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宣帝的文治武功都不逊色于汉武帝,为何声望却不如他?

汉宣帝的文治武功都不逊色于汉武帝,为何声望却不如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9 更新时间:2023/12/12 5:48:04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约共出现过20个朝代,这些朝代或是强横霸道、或是忍辱负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朝代莫过于唐朝和汉朝。这两个朝代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而汉朝的影响力比唐朝还要大一些,要不然我们的民族也不能一直用“汉”来代表。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跟这个国家实际的统治者有很大关系,如果统治者是一位明君那这个国家自然会被治理的蒸蒸日上,但如果统治者是昏君,那这个国家自然也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在汉朝要说文治武功最出色的两位皇帝莫过于是汉武帝和汉宣帝,这两位都是精明强干的皇帝,但武帝和宣帝无论是从对待外族的策略上,还是人生经历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汉武帝霸气张扬,肆意奔放,凡是不服的,直接用武力征服。南越私自屠杀汉朝使者,武帝则出兵屠了南越九郡;宛因擅自杀害汉使者,他的头颅则被挂到宫殿北侧;朝鲜杀害汉朝使者,汉武帝便立即出兵将其诛灭;

而汉宣帝则是不同,他一直主张汉家家法王道霸道兼之,所谓王道就是以理、以德服人,霸道则是以武力服人,宣帝治国王道、霸道兼用,恩威并施,这也使得当时的汉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马蹄踏处,皆为汉土!”

同样这两位皇帝的人生经历也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汉武帝年轻的时候便是公认的继承人,他当皇帝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坎坷,虽然也是有点风浪,但在馆陶公主的尽力帮助下,刘彻还是轻松的登上皇位。

刘彻顺利登基以后,为将权利收回中央,开始想尽办法对付汉朝的其他诸侯王,他为了兵不血刃的解决这些诸侯王,于是在主父偃的建议下巧妙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减了诸侯王的权力,使诸侯王的权力、土地全部回归中央,同时诸侯王的钱粮也都进了汉朝国库。解决各诸侯王后,他又实施了盐铁酒专卖,不允许私人做这些生意,他的种种做法都令汉朝国库变得十分充足,积攒一定的国力以后,刘彻开始正式的挥剑战四方,意图将所有反对汉王朝的势力全部铲除。

对外汉武帝征闵越、破南越、讨朝鲜、灭大宛,拓地千里。对内又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大汉王朝享有极为崇高的国际地位,同时汉武帝也大大加强了皇权的权威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而另一位汉宣帝刘询的人生经历要比汉武帝坎坷多了,刘询从小受巫蛊之案连累在监狱长大,他的童年只能跟婢女为伴,根本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他,刘询最终可以当上皇帝,只能说是运气使然。

但刘询当了皇帝以后,不骄不躁隐忍数年一举端掉权倾朝野的霍氏家族,成功掌握朝中军政大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汉天子。刘询掌权以后立即着手治理天下,由于年少的经历使他熟知百姓疾苦,了解吏治得失,经过刘询的一番治理使得汉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海臣服,综合国力远超汉朝其他皇帝统治时期。

因为汉武帝与汉宣帝都是汉朝最为出色的两位皇帝,所以后世人们经常将二帝进行比较,但从整体来说,宣帝治理下的汉朝是要强于武帝的。但虽然宣帝在国家的治理上要超过武帝,但从现在来看汉宣帝的声望要远低于汉武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汉武帝在位时不断对匈奴作战,而且胜仗颇多,一举扭转了文景两朝对匈奴的颓势,在一定程度上涨了汉人的威风。但是汉宣帝同样用自己的手段让匈奴内部发生动乱,以至于匈奴再也无力进攻汉王朝,并且从结果来看,汉宣帝的对敌政策是明显优于汉武帝的。

那到底为何武帝的声望高于宣帝呢?其实是这样的,汉宣帝之所以有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治理国家,完全就是因为武帝已经通过武力把汉朝周围强敌的主力尽数消灭了,剩下敌人的势力根本不足为惧。可以说汉宣帝就是一个继承者,他继承的是汉武帝为他精心打造的安稳国际形势,还有早就已经深入汉朝大臣、百姓心中皇权不容侵犯的思想。

如果不是汉武帝一次又一次地北征,使得漠南无匈奴王庭,汉宣帝怎么可能找到分裂匈奴的机会,找不到分裂匈奴的机会也就不可能拥有太平岁月来关注百姓的休养生息了;如果没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罢黜百家从而巩固皇权,又怎么可能有汉宣帝的坐拥江山发号施令。

所以,为何汉武帝声望在要高于汉宣帝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之前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才为日后汉宣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马蹄踏处,皆为汉土,”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因为这样武帝的声望才会高于宣帝,在世人看来若没有武帝为汉朝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没有宣帝的汉室中兴。

可以说汉武帝就是一个开拓者,他宁可背负着暴君的骂名也要为大汉和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他图的不是一时名利,他为的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千秋伟业。同时汉武帝也洗刷了文帝、景帝时期各敌对势力带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屈辱,同样也是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与挺立千秋的自信!

