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东吴名将陆逊生平 陆逊结局 陆逊子女 陆逊战绩

三国东吴名将陆逊生平 陆逊结局 陆逊子女 陆逊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58 更新时间:2024/1/19 6:18:13

江东大族 初露锋芒

陆逊(公元183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身于江东大族。父亲陆骏,曾任东汉九江都尉。

陆逊早孤,小时候跟着从祖父陆康在庐江太守任所读书。袁术割据淮南,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把家眷都送回吴县,其子陆绩尚幼,刚刚十二岁的陆逊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然而,历史的风云际会却把陆逊推上了东吴的政治舞台。陆逊凭借这个舞台,演出了一出有声有色的活剧。

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陆逊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历仕东、西曹为令史;稍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理县政。海昌境内连年大旱,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

东汉末年,许多农民因逃避赋役而投靠豪强大族,沦落为依附民;豪强大族为了反抗政府征发、保卫和扩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组成武装队伍。这类豪强武装依山阻险,被官府称作“山贼”、“山寇”。他们经常扰乱地方,有的豪强集团还与曹操遥相呼应,对抗孙吴政权,成了孙吴政权的心腹大患。针对这种情况,陆逊在海昌任职期间,采取了抑制豪强,安定社会秩序,扩大军队的措施。在孙权的支持下,他召募吴、会稽、丹阳三郡的依附民为兵,进讨会稽豪强大帅潘临。他率领军队深入重山险谷,终于消灭了这支为害多年的豪强武装,他的部曲也因此扩充到二千多人。不久,他又兴兵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剿灭尤突的豪强武装。事定之后,孙权拜陆逊为定威校尉。

孙权很赏识陆逊的才干,把孙策的女儿嫁给这位年青有为的将领,以结秦晋之好。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政见,陆逊献策说:“如今英雄对峙,豺狼觊觎。若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人数众多的军队是达不到目的的。而目前山寇等旧势力,仍然占据深山险阻,这些腹心之地不安定,就谈不上大展鸿图。因此,当务之急是扫平山寇,取其精锐,来扩充我们的军队。”孙权采纳他的建议,提拔他担任帐下右都督之职。这时,恰巧丹阳地区又发生豪强叛乱事件,豪强费栈接受曹操封号,煽动武装叛乱,充当曹军内应。陆逊奉命讨伐费栈,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多设营帐,遍布鼓角,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然后,他乘夜领兵潜入山谷,鼓角齐鸣,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很快镇压了这场叛乱。接着,陆逊检括吴、丹阳、会稽三郡的依附民。以强壮者当兵,羸弱者补户,共得精兵数万人,既打击了地方豪强,也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麻痹关羽 智取荆州

陆逊虽然在早期活动中初露锋芒,但并不甚为人所重,直到建安末年的吴、蜀争夺荆州之战,他才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吴军将领中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

荆州地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曹操为一方,以孙权、刘备为另一方,因争夺荆州在赤壁打了一场大战。战后,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据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既阻碍孙吴势力向西扩展,又威胁着孙吴侧翼的安全,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从此,吴、蜀争夺荆州的纠纷越闹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出兵进攻曹操的樊城。当关羽的大军团团围住樊城的时候,镇守夏口的东吴汉昌太守吕蒙突然声称旧病复发,要回京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吕蒙带着随从,张张扬扬离开荆州,途中路过芜湖。这时陆逊驻兵芜湖,他连忙赶去谒见。一阵寒暄之后,陆逊说道:“吕将军与关羽接境,您走了以后,荆州的局势岂不很令人担忧吗?”吕蒙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足下言之有理,只是我的病情日益沉重,实在无法坚持下去。”陆逊又说:“将军一走,目前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关羽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这次立了大功,更加得意忘形。他一心只想北进,而对我不疑,这回听说将军有病回建业,必然更是不加防备。如果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可以稳操胜券。请将军回到建业面见至尊的时候,与他好好计议一番。”陆逊的这席话不禁使吕蒙大吃一惊。原来,吕蒙病重是假,麻痹关羽、伺机出击是真,这是孙权和吕蒙合演的一出戏,可没想到戏刚出台,就被陆逊识破了。不过军机不可泄露,吕蒙只得佯装无动于衷,他说:“关羽是员猛将,本来就很难与他抗衡。现在他占据荆州,甚得人心,又刚刚打了胜仗,锐气更盛,夺取荆州恐怕不那么容易吧!”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他:“谁可以代替你?”吕蒙极力推荐陆逊,他说:“陆逊有深谋远虑,可以委以重任;况且他目前名声不大,不是关羽忌怕的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进驻陆口,接替吕蒙统率孙吴西线军队。

