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嗣业:大唐一代名将

李嗣业:大唐一代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22 更新时间:2023/12/23 10:10:34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

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今天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身长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胚子,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成为他顺理成章的选择。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役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天宝初年,应募安西,在西域为大唐效力。当时,军中推广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这简直是为李嗣业准备的兵器,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

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回军之后,李嗣业因功升为疏勒(今喀什地区,疏勒镇是安西四镇中最靠西边的一个军镇)镇守使,捍卫着大唐帝国的边疆地区。

疏勒镇曾一度被吐蕃攻陷过,城池残破,缺乏用水。李嗣业不辞辛苦,带领大家修复城墙,挖掘沟渠,引水灌溉,短短几年,疏勒镇面貌一新,成为一方富镇。

当时,高仙芝身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他屠戮石国,诸胡震怒,招来了大食国的军队,怛罗斯之战爆发了,相持五天五夜之后,葛罗禄人被大食军队收买,临阵倒戈,唐军终于溃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高仙芝本想收拾残部再战,李嗣业见大势已去,劝其退兵。唐军的盟友拔汗那部众阻塞了退路,唐军情势危急,退无可退。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手持大棒,连人带马打死了上百名拔汗那士兵,才为唐军开通了道路。别将段秀实颇为不满,昂然争辩,“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幸而得达,独无愧乎”,李嗣业大为羞惭,知耻而后勇,率领陌刀队留拒追兵。陌刀队勇猛绝伦,如墙前进,大食联军顿时胆寒,不敢再行追击,李嗣业收拢散兵游勇,“得俱免”。回到安西以后,李嗣业向高仙芝推荐了段秀实,“以秀实兼都知兵马使,为己判官”。

天宝十二年,李嗣业升为骠骑大将军,回京面圣。酒宴之中,他跳起了疏勒的民间舞蹈,令唐玄宗大为欣赏。鉴于李嗣业镇守边疆劳苦功高,皇帝的赏赐极为丰厚,但李嗣业回到安西都护府之后,就把这些赏赐全部充公了,他自己一向不置私产,只养了十匹精壮的大宛马,平时的赏赐也多分给将领士,因此深受将士们的喜爱和敬重,都愿意跟他冲锋陷阵。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杀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长安和洛阳都陷入了叛军手中,多少龙子风孙,成为叛军的刀下之鬼。皇太子李亨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在众人的拥戴下,于甘肃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奉唐玄宗为太上皇。各地勤王之师纷纷赶到,李嗣业带领的五千安西精锐粉墨登场了。

