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思想家张载生平 张载的思想有哪些

北宋思想家张载生平 张载的思想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16 更新时间:2024/2/13 19:46:18

北宋张载

北宋张载,生于公元1020年,字子厚,是凤翔郿县即现在的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被后世的人称为横渠先生,尊称为张子。张载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跟人家讨论兵法,后来又转而学习儒家的“六经”,曾经担任过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的官职。后来他辞去官职,在关中这个地方开学授课,因此他的学派被人们称为“关学”。他与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在临潼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张载画像

关于北宋张载的名字,其实是来自我国著名的易学著作《周易·坤卦》中的“厚德载物”一句,这个名字寄托的是他的家人对他的美好期望。张载自小便十分聪明睿智,在十岁的时候跟随老师学习,就展现出了自己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气魄。在加上他后来遭遇了丧父之痛,这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得多。

当时因为西夏国经常侵扰北宋的边境,北宋只得向他们进贡大量物资来换得一时的和平。这对于喜好读兵书的张载影响十分大,他在二十一岁那年写了一篇《边议九条》上报给当时主持西北事务的范仲淹,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范仲淹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大为欣喜,他立即召见了才华横溢的张载。在和他经过一番详谈之后,范仲淹劝诫他应该多读一点儒家的著作,这样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张载开始苦读儒学著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又看了很多道家和佛学之书,渐渐领悟了儒、道、佛之间的关联,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北宋张载的一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和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两兄弟五人一起被称为“北宋五子”,看见人们对他的评价之高。

张载著作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成就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专心学问,给后留下了很丰硕的精神财富和遗产。他也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当时的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兄弟等理学家一起被后世称为“北宋五子”。因为他出生在凤翔郿县即现在的陕西郿县横渠镇,因此他又被后人“横渠先生”,尊称为张子。而他所创立的学派则被人们称为“关学”。那么张载著作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主要著作。

张载画像

张载著作中最知名的应该就是《正蒙》了。这本著作又被称为《张子正蒙》,这本著作大概是在北宋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左右。关于这本书的书名来历,其实是这样的:“蒙”是古代知名易学著作《周易》中的一个卦,这个卦的彖辞中有“蒙以养正”的语句,意思是从一个人童年时候开始就要对他施行正确的教育。这跟张载的思想理论是不谋而合的,于是他便起了这样一个书名。《正蒙》这本著作可以说完全彰显了他一生的思想面貌,该书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王夫之认为是他学习儒学不可或缺的著作,可见该书在思想上的深邃和高度。

张载著作中另一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经学理窟》一书。在该书中,张载提出了“并田”和“封建”两项政治举措和主张。“并田”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分给农民。而“封建”则是指是指所有事情全都由中央来决定,可以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张载的这两个提议虽然在当时的社会中不可能实现,但是现在看来,却有十分积极的进步意义。

张载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之外,还有《横渠易说》、《崇文集》等著作流传于世。

张载 为天地立心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张载“为天地立心”其实是他的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的第一句。这句名言被我国当代的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这个称号的由来应该是因为张载出生在现今的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人称为“横渠先生”,于是便有了“横渠四句”这个称呼。这段名言反映的是张载的思想学说。

张载雕像

张载“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是这样的:首先认为天地是没有心的,但是人却有心,因此人的心也就是天地的心。“为天地立心”的意思就是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尽快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发展规律了。这种解释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并不准确。首先,“天地”指的并不一定是自然界。古人更多的是把“天、地、人”看成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一词指的到底是生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在这句话中,“天地”指的一个是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界。因此这里的“天地”可以理解为“天下”的意思,“为天地立心”就可以说成“为天下立心”。

然后,这句话中的“心”也和天地之心并不相同。张载曾经说过“天地之心惟是生物”,这里的“天地之心”可以理解为是天地创造万物的力量,其中更多体现的是天地的一种心意。需要注意的是,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不需要人来立。因此这句话中的“心”一定是不同于“天地之心”的另一种“心”。

张载“为天地立心”中的“心”应该指的是人的精神价值,于是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要为人类社会建立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观念的精神价值系统。

张载四为

张载四为指的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的张载所提出的千古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不仅高度概括了张载一生的思想学说和价值观,而且也是当时无数的知识分子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心声。这简单的二十个字即使到今天仍然广为流传和倍受推崇,曾经被总理温家宝和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所引用,也被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

张载雕像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张载四为的具体含义和体现的精神价值观。首先是第一句,这剧话的意思应该是要整个社会建立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观念的价值标准,一旦建立了这个标准,那么人和人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天下太平,从此再也没有冲突和纷争。

然后是第二句。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要教育百姓,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和意志来选择将来所要做走的道路,以确立生活的精神价值和人生意义。