陆逊赴任后,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给关羽写了一封措词十分谦恭的书信。信上说:“将军善于用兵,军纪严明,小举大克,功业何等伟大!敌人的失败,就是我们联盟的胜利,我们获悉喜讯,无不拍手称快,希望能与将军席卷中原,同扶汉室。我是一个很迟钝的人,受任西上,时刻盼望亲聆教诲。”不久,关羽水淹曹操援军,杀庞德,俘虏大将于禁,陆逊又马上去信祝贺说:“将军水淹曹军,活捉于禁等人的消息传来,大家赞叹不已,都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流芳百世,即使往昔晋文公城濮的雄师,淮阴侯攻克赵国的谋略,也比不上将军。近来我听说徐晃带领少数骑兵,在一旁窥探。曹操是个狡猾的家伙,或者还会派兵增援,以求一逞。虽然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但也有些骁勇强悍之徒。打了胜仗以后,容易因轻敌吃亏,古人越是打胜仗越是警惕,因此,希望将军集思广益,保证大获全胜。我是一个粗疏迟钝的书生,有幸与将军这样才能非凡、品德高尚的人为邻,很乐意倾诉自己的一孔之见,虽然不一定有用,仅供将军参考。”关羽读了这些信后,觉得陆逊谦虚、诚恳,彬彬有礼,大有投靠自己之意,也就不把他放在心上了。 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糜芳、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关羽声言要惩治他们,糜芳、士仁不堪忍受,顿生异心。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他见破蜀时机已经成熟,立即派人向孙权作了汇报。孙权当机立断,命令陆逊、吕蒙为前部,攻打荆州,他自己也亲率主力,向西挺进。

吕蒙、陆逊兵分两路,直扑关羽的大后方。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长驱直入,攻打宜都郡,刘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弃城溃逃,其它据点长吏和蛮夷酋长都望风投降。孙权以陆逊领宜都太守,拜为抚边将军,封华亭侯。接着,陆逊派遣部将李异,谢旌等领兵三千人,水陆并进,攻破蜀将詹晏,生擒陈凤,又大破其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秭归大族文布、邓凯招聚夷兵几千人,企图抵抗吴军,又被陆逊率军击败。文、邓逃走,蜀军任以为将,陆逊派人诱降,文布终于领兵归降。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当关羽得到消息,勿勿忙忙从樊城撤军的时候,公安、江陵已经被糜芳、士仁献给了吴军。蜀军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疲于奔命,军心动摇。关羽只得领兵退守麦城,最后终于全军覆灭,他父子二人也被东吴所杀。 在夺取荆州的战役中,陆逊指挥吴军歼敌几万人,孙权十分高兴,提升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改元黄初。翌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也在蜀中称帝。与此同时,孙权移镇于鄂,改名武昌。陆逊主张延纳刚刚返回荆州的士人,以扩大孙吴政权的影响,孙权采用了他的意见。

火烧连营 彝陵大捷

荆州战后,刘备一直耿耿于怀,他不听赵云等人的劝阻,准备亲自领兵伐吴,再夺荆州。孙权慑于曹魏大兵压境,派人向刘备求和,吴南郡太守诸葛瑾也写信给刘备,劝他捐弃前嫌,共御曹军。但刘备报仇心切,都断然加以拒绝,于是,吴、蜀之间爆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历史上有名的彝陵之战。

