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宋哲宗皇后昭怀皇后刘氏生平介绍 昭怀皇后结局 昭怀皇后子女

北宋宋哲宗皇后昭怀皇后刘氏生平介绍 昭怀皇后结局 昭怀皇后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3/12/10 7:28:32

昭怀皇后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任皇后刘氏,开始只是御侍,后孟皇后被废,刘氏代为 皇后。而昭怀皇后美貌明艳在后宫居首,起多才多艺,深的哲宗的宠爱。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与宰相辅臣商议,想废黜刘太后,刘太后已被左右侍从所逼,用帘钩自缢而死,享年三十五岁,谥号昭怀皇后。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昭怀皇后吗?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昭怀皇后简介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任皇后刘氏

昭怀皇后人物简介

昭怀皇后刘氏(1079年-1113年),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任皇后。开始只是御侍,美貌明艳在后宫居首,并且还有很多才艺。得到哲宗的宠爱,从美人、婕妤进升至贤妃。生有一子二女。不仅有哲宗的盛宠,而且刘氏能顺意奉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朱太妃(宋哲宗生母)两宫。当时孟皇后位居中宫,刘氏不守臣妾之礼,而且秘密造谣传播诽谤孟皇后,内侍宦官郝随、刘友端被刘氏所利用。

元符二年(1099年),孟皇后被废,刘氏代为皇后。谏官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被流放。第二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册封嫂子刘皇后为元符皇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尊元符皇后为崇恩宫太后。宋徽宗因为哲宗的缘故,违例为元符皇后加恩礼(嫂子成为太后),刘太后以此多次干预外朝之事,并且以行为不谨著称。

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与宰相辅臣商议,想废黜刘太后,刘太后已被左右侍从所逼,用帘钩自缢而死,享年三十五岁,谥号昭怀皇后。

历史上昭怀皇后死亡之谜

两宋后宫少内斗,因此迷案不多,这是史学界公认的常识,原因之一,就是祖宗家法严,迫使历代后妃不得不以“冲淡”自守,和平共处。《明史》在“马皇后列传”里也特别提到,马秀英入主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但是赵炎读《宋史》,仍然发现了一个迷雾重重的“自杀门”:哲宗昭怀皇后刘清菁之死。

姐很坚强,不会自杀。

刘清菁这个女人,有些来历不明,父亲是谁,母亲是谁,原籍是哪儿,哪一年进宫的,史书上均无交代。现在可以查阅到也能确认的,是她的出生时间,即1079,这一年,宋哲宗三岁。如果按照史料的说法,说她“自幼进宫、初为御侍”,那么,哲宗即位之日,应是她进宫之时,大概在1086或1087年间。七八岁的小女孩,专门服侍小皇帝,两个孩子在一起成长,虽然身份地位悬殊,但不会影响他们之间建立起青梅竹马的交情。

从“黑户”女佣登上皇后宝座,刘清菁用了十三年时间,其升职秘诀,完全是一个古典版的“杜拉拉”。她没有任何背景,甚至没有受过任何教育。靠个人奋斗,她与向太后、朱太妃及哲宗母子建立了不错的关系;靠娇美的容貌,率真的性格,赢得了哲宗的爱情;靠聪明才智,内外勾连,打败了后宫三千佳丽,最终获得了成功。“杜拉拉”坚强不?刘清菁比“杜拉拉”更有韧劲。

关于这段经历,《宋史》的描述不可谓不具体:“昭怀刘皇后,初为御侍,明艳冠后庭,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生一子二女。有盛宠,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后不循列妾礼,且阴造奇语以售谤,内侍郝随、刘友端为之用。孟后既废,后竟代焉”。其中涉及造谣诽谤、中伤情敌之事,属“宫心计”范畴,不应上升为个人品质评价。孟皇后的故事,赵炎在《一代废后两度垂帘挽救宋室江山》一文里有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参考对比阅读。

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遗憾的是,刚刚升为六宫之主的刘清菁,却怎么也浪漫不起来。她当年即遭遇丧子之痛,仅仅出生两个月的儿子赵茂夭折了;次年又痛失爱侣,哲宗因伤心过度而致病,不久去世。面对人生两大惨事,刘清菁伤心欲绝,但她依然坚强地活了下来。

姐是工具,亦没自杀。

公元1100年,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刘清菁的人生开始发生逆转。六宫之主肯定是做不成了,得让位给徽宗的王皇后;因为哲宗的年号叫“元符”,所以,徽宗册封嫂子为元符皇后,一个虚位而已。

不久,刘清菁又无奈地沦为徽宗调和新旧党矛盾的政治工具。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向太后去世,宋徽宗居然晋升嫂子做了崇恩宫太后。此举颇值得玩味。首先嫂子做太后,明显违例;其次,哲宗的生母(也就是刘清菁的婆婆)朱太妃尚健在,理应当仁不让做太后,徽宗为何不册封朱太妃而册封嫂子?赵炎以为,其中的原因跟新旧党争有关。有两个人不能不说一说,那就是哲宗朝独相章惇和右正言邹浩。