接着是第三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就比较好理解了,这里的“圣人”一个指的就是儒家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孔子以及孟子。张载希望自己能够继承他们的思想和学说,把儒学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努力把儒学发扬光大。

最后是张载四为的最后一句。这句话一个也是所有儒学弟子的毕生追求。就是要开创一个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和谐安乐的盛世,而且这个盛世存在的时间是要历经万世而不消亡。这充分反映了张载宏伟雄大的理想和志向。

张载气学

张载气学指的是由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首先提出的以“气”作为核心的宇宙万物构成学说。他的这一学说发挥了孟子学说中的浩然之气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两者几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他的这一学说也被称为“气本论”。

张载雕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张载气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宇宙万物的本原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这个问题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最重要的标准。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一是认为“心”或者“理”是宇宙的根本;第二种认为“气”才是本原。张载属于第二种。他认为“气”或者“元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最高体系和最初本原。这一“气”包含了阴阳二气的对立并存,相生相克和相辅相成,在两者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便出现了人和万物。

张载在继承和发展古代“太虚”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虚即气”、“气为本体”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同时他还论证了气无生灭的物质永恒理论。

这就是张载气学的主要内容,宇宙的万物都是由这个“气”所变化出来的,事物千变万化的形态其实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因为物质的气是宇宙的根本,只有存在形式的不同,而没有物质本身的消灭和产生,因此气是永恒存在的。如此看来,张载的气学可以说是古典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思想成果了。

张载 横渠易说

标签: 张载

更多文章

  • 黄庭坚的诗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诗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庭坚

    黄庭坚是宋朝的诗人、文学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创派者之一,他主张的理论对该派之后的成员有着重大的影响。黄庭坚的诗大概有近两千首,题材比较普通,主要描写了书斋生活,是诗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意象,具有浓郁的书卷气。黄庭坚的诗艺术特点黄庭坚的诗主要选取书画、文房四宝、亭台楼阁、扇、香等富有文化性的题材,及时题

  • 大禹的资料 大禹是哪里人 大禹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禹

    大禹的资料大禹,历史上也叫作禹,他是鲧的儿子。他是夏朝的第一位帝王,他得位于舜,传位给伯益,有说法是传位给儿子启,自此以后,禅位制就被继承制取代,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夏启得位后每年都会祭拜大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后来的帝王在登基的时候都会祭拜大禹。大禹雕像大禹是治水德天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

  • 张仲景的著作有什么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仲景

    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作品一直历代医学家的医治原方,甚至影响到了其他东南亚地区,那现在我们知道的张仲景的著作有哪些呢?还有张仲景是湖南云阳人,曾在长沙做官,两地都有张仲景的故事流传下来。那么张仲景的经典故事有哪些?张仲景的著作有什么张仲景与华佗、董奉并称建安三神医,

  • 葛洪简介 葛洪的生平 葛洪著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葛洪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给她带来灵感的葛洪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葛洪是东晋有名的方士,是道教发展过程中有名的大宗师,对于之后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葛洪一生留下的著作很多,虽然已经有不少失散了,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还有不少,比如《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等。葛洪简介葛洪又称抱朴子,他是三国时

  • 华佗有哪些成就 华佗和张仲景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佗

    华佗的成就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张仲景、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一生治病救人无数,常常药到病除,被称为“神医华佗”,他最著名的就是发明了麻佛散,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进行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华佗华佗自幼家贫,父亲早亡,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

  •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的著作及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简介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在他生活的年代,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在陕西秦岭太白山中,后来声名鹊起,当时的政府征他当国子监博士,孙思邈拒绝。孙思邈像他主要研究钻研道家经典,对医学相当的有兴趣,重点研

  • 春秋后期吴国奸臣伯嚭生平 伯嚭结局 伯嚭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伯嚭

    伯嚭,春秋晚期人,出身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后因家难逃仕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而一度挣扎在亡国边缘的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rdq

  • 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李悝生平 李悝作品 李悝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悝

    李悝,约生于周定王介十九年(前450年),卒于周安王骄十二年(前390年),又名李克,魏文侯时曾为上地之守。上地,秦国灭魏后改为上郡,地处今陕西省北部的黄河以西一带,芷是战国时期魏秦两国交界地区。魏文侯十三年(前434年)、十六年(前431年)、十七年(前430年)、二十四年(前423年),魏秦两国

  • 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商鞅生平 商鞅作品 商鞅结局 商鞅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

    商鞅,卫国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商鞅本名公孙鞅,也叫卫鞅,后来在秦国被封为商君,因而又叫商鞅。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是在秦国实行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商鞅从小就喜欢“刑名之学”,到了青年时期,他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才干的人了

  •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范雎生平 范雎作品 范雎结局 范雎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雎

    范雎,字叔,战国时魏国人。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 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