这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出三峡,蜀军前锋吴班、冯习首先攻下巫县,紧接着四万蜀军长驱直下,占领秭归。孙权只得命将出师,迎战蜀军,他拜陆逊为大都督,统率将军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五万余人御敌。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一月,刘备到达秭归,命令吴班、陈式的水军沿长江东下,封锁彝陵一带沿江两岸。然后,刘备率领各路大军攀山越岭深入到猇亭,武陵地区的蛮夷等少数民族受到刘备使者的鼓动,也派兵参战。蜀军进展神速,声势浩大,从巫峡到彝陵的长江沿岸,军营连成一片,绵延七百多里。整个形势对吴军十分不利,吴军统帅陆逊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陆逊实行战略退却,退守彝陵。他按兵不动,避开蜀军的锐气,不与蜀军决战,而冷静地等待战机。一些吴军将领沉不住气了,纷纷要求出兵,给蜀军一个迎头痛击,陆逊耐心地对他们说:“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正盛,现在又居高临下,占据险要地形。我们一时难以攻下;纵然攻下了,也难以全歼敌人。可是如果我们出师不利,就会影响全局,这决不是小事。目前我们只能激励将士,广施方略,静观其变。蜀军驻屯在群山之间,兵力不易展开,时间一长,自当疲惫不堪,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抓住它的弱点制服它。”诸将并不服气,以为他畏惧敌人,心中都愤愤不平。 这时,蜀军在猇亭以南的夷道包围了孙桓。孙桓乃是孙权的侄儿,他派人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能派兵。”诸将说:“安东将军是公族,现在被蜀军包围,非常危险,为什么不发兵救授?”陆逊回答说:“安东将军得到士兵拥护,城池坚固,粮食充足,不必为他担忧。等到我的计划实现了,我就是不救他,围兵自然也会解除的。” 陆逊部下的将领,有的是孙策的旧将,久经沙场,资格很老;有的是王公贵戚,地位很高。他们都很傲慢,不肯接受陆逊的节制。大敌当前,这种倾向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后果将不堪设想。陆逊召集诸将,手按着剑对他们说:“刘备闻名天下,曹操尚且顾忌他。现在他就在我们面前,确实是我们的劲敌。诸位都受到国家重用,理应同心协力,共同抗敌。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受命为全军统帅,主上所以让大家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我多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辱负重。你们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违抗命令,军法无情,不可冒犯!”有一次,刘备派将领吴班带着几千名士兵在吴军阵地前面的平地上安营扎寨,向吴军挑战。吴军将领按捺不住,主张出击,陆逊非常沉着,他分析说:“其中必然有诈,等着瞧吧!”果然不出陆逊所料,刘备确实预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精兵,只要陆逊出击,伏兵就会突然包围过来。刘备见吴军没有上当,才把伏兵从山谷中撤出,这时,陆逊对诸将说:“我所以不同意大家出击吴班,是料到敌人一定有阴谋。”诸将稍稍心服。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吴军始终坚守阵地,拒不应战;蜀军无计可施,思想上渐渐松懈了。闰五月,陆逊决定反攻,他上书孙权说:“彝陵是要害之地,国家的西部门户,既容易攻占,也容易失守。丢掉彝陵不只是丢掉一个郡,整个荆州都将岌岌可危,所以我与刘备争夺彝陵,一定要取得胜利。我起初担心刘备水陆并进,而现在他放弃水军,只用步兵,处处结营。据我的观察,他的部署今后也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因此至尊可以高枕无忧,不必挂念了。”

当陆逊下令发起进攻时,诸将疑虑重重,纷纷说:“攻击刘备应当趁蜀军立足不稳的时候,现在他们已经深入五、六百里,双方已经相持七、八个月,他们所占据的战略要地都加兵固守了。这个时候再去攻打,一定没有好结果。”陆逊反驳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当他的军队刚刚集结的时候,他对各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密细致,那时我们不能与他硬拚。现在他们驻扎时间长了,没有找到进攻的机会,士卒疲乏,斗志消沉,又无计可施,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歼敌的大好时机。” 陆逊十分谨慎,决战之前,他派出一支小部队先作试探性的进攻,攻打蜀军的一个营寨,结果失利了。原来持反对意见的将领说起风凉话:“这是让士兵去送死呢!”陆逊却说:“我已经找到破敌之法了。”此时正值盛夏,蜀军营寨多用木栅构筑,而且地处峡谷,草木丛生,利于火攻。陆逊命令士兵人人带上一把茅草,顺风点火。于是,吴军将士冲入蜀军阵地,放起火来,顿时火势熊熊,蜀军营帐化成一片火海。在蜀军混乱中,陆逊命昭武将军朱然率五千人马突破蜀军前锋,与偏将军韩当的部队共同攻占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蜀军的退路。接着,陆逊又命振威将军潘璋攻击蜀护军冯习等,他自己则亲率吴军主力,在猇亭向蜀军主力发起进攻。蜀军前锋溃败以后,士气一落千丈。不久,蜀将张南、冯习战死,杜路、刘宁走投无路,被迫投降。蜀侍中马良和少数族首领沙摩柯部也被歼灭。

