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俄国第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彼得一世的情感历程

俄国第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彼得一世的情感历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1 更新时间:2024/3/5 15:56:57

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她的丈夫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彼得一世,而更重要的是她不仅出身十分卑微、相貌稀松平,而且目不识丁。可这样的她却赢得了彼得大帝的青睐信任,以至于后世对两人的情感历程非常的好奇。

1712年,彼得大帝与一名出身贫寒的女子举行了正式婚礼。这在当时的俄国是无法想象的事,皇室婚姻自古以来就是政治利益交换的产物,几无爱情可言。联姻的对象无论是身份、地位、宗教信仰还是国家都需要经过严密周全的考虑和选择。

彼得的妻子玛尔塔,出身于瑞典属利沃尼亚(今立陶宛)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认识彼得之前已经结过婚,还在大北方战争中被俘几经转手后成为权臣緬希科夫家中的女奴。玛尔塔目不识丁,没有传闻中的娇媚。她是如成为彼得大帝的妻子、俄罗斯史上第一位女沙皇的呢?

大帝折戟

1711年彼得大帝率领4万大军发起普鲁特河远征。玛尔塔在出发之前已与彼得秘密结婚,但她深知,这个喜怒无常的男人随时可能废除她的地位,正如他废除前任皇后一样。远征之前,彼得建议她留在彼得堡等他凯旋归来,但被她拒绝了。

玛尔塔懂得察言观色,洞悉他人的想法,她总是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取悦他人。除此之外,玛尔塔做的一手好家务活,洗衣,做饭,收拾房间,凡是她服伺过的家庭都对她赞不绝口。这是她第一次随彼得远征,她忍受住了恶劣的自然条件,目睹远征途中因缺水痛苦挣扎的士兵,她总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这使玛尔塔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喜爱。

在彼得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摄政期间,俄国与奥地利、波兰就组建了所谓的“神圣联盟”共同反对奥斯曼。尽管索菲娅曾派遣军队打击过奥斯曼属克里木汗国的鞑靼人,彼得大帝这次决定直接进攻奥斯曼帝国,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前往亚述海,就必须攻打位于顿河入口处的要塞。

彼时,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正在奥斯曼帝国寻求避难,他还试图借助乌克兰哥萨克和克里木汗国的鞑靼人重建对俄国南部的威胁。彼得借机以战争威胁奥斯曼,不料对方早有准备,于1710年11月先对俄宣战。

普鲁特河远征的漫长途中,彼得的部队深入南部大草原后缺乏水源,部队减员十分严重。加之他过于自信,严重低估了敌人的实力,1711年7月彼得的军队在普鲁特河地区陷入奥斯曼和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敌方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和密集火力将俄军逼迫到了要么溃逃要么束手就擒的局面,此时的彼得也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因为过去被俘的经验,也许是生命对于玛尔塔这样地位卑微的人而言本就是随时可能被夺去,她不仅没有惊慌,还表现出比男人更强大的勇气。她从自己身上取下珠宝,并鼓励随军军官的女侍们把所有的珠宝和黄金捐献出来,以换取与奥斯曼签订协议的机会。

不过,土耳其人并没有充分利用他们压倒性的优势。最终,彼得签订了《普鲁特和约》,结束了这次远征,归还了1696年得来的亚述海,也失去在南部建海军的机会。第三次俄土战争就这么结束了,俄罗斯在南线的局势“一夜回到解放前”。

然而战争的洗礼激励了这对年轻夫妇,危难之中见真情,玛尔塔(后皈依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赢得了彼得的完全信任。1712年2月,彼得以海军上将的身份与玛尔塔正式举行婚礼。两年后,彼得授予玛尔塔“圣叶卡捷琳娜勋章”,表彰其“在普鲁特河远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男人般的勇气”。此后叶卡捷琳娜常常陪伴在彼得身边,彼得出海航行也会带上她。

17世纪末的俄国还处于一片蒙昧的黑暗中,彼得大帝是这片土地上第一位掌灯的拓荒者。他无限的求知欲和惊人的学习能力使他对一切实用的技术,比如造船、做鞋、修筑防御工事,以及所有实用科学技术都感兴趣。他常常化名去西欧访学像海绵似的吸收一切先进知识。他崇尚理性,十分厌恶俄罗斯的东正教传统和浮华萎靡的贵族生活方式,他期望自己的国家可以拥有西欧明优雅的生活方式,精巧华丽的城市建筑,装备精良的海军部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厂和科学院。

彼得17岁时,在母亲的安排下与贵族家庭的洛普欣娜按照东正教传统结婚。洛普欣娜是一个在《治家格言》(俄国十六世纪的一部要求家庭生活无条件服从家长的法典性作品,后来成为家庭生活中恪守陈规陋俗的代名词)教育下长大的姑娘。彼得早年留学西欧的经历令他无法忍受这些迂腐的传统。

