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作家程颢的简介 程颢的作品有哪些

北宋作家程颢的简介 程颢的作品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3/12/14 6:03:41

程颢简介

程颢,字伯淳,被学者尊称为明道先生,北宋时期人士,曾居住在中山,之后从开封迁移至现今的河南洛阳。程颢此人成就颇大,是颇为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及诗人,同时还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奠基者。

程颢画像

程颢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先历代都是出仕的官。程家时代都住在中山府,后在他的曾祖父出任尚书部员外郎时迁居至开封府,他祖父时期迁至河南府。程颢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颇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方面更加受到他父亲程珦的影响,因此非常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行为。

北宋嘉祐年间,程颢考中进士,就此踏上仕途,先后出任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等官职。到了神宗年间,程颢担任御史一职,因为与王安石在政治见解方面不合,而不被受到重用,于是程颢就开始专心于研究学术。潜心研习之下,程颢与他的弟弟程颐两人开创了“洛学”为北宋时期的理学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又在嵩阳等地设立学校,孜孜不倦地研究教育,创作出不少关于教育理论的巨著,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并且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程颢的诸多成就中,最主要的成就还是他的理学主张。程颢认为天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并且先有理之后才有世间万物;将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认为天理是伦理道德的总称;同时程颢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世间万物,才能得到其中所蕴含着的理。

游月陂 程颢

《游月陂》出自程颢之手的一首记游诗,同时也是一首理趣诗。整首诗除了描写一些生动形象的景物之外,还抒发了作者程颢自己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表现了程颢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情怀。

程颢画像

《游月陂》这首诗的整体意思是这样的:夜晚月光照耀着池塘边的堤岸上,程颢在月光下的堤岸上四处徘徊,池塘的北方是高耸入云的高楼台。一到秋天,世间万物就全部会凋零枯萎,现在暂时还能趁着到了晚上水边泛起的凉意畅快地痛饮一番。池塘的水里倒映着的云影互相照映着,树林中泉水静静地流淌着。世间事物总是变化无常,又何必去计较,只要逢年过节时能够与亲朋好友相约再来游玩就好了。

在这首《游月陂》中,程颢描写了很多夜晚时的景物,并且将那些景物都描写得相当生动形象,但是整首诗歌的着重点还是在于诗歌的末尾,程颢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诗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表达了程颢的不必计较世事变化无常,只需能在佳节与好友相聚就已经足够的想法。同时,“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这两句诗句主要表现了程颢对闲静优雅的生活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游月陂》这首诗既体现了程颢从夜游中感悟到的不必计较得失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抒发了他随遇而安的淡泊情怀。

秋日偶成 程颢

《秋日偶成》是程颢诸多作品中的其中一首,整首诗的基调比较活泼生动,诗句用语也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很容易打动人心。诗歌主要表现了程颢悠闲自在的心境,同时设个的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不少关于人生的哲理。

程颢半身像

诗歌的释义是这样的:生活闲散的时候,所有事情都能够自如从容地处理,通常一觉睡醒后,东边的窗户早就已经被太阳晒得通红了。仔细观察世间万物,都能够从中得到些许乐趣,人们对于一年四季中那些美丽的风光产生的兴致是一样的。道理连通着天地之间所有事物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思想则渗透在世事变化中。只要在富贵的时候不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在贫贱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快乐,这样的男子就算得上是英雄了。

虽然说这首诗是程颢在秋天偶然创作而成的,但是诗歌的字里行间却能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体现了程颢悠闲自在、闲适平静的心境以及闲散平静、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状态。

《秋日偶成》这首诗歌也给了世人一个示:享受充足的睡眠后,拥有充足的精神走出房间,去户外走走,用平静的心态去观赏所看到的的一切事物,就能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之处,即使一颗野草也能有其自身的优点,明白世间任何事物都有着其存在的理由,不论是春夏秋冬四季,还是人生,都需要自己去细细品味,才能从中获得乐趣。

郊行即事 程颢

《效行即事》是一首出自程颐之手的七言律诗,是宋代“理学派”的经典作品。这首诗中程颢主要描写了清明时节清新的原野景色,并将追赶落花的小游戏写入诗中,给整首诗增添了几分乐趣,同时也体现了要珍惜友谊与时光的劝说之意。

《效行即事》配图

清明节历来都是细雨蒙蒙的,而在《效行即事》这首诗中,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个难得的晴朗日子。整首诗刻画了春天时期原野上万物复苏的景致,营造出了清新的氛围,诗中还写入了追逐落花这样的小游戏,给是个增添了不少趣味,更易打动人心。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四句为一部分,后四句为另外一部分。前面那部分主要描写的是程颢外出郊外春游时的场景,春天的原野上长满青草鲜花,在原野上还能眺望到充满碧绿的远山,还有随风飘飞的落花,柳丝飘扬的小巷,游玩困倦时,还可以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对着潺潺的溪水休息,令人心旷神怡。

诗歌的后半部分描写的是程颢春游时所得的感受。程颢从随风飘飞的落花联想到了时间的珍贵,同时也想到了世上的人们常常聚少离多,更从中想到了自己的好友,他认为人生中总会有些东西有些感情终有一天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比起不切实际地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还不如重视眼前,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理学派”的作品都离不开思索,因此《效行即事》道德字里行间也隐含着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秋月程颢

