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布雷简介 陈布雷为什么自杀

陈布雷简介 陈布雷为什么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59 更新时间:2024/1/20 11:25:48

陈布雷(1890年mdash;1948年),本名陈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浙江慈溪人。因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抗战时期,陈布雷用如椽之笔,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章,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而颇有争议的人物。

1907年,陈布雷入浙江高等学堂就学,1911年毕业,名列第四名,同年秋应上海《天铎报》之聘,任撰述,开始用布雷为笔名。他才华出众,勤勉敬业,很快成为上海报界的着名记者。其间,他撰写了大量拥护辛亥革命的时评,反对封建帝制,宣扬共和精神,影响很大;孙中山先生代表临时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对外宣言》,就是由年轻的陈布雷翻译成中文最先在《天铎报》上发表的。几年后,陈布雷转到《商报》做编辑主任,不遗力地揭露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

1927年,他与潘公展同至南昌见蒋介石,同年加入国民党,4月出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5月赴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

1928年,陈布雷辞去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职,赴上海任《时事周报》总主笔,创办《新生命月刊》。

1929年6月随蒋介石赴北平。1929年8月至1934年4月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其间,1930年曾赴南京任国民党教育部次长)。1934年5月任国民党军委会南昌行营设计委员会主任。1936年至1945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宣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委员。1946年任国府委员。1947年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

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终年58岁,安葬于杭州市九溪社区上海市总工会疗养院2号楼东邻。

陈布雷去世后,蒋介石追授陈布雷当代完人的称号。

报界奇才

1911年,陈布雷进入上海《天铎报》,他才华出众,勤勉敬业,很快成为上海报界的着名记者。其间,他撰写了大量拥护辛亥革命的时评,反对封建帝制,宣扬共和精神,影响很大;孙中山先生代表临时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对外宣言》,就是由年轻的陈布雷翻译成中文最先在《天铎报》上发表的。几年后,陈布雷转到《商报》做编辑主任,不遗余力地揭露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

20世纪20年代初,陈布雷身在上海,他对国内局势的种种评述,与当时在广东的国民党可说是不谋而合,南北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朝气蓬勃的革命舆论。孙中山赞扬《商报》可称为是忠实的党报,说它的宣传比国民党办的报纸还更有成绩。陈布雷所写的有些时事评论,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也基本相符,有的文章就被中共中央主办的《导》周刊转载。中共领导人萧楚女曾致函《商报》,赞扬主笔的革命精神。着名报人邹韬奋也写文章推崇他,说陈布雷先生不但有正义感,而且还有革命性。当时人民痛恨军阀,倾心北伐,他的文章往往以锐利的笔锋,公正的态度,尽人民喉舌的职责。

自杀身亡

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多年来,关于他自杀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国民党官方说他是感激轻生,以死报国;有人说他是为垂死的蒋政权殉葬,也有人说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谏事实上,陈布雷的死因非常复杂。综观陈布雷的一生,他的舍生弃世可以说是他几十年人生道路走到尽头的必然结果。作为矛盾的人物,陈布雷热爱报业、想当记者,却身不由己做了高官;他位居党国中枢,大权在握,却鄙薄政治,不让儿女从政,他的子女中没有一个国民党员(不过,他的女儿陈琏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陈布雷从小在封建思想熏陶下成长,养成温顺驯服的性格。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根深蒂固,并将为国出力与效忠领袖混同一事。另一方面,蒋介石看他无私心、淡名利,不介入派系纷争,忠实可靠,不但信任他,也很尊重他。凡此种种,都使陈布雷感激涕零,多次表示对领袖的知遇之恩将铭记不忘。

但是,抗战胜利以后,他察觉国民党的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经济凋敝、丧失民心,眼看着他心目中原来的抗日领袖、民族英雄成了众矢之的,被作为人民公敌陷于全民的包围中。这时,那个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依然顽强地主宰着陈布雷的心灵,以前他也比喻过自己是嫁人的女子,难违夫子。面对现实他感到绝望。而且,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入夏秋后,病象日增,神经极度衰弱。这些,可能都是最终导致他自杀的直接原因。这个自认为百无一用的病弱书生,终于以自弃自了与人世最终告别。

陈布雷和女儿--两代悲歌

情深的陈布雷把这一悲剧归罪到了女儿身上,一天精神失常竟将哇哇啼哭的小陈琏塞进了痰盂。当惊闻哭声的家人们赶来相救时,陈布雷却疯狂地将陈琏扔往窗外,幸亏窗户外的篾棚托住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女婴。清醒后的陈布雷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后,十分内疚不安,至此倍加疼爱陈琏,并当即为其取了乳名怜儿。长大后的陈琏和陈布雷在政治道路选择上南辕北辙,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后暗中加入了中共,并于抗战胜利后和中共北平地下党北平学委书记袁永熙结为夫妻。但不久就在1947年9月双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后因为没有暴露其中共党员的身份,被陈布雷保释。