婚后,他常常与缅西科夫以及其他“彼得帮”的伙伴们一起玩军事模拟游戏,对妻子和儿子无动于衷。1694年母亲死后没过几年,他马上宣布离婚,这是罗曼诺夫王朝近三百年历史上第一次皇帝离婚,也是最后一次。彼得的婚姻注定是惊世骇俗的,他与玛尔塔的结合象征着俄国旧秩序的灭亡和新秩序的到来。对宗教的笃信,对传统的拘泥和对所有外来事物加以抵制的时代过去了,一个开放的、不拘一格的时代正在到来。

266封信和蒙斯事件

彼得与玛尔塔共有226封通信, 这其中大部分是彼得写给玛尔塔的。一方面是玛尔塔没有读写能力,仅有的信件也是由他人代写完成,一方面彼得大多数时间在外征战,玛尔塔除了随军的时间之外,通常与孩子和几个亲近的人待在彼得堡家中。后人通过对这些信件进行分析整理,呈现了一个彼得与玛尔塔之间的关系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1703年到1717年之间的蜜月期。这个阶段彼得的来信较为频繁,两人的称呼十分亲密,彼得常常以开玩笑的方式与玛尔塔分享自己惊心动魄的计划,告知战役及取得的胜利,表现出对孩子们的关心,寄赠礼物,或是解释自己因何推延了回复等等。其中的一封信尤为引人注目,彼得在1708年1月5日的来信写道,“如果我不幸战死,请将在缅希科夫那儿存放的三千卢布转交给玛尔塔和3个女儿”。

第二个阶段是1717年到1725年的淡期。这个阶段两人之间的玩笑话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含沙射影的带有怀疑的口吻。彼得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常年的沙场征战和日以继夜的行军已经毁掉了彼得的健康。这个阶段两人都各自有了情人,尽管彼得还被蒙在鼓里。不过他对玛尔塔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新人的出现而熄灭,有时因为分离显得更为热烈。1718年夏,彼得写道:“我写了五封信给你,可你只回了三封,你为什么不回信给我?天啊,请多写点儿……,已经过去了八天了,为什么不回信给我?”

这一年,正是皇太子叛逃奥地利被彼得引渡回国、关在狱中最终不幸死亡的年份。1718年也是玛尔塔与小她四岁的情人蒙斯在一起的第二年。维利·蒙斯相貌英俊,风流倜傥,13岁入宫后成为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副官,随后官职一路高升。两人日夜相处,渐渐生出了情愫。

彼时的彼得大帝不是在外征战就是在南部的疗养地泡温泉修养身体,两人关系的转折点是在1724年蒙斯事件东窗事发之后。在226封信中,玛尔塔彼得提出宽恕蒙斯的信虽然不多,但已经足够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蒙斯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皇帝最信任的权臣及其他众多位高权重的人都有牵涉其中。第二,蒙斯恃宠而骄,滥用刑罚,以为叶卡捷琳娜一世可以永远保护他。最终,蒙斯被彼得下令处死,这个事件不仅使彼得与玛尔塔的关系降至冰点,也对缅希科夫等权臣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

无论如何,从这些信里可以看出彼得对玛尔塔的感情已经超越爱情,成为一种岁月无法使之褪色、精神上的依恋。今天,无论是彼得建造的以叶卡捷琳娜名字命名的皇宫,还是以她名字命名的叶卡捷琳娜堡依然见证着当年他们之间的感情。

据常驻俄国宫廷的法国人回忆,“只有她可以安抚彼得的愤怒,她的温柔和忍耐可以平复彼得的抽搐性头疼,她的声音可以使彼得平静,她会轻柔的扶起他并在他的头上轻轻摩挲。这对彼得来说有着异乎寻常的效果,几分钟内他就会睡着。为了不打扰彼得的睡眠,她把彼得的头放到自己胸前,一动不动的就这样坐着持续两三个小时。他醒后就完全恢复了精力”。“彼得喜欢在任何地方看见她,无论是视察军队,出海,参加庆典或是节日,彼得都要带她出席……,叶卡捷琳娜非常了解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常带着爱意微笑着看着他,就像八月的利维娅(指陷入爱情的少女);而他也常常在谈话结尾加上一句,没有人能与你相比。”

依附于权力的蔓生植物

叶卡捷琳娜一世的故事可以说是标准的俄版灰姑娘。出生卑微,目不识丁,相貌身材极其普通,各方面看起来毫无特色的一个女人,竟然能成为彼得大帝的皇后和俄国史上第一位女沙皇。有人说是因为她的善解人意,懂得彼得的怒火与恐惧,残暴与不安,肩负的重任与宏大的理想;有人说是因为她善于在彼得与权臣之间把握平衡,长袖善舞,又不失分寸;有人说是因为她杰出的生存智慧与善于隐忍,熬过漫漫长夜终换来一日的黎明

