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为何不背叛刘邦?原因到底是什么?

韩信为何不背叛刘邦?原因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3/12/17 15:49:14

韩信平定齐国后,在齐国日子过得很滋润,坐拥三十万大军,实力已经能与刘邦、项羽比肩。

项羽的使者武涉和韩信的谋士蒯通都来劝说韩信,只要韩信严守中立,就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韩信有更大的雄心的话,将来还可以趁项羽和刘邦鹬蚌相争,都筋疲力尽的时候把他们一网打尽,一统天下。

但韩信的选择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韩信并没有选择中立,而是接受了刘邦分封的齐王之位,坚决站在刘邦一边,消灭了项羽。当然,后来韩信也为他的选择付出了代价,被吕后灭了三族。

韩信为什么做出这样不太明智的选择呢?

有人说,是因为韩信没有造反的资本。韩信手下的兵是刘邦给的,他们忠于刘邦,而不是韩信。刘邦派曹参和灌婴在齐国监视韩信,如果韩信造反,那曹参和灌婴肯定会杀掉韩信。

这种说法毫无道理。太小瞧韩信了。

韩信是谁?汉军这边的二号人物,之前暗渡陈仓,消灭三秦,带着一支杂牌军就连续灭赵国、代国、魏国、齐国。刘邦的天下一大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这功劳太大了,让韩信建立了仅次于刘邦的威信,足以镇住所有人。

刘邦的一帮老哥们一开始还看不起韩信,后来一个个都心服口服,对韩信心存敬畏。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舞阳侯樊哙见了都要下跪磕头。可见韩信的威望有多么高。

所以说,韩信的威望绝对能够镇得住手下的30万大军。更何况这些士兵是韩信亲自训练出来的,只有几千老弱兵是从刘邦那里带过来的,怎么会不听韩信的?

至于负责监视的曹参和灌婴,韩信如果造反,他俩恐怕第一时间就被祭旗了,哪还有刺杀韩信的操作空间。

所以,我认为只要韩信选择造反,蒯通和武涉说的话并没有错,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必然能实现的。

还有人说韩信是军事天才,政治蠢材。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垓下之战后的情况,绝对比韩信想象的复杂多了。韩信以为自己可以在刘邦手下一直安稳地当个诸侯王,没想到命都没了。

还有人说,因为韩信的个人品质好,知恩图报。感谢给他衣食,任命他为大将军,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这种说法当然有道理,因为韩信本人就是这么说的。

其实,大家还可以换个角度,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人与当代中国人很不一样。

比如太子丹好好招待荆轲一年,荣华富贵管够,荆轲就舍命为太子丹去刺杀秦王,无怨无悔。高渐离与荆轲是好兄弟,荆轲死后,高渐离两次行刺秦王,眼睛瞎了也要杀秦王。

豫让只是智瑶手下的一名普通门客。晋阳之战后,智瑶死了,脑袋被赵襄子做成了酒壶。豫让三次行刺赵襄子,至死不渝。

赵襄子问豫让:你曾跟随过好几个主人,之前的主人也死了,你为什么不去为他们报仇,偏偏要替智瑶报仇?

豫让回答:以前的主人只是把我当普通门客对待,所以我以普通门客的方式回报他们。智瑶给我国士的待遇,因此我就以国士的方式回报智瑶。

还有专诸刺吴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韩王等也与此类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朝秦汉时期的中国人特别重视报恩,有侠义精神。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韩信是在战国末期出生和长大的,早年流浪江湖,一方面受尽白眼,另一方面,也受侠义精神感染,功成名就后,韩信对过去的恩人都一一回报。这不仅是韩信的人品好,知恩图报,而且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社会上流传着人们知恩图报的事迹,知恩图报者受人尊敬,忘恩负义者遭人唾弃。韩信就是被这种思维给害了,韩信不知道政治不讲究报恩。

假如韩信晚一千年出生,知道玄武门事变,那必然造反,刘邦的皇帝就当不成了。

总结:垓下之战前,韩信没有选择造反,不只是因为在政治上愚蠢和知恩图报,还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当时流行知恩图报的侠义精神,促使韩信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策。

标签: 韩信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真实的唐寅是怎样的?他是个落魄的绝望书生、穷困画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寅,明朝,风云人物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明四家之一、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在影视剧《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的形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让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才高八斗,漠视功名利禄”是他的代名词;聪明绝顶、足智多谋的他能够在任何困境中化险为夷;

