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邓艾被杀仅仅是因为反叛吗?

揭秘:邓艾被杀仅仅是因为反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43 更新时间:2024/1/17 13:18:49

三国末期,在邓艾偷渡阴平灭了蜀汉之后,名义上的曹魏一方,发生了短暂的叛乱,也就是邓艾钟会两人,一个是被扣上反叛的帽子,一个是真心的想反叛,但是两人都不是司马昭的对手,司马昭也是用了一把“手术刀”,也就是卫瓘,精准地切除了自己心头的两个心腹大患。

在这段动乱中,卫瓘敏锐地察觉到了司马昭的心思,毕竟在钟会邓艾出征前,司马昭不会授意卫瓘处理掉两人,卫瓘一个人也没有那个实力,而是在邓艾和钟会互斗之间,卫瓘找到了机会,同时司马昭也是暗示出了除掉邓艾钟会的意思,卫瓘也是敢于置自己于险地,用计谋除掉了邓艾钟会。

先要说的就是邓艾钟会之乱的起因,是邓艾在灭了蜀汉之后的自行分封。

《三国志.邓艾传》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

邓艾这么做的确是越权了的,不过邓艾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避免成都生乱,导致蜀汉已经投降的局面发生变化,价值蜀汉之地距洛阳太远,邓艾也来不及请示,以免生乱,所以按理说,邓艾此举虽有不妥,但是绝不是反叛之意,当属成都百姓也是比较称赞邓艾的,毕竟他做到了秋毫无犯,成都遭遇战火之灾,还是钟会被杀的时候,关羽在成都的家人也是在当天被庞德之子庞会尽数斩杀的。

但是邓艾的举动遭到了钟会的诬陷,声称邓艾谋反,同时卫瓘也一同和钟会上书,这是卫瓘高明的地方,他察觉到了除掉邓艾钟会的机会,所以他当时表面上选择站队在钟会这一面。

《三国志.邓艾传》锺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

《晋书.文帝纪》会潜谋叛逆,因密使谮艾。

其实卫瓘和司马昭都知道邓艾是被冤枉的,在出征前,有人就提醒过司马昭,说钟会邓艾手握重兵在外,可能会反叛,但是司马昭表示很放心,“灭蜀之后,中国将士,人自思归,蜀之遗黎,犹怀震恐,纵有异志,无能为也”,造反需要本钱,钟会邓艾所带之将士,是打死不会跟从他们造反的,所以说,司马昭根本就没有顾虑,但凡是一个聪明人,就不会选择反叛这一条死路。

所以说司马昭的命令是把邓艾押京师。

《晋书.文帝纪》咸熙元年春正月,槛车征艾。

这就说明问题了,如果司马昭相信了邓艾模范,邓艾会乖乖地被押回京师,而且直接让钟会灭掉邓艾不久可以吗,都反叛了还有什么顾忌的,司马昭留邓艾一命的做法,就是在疯狂暗示钟会啊,赶紧反叛啊,不然等到邓艾到了京师把一切都说清楚,你就没机会了。

而钟会则是耍起了小心思,也就是让卫瓘去送死,意图坐实邓艾反叛。

《晋书.卫瓘列传》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

钟会的算盘是,卫瓘去抓邓艾,两人必定会发生冲突,不论是谁把谁杀了,都对自己有利,只是钟会的权谋之术并不比卫瓘高超,他以为把卫瓘玩弄在股掌之间,但是他不知道卫瓘已经把他当死人了。

如果说换做是一个平庸之人的话,很有可能会一走了之,跑到司马昭那里痛诉钟会谋反了,毕竟诬陷邓艾在前,企图逼死自己在后,这就是实打实的想谋反了,不过卫瓘却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那就是用计擒住邓艾。

《晋书.卫瓘列传》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

卫瓘选择的时间很鸡贼,在半夜抵达成都,又派人去联络邓艾部将,称司马昭要拿邓艾,与其他将领无关,不听从卫瓘安排的话,就是诛三族的大罪,所以这些将领没有选择,只能听从于卫瓘的,还是那句话,本来邓艾也没打算谋反了,也没有相关的安排,不然卫瓘早就被做掉了,而邓艾则是睡醒后,迷迷糊糊就被送上了囚车。

