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构为什么会在北宋亡国多人称王称帝的情况下取得天下?

赵构为什么会在北宋亡国多人称王称帝的情况下取得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25 更新时间:2023/12/30 1:22:41

据《四朝闻见录》记载。赵仲湜逃过抓捕之后,留在汴京的将领都拥戴赵仲湜称帝。可赵仲湜“仗剑以却黄袍”,坚决不当皇帝。为什么呢?赵仲湜的理由是“自有真主”。天下虽然大乱,可自然有真命天子出世。不过,此人不是我。赵仲湜是个明白人,他虽是大宋皇族,却是神宗的堂弟、钦宗的叔祖。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叔祖继承子孙的皇位的。在两宋那个注重法统的年代,赵仲湜称帝,根本不可能获得士大夫的支持。看到那些军兵还不退下,赵仲湜割下自己的头发表明心志。可军兵还不答应,赵仲湜干脆就准备自杀。将士们无奈,彼此各退一步,约定一个月内如果没有真命天子出现,赵仲湜就继承皇位。赵仲湜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不久之后,宋高宗在应天府称帝。赵仲湜主动离开军营,前往朝拜宋高宗。宋高宗听闻此事,非常高兴,多次在大臣面前表扬赵仲湜。

于是,在宋高宗一朝,赵仲湜一家风光无限,本人被破格封为仪王(宋代一字王是亲王,两字王是郡王),五个儿子混得最差的也被封为节度使。

只是,像赵仲湜这样为人谦恭,明白进退的人实在太少。诱惑当前,多数人都把持不住。

建炎初年,万州人李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探到徽宗十皇子祁王赵模的一些消息。后来,这个李勃宣称,自己就是祁王。沦陷区那些义军望风归顺。李勃见到了曾经服侍过徽宗十四皇子徐王赵棣的宦官杨公瑾,打探到更多的宫廷秘闻。沦陷区的义军大部分被金兵镇压,李勃只能逃回南宋。李勃对外宣称,自己乃是徐王赵棣。宣抚使张浚听闻,急忙派兵将李勃护送到都城。徐王赵棣在被俘时不过十四五岁,如今六七年过去,容貌有变化也是常事。宋高宗很慎重,派遣以前徐王府邸的官员前往查验。结果,山寨货毕竟是山寨货,李勃还是被识破了。宋高宗闻讯大怒,下令将李勃押送大理寺,斩首示众。

八年之后,一个名叫留遇僧的人如同飞蛾扑火,又干起了冒认皇子的买卖。据说留遇僧遇到过一个金兵。金兵看到留遇僧很吃惊,说:“全似赵家少帝。”留遇僧竟然和宋钦宗长得一模一样。留遇僧大喜。绍兴十年,宋高宗下诏寻找皇族宗室。留遇僧宣称自己是宋钦宗的第二个儿子赵训。当地官员连忙把留遇僧护送到京城。到了京城后,“阁门言渊圣无第二子”,宋高宗宣布,大哥宋钦宗根本就没有第二个儿子,对所谓二皇子赵训,无需查验,直接治罪。留遇僧看情形不妙,连忙认罪。宋高宗就把留遇僧远远贬斥到海南。几年之后,南宋使者从金国回归,禀奏高宗,宋钦宗被俘之后,确实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就是赵训。只是,那个赵训现在依然在五国城居住。

纵观以上几则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宋高宗的帝位并不稳固。尤其是在太宗一脉中,还有不少与宋高宗一样有继承权、有影响力的宗室。宋高宗坐视弟弟赵榛败亡,私心路人皆知。赵仲湜在靖康初年,就已经官拜节度使,且担任大宗正,在宗族中极有号召力。当初宋英宗就曾经担任大宗正这个职务,然后继承皇位。虽然赵仲湜拱手让出帝位,可是难保赵仲湜的儿孙不觊觎皇权。李勃估计是假货,可留遇僧未必不是赵训。宋高宗不经过任何盘查,直接否定留遇僧的皇子身份,很是可疑。且多年之后才有人回禀,赵训依然在五国城。极有可能是宋高宗事先授意,下面官员才四处搜证。

北宋建国百余年后,皇族人口众多。宋徽宗即位不久,就将皇族分成三部分。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依然在开封居住,由大宗正司管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迁居到南京应天府,由南外宗正司管理;四弟魏王赵廷美一脉迁居到洛阳,由西外宗正司管理。

那些被迁徙的宗室,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可是,太祖和魏王两支,从太宗朝起就被刻意打压,到徽宗朝已经完全没落,在朝中根本没有话语权。不过,世事本无常。靖康之变发生时,留在开封、享尽富贵荣华的太宗一脉遭到灭绝性打击,落魄而出的太祖、魏王一脉则幸运的得以保全。这两支落魄的皇族,在南渡之后人数上远超太宗一脉。