安西精锐的到来,让唐肃宗吃了一颗定心丸,感到十分安慰,唐肃宗对李嗣业说,“今天有你助阵,胜过数万兵卒。成功与否,就看你的表现啦”,李嗣业和安西精锐为大军先锋,每战必持大棒冲击,势不可当,所向披靡。在这支队伍里,涌现了白孝德、荔非元礼等诸多名将,后来都成为保卫大唐江山的栋梁之臣。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在长安城西的香积寺北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决战。贼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数次挑战,都被唐军万箭齐发,射了回去,唐军骑兵乘胜与叛军激战,结果不敌叛军,反被叛军突入唐军阵营。此时,唐军阵营一片混乱,溃兵不断后撤,眼看唐军士气就要崩溃。李嗣业站了出来,他对郭子仪言道,“今天不跟敌人拼命,我们每个人都休想活着回去。为国家牺牲,请从嗣业开始”。他赤膊上阵,手持陌刀立于阵前大呼,溃兵经过他的身边,陌刀一挥,人马俱碎,连杀了十几个溃兵,才重新稳住了唐军的阵角。李嗣业率领他的陌刀队排成一条散兵线,如墙而进,他冲锋在前,所向无敌,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伏于阵东的叛军骑兵乘机杀出,偷袭唐军后方,唐军大将仆固怀恩率领四千回纥骑兵迎头痛击,叛军骑兵伤亡殆尽,李嗣业与回纥骑兵冲锋在前,又迂回敌后,中军在郭子仪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双方从中午一直战到晚上,唐军斩首六万余级,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归仁放弃长安,向东撤离,安庆绪再度集结叛军十五万人,在新店(今河南陕县西)与唐军鏖战,李嗣业再为前锋,与回纥合兵,表里齐进,贼众大败,安庆绪惊恐之下,只带了一千多步骑兵逃到邺城(今河南安阳),唐军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李嗣业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卫尉卿,册封为虢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乾元二年,唐军围困邺城,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李嗣业亲自“被坚冲突,履锋冒刃”,终于被流箭所伤。他在帐中养伤几日,本来伤势好得很快,一天晚上,突然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以为又要打仗,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大叫杀贼,箭疮破裂,流血数升,一代名将,就此而逝。皇帝听到恶耗,十分震惊,伤痛不已,追赠李嗣业为武威郡王,谥号忠勇。李嗣业的儿子李佐国袭封爵位,食实封二百户。后来李佐国因为父亲的功绩,死后追赠宋州刺史。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犹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每当咏起杜甫的这首《观兵》,就想起了李嗣业,就想起了香积寺外那个坚毅的身影,就想起了他在危难之际的豪言壮语,“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这位典型的大唐军人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至今让人十分感动。通过他,我们认识了大唐军人,通过他,我们感受了大唐盛世。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在长安城西的香积寺北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决战。贼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数次挑战,都被唐军万箭齐发,射了回去,唐军骑兵乘胜与叛军激战,结果不敌叛军,反被叛军突入唐军阵营。此时,唐军阵营一片混乱,溃兵不断后撤,眼看唐军士气就要崩溃。李嗣业站了出来,他对郭子仪言道,“今天不跟敌人拼命,我们每个人都休想活着回去。为国家牺牲,请从嗣业开始”。他赤膊上阵,手持陌刀立于阵前大呼,溃兵经过他的身边,陌刀一挥,人马俱碎,连杀了十几个溃兵,才重新稳住了唐军的阵角。李嗣业率领他的陌刀队排成一条散兵线,如墙而进,他冲锋在前,所向无敌,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伏于阵东的叛军骑兵乘机杀出,偷袭唐军后方,唐军大将仆固怀恩率领四千回纥骑兵迎头痛击,叛军骑兵伤亡殆尽,李嗣业与回纥骑兵冲锋在前,又迂回敌后,中军在郭子仪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双方从中午一直战到晚上,唐军斩首六万余级,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归仁放弃长安,向东撤离,安庆绪再度集结叛军十五万人,在新店(今河南陕县西)与唐军鏖战,李嗣业再为前锋,与回纥合兵,表里齐进,贼众大败,安庆绪惊恐之下,只带了一千多步骑兵逃到邺城(今河南安阳),唐军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李嗣业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卫尉卿,册封为虢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乾元二年,唐军围困邺城,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李嗣业亲自“被坚冲突,履锋冒刃”,终于被流箭所伤。他在帐中养伤几日,本来伤势好得很快,一天晚上,突然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以为又要打仗,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大叫杀贼,箭疮破裂,流血数升,一代名将,就此而逝。皇帝听到恶耗,十分震惊,伤痛不已,追赠李嗣业为武威郡王,谥号忠勇。李嗣业的儿子李佐国袭封爵位,食实封二百户。后来李佐国因为父亲的功绩,死后追赠宋州刺史。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犹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每当咏起杜甫的这首《观兵》,就想起了李嗣业,就想起了香积寺外那个坚毅的身影,就想起了他在危难之际的豪言壮语,“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这位典型的大唐军人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至今让人十分感动。通过他,我们认识了大唐军人,通过他,我们感受了大唐盛世。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唐名将:李靖和李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混战不已。独李渊父子起兵太原,结交天下豪杰而用之,兼之政策开明,内怀人心,遂能逐灭余隋,荡扫群雄,一统天下。创国伊始,又能君臣揖睦,励精图治,臣服四夷,乃开中国历史最伟大之盛世,遗后人千代之仰慕,可谓美哉壮哉!在历次战争中,虽将帅济济,然最有作为者,当属李靖、李勣二

  • 揭秘韩信胯下之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但是这样一位人才却遭到刘邦的猜疑,

  • 中国历代王朝国号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战争频繁,朝代更迭变换,掌权者也在日益的变更。不同的掌权家族者,一旦掌权,就会更换国号,也就是朝代名称,因而中国历史国号比较多。那么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制定国号的规则是什么呢?他们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朝代的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

  • 鬼谷子的九个有名的徒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某教授”。且关于他和他徒弟的事多为传说,那鬼谷子有几个徒弟呢?他的徒弟分别是谁?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鬼谷子有多少个徒

  • 刘墉、和珅、纪晓岚、乾隆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刘墉和纪晓岚如果说刘墉与和珅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rdqu

  • 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共有六个儿子:大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四儿子拖雷五儿子兀鲁赤六儿子阔列坚孛儿只斤·术赤简介: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出生于战乱年代,母尝为蔑儿乞部所掠,后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骁勇善战,自幼随父征战,

  • 李密与他的《陈情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李密晋代李密个人简介李

  • 苻洪:忍辱投降终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尽相同。投降也要看使用的主体,比如为政客所用,暂时的妥协便不失为一种策略,是政治家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手段,非有

  • 郦道元与他的《水经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中,有一人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他就是郦道元。郦道元勤奋好学,历览奇书,一生足迹遍及半个北部中国,在此基础上撰著《水经注》四十卷,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历来研究《水经注》成为专门学问,称为“郦学”。郦道元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

  • 白马军神--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是公正的。但它并非如我们所见所想的那样,始终清晰明朗。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历史老人似乎总喜欢给他自己蒙上一层面纱,从这种程度上,或许我们不该把他称作老人,而是女人才更为恰当。时势造英雄。陈庆之但并不是每个英雄都能遇到适合自己的时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浮于其上璀璨闪亮的明星,也有在涌动的暗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