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名将之王翦生平 王翦结局 王翦子女 王翦战绩

战国四名将之王翦生平 王翦结局 王翦子女 王翦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66 更新时间:2024/1/29 1:58:11

王翦,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生卒年不详,始皇帝时期将领。少年时喜好兵法,后来奉事秦始皇帝。其子王贲,继承父亲之志,也是始皇帝统一六国时的一名著名将领。秦二世时,父子均卒。王翦孙王离继承爵位,后被项羽所擒。王翦及以下三世均为秦将。

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了。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 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无法得胜,情况很不乐观。于是秦军用反间计,使庸王赵迁杀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东阳,俘虏赵王迁,使赵国投降。虽然公子嘉逃到北面的代,自称代王。但是实际赵国已经亡了。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太子丹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取了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王翦在攻取了燕国都城蓟后,称病告老还乡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楚,大败楚兵。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魏被灭后,三晋之地已尽数入秦了。东北面的燕国名存实亡。南面的强敌楚国已经数次败给秦军了,王翦之子王贲也攻取了楚的好几座城邑。秦准备尽早灭楚,但是楚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王在灭楚大战需要多少兵力的这个问题上拿不准主意,于是征求众将的建议。秦王问年轻将领李信需要多少兵力可以灭楚,李信回答最多不过二十万人。这个李信,年少英勇,雄壮威武。曾率数千军马追击燕太子丹,最后使燕太子丹被迫自杀。秦王政因此非常欣赏李信能力和勇猛。所以秦王政一开始就询问他。在问完李信后,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却回答说没有六十万人马是万万不行地。秦王政听后对王翦说:“王将军你已经老了,连胆子也变小了。李将军果敢威武,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率军二十万伐楚。王翦已自己的话不被采用,便称病回到家乡频阳。

李信与蒙恬分别从平与、寝邑两路发兵,其间曾大败楚军。李信接着又将鄢、郢都攻下,于是向西前进,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会师(今安徽亳县)。李信年少英勇,不免有些心高气傲,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个时候项燕率领的楚军已经悄然地在李信军后面跟踪,接连三天三夜马不停蹄,李信却丝毫没有注意楚军的动静。也有可能是李信根本无屑楚军动静。结果楚军找到一个大好的机会,向李信的部队发动突击,攻破了秦军两座营垒,杀了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楚军在打败李信军后,还一直向西进军,大有反攻秦国的势头。秦王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于是亲自赶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出来率领大军攻楚。王翦起先假意推辞,说自已年老体弱,又有病在身,疲乏无力,实在不能担当重任,请秦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又再次向王翦道歉,并执意要王翦为将。王翦说:“如果大王一定要任用我为大将,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立即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听从王翦的谋划。

王翦率领秦国六十万大军准备出发了,秦王政亲自到灞上为王翦送行。王翦临行时,请求秦王先行赏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为国作战,以后有的是赏赐,还用得着害怕家里会穷困?”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军,有功劳才可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顾念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向大王请求赏赐一些产业来留给子孙后代。”秦王听后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在这期间,连续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觉得王翦索取无度,应该适可而止,就对王翦说:“将军连续请求赐予家业,太过分了吧。”王翦说:“不对。秦王暴魇疑人,现在这支六十万的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力,如果我不多次请求 赏赐来表示自已的意志,秦王不会怀疑我吗?”

王翦代替李信为将攻楚国的消息被楚王负刍得知后。楚王就尽数调集全国的军力来抗击秦军。王翦的军队在赶赴战场后,就构筑坚固营垒只守不攻。楚军每每挑战,王翦始终不应战。王翦与士兵每日照常休息沐浴,并与士兵一起进食。这样两军对持稍久的一段日子后,王翦派人问军中士卒平常在玩些什么?军中士卒回答说:“正在比赛投石和跳远。”王翦看到士兵的精力都很充沛,于是说:“士卒可上战场作战了。”这时由于秦军的拒战不出,楚军以为秦军只是防守边境,于是开始向东撤军。王翦趁这个楚撤军时机,率军追击楚军,楚军失利后撤。秦军就一路乘胜追击到蕲南,击杀了楚国的将军项燕,大将一死,楚兵终于全面溃散。秦军一路拿下楚国的各城邑。一年后,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尽收楚地入秦,设为郡县。

在灭楚后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而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他与李信也攻取了辽东,俘虏燕王喜,燕亡。又攻代,俘虏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 亡。齐亡后,秦统一了中国。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与子王贲已死,蒙氏被灭族。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秦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围困赵歇张耳在钜鹿城中。当时,有两种议论。一种说王离是秦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新建的赵国,必定能胜利。另一种议论说:不对,三代作为大将的必定要失败。他家祖上杀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招受不祥的报应。如今王离就是第三代将领。没多久,项羽救赵,攻击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于是投降了诸侯军。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体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这当中,王翦父子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

