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向刘邦荐韩信,为什么又向吕后献计杀韩信?

萧何向刘邦荐韩信,为什么又向吕后献计杀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4/1/7 12:02:47

“卸磨杀驴”是一句在中国民间流传较久的俗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主人在用驴子拉完磨以后就把驴子杀掉,引申的意思是指,把某个已经没有用的人或物踢开。

提起“卸磨杀驴”,我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西汉第一任相国萧何,萧何身上有一个流传极光的成语,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淮阴侯韩信发迹和被算计的故事,而韩信的这种遭遇,其实就是一个“卸磨杀驴”的故事。

没错,在萧何眼中,韩信就是一头驴。

鸿门宴后,项羽开赴咸阳,并在咸阳主持分封诸侯的仪式,分封中,项羽违背了楚怀王熊心事先定下的约定,把原本应当封给刘邦的封地一分为四,最好的老秦人故地分成三块,分给了三个降楚的秦将,即章邯董翳司马欣,把刘邦赶到了又偏又远的巴蜀和汉中,汉中还是刘邦的谋臣张良走关系要来的。

刘邦不甘心,便在巴蜀秣兵历马,意欲东取天下。是的,刘邦就是这样一个胃口很大的男人,你项羽没把他刘邦应得的东西给到他刘邦手里,他刘邦就会想办法去争取更多的东西,你不把整个大关中给他刘邦,他刘邦就要夺了整个天下。

夺天下需要人才啊,需要军事上的人才,如果能发掘出一两个军事上的天才就更好了。正当刘邦求贤若渴的时候,军事天才韩信出现了。

韩信本在项羽帐下做事,奈何干了三年,主动献了几回计策,仍旧不被重视,仅仅做到了一个执戟郎中,咸阳分封结束之后,韩信便主动离开楚营,另谋出路。

刚到汉营的韩信,也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被面试官根据他在楚营原本的职级安排了一个连敖,一段时间后,身为连敖的韩信犯了军法,理应被问斩,法场上,韩信前边的十二个人都被依次斩了首,轮到韩信的时候,韩信抬起高傲的头颅,大声问了句,“汉王不是要东取天下吗?为何要斩杀人才?”

当时负责监斩的是汉王刘邦的亲信将军夏侯婴,夏侯婴见韩信气度不凡,便和韩信聊了几句,而后确定韩信是人才,便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因为夏侯婴的举荐,韩信从刑场上的死刑犯摇身一变,变成了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应当是比较重要的军官了,陈平当年搞定了殷王司马卬,项羽才封他一个都尉,而韩信初到汉营,无功无劳,竟然得到一个治粟都尉,可谓平步青云了。

之后,韩信又和汉营二把手萧何搭上了线,几次神探之后,萧何确定韩信是一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找机会向刘邦推荐韩信,当时的韩信已经是个大龄青年了,心态很急,见萧何很欣赏他韩信但他韩信却始终没得到进一步的提拔,便怀疑汉王刘邦不想重用他,于是他打算再次另谋高就,毕竟在汉营已是治粟都尉了,再跳槽到别家,怎么也不会比都尉小。

另韩信没想到的是,萧何早已派人暗中监视韩信的一举一动,只要韩信这边有什么风吹草动,萧何便能立刻知晓,韩信前脚刚逃,萧何后脚便去追赶。

萧何追回韩信,立马向刘邦举荐了韩信。萧何举荐韩信时说的话很耐人寻味,萧何说,“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萧何这段话说得文邹邹,如果用比喻来讲,就很粗浅了。如果把争天下比喻成拉磨,韩信就是可以拉磨的驴子,如果刘邦不想争天下,就不需要韩信这头驴子。

刘邦一听,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萧相国也。就按萧相国说的办,封韩信为大将军,东争天下。

多年以后,天下大定,刘邦回忆起萧相国举荐韩信时说的话,认为萧相国果然是高,如果把争天下比做拉磨,韩信是唯一一个可以拉磨的驴子,如果把争天下比喻成打猎,萧何就是猎人,其他人则是猎狗,猎人清楚地知道各个猎狗的脾气秉性并对猎狗进行分工,所以,汉家天下的得来,猎人萧何的功劳最大,驴子韩信的功劳次之。

