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鲁:三国最神秘的军阀头目,最后结局如何?

张鲁:三国最神秘的军阀头目,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77 更新时间:2023/12/8 19:30:20

张鲁雄霸汉中之前,还发生过一些小插曲,在公元194年的时候,西蜀领导刘焉去世了,接手了基业的是他的儿子刘璋,我们可以想一想,刘焉与张鲁交好,这同张鲁那位貌美的母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三国志》),正是两个人的卿卿我我,才有了张鲁之后的一切,但是这个刘璋就没有必要继续和你张鲁交好了呀,他断不可能说接手自己爸爸的情人,又不可能和张鲁有什么亲密的往来,更何况,这个时候的张鲁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对于刘璋来说甚至是一个潜在的隐患,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于是乎,刘璋以张鲁不听话、不顺从他自己为理由(张鲁也确实没有去听刘璋话的必要),先是杀尽张鲁母亲及其家室,再派遣一众人等攻伐张鲁,不过这个张鲁也不是软柿子,你爹是大领导,你还真把你自己也当成了个小领导?在张鲁眼中,刘璋只不过是个精英怪罢了,刘璋的几番进攻也皆为张鲁所破,最后张鲁也成功地割据于汉中,确定了自己的独立政权。

既然身为天师,精通道教,那么张鲁的的汉中管理方式也是非常独特的,是当时第一位使用政教合一的决策的诸侯,首先这个张鲁的称呼就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显得高级一点,既然是道教天师,又是君主,就结合一下叫“师君”好了,而他底下的人,也纷纷给予不同的称呼,使用自己的道教的管理来替换行政管理,刚来学道的新人(初级教徒),叫做“鬼卒”(简言之就是修习鬼道的小兵,很形象吧),后来呢学得多了,信仰本道之后,就升级为“祭酒”,可以管辖底下的教众们,而所带领的众多的就更高级啦,称作“理头”,并不设置其他地方会设置的官吏。张鲁就先运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进行政教合一的第一步。

随后就是细节上的把控,如何拿捏人心呢?这里是一个和张角很相像的方法,对于一切犯错者,只要认真悔改都既往不咎,有三次犯错的机会,在乱世之中给足了人民自由和悔改的机会,不仅如此,即使人们再犯,也多采取“劳改”的方式,为“国家”做一做各方面的建设工作,例如修路等等,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教化人民,包括对待来前来治病的教众,也多为令病人悔过的手段,无论是治安还是医疗,总体来说就是教化人民向善从良,要向着诚信的方向去走,直白的说,只要你为人诚信,好好做人,其他的我张鲁都能帮你们搞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保证让大家都好好地过日子,生病有人治,吃饭有人管。

最著名的就是张鲁开创先例,创立的一种叫做“义舍”的地方,与当时的驿站有相似的功能,与现在的招待所非常相像,《后汉书》中记载:“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县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这个义舍在里面放上米肉,对行人采取免费提供,让大家量腹取足,不过这里就有人去想,你这样免费提供,就不怕别人白蹭多拿么?不过在张鲁这里他还真不怕,他的统治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呢?宗教,可以说当时身处汉中的人们都是非常信奉宗教的,那张鲁就说了哦,你多拿是违背诚信的哦,是会得罪鬼神的哦,你会生病的哦。如此一来,这种义舍还真的可以支持下来,不仅不会有人多吃多拿,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他的宗教,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张鲁的这些处理方式,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一种管理模式。

而且在当时的乱世,人人惶恐,居无定所,而汉中在张鲁的统治之下,也算是一片安定之处,汉中的政策上也多为宽容,还和少数民族的首领们保持友好的关系,从而让汉人和少数民族的人都可以在汉中寻求一片乐土,可以说,在当时的乱世之中,张鲁旗下的汉中实为一块可以让人们安居乐业之地,更有记载,在关中马超曹操激战的一段时间内,关西的百姓为了避乱更有几万家投至张鲁之下。张鲁的宽容爱戴,独特治理不仅于民众是一件好事,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扩充实力的好机会,与朝廷来看这样的一支反动势力,却“朝廷不能讨”,反而任命张鲁为镇夷中郎将,兼任汉宁太守,允许他向朝廷进贡,可以说张鲁已经正式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支割据一方的独立势力,或者说是不受管辖的土皇帝。