当年孟皇后被废,章惇极力支持刘清菁母仪天下,邹浩却“上疏极谏”,拼死反对。章惇代表的是新党利益,邹浩则是旧党领袖韩忠彦曾布等人的马前卒。哲宗皇帝虽不像他老子宋神宗那样一心搞改革,但对章惇极为倚重,加上特宠爱刘清菁,于是不由分说,立刘清菁为后,把邹浩发配到新州劳动改造,新旧党之间的矛盾空前白热化。逮至徽宗主政,采取了调和的政策,“凡绍圣、元符以还,惇所斥逐贤大夫士,稍稍收用之”。邹浩官复原职,旧党多有起复者,章惇也受到特进,封申国公。

这是外朝的一个政治大气候,同样也波及到了后宫。刘清菁是向太后和朱太妃信得过的人,其中,向太后跟章惇不大和睦,朱太妃的政治倾向不明,多半是站在向太后一边的。此时向太后已死,若册封朱太妃为太后,会给群臣留下这样的错觉:新党会认为朝廷将循哲宗路线,独用新党;而旧党也会以为朝廷将对新党发难了。如此一来,矛盾会更加激化。而立刘清菁为太后,就可起到调和之效:既安抚了章惇一党,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旧党--朝廷不会再走哲宗的老路了。

关于章惇,还有一个雷人故事,或许会牵累到刘清菁。哲宗死,向太后临朝听政,欲立端王为帝(即徽宗),章惇不干,大喝一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话谁听了都会不舒服,何况还说到了一代风流天子的痛处?果然在进封章惇为申国公后不久,徽宗随便找了个茬子,将章惇撵到外地去了。章惇倒台,旧党一派欢欣鼓舞,韩忠彦、曾布为相,邹浩当了兵部侍郎。作为政治工具的刘清菁,便失去其利用价值了。

姐没自杀,姐是他杀。

根据《宋史》的记载,刘清菁的“自杀门”事件,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后(刘清菁)以是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已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赵炎简单加以分析,大家即可看出其中的矛盾和蹊跷所在。

两宋无内朝,后妃严禁干政,这是历史常识。除非是由群臣所请而垂帘的太后,才能具备“干预外事”的条件,否则绝无可能。刘清菁生活在哲宗、徽宗两朝,北宋立国已逾百年,她焉能不知祖宗家法及其中的利害关系?这是其一。其二,刘清菁是一个没有家族背景的女人,哲宗活着,她或许会恃宠而骄,干一些出格的事儿,哲宗一死,她还有何可恃?自保尚且不遐,安能再惹是非?这个罪名显然无成立依据。

再看第二个罪名:“且以不谨闻”。是语言不谨慎,还是行为不检点?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其中的“闻”字多少透露出一些信息,即“听说”或传闻的成分比较大。刘清菁在竞争皇后位时,是得罪了不少人的,后宫传出一些流言蜚语,实属正常。

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某年冬至节,孟皇后率领妃子们到隆佑宫等待与向太后贺节,大家都站着,只有刘清菁恃宠,到凤椅上坐下。于是,有妃嫔妒忌,耍了心眼,故意说向太后来了,骗刘清菁站起来,然后悄悄把椅子挪开。刘清菁看太后未来,随即又坐下,跌的双脚朝天。众妃嫔大笑,刘清菁狼狈地起身,夺门而出。从这个故事来看,后宫有不少人是愿意看到刘清菁倒霉的。

就算这两个罪名都成立,那也罪不至死,“将废之”而已,跟孟皇后一样,当个废后,要么去守陵,要么进冷宫闲居,反正不会死。为何却出现了“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的怪事呢?“左右”指的是谁?是她自己的身边人,还是皇帝的身边人?如果是刘清菁的侍从,就荒唐了,他们哪来这样大的胆子?如果是皇帝的身边人,那《宋史》就该记载为“赐死”,而不是“将废之”。可见《宋史》的修撰者,还是有良知的,用蹊跷而矛盾的笔触,为刘清菁昭雪沉冤。

以刘清菁的性格,若无圣旨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外力逼迫,她不可能自杀。前文中讲过了,她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人,二十岁上死了儿子死了丈夫,她也没有寻死。如今三十五岁了,风风雨雨,历经磨难,她应该更加成熟和坚强,区区“左右”所逼,恐难以让她甘心死于“帘钩”。

由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刘清菁的“自杀门”,不是自杀,而是他杀(赐死)。事件的幕后罪魁,宋徽宗是第一个,旧党群臣是第二个,后宫长舌妇是第三个,“帝与辅臣议”五个字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对一位当朝太后的废立,如果皇帝不先提出动议,辅臣哪个敢造次?徽宗一提出,旧党大臣自然不会反对,因为刘清菁是章惇执政时的“政绩”之一,乐见其毁之。