标签: 汉宣帝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馆陶公主是皇帝唯一的姐姐,死后为什么不愿意与驸马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馆陶公主,汉朝,风云人物

    她是皇帝唯一的姐姐,把亲生女儿嫁给侄子,死后坚决不与老公合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很多公主虽然有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在这样一个婚姻大事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们虽然身份尊贵,但也摆脱不了无法决定自己终身大事的宿命。因此,大

  • 雍正为什么要下令驱逐传教士?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清朝,风云人物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相当频繁,到了康熙时期,由于康熙对西学的推崇,致使传教士的数量达到了顶峰,据统计那是各省的教徒已经有30余万,教堂的数量更是超过了300座。1723年,福建有教徒向官员举报传教士敛聚地方民财修建教堂,并且教堂中男女教育混杂,败坏风气。此事引起了雍正的注意,雍正下令驱逐全

  • 历史上最惨的皇后,亲眼看到自家王朝的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皇后,西汉,风云人物

    标题所说的这个皇后,还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见证者。能当上皇后,这在封建社会中是无比荣耀和幸运的事情。但她的幸运背后,却伴随着更大的不幸,她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王朝覆灭,又看到了父亲的王朝覆灭,最终走入了熊熊烈火之中,含恨自尽。公元前1年8月15日,西汉第十三个皇帝汉哀帝刘欣突然驾崩,享年只有25岁。本来

  • 虞翻到底有多狠?夺取城池靠一张嘴,到处喷人连孙权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虞翻,三国,风云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口才是极其出色的。他舌战群儒、三气周瑜、骂死王朗的高端操作,也让不少读者叹为观止。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小说作者为了拔高诸葛亮的个人形象,而有意杜撰的。不过,在与诸葛亮同时代的人中,的确有口才非常出色之人,他曾靠着一张巧嘴,兵不血刃拿下了豫章郡。此人,便是东吴第一狂士—

  • 历史上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哪些人?他们担任过哪些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柳宗元,唐朝,风云人物

    唐代文化是中华文明最近2000多年来的顶峰,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我们或多或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或学到过他们的文章,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

  • 生活已经安逸的关羽,为何还要再过五关斩六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关斩六将,风云人物

    话说,但凡是熟悉三国的人,就对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不会陌生。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原文描述,关羽在离开曹操寻找刘备的路上是过“五关斩六将”。首先,我们先回首一下关羽其人。他字云长,与刘备、张飞是结拜兄弟,同时,也是仁义忠信勇的代表,因而被后世都尊称为“武圣”。当然,自古以来,英雄都有落难的时

  • 揭秘:为什么会有人说刘秀是历史的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秀,汉朝,风云人物

    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刘秀是十全十美的皇帝,在他手下任职当功臣是最轻松最好的,一没有身家性命之虞,二没有提心吊胆之心。刘秀是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战绩、为人、治国、外交等方面皆值得我们称赞,没有像嬴政、刘邦、司马炎、李渊、赵匡胤等等那般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大不小的缺点。可是我们

  • 罗士信为什么进不了凌烟阁?比排在末位的秦琼还委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罗士信,隋朝,风云人物

    忠义无双万人敌秦琼秦叔宝,在首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叨陪末座,让很多人愤愤不平:程咬金跟李世民做了亲家,排名靠前有情可原,秦琼的手下败将尉迟敬德居然排得更靠前,就连食邑也比秦琼多六百户,而秦琼受封上柱国、翼国公的时候,尉迟敬德还刚刚投降被屈突通等人怀疑甚至关押呢。但是您要以为秦琼是最委屈的,那似乎又错

  • 20世纪杰出的花鸟画家——张其翼的花鸟与猿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其翼,风云人物

    张其翼(1915—1968),字君振,号鸿飞楼主,祖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其曾祖父张德彝曾任清政府驻欧使节,是目睹巴黎公社革命全过程的唯一中国人。张其翼自幼年起就酷爱绘画,家长曾将金城请到家中指导。1934年考入輔仁大学美术专修科学习,随汪慎生学画花鸟;后专心自学,精心临摹和研究历代名画,多用功于林

  • 周公是怎么辅政的?做出八大功绩让周初时局稳定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公旦,周朝,风云人物

    一场叛乱的爆发让刚刚建立又失去了开国之君的周朝动荡不安,幼弱的成王王位还未坐稳,就面临如此窘迫局面,实在是让人替他捏了一把汗。万幸的是,他叔父周公能够团结召公等重臣,并处置得当,通过三年的东征平息了“三监之乱”,让周朝恢复了稳定。因此,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份稳定期来说一说,周公是如何辅佐成王的。周公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