张鲁作为当时的一支军阀势力,虽然名为军阀,但是他还兼顾天师的身份,所以他的处理方式还是和其他军阀有着非常不同的地方,战争年代,军阀经常对老百姓采取一种压榨的态度,而杀人等等其实也是常用手段,张鲁身为汉中的的统治者,对老百姓也是相当的友善,给足了福利,单纯朴实的百姓们也自然会向张鲁靠拢,可以说张鲁的统治,着实为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但是好景不长,张鲁的土皇帝终究不能一辈子做下去,汉中的地方刘璋染指不了,朝廷管辖不到,可是曹操早晚是要打过来的嘛。面对三国数一数二的高手曹操的进攻,张鲁即使再有能耐,恐怕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

标签: 张鲁三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孙吴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吴,三国,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孙氏集团割据江东,建立吴国。但是孙吴集团相对于曹魏以及蜀汉来说,存在感是最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沙溢饰演孙策首先是三国以后历朝历代官方都有“尊刘抑曹”或者“尊曹贬刘”的思想,但是从来就没有“尊孙吴集团”的。民间来看,从来都是“尊刘抑曹”的。因此,史学家和文学作者对于孙吴集团的笔墨自然就少了很

  •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卢毓简介:侍奉了从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卢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卢毓(183-257年),字子家,涿郡涿县(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代曹魏政治家,东汉大儒卢植幼子。先后侍奉了从曹操

  • 关于张文瓘有哪些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张文瓘,字稚圭,唐朝时期宰相,阳城令张虔雄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文瓘出身清河东武城张,生于魏州昌乐县。明经及第,历任并州参军、水部员外郎、云阳县令、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大理卿。唐高宗年间,官至宰相,参知政事、同三品,累迁侍中。仪凤三年(678年),反对征讨新罗,抱病

  • 三国时期赵云在蜀汉是何地位?担任过哪些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云,三国,风云人物

    说到三国时代最完美的武将,相信有不少读者都会立马想到赵云。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

  • 后世如何评价陈平?关于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陈平, 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陈平喜读书,有大志,才华横溢。他原是项羽的谋士,却不得重用。他在鸿门宴中遇见刘邦,认为刘邦必成大器。此后他用声东击西之计将刘邦救出咸阳。他投奔刘邦后,谋划“六出奇计”为刘邦

  • 典故金屋藏娇这一词是何来源?主人公陈阿娇最后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屋藏娇,汉朝,风云人物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结发之妻,武帝的第一位皇后。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金屋藏娇”这一成语,最初来源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虽然这一成语并没有出现在汉至魏晋的典籍之中,但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也许是这句成语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汉武皇帝》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帝以己

  • 三国时期蜀汉的四方将军分别是哪些人?赵云为何不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蜀汉,即季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国号为“汉”。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蜀汉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也即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五人。但是,在正史上,刘备称汉中王后,只是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封为四方将军,也即前

  • 后宫无佳丽,一生只钟情一人!废帝元钦最钟情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魏,元钦,风云人物

    从我国汉武帝、汉元帝开始,红宫嫔妃的数量就已经开始不断增多了,多大三千嫔妃。于是又扩至14个等级,这14个等级便是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于是又称“三千佳丽”。然而到了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废帝元钦,一生却只钟情宇文云英。公元535年,元钦以嫡长子

  • 霍光能够选择刘病已作为皇帝 霍光为什么不自己自立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对汉朝霍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霍光为何选择刘病已接任皇帝而不自立?霍光,汉代著名权臣。汉武帝留给汉昭帝的辅政大臣之一,为武帝、昭帝、废帝、宣帝四朝重臣,也为四朝的政局平稳过度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废帝刘贺被废就是由其主导的。那么,一个能够废立皇帝的权臣为何最终还政刘氏,而

  • 皇太极死后豪格都已经34岁了 皇太极为什么让6岁的顺治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太极,顺治,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皇太极和顺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权力平衡呗。皇太极的长子叫豪格,在皇太极死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而且战功累累。问题是少数民族的领导权继承,并不像汉族一样,把“父死子继”作为第一原则。游牧民族比较能打,更看重实力。血缘也很重要,可是以继位的问题上,儿子并不比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