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道凭什么成为官场不倒翁?他有什么诀窍

冯道凭什么成为官场不倒翁?他有什么诀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78 更新时间:2023/12/6 7:50:08

在唐朝末年五代初期出现这样一位人物,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朝秦暮楚,为臣不忠,一辈子竟然服务过四个王朝十个皇帝。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他:“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说他不知廉耻。近代著名小说家史学家蔡东藩骂他:“最号老成,实最无耻。”说他无耻之尤。但也有人认为他清廉节俭,擅为人臣。石敬瑭赞叹他是:“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而李贽也褒扬他:“使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认为他保护百姓有功。

这位被后世称为官场不倒翁的传奇人物就是自号长乐老人的冯道。冯道从小质朴纯良,酷爱读书擅长写文章。虽家庭不富裕,但从不厌恶粗衣薄食。冯道快三十岁时开始仕途,先跟随自称大燕皇帝的刘守光,在他手下当官吏。可是刘守光听不得实话,冯道因为自己“事事晓以利害”的劝谏风格而被投入大狱。

好不容易被人解救出狱的冯道转身投奔到了前晋门下。一次前晋与后梁的战争中,大将郭崇韬看不惯有些军官尸位素餐,吃了饭不卖力打仗。便请求当时是统帅的李存勖减少这些兵油子的伙食。李存勖听了很生气,寻思你让我减少大家伙食,那他们对我这个主帅怎么看?越想越气,就让冯道替自己写文书宣布辞职,让太原朝廷另请高明。冯道灵机一动,说道:“现在大王屡建大功,正平定南方贼寇,郭崇韬所进谏的,如果不妥当,不听就是,不能因为刚才他的话,就让大家议论纷纷,敌人如果知道了,会认为大王君臣不和了。请仔细地考虑,就是天下的大幸啊。”他的话巧妙地给了双方台阶下。不久,郭崇韬也很知趣的道了歉。一场将帅纠纷被冯道巧妙地化解。

因为冯道的胆量与机智他很快被重用。而他贤能清廉的名声也越传越广,就连契丹人都知道冯道的贤名想把他抓回去做官。“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

随着朝堂和民间对冯道的肯定与认可,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终于在公元926年被任命为后唐的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成为国朝重臣。

好景不长,石敬瑭攻破洛阳,篡夺政权。从这开始冯道开始发挥出官场不倒翁的独特能力。石敬瑭上位后竟然对冯道愈发重用,甚至“以道为首相”。晋少帝即位后也对其青睐有加,“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但朝堂上大臣们对冯道的品性和为政都有不小的意见,面对同僚们的不信任,冯道没有气愤,他坦然地说人们对指责和他们意见不和的人,这很正常。指责我的人十个人里可能有九个,可是“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这种宽阔的胸怀为当时的人们所敬佩。

公元947年契丹南下灭晋,攻破汴京后,耶律德光放纵手下士兵四处劫掠。“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以沟壑,自东、西南畿及郑、滑、曹、濮,数百里间,财畜殆尽。”就在中原人民水深火热的时候,冯道应契丹召唤前往觐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从容的说就算佛在世也救不了百姓,只有皇帝您可以。耶律德光听闻很开心,此后开始约束部下的野蛮行为。人们都说是冯道庇护的结果。

冯道自契丹归来后,又归附于后汉,被授太师。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叛乱,取代了后汉,立国后周,对冯道颇为敬重。可郭威很快去世,养子柴荣即位。他瞧不起冯道的气节,在一次冯道直言进谏后将他打发到太祖皇帝皇陵当守陵使。不久,冯道因为疾病走到了人生尽头。“一夕薨于其第,时显德元年四月 十七日也,享年七十有三。”死后追封瀛王,谥曰文懿。

冯道身为大臣虽然身事多主,不得谥为文贞、文忠。但这一小小的瑕疵难以掩盖他政治上的清廉和为官的智慧。

军队中他与仆役一同吃饭,概不接受其他将领抢来的无辜女子。家乡饥荒,他将自己的俸禄分给众人,还大晚上跑出来替别人耕地。就算是宋朝那些鄙视他毫无气节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认冯道一辈子:“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平生甚廉俭。”

冯道做官也很有心得,对待下属他能待人宽容。有个叫胡饶的军吏,因为对冯道处理事情的结果不满意到衙门辱骂冯道。冯道身边的人多次给这人解释,可他丝毫不理会。冯道并不生气,反而把他叫进来一边喝酒一边解释。

