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扶苏死后秦朝就二世灭了 刘据死后汉朝为何没有灭亡

扶苏死后秦朝就二世灭了 刘据死后汉朝为何没有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27 更新时间:2023/12/12 10:15:01

还不了解:刘据和汉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扶苏死了,秦朝二世而亡,刘据死了,汉朝怎么没有灭亡?

在历史上,存在一个奇怪现象,扶苏死、秦国就灭亡了,但刘据死、西汉却延续下去了,而且扶苏和刘据相似之处在于仁爱且信奉儒家,为什么以两人的死影响不一样,下面本文具体分析。

一、扶苏的死,使秦朝错失了改革的最佳人选和时机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中国暂时呈现一统表象,但矛盾暗藏涌动,比如秦国与六国民众的矛盾、法家治国思想与其他治国思想的矛盾。

在面对诸多矛盾时,秦始皇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以严酷的刑法和高度的压迫,掩盖了矛盾。这些矛盾就如弹簧一样,越压越紧,考验些人民的底线,一旦爆发,将不可收拾。

扶苏看到了潜在的危机和矛盾,信奉儒家多一些,在治国理念上与秦始皇产生冲突,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扶苏被流放,远离了秦朝的权力中心。

当秦始皇驾崩后,赵高联合李斯,拥立胡亥继位赐死扶苏,进而在法家治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采取更为激进和高压的方式,清洗内部集团;继续大兴土木,以更为严苛的执法,奴役广大百姓,这将弹簧压到极致。

陈胜吴广起义后,弹簧的威力彻底释放,全国呈现星星之火的燎原趋势,掩盖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很快秦朝淹没在历史中。

本质上,在秦始皇去世后,扶苏是调整治国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的最佳人选,拥有最佳时机。如果扶苏不死,他会着手解决潜伏的危机,而不是像胡亥一样激化矛盾,彻底使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完全走向对立面。

所以,扶苏死,秦朝二世而亡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刘据的死,只是统治阶层矛盾斗争的牺牲品

汉武帝雄才大略,对外开展了长达44年的匈奴战争,对内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穷兵黩武的政策耗费了大量财物,导致国库空虚,而独尊儒术的政策,凝聚了国家共识。

所以,汉武帝晚年,虽国库空虚,危机潜伏,但并未激化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矛盾。此时汉朝中央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以汉武帝为首的皇帝派和以太子刘据为首的太子派。

与扶苏相似,刘据信奉儒家,为人仁慈,政见虽与父亲不一致,却仍受到汉武帝的欣赏和信任,被寄予厚望。

但刘据没有汉武帝藏污纳垢的胸怀和见识,他对江充等皇权派人物充满敌意。江充等人对此产生了深深地忧虑,甚至恐惧,一旦刘据继位,自己将必死无疑。

对于江充来讲,自己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搞掉太子,放手一搏成为他的最佳选择。江充将刘据锁定为自己的敌人,利用汉武帝的好恶,千方百计地搜集、抹黑刘据,制造并激化刘据与汉武帝间的矛盾。

江充成功炮制巫蛊案,逼反刘据,使汉武帝在暂时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捕杀刘据,最终使得刘据自杀而亡。后来,汉武帝幡然醒悟,斩杀江充,下发罪己诏来忏悔。

刘据的死,完全是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但此时的汉朝根基还在,汉武帝依然掌控全局,并借巫蛊案清洗了一批奸佞之臣,整个朝堂又重新凝聚在汉武帝身上,平稳实现皇权交接。

所以,刘据的死,并不会导致汉朝灭亡。

三、结论

由于扶苏所处的秦朝、刘据所处的汉朝的阶段和矛盾不同,两个人的死对王朝存亡的影响也不同。扶苏的死,直接使秦朝错失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机会,推向了灭亡;而刘据的死,只是汉朝内部的矛盾牺牲品,并不影响根基强健的汉朝,更不会将其推向灭亡。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八思巴作为帝师,对元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八思巴,元朝,风云人物

    在八思巴的幼年的时候,中国地区的战争非常的多。蒙古族趁着战乱的时候慢慢的崛起了,西藏地区在蒙古族崛起之后也是战乱不断。在一二三九年的时候,蒙古军队去攻打西藏地区,而到了一二四零年的时候,蒙古的大汗窝阔台的儿子阔端就已经带领蒙古的军队攻入了西藏地区。蒙古人打到了西藏之后,没有选择再继续进攻,而是想找一

  • 贾诩:把这个王朝彻底推向深渊,尸遍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诩,三国,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偌大的王朝岌岌可危。那么,是谁压垮这个王朝最后一根稻草?是谁彻底破灭最后的一丝希望?永汉元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可谓权倾朝野,风头

  • 明成祖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他在位时,改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派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缔造永乐盛世。1424年驾崩,庙

  • 如果陈友谅不杀赵普胜,会被朱元璋和徐达打败骂?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普胜,元朝,风云人物

    纵观中国历史,自毁长城的皇帝比比皆是。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搞得国破家亡,令人痛惜,赵构冤杀岳飞,遗臭万年。其实陈友谅也自毁过长城,如果他不错杀赵普胜,那么未必会输给朱元璋,可能也开创了一代帝国。那么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关于陈友谅手下第一大将赵普胜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元末是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陈友谅无疑是

  • 乐毅:春秋战国中的军神,却在功成时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乐毅,春秋,风云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混战,可能今天这几个国家强盛,第二天另外几个国家又反超,在这样混乱的时期也诞生了很多名将,不过这些名士名将也分为两个大类,一种主张忠臣不事二主,另外一类人主张良禽择木而栖,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将属于后者,在早年时期频繁的跳槽,其实这也不怪他不忠诚,而是他自己的国家早已灭亡,所以

  • 顺治帝死后他的庙号是什么?为何是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第九子,清朝第三位皇帝,年号“顺治”。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所以,和谥号一样,庙号也是评价皇帝生平的重要形式。其中,就开国皇帝来说,一般使用太祖或者高祖这两

  • 明朝兵部尚书赵锦简介:历任南京刑部、礼部、兵部尚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淳于髡借酒谏言,他与齐威王的千古佳话你听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淳于髡,战国,风云人物

    齐威王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有作为的君王,《史记》上记载了他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其中有一则淳于髡劝谏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借鉴意义。齐威王八年,楚国大举进攻齐国。当时齐国已经很强大了,但是跟地域广阔的楚国还有一定差距。齐威王就派淳于髡携带千金去赵国求援。赵国很快派了十万大军和上千乘战车。楚国看到

  • 历史上的和卓·伊帕尔罕香妃并不“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香妃, 和卓·伊帕尔罕,风云人物

    暑假到了,各大电视台又要播“暑期神剧”还珠格格了,对于这部占据了大半八零后、九零后回忆的电视剧,其中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呢?小燕子?紫薇?金锁?印象最深刻的是香妃娘娘。因为她实在太!美!了!固然这部电视剧当中好看的角色数不胜数,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感慨:怎么能每个人都这么美啊!但是香妃娘娘一出场的时候

  • 历史上的司马光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光,宋朝,风云人物

    司马光,字君实,又叫“涑水先生”,他又自称为“迂叟”。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今河南省光山县),所以单名光”。卒于宋哲宗无祐元年(公元1086年)秋。司马光出身于官僚兼地主家庭,其父亲司马池曾是四品官,担任过北宋中央政权中的天章阁待制等要务,但不是权臣贵戚,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