《秋月》也是一首由程颢所作的古诗,诗歌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就是这短短四句将秋季的景色与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同时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悠闲自在的情怀。

程颢像

整首古诗的释义是这样的:清澈干净的溪流环绕着树木葱茏的青山,在明亮清澈的夜空中缓缓流淌着,水面还波动着明亮洁白的粼粼月光,就如秋色一般明亮澄清。这秋色就好像隔绝在很远的红尘之外,那溪流上的朵朵白云,那山林间的片片红叶,会是多么悠闲自在,就好像被这幽静优美的秋夜给陶醉了。

在这首《秋月》中,程颢借助秋天月色下的溪流来表现了超脱世俗、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同时流露出他自身对正直坦荡的思想情怀的追求与向往。古诗的前两句诗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展现了溪水环绕着青山,明亮的夜空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使得水面波光粼粼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诗歌的后两句“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主要是借助白云与红叶表现程颢在那般幽静优美的夜色中生出的超脱尘世、悠闲自得的平淡心境,悠悠的白云与红叶正是程颢清静自在的心境的写照。

这首古诗最为独特的地方还是在于题目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诗歌的题目是“秋月”,但是诗歌的内容着重于夜晚时月光笼罩下的山间小溪,全篇虽然没有一笔写到月,但是却每一处都可以见月。

程颢书院

程颢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程颢所创办的学堂,创办于公元1065年,程颢出任泽州晋城令的时候。程颢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创办了七十二所乡校、数十所社学。程颢书院就坐落于晋城市的古书院社区,是程颢创办的第一所书院,曾因战火而遭到毁坏,现在看到的书院是明清时期在原来的基础上重修的,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标签: 程颢

更多文章

  • 韩愈简介 韩愈的生平故事 韩愈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愈

    韩愈是古代著名的大文豪,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年少聪慧,能出口成章,挥笔成文,但是在考取功名的时候却没那么顺利,几次三番失败,直到第四次的时候才成功,在为官的时候也是屡遭贬谪。但是他对于后世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的。韩愈简介韩愈出身不差,是在一个官宦世家,但是在韩愈出生没多久父亲就死

  • 博尔忽生平 博尔忽和博尔术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博尔忽

    博尔忽生平博尔忽生平简介提到他是成吉思汗的部下,是成吉思汗在战场上捡回来的孤儿,由成吉思汗的母亲抚养成人,成年后长期为蒙古征战四方。博尔忽画像博尔忽有过很多个名字,作为蒙古大将,博尔忽生平中更多的是以神武的称号而著名,终生效忠于铁木真,为一统蒙古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军没多久,就在援救友军的战事中

  • 蒙古四杰之一的赤老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赤老温

    赤老温资料赤老温资料相对比较丰富,让人们能大致了解到这位蒙古四杰的一生。赤老温的资料如下:赤老温剧照赤老温出身于蒙古草原的一个普通贵族之家,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救了铁木真的性命,因此受到铁木真的重用,而他的妹妹也成为铁木真的侧妃,因此赤老温的家族成为蒙古四大名门望族之一,权势登峰造极。赤老温一直跟随

  • 木华黎一生汗马功劳 木华黎结局 木华黎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木华黎

    木华黎简介木华黎,蒙古族人,是大蒙古国成吉思汗手下骁勇善战的大将,战功赫赫,辅佐成吉思汗成就了统一大业,因此他也是元朝的开国功臣。他还被世人称为大蒙古国的四杰之一。木华黎画像木华黎早期曾是成吉思汗堂兄的奴隶,后因被处死后归附成吉思汗,成为成吉思汗的手下。他以沉稳机智、骁勇善战而出名,颇受成吉思汗的信

  • 唐朝诗人张若虚简介 张若虚的诗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若虚

    张若虚简介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

  • 北宋救时宰相寇准生平 寇准结局 寇准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淳化五年(994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拜相。辽兵进攻宋朝时,他力排众议,主张坚决抵抗,促使真宗亲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出任陕州知州。晚年又被起用,天禧四年(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生平 范仲淹子女 范仲淹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卒于皇祐四年(1052 年)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

  • 北宋清官包拯生平 包拯子女 包拯结局 包拯年收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包拯

    近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今天,包公的形象仍然活跃于戏曲、小说和民 间传说里。官场生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 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 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这不

  • 北宋改革家宰相王安石生平 王安石变法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安石

    儒门新秀 判官后裔天禧五年(1021年)十一月,北宋临江军(今江西清江等地)判官王益官署的后院里,诞生了一个小生命。贺客盈门,人们沉浸在添丁之喜的氛围中,谁也不会料到这个男婴在数十年后,会成为咤叱风云、左右北宋朝政的显赫人物,他就是王安石。临江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王安石这位宦家子弟就读于斯,开始接

  • 国民党将领秦德纯回忆录 秦德纯为“七七事变”作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德纯

    秦德纯是国民党国军将领,国民党中将军衔,擦那几过北伐、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出席作证,力证“七七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土肥原贤二的罪证。秦德纯回忆录从表面上看,此一持续了八年的战争,源于一偶发事件,但实际上,以秦德纯在回忆录中的分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