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叶卡捷琳娜一世:她像一株依附于权力的蔓生植物,一旦没有了支撑,就只有紧紧地匍匐在大地上。彼得死后,叶卡捷琳娜名义上是沙皇,但实权掌握在以缅西科夫为首的最高枢密委员会手中。

标签: 叶卡捷琳娜一世

更多文章

  • 爱新觉罗·载漪简介 对爱新觉罗载漪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载漪

    爱新觉罗·载漪是惇亲王奕誴之子、道光皇帝的孙子,被封为端郡王,他是义和团事变祸首之,其子溥儁曾被慈禧立为大阿哥,打算废黜光绪而立之。爱新觉罗·载漪简介爱新觉罗·载漪(1856年8月26日-1922年11月24日),清朝宗室,道光帝旻宁之孙,惇亲王奕誴之子,

  • 载漪贝勒的子女 载漪和左宗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载漪

    爱新觉罗·载漪和光绪皇帝是堂兄,儿子溥儁还差点成了光绪的继承人,义和团事变后他成了罪魁祸首之一,被清政府流放新疆,直至张勋复辟才重获自由。载漪贝勒的子女载漪的妻子是慈禧太后的二弟叶赫那拉·桂祥的三女(桂祥第二女是清德宗孝定景皇后,亦即宣统朝时期的隆裕太后)。据《爱新觉罗

  • 庚子被祸五大臣许景澄简介 如何评价许景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许景澄

    许景澄是清朝末年政治家、外交家,曾主持中俄帕米尔交涉、抵制了意大利侵占浙江的图谋,又协助李鸿章创办中国近现代海军,曾任驻外公使、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庚子被祸五大臣许景澄简介许景澄(1845年1900年),世称许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

  • 阮玲玉简介 阮玲玉为什么自杀 阮玲玉自杀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阮玲玉

    阮玲玉简介阮玲玉简介上提到阮玲玉生于公元1910年的4月26日,原名叫阮凤根,是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著名的影星。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用安眠药自尽,享年仅25岁。阮玲玉照片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祖籍在广东的香山县,阮玲玉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阮玲玉在孩提时期就开始跟着母亲去为别人做帮佣,虽

  • 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郁达夫是怎么死的 郁达夫死亡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郁达夫

    郁达夫是怎么死的郁达夫死亡之谜,至今仍未解开。曾经一名日本宪兵承认郁达夫已惨遭迫害,这名日本宪兵并指出他们掩埋郁达夫的尸身的地方。后来研究郁达夫经历的工作者,几乎翻遍了新加坡都没有找到郁达夫的骨骸。郁达夫雕像既然这名日本宪兵所言不实,那么郁达夫是怎么死的呢?1945年8月29日,本在房间中和好友商量

  • 金王孙是谁 金王孙怎么死的 金王孙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金王孙

    金王孙是汉朝槐里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在历史却对他有所记载,那么金王孙究竟为何能被历史所记呢?因为金王孙是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孝景皇后的前夫,也就是说如果金王孙不和王娡离婚也许就没有汉武帝了,那么这个金王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何要和王娡离婚,而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金王孙简介很多人了解到金王孙都是在电

  • 十大大器晚成的人物 姜太公72岁被拜为国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器晚成

    古时候怀才不遇的例子举不胜举,对于能名流后世的人而言其实成名先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了,即便是大器晚成的人至少也流芳百世了。10 苏洵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

  • 清朝后期两江总督刘坤一简介 新宁刘坤一坟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坤一

    刘坤一是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名将,曾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等职,是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他主张变法,提出兴学育才、兼采西法等主张。刘坤一简介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

  • 湘军创始人江忠源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江忠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江忠源

    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组建队伍到广西参战,后辗转多地,官至安徽巡抚,有人认为他才是“湘军鼻祖”“湘军创始人”,是曾国藩创办湘军的支持者。江忠源湘军创始人“湘军鼻祖”江忠源被《剑桥中国晚清史》称为“正统上层人物中投笔

  • 江忠源故居 江忠源与曾国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江忠源

    江忠源举人出身,曾任秀水县知县、安徽巡抚、转战湖南、湖北、江西各省,到达庐州后遭太平军包围,最后城破而自尽,时年42岁。江忠源故居在新宁县城,刘长佑故居余庆堂与刘坤一故居光厚堂仅有一墙之隔,即所谓“隔墙”,而“对岸”则是说湘军创始人江忠源的府第与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