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申简介 石申的科学成就

石申简介 石申的科学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79 更新时间:2024/1/8 11:50:14

石申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天学家、占星学家,他观察五大行星的运行,并发现其出没的规律,在恒星、行星、星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

石申简介

石申,生卒年待考。又名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的中国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在中国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石申的科学成就

石申与甘德在战国秦汉时影响很大,形成并列的两大学派。石申的著作,在西汉以后被尊称为《石氏星经》。汉、魏以后,石氏学派续有著述,这些书都冠有“石氏”字样,如《石氏星经簿赞》等。

恒星

石申对恒星的观测和发现,据《玉海》引《赣象新书》说:“甘德中官星五十九座,共二百一星,平道至谒者;外官三十九座,共二百九星,天门至青上;紫薇恒星二十座,共一百一星。共计一百一十八座,五百一十一星。”甘氏对恒星的发现,因为原著已佚,无法考证。不过,从这个数字看,甘德在没有精密仪器可用,基本上仅肉眼观测的情况下,有如此发现,已经是够惊人的了。

行星

石申对行星运动的研究,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尤其对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独到发现。

木星

石申对木星的观测尤为精细,是研究木星的专家,著有关于木星的专著《岁星经》。依据《开元占经》引录石申论及木星时所说的话:“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先生指出:甘德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就观测到了木星的最后的卫星木卫二。而对于木星的卫星的发现,近代是在十七世纪初望远镜发明之后,由意大利大科学家加利略于1610年用它观测木星时才发现的。甘德早伽利略近两千年,而且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仅凭肉眼就发现了木星的卫星。

星表

星表是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常还连同其它的特性)加以汇编而成的,它是天文学上一种重要的工具。

石氏星表是古代天体测量工作的基础,因为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动,都要用到其中二十八宿距度(本宿距星和下宿距星之间的赤经差叫距度)的数据。这是中国天文历法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数据。

历法

在历法方面,石申的岁星纪年法独树一帜,尤其是以12年为周期的冶、乱、丰、欠、水、旱等预报方法。石申岁星法的特点是不用太岁、太阴和岁阴名称,而用摄提格称之。

标签: 石申

更多文章

  • 甘德简介 甘德发现木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甘德

    甘德是战国时期(齐国或楚国)的天文学家,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作品,后人将他与石申的作品和为《甘石星经》。甘德简介甘德,战国时齐国人(一说楚国或鲁国)。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三的最早发现者。他

  • 孔子和子夏的故事 孔子对子夏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子夏

    孔子“述而不作”,卜商在孔子去世后,整理编订六经,再加上自己的思想,讲学传教,继续弘扬儒学思想。卜商晚年丧子后又失明,过着困苦的生活。孔子和子夏的故事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 卜商怎么死的 子夏怎么死的 怎么评价卜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卜商

    卜商比孔子小44岁,在孔子死后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学生,可以说半部论语出自他手,是一位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卜商怎么死的 子夏怎么死的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就是说,孔子死后,子夏曾经担任过&ldqu

  • 卜商是谁 子夏的简介 卜商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卜商

    卜商字子夏,春秋时期晋国人,“孔门十哲”之一,担任过莒父宰、教授等职,相传《诗》《春秋》等书均由他传授下来,对后世影响颇大。卜商是谁 子夏的简介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

  • 冉求是谁 子有简介 冉求的性格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冉求

    冉求字子有,春秋时期鲁国人,周文王的后裔,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多才多艺,性格谦逊,擅长政事,孔子对此非常赏识冉求。冉求是谁 子有简介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村)人。周文王第

  • 战国四名将之首白起生平 白起结局 白起子女 白起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起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5万联军,彻地扫平秦军西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生于强秦白起者,郿人,郿

  • 战国四名将之李牧生平 李牧结局 李牧子女 李牧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牧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战国四大名将。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赵国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胡服

  • 战国四名将之王翦生平 王翦结局 王翦子女 王翦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生卒年不详,始皇帝时期将领。少年时喜好兵法,后来奉事秦始皇帝。其子王贲,继承父亲之志,也是始皇帝统一六国时的一名著名将领。秦二世时,父子均卒。王翦孙王离继承爵位,后被项羽所擒。王翦及以下三世均为秦将。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

  • 西汉三杰之韩信生平 韩信结局 韩信子女 韩信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的一天,汉王刘邦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忽然旌旗蔽日,鼓号齐鸣,坛台高筑,刘邦要亲自登坛拜将。跟随刘邦出生人死,身经百战的众将领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心中暗自高兴,都希望汉王能拜自己为大将。然而,他们见到登坛受拜的大将时,不禁面面相觑,“一军皆惊&rdqu

  •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 赫拉克利特的主要观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四大板块内容,第一是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第二万物的形成的规则是逻各斯,第三运动变化的根源是对立面的同一,最后他在认识论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赫拉克利特性格内向、语言晦涩、思想深邃,当时就被人称为“晦涩哲学家”。其哲学出现于西方哲学发展初期,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