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白孝德

白孝德--唐朝中期名将

白孝德

白孝德的资料

本 名:白孝德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胡人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阵斩刘龙仙

官 职: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少傅等

爵 位:昌化郡王

追 赠:太子太保(一作太保)

白孝德的介绍

白孝德是安西(今新疆库车)的少数民族,是龟兹王族白氏的后裔。少年时期的白孝德经常在安西大都护府龟兹军的营垒旁玩耍,深受唐朝驻边将士的影响,爱好武艺,年长后勇猛强悍,有胆量魄力,而且精于骑射,尤善使用两支短矛。后来应征入伍,在龟兹镇的蕃军(少数民族军)中服役,多次在作战中立功,被提拔为下级军官。天宝十四载(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叛军攻陷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成都,其子李亨在灵武匆匆即位,是为唐肃宗。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肃宗向各地征兵,安西大都护府长史李栖筠选拔七千名精锐骑兵入关勤王,白孝德随军进入内地,在蕃将仆固怀恩的队伍中充当军吏。郭子仪领兵屡败叛军,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白孝德因功升任裨将(副将),隶属于河北节度使李光弼麾下。

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叛军首领史思明率领十余万精兵进攻河阳,李光弼领兵迎敌,两军夹着一片河滩立阵对峙。史思明派骁将刘龙仙率领五千铁骑到城下来挑战。刘龙仙仗着自己武艺高强,不把唐军放在眼里,刀入鞘、箭入壶、弓入韬,翘起右腿搁在马鬣上,大声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登城观望,回头看着各位将领说:“那一位能为我把他的头颅取来?”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请战,李光弼说:“这件事不应该让你这样的大将去做。”这时其余的将军都说:“裨将白孝德可以胜任。”于是李光弼就把白孝德召来询问,白孝德愿往,李光弼问道:“你需要带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说:“不用,我一个人就行。”李光弼很欣赏白孝德的勇敢精神,但为防万一,一再执意问他需要什么支援。白孝德说:“希望挑选五十名骑兵出营门作为后援,并请求大军在后面擂鼓叫喊以助威。”李光弼拍着白孝德的肩膀鼓励他,然后让他出战。白孝德挟着两支短矛,策马横过河流而进。当白孝德半渡时,仆固怀恩道贺说:“白孝德能够战胜。”李光弼说:“还没有交锋,你怎么能够知道呢?”仆固怀恩说:“看白孝德手揽缰绳,如此沉着,可知他万无一失。”刘龙仙看见白孝德单枪匹马而来,很轻视他。当白孝德稍近时,刘龙仙才准备应战,只见白孝德连连向他摆手示意,好像并非前来作战的样子。刘龙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停着不再动弹。当双方相距十步之遥时,白孝德才与刘龙仙说话,刘龙仙仍然不停地谩骂。白孝德把马停下来休息许久,然后怒目对刘龙仙说:“叛贼认识我吗?”刘龙仙说:“你是谁?”白孝德说:“我是白孝德

。”刘龙仙骂道:“你算什么猪狗!”这时白孝德大声高呼,跃马挥矛上前来搏击。城上和阵前擂鼓呐喊,喊声震天动地,后援的五十名骑兵也在后面杀出。刘龙仙来不及拉弓发箭、拔刀出鞘,慌忙勒转马头在河堤上奔逃。白孝德紧追上去,将他刺下马来,取腰刀砍下其首级而回。史思明大吃一惊,见唐军冲杀过来,仓惶败逃而去。白孝德因功升任镇西(这时安西大都护府已改名为镇西大都护府)、北庭行营都知兵马使。

当时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荔非元礼贪婪残暴,不断克扣军粮,经常鞭打将士,白孝德却平易近人,爱兵如子。宝应元年(762年)二月,镇西、北庭行营的将士群起哗变,杀死荔非元礼,推举白孝德担任节度使。唐肃宗久闻白孝德的才能和品行,于是任命白孝德为镇西、北庭行营的节度使

,受郭子仪的节制。

广德二年(764年),白孝德改任鄜坊、邠宁节度使,奉命抗击侵扰唐朝的吐蕃。郭子仪怕兵力单薄,派其子朔方都知兵马使郭曦率领一万精兵前来助战。郭唏的将士横暴不法,时常侵扰百姓,白孝德碍于郭子仪的面子,未于弹劾。于是选拔耿直果敢的泾州刺史段秀实担任都虞侯,掌管军纪。一日,郭唏所属的十七名将士到城中酒宴,刺伤卖酒的老翁,捣毁酒具和店门。段秀实立即将他们斩首示众。郭唏全营将士大怒,准备闹事。白孝德派段秀实单骑入营,对准备闹事的将士们说:“尚书(郭曦)有什么对不起你们吗?大帅(郭子仪,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有什么对不起你们吗?你们为什么要这样闹?连累他们败家灭族?”接着对郭曦说:“大帅功勋卓绝,应当爱护他的名节。你这样纵容将士侵扰百姓,闹事哗变,不但损害大帅声名,而且你们郭家也将危险。”郭曦听后恍然大悟,下令:“立即解甲回队,敢有闹事者斩!”军纪立时整肃起来。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合兵包围泾阳,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吐蕃只得连夜退走。随后,郭子仪命浑瑊率五千人出兵奉天,白孝德率军配合,于赤沙烽大战吐蕃,斩获颇多。

白孝德不但公平正直,而且勤奋好学,戎马倥偬之时,经常手不释卷,因而很快就掌握儒家文化,精通历朝掌故。后来历任检校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封爵昌化郡王。后因家难(亲属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官复原职。大历十四年(779年)九月,唐德宗李适任命白孝德为太子少傅。

建中元年(780年)十月十五日(11月15日),白孝德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一作太保)。

有关“白孝德”的历史故事

  • 白孝德单骑讨贼成为千古佳话

    白孝德是个安西胡人,史书记载他“骁悍有胆力”。唐代并不排斥异族人在中原谋生、从仕,因此有很多骁勇善战的胡人在军中效力。白孝德作为其中的一员,在大唐名将李光弼麾下作为裨将效力。当时正是安史之乱期间,史思明大军进逼河阳,史思明帐下骁将刘龙仙作为先锋,率领五千铁骑在城下对坚守的唐军挑战。刘龙仙自持勇武敏捷

  • 唐代名将白孝德独闯敌阵,大败五千人

    唐时,白孝德为李光弼的偏将。史思明攻打河阳时,派骁将刘龙仙率领骑兵五千,到河阳城下挑战。刘龙仙自以为很勇敢,将脚放在马颈上,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登城观望,对诸将说:"谁能将他抓来?"仆固怀恩请求前往。光弼说,不能用大将出马。又选择别人,诸将说,孝德可以。李光弼召来白孝德,问:"行吗?"孝德说,行。光弼

  • 唐朝名将白孝德生平简介,逸闻趣事

    骁勇善战白孝德是安西(今新疆库车)的少数民族,是龟兹王族白氏的后裔。少年时期的白孝德经常在安西大都护府龟兹军的营垒旁玩耍,深受唐朝驻边将士的影响,爱好武艺,年长后勇猛强悍,有胆量魄力,而且精于骑射,尤善使用两支短矛。后来应征入伍,在龟兹镇的蕃军(少数民族军)中服役,多次在作战中立功,被提拔为下级军官

  • 白孝德:他是西域王子,却偏要到唐朝当小兵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白孝德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跟随唐朝平叛的蕃将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他曾经是西域王子,却放弃唾手可得的王位,去唐朝当了一名小兵,并荣膺为唐军中的单挑王。这人便是龟兹国王子——白孝德。而这个白孝德的后裔,或许更不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