在三方势力绞杀之下,政和三年(1113年),一代艳后终于香消玉殒,正如她的名字“清菁”一样,“清”,代表着她是清白的、无罪的,“菁”是秋天的韭菜在冬天开的花,虽其香馥郁,却开的不是时候。

挽昭怀皇后诗二首介绍,昭怀皇后史料记载

《挽昭怀皇后诗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吕的诗词之一。

作者

宋李吕

诗词正文

{左巾右荒}御还龟洛,祎衣閟鲋隅。

光华随渭水,巡狩隔苍梧。

已卜先朝袝,旋闻反寝虞。

昭怀千载谥,不朽在椒涂。

昭怀皇后史料记载

昭怀刘皇后,初为御侍,明艳冠后庭,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生一子二女。有盛宠,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后不循列妾礼,且阴造奇语以售谤,内侍郝随、刘友端为之用。孟后既废,后竟代焉。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坐窜。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尊为太后,名宫崇恩。帝缘哲宗故,曲加恩礼,后以是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已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

标签: 昭怀皇后

更多文章

  • 谭甫仁被杀 谭甫仁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谭甫仁

    1971年2月,周恩来阅毕昆明军区呈上的《关于谭甫仁同志遇害经过初步调查报告》后,心情十分沉重地作了重要批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此乃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人员。要引以为戒!”1973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就立即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全力整顿军队。后来,昆明军区的工作人员

  • 百里奚是谁 关于百里奚的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百里奚

    大家对百里奚有着熟悉感吗?而百里奚是在后来是直接入秦而直接做起了大夫,那么百里奚是谁 关于百里奚的历史典故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百里奚是谁 关于百里奚的历史典故百里奚(约前726前621),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春秋时虞国大夫,后入秦

  • 白起是谁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起

    在战国时期中有个杀神,那就是“白起”,而为什么会有着怎样的一个称呼的呢?而这个又是根据什么而直接有点名臣,那么白起是谁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白起是谁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战国时期著名将领:白起白起(?公

  • 齐景公是谁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齐景公

    齐景公是谁?而齐景公对于在登基之后又是以怎样的政治而统治呢,那么齐景公是谁 景公是个怎样的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齐景公是谁 景公是个怎样的人齐景公(约前550年─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 夫差是谁 夫差到底是怎样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夫差

    聚集在,夫差是和西施也是在一起过,是夫差的妃子,而最后有几个说法就是说西施是被杀死,另一说法就是说是改嫁,而夫差又是怎样死的呢,那么夫差是谁 夫差到底是怎样死的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夫差是谁 夫差到底是怎样死的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夫差(约

  • 季文子是谁 关于季文子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季文子

    季文子到底是谁?季文子在生平中的事迹都是有着怎样的影响的呢,那么季文子是谁 关于季文子的生平事迹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季文子是谁 关于季文子的生平事迹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姬姓,季

  • 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他的王后是表兄妹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路易十四

    太阳王路易十四是法国国王,自诩太阳王、上帝的宠儿。他的父母老来得子,所以他备受宠爱。作为波旁王朝第三任国王,他幼年登上宝座,在任7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太阳王路易十四面前,那个时代其他任何帝王都不值一提。他充分的掌握大权,因为首相从小就灌输专治的思想,告诉他要独断专行。十岁到十五岁间,被迫逃出首都的

  • 会试第一的明朝大文学家唐顺之仕途顺利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顺之

    唐顺之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同时还是儒学大师、散文家、数学家和儒学大师,他从下就在父母和老师的严格教养下成长,并且唐顺之会试第一的成绩也不愧于父母和老师严格的教导。图片来源于网络唐顺之幼年时父亲对他十分严格,挨打的理由都是因为写字不端正这类的理由。唐顺之的母亲也会因为他贪玩回家晚了而责骂他,致使他从下

  • 江波简介 江波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江波

    战争年代,他多次负伤;他搞后勤,经常蹲在前沿指挥所里,根据战况组织物资供应;解放军1955年首次授衔时,他主动请求让出少将军衔,被授予大校军衔;“文革”中,他被中央文革小组定性为“坏分子”,随即遭到打击迫害。他,就是开国少将――江波。江波将军(1914

  • 北宋宋徽宗皇后显恭皇后生平介绍 显恭皇后结局 显恭皇后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显恭皇后

    显恭皇后是北宋时期宋徽宗的元配皇后,王氏(10841108),开封人,其父为德州刺史王藻。。徽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生有一子一女宋钦宗和荣德帝姬。大观二年(1108年),王氏去世,时年25岁。谥曰“靖和”,后改为“显恭”,先葬于裕陵,绍兴年间才改于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