王翦灭赵、楚,降伏百越。王贲灭魏、燕、代、齐,秦统一后,王贲受封通武侯。除了韩之外其他六国全是他们父子俩搞定的。这样的功劳在中国历史的千百年中也属难得的。

称王翦一门为将门的确实至名归。王翦之孙王离,虽然吃了大败仗。但是终究也是秦之名将。提到王离想起史记中说王翦三世杀人太多,王离要招受不祥的报应。在我看来,实在是无稽之谈。王离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失败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王离有失败是正常现象。绝非什么杀生太多所招致的报应。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是武成王庙中的六十四将之一。王翦的性格与十哲白起有很大的区别,王翦智而不暴,白起嗜杀成性,如果将王翦和白起一同轮为饿鬼道,王翦泉下有知,可能要喊冤了。

王翦毕生的代表一战就是用六十万大军对楚的大战。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王翦给人的映象是一员智将,在伐楚之时,用请求赏赐田地来消除秦王的疑心,并成为一个典故,王翦请田由来而来。王翦请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词。从王剪率六十万秦军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师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过怀疑。实属难得。王翦的安逸终老与白起的不得善终成了鲜明的对比。

太史公曾说王翦虽被秦王尊为师,但是不能辅佐秦的统治者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的统治。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西汉三杰之韩信生平 韩信结局 韩信子女 韩信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的一天,汉王刘邦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忽然旌旗蔽日,鼓号齐鸣,坛台高筑,刘邦要亲自登坛拜将。跟随刘邦出生人死,身经百战的众将领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心中暗自高兴,都希望汉王能拜自己为大将。然而,他们见到登坛受拜的大将时,不禁面面相觑,“一军皆惊&rdqu

  •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 赫拉克利特的主要观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四大板块内容,第一是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第二万物的形成的规则是逻各斯,第三运动变化的根源是对立面的同一,最后他在认识论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赫拉克利特性格内向、语言晦涩、思想深邃,当时就被人称为“晦涩哲学家”。其哲学出现于西方哲学发展初期,对哲学

  • 赫拉克利特认为什么是万物的本源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赫拉克利特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一生思考的内容离不开世界的本源,和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都不同,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火。他在火这样一个本体的基础上加上了规则的束约,认为火的熄灭和燃烧都有一定的尺度。赫拉克利特认为什么是万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说宇宙是永恒的活火,他的基本出发点是:这个有秩序的

  • 思悼世子的妃嫔和儿子 思悼世子有几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思悼世子

    根据相关资料,思悼世子的后宫除了为他诞下李算的惠庆宫洪氏之外,还有肃嫔林氏和景嫔朴氏,两人也为思悼诞下过儿女。所以,思悼世子一生不只有后来正祖李算一个儿子。王妃孝康慈禧贞宣徽穆裕靖仁哲启圣献敬王后洪氏 (1735年1815年),即惠庆宫惠嫔。本贯丰山洪氏,朝鲜正祖大王李算生母,历史上大多称呼她为惠

  • 杨时简介 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时

    杨时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出身弘农华阴杨氏,又称“龟山先生”,著有《二程粹言》《龟山集》,官拜左太中大夫、太师、工部侍郎等职。杨时简介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

  • 杨凝式代表作 如何评价杨凝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凝式

    杨凝式在书法史上被誉为是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代四大书法家都深受其影响,他历经唐末到五代,官至太子太保,死后追赠太子太傅。杨凝式代表作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韭花帖》是他流传于世的代表作,是用行书书写的信礼。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

  • 杨凝式简介 杨凝式是哪个时代的人 杨凝式书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凝式

    杨凝式出身弘农杨氏,是唐朝末年到五代时期的书法家、宰相,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等作品,他的书法造诣在唐、宋两代之间影响深远。杨凝式简介 杨凝式是哪个时代的人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唐昭宗时进士,官

  • 唐玄宗元献皇后杨氏生平 元献皇后与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献皇后

    元献皇后杨氏是唐玄宗的妃子、唐肃宗生母,出身弘农杨氏,与武则天之母同族,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其为“元献皇后”,祔葬泰陵。元献皇后杨氏元献皇后,姓杨氏,真名不详,出身弘农华阴,为中国唐朝唐玄宗的贵嫔、唐肃宗生母。公元710年(唐朝景云元年)八月,杨氏入当时的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封

  • 王恺简介 王恺与王导是什么关系 王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恺

    王恺是西晋大富豪、外戚,是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司马炎的亲舅舅,有才智却无品行,又因身份尊贵而为所欲为,死后谥号“丑公”。王恺简介王恺,字君夫,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孙,名儒王肃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曾得晋武帝之助与石崇斗富攀比,为时

  • 李秀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李秀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秀成

    李秀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李秀成?梁启超极力推崇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并为之作传。《李鸿章》这本传记里有不少章节言及李秀成,一提及时即是一连串的好评:“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论及当时李秀成的功绩则说:“故洪氏未叶,得以扬余烬簸浩劫,使官军疲于奔命,越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