介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主要着作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着《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标签: 老子

更多文章

  • 孙膑兵法全文 孙膑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膑

    人物简介孙膑(生卒年不详),孙武的后代,兵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孙

  •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生平介绍 颜真卿结局 颜真卿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是今陕西西安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全靠母亲抚养长大。颜真卿从小学习就极勤奋,涉猎面广。据说,他十八、九岁时,曾大病一场,卧床百余日,请了很多医生来看,都无奈何。这时,有一道士路过其家,自称北山君。这位北山君拿出几颗丹药来,让颜真卿服下,颜真卿就马上好了。道士对颜真卿说:你能固

  • 廖仲恺生平简介 廖仲恺被刺杀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廖仲恺

    廖仲恺(1877mdash;1925)汉族客家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乡窑前村(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祖居地是广东梅县程江镇,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中国近代着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

  • 宋光宗皇后李凤娘生平介绍 李凤娘结局 李凤娘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光宗,李凤娘

    李凤娘是历史上欺凌三代皇帝的宋光宗皇后,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但李凤娘天性悍妒,虽然已为 六宫之首,又早于孝宗干道四年﹝公元一一六八年﹞诞下儿子赵扩,可是却仍未心满意足。那时光宗因天雨以致卧病在床,同时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因而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

  • 宋宁宗皇后恭淑皇后韩氏生平介绍 恭淑皇后结局 恭淑皇后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宁宗,恭淑皇后

    恭淑皇后是我国南宋皇帝宋宁宗赵扩的皇后,韩氏(?-1200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为宁宗时期权臣韩侂胄的族人,。母亲庄氏,封为安国夫人。庆元六年(1200年)去世,谥号恭淑,暂时安葬在临安府南山广教寺。后迁葬永茂陵。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恭淑皇后吗?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生平介绍 谢道清结局 谢道清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道清

    谢道清是历史上垂帘听政的丑女皇后,即历史上有名的谢太后、南宋女政治家。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经"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而谢道清虽然是皇后,还是竞争不过贾贵妃,理宗专宠贾贵妃一人,理宗虽然不爱她,对她却很敬重,礼遇有加。

  • 宋宁宗皇后杨桂枝生平介绍 杨桂枝结局 杨桂枝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宁宗,杨桂枝

    杨桂枝是历史上倾国倾城的宋宁宗皇后,淳安县辽源十五里坑(今上虞里商乡杉树坞龙门墈杨家基)人。淳安县现在隶属杭州市。而杨桂枝以她的美貌才智从贵妃立为皇后,又无子嗣却位尊皇太后并同坐听政,执掌朝纲,确是女中豪杰。杨家父子以杨后一荣俱荣,父杨忠封齐王。杨次山虽贵显能避权势,不干预国政,时论称贤臣。可见南

  • 历史上的孙尚香究竟是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尚香

    孙尚香是三国时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尚香此名源于戏剧《甘露寺》中虚构的名字。历史原型为中国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之妹,后嫁与刘备。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孙仁,通称孙夫人;戏曲《两军师隔江斗智》中名孙安。简介:孙尚香是三国时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又称孙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 晏子生平简介 晏子使楚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晏子

    人物简介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晏婴,别名晏平仲、平仲,山东夷维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代表作品《晏子春秋》。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40余年。晏子聪颖机智,能言善辩,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

  • 魏惠王人物介绍 魏惠王生平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惠王

    人物简介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又称梁惠王、魏?,生于魏国安邑,是魏国第三代国君,后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故魏国亦称梁国。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魏惠王魏?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