宋高宗放弃可能威胁到自己帝位的太宗一脉,选择本无争夺帝位可能的太祖一脉,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又可以团结更多的宗族势力。对于得势的人,给与再多,也可能换不回感动。对那些落魄的人,给个三瓜两枣,就可能换来感恩终生。

标签: 赵构宋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李存勖为什么要杀死刘皇后?刘皇后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五代十国,李存勖,风云人物

    皇后乃一国之母,按理说天下都是她家的,还有什么可贪的呢?然而就有这么一位皇后,她贪财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她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刘氏出身乡野,身世凄惨,自小死了母亲,跟着以算命为生的老爹艰难过活。当时适逢天下大乱,在一次战争中,只有五六岁的刘氏被还身为晋王的李存勖的将领袁建丰虏获,送往晋王

  • 康熙的庙号为什么能称“祖”?皇太极都只能是叫“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太极,康熙,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专门为一些值得永远祭奠的君王设立庙号。随着武王伐纣,周朝取代商朝后,一度废止庙号制度,直到汉朝,庙号制度才得以恢复。不过,在唐朝之前,拥有庙号的,只有极少数有大功于社稷的君王。因此传统史书提及唐朝之前的君王,往往提及这些君王的谥号(比如汉武帝、隋文帝等等)。庙号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为什么会不顾父亲哀求杀了10个侄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唐朝,风云人物

    李世民作为唐朝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君主,在我们后代很多电视剧中都将他描写的风流倜傥、英明神武,但是实际上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呢,在历史背后隐藏的是什么,玄武门之变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史书上记载,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两个儿子,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跟随父亲一起征伐天下的厉害人物,而在李渊上位之后就因为李建成沉

  • 曹操为什仫不要汉献帝的皇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汉朝,风云人物

    中国的君主制度传承,大多都是世袭制,只有少数情况下出现禅让制。夏启开始,只有除非发生改朝换代,或者奸臣篡权,很少会出现禅让。但是在汉朝,先后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西汉末年,王莽逼夺权,逼刘婴禅位,另一个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禅让给曹操,曹操不同意,后来曹操去世,他又禅让给曹丕,史书记载,汉献帝先后提出15次

  •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成功 这都得归功于他的性格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三国,风云人物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成就丝毫不逊色于曹操,刘备,孙权诸人。早期,他为曹操,曹丕祖孙出谋划策,曾解樊城之围,破孙刘联盟,后期他更成为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败蜀军,诛曹爽,全权掌控魏国朝政,奠定了“天下归晋”的基础,那么,他为什么能成功呢?主要要归功于他的不追求完美的性格。司马懿

  • 李自成军队为什仫打不过清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明朝,风云人物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是一位勇谋有识略的人物。 而对于这一点,有的小伙伴就怀疑了,为什么有勇有谋的人,带领着50多万的军队,在面对清朝进攻时,才只支撑了一年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李自成的本事到底是不是浪得虚名。在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的大明王朝最终走到了灭亡。此功非李自成莫属,是他带着2

  • 战国赵括真的能“纸上谈兵”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括,战国,风云人物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朝才出现纸,这和赵括生活的年代差了一两百年呢,难道赵括穿越了?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历史错误,第一,我们容易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当成纸张的发明;第二,纸上谈兵最开始并不是专指赵括的。我们现代

  • 朱元璋下棋输给大臣,大臣一句话让他喜笑颜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古代帝王多爱下棋,而且下围棋的不乏其人。但不得不说,和皇帝下围棋真是一份苦差事。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宋明帝是个臭棋篓子,却偏要找国中的高手陪他下围棋。关键是,他下棋还必须赢才满意。臣子们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只好一次次故意输给他,宋明帝却不知道是对方让着他,自以为棋艺很高。到了唐朝的唐明皇这里,下棋的气氛

  • 郑成功为何不在南明灭亡后迎立宗室为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郑成功,明朝,风云人物

    南明灭亡后,郑成功为何不迎立宗室为帝?真相的背后原来大有玄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自此灭亡。明朝的旧势力退守到长江以南,当时年仅20岁的郑成功随父亲郑芝龙拥护朱姓王爷。打从那个时候开始,郑成功就不遗余力地与清廷周

  • 严延年当官之后,为什么他母亲要说离丧期不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严延年,汉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有清正廉明的好官,也有十恶不赦的奸臣,但是也有一些很难用好与坏来评价的官员,比如说下面这位,西汉的官员严延年。他年少的时候了解过法律,长大后从小吏做起,担任过御史属官,后面升为侍御史。而他声名大噪是因为他敢弹劾当时的权臣霍光,虽然汉宣帝没有理会,但在群臣中树立了威望。严延年任涿郡太守时,因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