  • 彤贵妃深受宠爱,生三个女儿为何还连降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彤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此女便是彤贵妃舒穆禄氏,史料上关于其生年并没有确切详细记载,大约是嘉庆二十二年,其父是原任郎中玉彰,由于史料缺失,关于舒穆禄氏的家世如何并不能详细知晓,不过从她初封贵人的名分来看,舒穆禄氏出身并不差,应该是出身满洲八旗的一名秀女。既然是满洲秀女,到了年龄便需要参加选秀,舒穆禄氏于道光十一年,14岁的

  • 傅昭仪是什么样的人?为成功隐忍多年,上位后疯狂报复,害人害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傅昭仪,汉朝,风云人物

    皇宫中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事从来不奇缺,许多后宫女子为了自己的生存,一辈子活在明争暗斗之中。命运好的自然荣华一生,但也有百般抗争,成为人上人后,害人害己者,比如今天要说的一个女人,汉元帝的妃子—傅昭仪。傅昭仪,幼年时父亲死后,随母改嫁,深刻尝到生活心酸,自幼坚强勤劳,争强好胜。后来,汉宫征召女子入宫,她

  • 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那么多 董卓的下场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董卓,东汉,风云人物

    说到董卓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人也是个狠人,他也干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没完,因为他的下场实在是太惨了,其实在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很多,为何唯独这个董卓下场这么惨呢?这个就显得十分的有研究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原因吧!“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十分英明的策略,能让你掌控最大的权势,

  • 朱棣当初为什么要选择造反 这个锅还得由朱元璋来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朱元璋,风云人物

    朱棣为什么造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文帝朱允炆从他爷爷朱元璋手里继承皇位之后,由于几位藩王的势力太多,他便有了削藩的打算,可谁知道到最后明成祖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一举攻下了南京,夺得了皇位。而建文帝朱允炆最终下落不明。朱棣虽然得位不正,但是确实

  • 诸葛亮与曹真为什么没能最终决战?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真,三国,风云人物

    公元230年,魏国大将军曹真上书魏帝请求讨伐蜀汉,魏明帝同意曹真的建议,于是魏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然而魏军与蜀军并没有真正交战,天降大雨栈道断绝,曹真受诏班师。决定魏蜀国运的一战这是决定魏蜀国运的一战,假如没有那场大雨,无非两种结果:曹真获胜,蜀汉提前灭亡,天下提前一统。诸葛亮获胜,乘胜夺取魏国长安

  • 乾隆皇帝也风流,为什么他就很长寿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因此后人也称之为乾隆皇帝。其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做了太上皇又继续训政,因此实际行使皇帝的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整个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也只有乾隆独一份了。乾

  • 敬懿皇贵妃:唯一敢羞辱皇太后的妃子,历经四朝封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敬懿皇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古代社会,皇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地位何其尊贵,就连皇帝也要毕恭毕敬,更不用说是其他人了。然而,清朝有一名妃子,竟然羞辱了皇太后,堪称清朝最霸气的妃子了,这位妃子便是敬懿皇贵妃。敬懿皇贵妃姓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人,父亲崇龄曾担任广东雷州府知府。一看到赫舍里氏,可能有人会想起有着满清八大家之称的康熙朝索尼

  • 唐朝著名人物阎立本:一位被画画耽误的政治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阎立本,唐朝,风云人物

    有一位画家,大家总喜欢把他和吴道子作比较,他是历代画家中职务最高的,位居宰相。画画太优秀也有烦恼。世人都觉得他是靠一支画笔才能位居宰相。But,事实也不能否认?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他是被画画误会的政治能臣他能慧眼识珠,名臣狄仁杰还是被他发现提拔的只是画画实在太优秀了,蒙蔽了大家发现他其他的

  • 牛继马后是什么意思?牛金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牛金,三国,风云人物

    历史上,每逢风云变幻,总会出现很多预言、谶语、图谶,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后汉三国时期,有两则最有名谶语,分别是“三马食槽”和“牛继马后”,这两则谶语的“受害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那谶语还是变成了现实。“三马食槽”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就不再啰嗦,马腾马休马铁父子三人当了司马家族的“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