又过了几年,韩信成了淮阴侯,终日待在家中,郁郁寡欢,心思也便有了异动,而这种异动,早就被猎人萧何看在眼里,毕竟当年韩信还只是一个小小治粟都尉的时候,萧何就盯上韩信了,就能迅速根据韩信的举动做出最恰当的反应,如今韩信是一头拉完磨的驴子,拥有争天下的能力,萧何必然会继续看着韩信了,不看着韩信,萧何还怎么做猎人?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层原因,电视剧《汉刘邦》的设定中,萧何把女儿嫁给了韩信,由女儿负责盯梢工作。

汉十年,即萧何发现韩信的第十个年头,韩信意欲联合陈豨里应外合,造刘邦、萧何的反,萧何果断采取反制措施,骗韩信进未央宫为皇帝刘邦打胜仗道贺,而后,心狠手辣的吕后直接杀了韩信,韩信临死前大骂吕后为“儿女子”,即“小孩中的小女孩”,没见识的意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吕后有没有见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韩信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头驴子啊。

标签: 萧何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其首都迁移为何如此频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商都在汤灭夏朝之前迁徙八次,在灭夏以后又连续迁移五次。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左右,首都迁移如此频繁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都之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朝从建国

  • 孙策平定江东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后世如何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孙策平江东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的一场战争,发生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元年(196年)。由于袁术多次失信于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

  • 刽子手到底是什么练习砍头的 里面还有什么秘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刽子手,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刽子手是历朝历代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由于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导致了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群特别少。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现在开放,古人认为如果手上沾染的血腥太多,就有可能在死后下地狱,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折阳寿的工作。其实,刽子手这个行业里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和秘密,

  • 乾隆皇帝其实也非常风流,但他不是短命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已经有几千年了,在这个历史的长河,出现了很多朝代的更替,那么每一个朝代都是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掌权者的,这个人就是皇帝了,当然有皇帝出现的地方,就必定会有强大的后宫出现,每一个皇帝都有很多的嫔妃,就连雍正都有将近三十个妃嫔!当时雍正皇帝选择下江南,不单单是为了去寻找世间美色的,还带着非常

  • 北伐匈奴到底有多花钱?汉武帝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汉朝,风云人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够拖垮一个国家财政系统的问题,也不会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像癌细胞一样慢慢滋生,逐渐成长,经过多年的潜伏,最终爆发时,才会夺人性命。中国古代的财政,最大的财政黑洞,就是军费开支剧增引发的财政困境,它能不断吸食政府的财源。汉武帝为什么要那么拼命的从民间榨取资源,就是为了打仗啊。在中国

  • 古代龙袍脏了怎么处理?龙袍怎么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古代龙袍脏了怎么处理吗?龙袍怎么洗?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在古代,龙袍根本不用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一统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封建王朝。为了表明自己的功勋,嬴政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自己为皇帝,而且自称为朕,自己说的话

  • 三国名将徐晃是如何解围樊城的?曹操赞其有周亚夫之风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

    徐晃是曹操帐中一员猛将,战功赫赫,击退关羽解围樊城为人称道,曹操给予评价:襄阳、樊城得以保全,是将军你的功劳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起因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局势发生巨大动荡的一年,一是"汉中之战"保证了刘备对益州的控制,奠定蜀汉后期主要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却没有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至少从目前能够查阅的史料中,我们找不到任何有关秦始皇立后的说法,甚至于连他的那些老婆都记载甚少,不知其名,更不知其来历。这就是为何,目前史学界一致将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按理来讲,无论哪个王朝,立后一事必然是国家之盛事、大事,史书不可能不记载。虽然秦朝流传下来的秦朝史籍不

  • 揭秘:李治称帝后为什么要赐死高阳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治,唐朝,野史秘闻

    高阳公主虽然是唐太宗庶出的女儿,但她却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公主,她和李治本来关系要好可是李治继位之后后,却将下令将她赐死了。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高阳公主从小就聪慧伶俐,得到唐太宗的喜爱,让她养成了娇生惯养性格。后来高阳公主长大后,李世民还亲自为她挑选了大臣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为驸马。房遗爱长得英俊高大看着

  • 明朝开国名将王志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王志,临淮人,明朝开国将领、许国公。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由于他的一生多是以偏将军的身份,随军作战,缺少独立领军作战的经验,所以即便屡战屡胜,几无败绩的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二流名将而已,比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等等这些都要低一个等级。在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初,由于兵马不够,所以他的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