正是因为邓艾没有谋反,所以其旧部才会想要为其开罪,在钟会被杀后,邓艾部署就要求接回邓艾主持大局,但是卫瓘派田续,诛杀了邓艾父子。

《三国志.邓艾传》会已死,艾本营将士追出艾槛车,迎还。瓘遣田续等讨艾,遇於绵竹西,斩之。子忠与艾俱死,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於西域。

这里要注意的是,卫瓘知道邓艾是冤枉的,司马昭也是知道的,但是为何在邓艾死后,其在洛阳的儿子也被杀了,其他家室又被流放,说明司马昭还是没有给邓艾翻案的,司马炎篡位后到是替司马家假惺惺的抚恤了邓艾的后人 ,其嫡孙邓朗被任命为郎中。

其实司马昭想要杀邓艾的原因不是什么反叛,而是邓艾有才但不受控制,在邓艾平定蜀汉之后,这位狂傲之才,没有心满意足,他想要趁势东进灭吴,并且上书司马昭表示自己的意图,但是果断被司马昭叫停。

《三国志.邓艾传》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艾重言曰:「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司马昭的意思是你邓艾给我消停点,灭吴是国家大事,岂能你一个人说打就打了,而且在灭了蜀汉之后,司马家一统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维护内部稳定,即便司马家顺利接管曹家江山,这件事要比灭吴重要的多,所以说司马昭是求稳,这个时候一心想要灭吴的邓艾就是在和他唱反调啊,这是在触犯司马昭的大忌,那个时候,才能不是司马昭考量人的重要条件,而是是否对司马家言听计从,能听话是最基本要求,一个不听话又有才能,军中也有威望的人,司马昭自然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只是邓艾毕竟是狂傲之人,灭吴对他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如果实现了,那么他接连灭了两个国家,邓艾的功劳就是无人可及的了,只是他不知道,他这样不可控的人,是司马昭容不下的,也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而卫瓘也是能够猜到司马昭心思的,所以说派田续诛杀邓艾父子,不是单纯的为了私心,怕邓艾活着找司马昭说理去,他是知道司马昭想要除掉邓艾的,所以在动乱平息后,没人追责他私自诛杀邓艾罪责的,而是要封赏于他,卫瓘都是很谦虚,拒绝了封赏,但是他已经得到司马昭的信任青睐。

至于钟会,司马昭是知道他真心要反的,毕竟通过邓艾事件,司马昭很容易察觉钟会在谋划什么,平白无故诬陷邓艾干什么,不就是要独揽留在蜀地的军权嘛,所以司马昭的做法是逼迫钟会选择,要么束手就擒,要么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仓促起事。

《三国志.钟会传》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晋书.文帝纪》乙丑,帝奉天子西征,次于长安。

名义上司马昭称自己是怕邓艾作妖,派人来帮钟会一把,但是傻子都明白,钟会所辖将近20万魏军,还制服不了兵力处于弱势的邓艾,司马昭明明就是奔着钟会去的,所以钟会要么选择束手就擒,虽然难逃一死,但是也不排除司马昭心生怜悯,只是夺权,给钟会留下性命,要么就只有反叛拼死一搏了。

所以在钟会召集众将,表明自己要讨伐司马家的离场后,手下的非嫡系将士是一脸懵逼的。

《三国志.钟会传》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为太后发丧于蜀朝堂。矫太后遗诏,使会起兵废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议讫,书版署置,更使所亲信代领诸军。

《晋书.卫瓘列传》于是士卒思归,内外骚动,人情忧惧。

这个时候卫瓘迷之态度也是拖住了钟会,毕竟在诬陷邓艾这件事情上,两人是站在一起的,并且卫瓘也捉拿了邓艾父子,那么钟会会误以为卫瓘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但是卫瓘的态度就是不表态。

《晋书.卫瓘列传》会逼瓘定议,经宿不眠,各横刀膝上。

钟会太过理想化,认为卫瓘加入自己,有利于自己更好的掌握军队,但是但凡他了解卫瓘这个人,都会知道不可能,还不如直接杀了后软禁起来,想拉他入伙,只能是浪费时间,而且最后卫瓘还略施小计,从钟会那里逃了出去,集结众人,一起攻入钟会府邸,将钟会姜维等一概人等诛杀。

《三国志.钟会传》会遣兵悉杀所闭诸牙门郡守,内人共举机以柱门,兵斫门,不能破。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将士死者数百人。