蜀军的四十余座营寨都不复存在了。刘备只好收拾残部,退守彝陵西北的马鞍山。这一仗,蜀军所有的舟船、器械、辎重全都被吴军缴获。陆逊又乘胜指挥吴军从四面进逼马鞍山,消灭蜀军万余人。刘备在夜色掩护下带着少数兵将拚死突围,幸亏驿卒焚烧铠甲,堵塞吴军追路,才逃回了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他又惭愧又愤恨地说:“我竟然被陆逊所欺辱,岂不是天意吗!”所谓天意,不过是刘备的遁词。彝陵之战充分显示了陆逊卓越高超的军事才能,他审时度势,指挥吴军撤退诱敌,以逸待劳,集中兵力,造成有利态势;他谨慎选择时机,该停则停,该打则打,坚决果断,终于一举歼灭蜀军主力,解除了来自西面的威胁。因此,他被孙权拔擢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刘备败逃后,徐盛、潘璋等将领主张继续追击蜀军,擒拿刘备。陆逊毕竟是一位有战略眼光,全局在胸的名将,他不忘魏军陈兵边界,蠢蠢欲动,故决计退兵。九月,魏军果然大出,孙吴三处受敌,但因早有准备,所以魏军毫无所获。

不久,刘备病死,蜀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此后,诸葛亮与孙权连和,恢复了吴蜀联盟。驻守江陵的陆逊,经常代表孙权与蜀国互通信息。他的府中,有一枚孙权的印章,孙权写信给刘禅、诸葛亮,常先交陆逊过目,不妥之处,陆逊即加修改,再重新封好,加盖孙权的印章。

担任丞相 饮恨而终

陆逊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黄武七年(公元228年),他被授予假黄钺、大都督,作为元帅指挥九万大军迎击魏大司马、扬州都督曹休,斩获万余人、牛马骡驴车乘万余辆和无数军资器械。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他官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东巡建业,征陆逊赴武昌辅太子,并任荆州牧及掌豫章、庐陵、鄱阳三郡事。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继顾雍之后任丞相。孙权在所发布的任命诏书中说:“惟君天资聪叡,明德显融,统任上将,匡国弭难。夫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今以君为丞相,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织,敬服王命,绥靖四方。于乎!总司三事,以训群僚,可不敬与,君其勉之!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陆逊曾经建议扩大军屯,增广诸将屯田面积,以弥补粮食不足,甚得孙权的赞赏。他主张实行德政,缓刑罚,宽赋调。孙权写信对他说:“设立法令,是要遏恶防邪,儆戒未犯的人,没有刑罚以威慑小人哪能成呢!这是先令后诛,使人免于犯法。”孙权还令抄写法律条文送陆逊征求意见。但终因孙吴的法律比较严酷,后来陆逊又上疏说:“臣以为法律严峻,而下面犯法的人仍很多。近年以来将吏获罪者,虽然因为不慎,可加以责罚,但天下尚未统一,我们正在图谋进取,故小过应该宽恕,以稳定下属的情绪。尤其目前军政事务繁多,用人要以才能为先,只要不是不可救药和不能容忍的,都请给予重用,发挥他们的才干。”陆逊反对穷兵黩武,极力劝阻派兵征伐夷州、朱崖和北讨公孙渊等军事行动,提出“育养士民,宽其租赋”的建议。他说:“平乱讨逆,需依赖兵威;农桑衣食,是百姓的本业。而今战争不能止息,百姓蒙受饥寒之苦。臣以为应当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嘉禾六年(公元237年),中郎将周祗奏请在鄱阳召募郡民为兵,孙权以问陆逊,陆逊认为此郡百姓易动难安,不能召兵,周祗固执己见,果然引起鄱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动乱。陆逊发兵讨伐,才平定了这场动乱,并选拔精兵八千余人。后来,谢渊、谢厺上书要求“兴利改作”,陆逊奏议说:“国以民为本,强盛出于民力,财富来自百姓。民富国弱,民贫国强,是从来没有的,所以治国者得民则治,失民则乱。不让百姓得利,只要求他们效力,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请圣上降恩,宁济百姓,待数年以后,国家比较富裕,再图改作。”关于“兴利改作”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得其详,从陆逊所说看,可能是对老百姓的巧取豪夺。 孙权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濬窃窃私议,相对流涕而已。

陆逊担任丞相后,仍然驻守武昌。这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不睦,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一再上疏规谏,他说:“太子正统,应有磐石之固,而鲁王为藩臣,他们在尊卑俸秩上当高下有差,这样才能使他们彼此得所,也使上下安定。”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接着,孙权连连派遣内廷使者谴责陆逊。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二月陆逊饮恨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标签: 陆逊