1948年11月,陈布雷有感于蒋介石政府的即将破灭而自杀。陈琏得知父亲死讯,十分难过与痛苦,政治理念上的选择并没有割断父女之间血浓于水的情谊。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陈琏从来没有后悔过。即便是全国解放后袁永熙因被捕遭到开除党籍(后重新入党)处理时,夫妻二人还是相互勉励,度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家庭生活。

1956年,身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袁永熙又因为旧话重提,被降职为校长助理。怜儿此时知道丈夫冤枉,加倍疼爱,试图用自己的温情来抚平丈夫心中的创伤。然而,整风时什么话都没有说过的袁永熙稀里糊涂地又变成了清华大学党内最大的右派,又一次被开除了党籍。领导们出于对怜儿的关爱,反复动员怜儿和袁永熙离婚。为了自己身边的3个儿女,38岁的怜儿离开了情深似海的丈夫,走上了自己独自抚养3个儿女的道路。后来怜儿下决心离开北京到上海,临行前抱着袁永熙的外甥女孙士询哭道:我所以下决心离开北京,是因为在北京走到哪里,都会想起一些事情而心酸。现在孩子渐渐大了,我怎么对他们讲你舅舅的事?

怜儿至死未再婚。但每次从上海去北京开会,都要约孙士询到自己的房间住上一夜,为的就是打听了解袁永熙的近况。每一次都是边听边哽咽着流泪到天明。

尽管泽东、周恩来也曾在1956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为怜儿关于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报告带头鼓掌,连称讲得好,但她还是摆脱不了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命运,叛徒的帽子又戴到了怜儿的头上。周围的压力,儿女们的诘问,怜儿感到浑身是嘴也无法说清楚。她大概想起了父亲,理解了父亲当时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1967年11月19日的早晨,怜儿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从上海泰兴路华东局宿舍11楼上飘然而下。人们从她的书桌上发现了遗书:同志们,关于我被捕的情况,我1949年的交代是完全忠实的,这一点你们将来总会明白的,然而我自己却等不到那一天了

标签: 陈布雷

更多文章

  • 唐朝西北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一个比安禄山更厉害且对唐朝忠心耿耿的节度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忠嗣

    节度使是我国古代一种对边疆进行有效防备而设立的官位,但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却将节度使这个官位推到了末路。历史上,有很多人知道节度使都是因为安禄山,但是,今天带给带家的却是比安禄山还要厉害的人物――大唐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706―750),初名训,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

  • 冼星海的简介 冼星海的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冼星海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着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着名提琴家帕尼middot;奥别多菲尔和着名

  • 杨家将之杨延德生平介绍 杨延德结局 如何评价杨延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延德

    杨延德是一心修佛的杨家将,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虽然史书对杨五郎的事迹介绍很少,但是,杨五郎对杨家的贡献是最大的。杨五郎是一位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最具有争义的人物,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延德吗?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杨延德简

  • 杨家将之杨延嗣生平介绍 杨延嗣结局 如何评价杨延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延嗣

    杨延嗣是历史上力劈潘豹的杨家将,人称杨延嗣,《杨家将》中的人物,在刘兰芳评书《杨家将》中杨延嗣是八尺身高,黑脸环眼捎带点暴躁情绪的少年英雄,使丈八蛇矛枪,勇猛过人。一日因路见不平前去打擂,力劈擂主潘豹(丞相潘仁美之子),不慎失手将其打死。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延嗣吗?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

  • 杨家将之杨业生平介绍 杨业结局 如何评价杨业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业

    杨业是北宋时期抗辽名将,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镇戍边疆的主将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阅毕后,从不多问,封好奏章交给杨业,以示对其信任。而杨业不看书,忠烈勇猛,有智谋。练习打仗,和士卒同甘共苦。那

  • 杨家将之杨八郎生平介绍 杨八郎结局 如何评价杨八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八郎

    杨八郎是历史上忠烈杨家将之一,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其为杨业认的干儿子,并非亲生儿子。八郎原名王英,是杨继业的老朋友王子明的儿子。王子明当年和杨继业、王怀、杜天之并称北汉“四大令公”。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八郎吗?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 棉纺织家黄道婆资料 黄道婆是哪个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黄道婆

    黄道婆: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黄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着名的棉纺织家、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生平简介黄道婆(1245mdash;1330年),宋末

  • 二战盟军统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简介 艾森豪威尔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艾森豪威尔

    人物简介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毕业于西点军校,出品有《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等著作

  • 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作曲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理查施特劳斯

    理查·斯特劳斯是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享有这指挥家的巨大荣誉。那么理查·斯特劳斯简介是怎么样的呢?理查·斯特劳斯图片理查·斯特劳斯出生于1864年6月11日,父亲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理查·斯特劳斯是一个神童一般的人物,

  •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光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哲宗元元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熙宁三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持不同政见,他认为即使改革,也一定要稳妥。他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