在这次动乱中,可以看到卫瓘虽身处险境,但是其利用智谋将钟会邓艾两位大将玩弄在鼓掌之间,轻松的为司马昭除掉了两个心头之患,不过可能用计阴毒了些,最终其卷入到西晋的政变当中,全家被诛杀,只有两个孙子卫璪、卫玠逃过了一劫。

标签: 邓艾三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关兴和张苞死后 诸葛亮又是什么样的反应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张飞,风云人物

    关兴和张苞,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关兴和张苞在刘备伐吴、诸葛亮北伐中表现英勇,都立下不少战功。在正史中,关兴和张苞去世比较早,属于英年早逝,史料记载较少,但是,在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的表现非常精彩,这里只讨论演义。刘备伐吴,黄忠被东吴兵马围困,危

  •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的官职怎么还降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琼,唐朝,风云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的官职怎么还降级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正史中,秦琼虽然没有当过什么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但在李渊掌权的唐朝,那也绝对是超一流的高官,当年魏征徐茂功程咬金的级别与他根本就没法比,只有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掌权后,秦琼被“降级使用”,这才让魏征等人与他平起平坐甚至有后来居上

  •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挖坟鞭尸 孝庄为什么不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顺治,多尔衮,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多尔衮死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多尔衮去世仅两个月,顺治开始清算多尔衮,孝庄太后为何会同意挖坟抽尸?满清王朝能够统治三百年。客观地说,我们要感谢摄政王多尔衮。但多尔衮的生命以一种糟糕的方式结束了。在他死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顺治帝执政的第二个月,顺治颁布诏书,数

  • 揭秘:关羽一年的俸禄有多少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三国,风云人物

    关羽一年的俸禄有多少?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之后,各种帮派入新人都要先拜见关云长,保证以后效仿关云长,做到兄弟勿相残,义字当头的关羽的确是称的上这一拜。不少地方也是设立关武神的神像,以表示对于这位大将的尊敬。事实上,对于自己的这位兄弟加上臣子,刘备也是照顾有加,虽然有的人认为刘备是外

  • 郭圣通:东汉第一任皇后,为嫁刘秀用10万大军做嫁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郭圣通,东汉,风云人物

    来到河北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刘秀可以说完全陷入了困境,不要说在这里东山再起、报仇雪恨,甚至能否在那里存活下去,都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幸而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叫做郭圣通的女人,两个人结为夫妻之后,他才得到了对方家族的鼎力支持,最终夺取了天下。从郭圣通来说,她能够这样付出这样大的代价,说明她对于这桩婚姻

  • 吴王寿梦的一生都有何作为?如何提升吴国的地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王寿梦,春秋,风云人物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

  • 曹操收编了30万黄巾军后,与袁绍交战时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汉朝,风云人物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交兵,史称官渡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根据《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描述:"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也就是说袁绍有十多万人,而曹操兵力不足一万,作战过程中伤了两三千。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以及征战

  • 她是雍正晚年宠妃,后来为何被乾隆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贵人,清朝,风云人物

    《甄嬛传》是一部以雍正朝为背景的清宫剧,剧中的女主甄嬛,其原型其雍正的孝敬宪皇后,也就是乾隆之母,身为剧中的女主,甄嬛毫无疑问是最后的大赢家,不过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讲的并非女主甄嬛,而是剧中的一个配角,由陶昕然饰演的安陵容,剧中的安陵容初入宫时与甄嬛要好,随着在后宫的大染缸中的“浸泡”也变了颜色,最

  • 辉发那拉氏和妃的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爱新觉罗·奕纬,清朝,风云人物

    多罗隐志郡王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嘉庆十三年戊辰四月二十一日未时生,母和妃那拉氏卿衔成文之女。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十一年辛卯四月十二日未时卒,谥"隐志",终年二十四岁。咸丰即位后,追封多罗郡王。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

  • 拓跋宏被冯润活活气死,为什么还要跟她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拓跋宏,南北朝,风云人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优秀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信仰佛教,厌恶政治,总想超脱世俗,觉得朝政太琐碎,就把皇位给了年仅五岁的拓跋宏。由于皇帝年幼,所以要由冯太后抚养,拓跋宏从小和冯太后一起长大,所以很听冯太后的话,冯太后为了自己巩固自己家族的影响力,于是想办法把自己的侄女弄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