更多文章

  • 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生平 姜维结局 姜维子女 姜维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

    姜维是罗贯中笔下的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侠肝义胆,智勇双全。《三国演义》第92回这样描写他:却说建兴五年春,诸葛亮伐魏,与魏驸马夏侯懋对阵。夏侯懋遁入南安郡闭门不出。赵云、邓芝等久攻不下。诸葛亮设下连环计,叫人扮作魏将裴绪赚得安定太守出城,巧取了安定郡和南安郡。本想以此计同时拿下天水郡,却不料半路杀出

  • 三国曹魏名将邓艾生平 邓艾结局 邓艾子女 邓艾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邓艾

    艰难时事 脱颖而出邓艾(公元197264年),字士载,南阳郡棘阳县人。邓氏曾经是南阳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他的父亲早年亡故,撇下孤儿寡母二人。他们生活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东汉“帝乡”,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

  • 三国曹魏名将钟会生平 钟会结局 钟会子女 钟会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钟会

    与邓艾不同,钟会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物。钟会(公元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郡长社县人,出身世家大族,父钟繇,官至魏太傅。他幼年天资聪颖,深得其父的宠爱。当时,中护军蒋济号称有知人之鉴,著文说:“观其眸子,足以知人。”钟会刚五岁,钟繇有意让他去拜见蒋济,蒋济故作惊讶地说:

  • 西晋军事家杜预生平 杜预子女 杜预结局 杜预怎么平定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预

    杜预(公元222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官宦世家 博学多通杜预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级官僚家庭。祖父杜畿有大功于曹操,曾先后出任护羌校尉、河东太守、司隶校尉和尚书仆射等职,受封为丰乐亭侯。父亲杜恕官至幽州刺史,并以建武将军领护

  • 南齐宗室北魏宰辅萧宝夤生平 萧宝夤结局 萧宝夤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宝夤

    齐(公元479年一502年,史称南齐)、梁(公元502年一557年),是南朝四代中间的两个王朝。与齐梁对峙的则是北方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帝国。齐末政局混乱,雍州萧衍乘机起兵建梁。这时,激烈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影响着北魏政局,北魏在一片奢靡声中日益走向衰落。南北的对峙使很多失势权贵叛逃敌国,而且往往成为政局

  • 北魏权臣柱国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生平 尔朱荣为何被皇帝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尔朱荣

    公元515年,北魏帝国的宫廷发生了一次政变,年仅4岁的元诩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孝明帝,生母胡太后临朝称制。帝国的车轮至此已经辗过了一百三十个春秋,胡太后的称制似乎意味着一种变动。此时的北魏帝国,已经十分衰朽,官吏贪奢成风,吏治败坏。拓跋焘时代的武功,元宏时代的文治,都早已成为过眼烟云,大魏恢宏的气象

  • 北朝三朝国丈独孤信生平 独孤信结局 独孤信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独孤信

    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贞后,隋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独孤信,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本名如愿,后因治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赐名为信。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其声名远

  • 战国无双石田三成生平 石田三成的内政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田三成

    和武艺不同,后人对石田三成的内政才能是绝对认同的,而他在内政方面的能力也绝对是令人敬服的。丰臣秀吉当政时期执行的“太阁检地”他是真正的推进者,而且他还是大阪城的修筑者,年纪轻轻竟成为“五奉行”之首,不仅如此,他在自己的领地的经营上也是成绩斐然。&ld

  • 石田三成厉害吗 石田三成动员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田三成

    在后人的眼中,石田三成一个是武艺不行,一个是品行不行,很多人往往只将他当作一个出色的文臣来看,但实际上,石田三成的能力绝对不仅于此。他在丰臣秀吉的每一场战役中发挥的作用都不可估量,这都是因为他惊人的动员力。那么,石田三成究竟有何过人的动员力呢?很多人认为三成仅仅是个出色的文臣而已,其实秀吉夺取天下

  • 柴田胜家和织田市关系如何 柴田胜家的子女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柴田胜家

    柴田胜家的妻子是织田信长的妹妹织田市,本能寺之变后,织田市改嫁柴田胜家,两人琴瑟和鸣,十分恩爱,最终兵败共同赴死。但根据相关的史料,两人应该没有儿女,不过柴田胜家依然有三个养子和两个亲生儿子。柴田胜家和织田市织田市,织田信长之妹,浅井长政的妻子。浅井家被织田家灭亡后回归织田本家,于1582年&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