对待君主冯道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不去做让皇帝猜忌的事情。他深知如此乱世兵权为重,自己虽为重臣但绝不能插手军事,引起猜忌。晋高祖问冯道用兵打仗的事,冯道说:“臣本是读书人出身,为陛下在中书任职,恪守历代的成规,不敢有丝毫的过失。臣在后唐明宗朝时,明宗也曾以战事问臣,臣也用这话回答。”晋高祖因此对他十分的欣赏。冯道这种谨慎理智的的政治品质是他能多年不倒的重要因素。

如今我们再看冯道这个人物的经历就会多些理解和宽容,就像清人王鸣盛说的那样:“五代之际,国如传舍,君如弈棋,如道之所为者甚多。”在那样纷乱的时代里能保持住气节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标签: 冯道凭唐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赵破奴是什么结局?他的死跟霍去病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破奴,汉朝,风云人物

    秦朝设有九原郡,秦末之时被匈奴侵占,后来汉武帝夺回故地,改名为五原郡。赵破奴出生于此地,他年幼时逃去匈奴,后来又回归汉朝。赵破奴名为“破奴”,或许他在匈奴生活时受到了欺辱,立志要击破匈奴,其后果然如此。当初汉朝与匈奴和亲订约,约定互不侵犯,而匈奴时常毁约,侵犯边境。汉武帝决意对匈奴用兵,令大将军卫青

  • 努尔哈赤最窝囊的一个儿子,最后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巴步海,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开国之主努尔哈赤一生南征北战,东伐西讨,把偌大一个明王朝搞的是一日不得安宁。虽然,他尚未打入中原就中道而殂,但却为自己的子孙在辽东一代打下了一块不小的地盘。他的子孙皇太极、顺治帝等人正是以此作为根据地逐步向关内蚕食,最后,彻底推翻了明王朝。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

  •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分封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分封,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秦始皇分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人说过,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学到校训,历史上惨剧和失败经常以同样的发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但这是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如果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当事人本身,其实每朝每代都从前朝中吸取了教训,因为前朝的失

  • 乾隆的庆恭皇贵妃与咸丰的庆妃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庆妃,清朝,风云人物

    这两位庆妃虽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但是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的封号一样,都是汉人,都没有生育子女,但她们的结局却很不一样。一个得乾隆帝宠爱,抚养嘉庆帝一路晋升皇贵妃。一个本是宫女偶然得到咸丰帝宠爱,很快被忘却,历经三朝才累积到妃位。庆恭皇贵妃陆氏,陆士隆之女,清高宗妃,无子女。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出

  • 刘邦晚年为什么想要换掉太子 这件事情和戚夫人关系很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汉朝,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刘邦换太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晚年时期为什么想要换掉太子?刘盈到底哪里做得不好?这件事情和戚夫人有多大的关系?刘邦晚年想换掉太子,除了有他最爱的戚夫人“日夜啼泣”这个外在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他是发自内心地想换掉太子刘盈,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小原因,太子刘

  • 李渊临死前让李世民不要杀这些人,李世民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渊,唐朝,风云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为的皇帝了,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的贞观之治,让饱受隋朝末年战乱的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虽然李世民开创了盛世的局面,但是这也无法遮盖他丑陋的一面,。李渊驾崩前曾告诫李世民这些人不能杀,谁知李世民不但没有听李渊的话,反而转身就将这些人斩草除根了。李渊虽然是唐

  • 吴王僚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王僚,春秋,风云人物

    我们中华古代兵器众多,在各种武器中,尤以剑最为爱武之人喜爱,行走江湖中的武士也常常以剑客而自称。在春秋中期,有一把名剑因藏在鱼腹中刺杀了吴王僚而闻名于世,具体什么情况呢,笔者下面细细道来。公元前526年,吴王诸樊去世,公子僚即位为王。诸樊之子公子光不服,准备弑君夺位。而知道公子光心思的伍子胥便将胆识

  • 汉武帝刘彻有哪些功绩?为什么刘彻能被称为“汉武大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刘彻,风云人物

    汉武帝刘彻有哪些功绩?为什么刘彻能被称为“汉武大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世宗,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

  • 努尔哈赤能成功崛起跟李成梁有关系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努尔哈赤,明朝,风云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领步骑两万进攻辽东,连克清河、抚顺等地,明军损失惨重。清河、抚顺等地接连失陷的消息传至京师,朝野上下都说这是李成梁“养虎自贻祸”。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四:一、李成梁剿灭女真王杲部、重创女真王兀堂部和叶赫部的做法,为努尔哈赤的成功崛起扫清了障

  • 同样都是因为兵败 高翔能够幸免,马谡为什么必须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马谡,风云人物

    对诸葛亮和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缺少人才,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掉马谡?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想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吃了败仗不一定非得死,但自己作死就怨不得别人了。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同时还安排了另外一个武将高翔(一说高详)镇守列柳城,结果两个人都没有守住。太和二年,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