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承乾太子之位被废的真相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李承乾太子之位被废的真相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36 更新时间:2023/12/8 20:27:42

皇太子李承乾(618—645年1月5日),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道,自古以来,皇权跟储权有天然的矛盾冲突。后来的历史果然应验了这一不成文的惯例,太子李承乾的一系列骚操作,最终让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一手好牌被彻底打烂。

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太子却步步踩雷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在8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史书对李承乾都是用“性聪敏”、“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等词来形容,如果他能一直这么下去的话,稳坐大唐江山将变得毫无悬念。

随着李承乾的年龄渐长,皇权与储权的矛盾就变得愈发明显,李承乾也开始作了,越来越叛逆。由于自己腿部疾病,加上性格越来越怪戾,对师长不敬,与兄弟们不和,对父亲也阳奉阴违,甚至干出刺杀老师的出格事情。可以说“不作不死”用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了。李世民虽然“搜访贤德,以辅储宫”,但似乎不起丝毫作用。

虽然李世民对李承乾有所不满,但此时此刻的李世民仍然觉得,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不宜更换,否则将会带来祸患。

李世民:“我识卿意,我儿虽患脚,犹是长嫡,岂可舍嫡立庶乎?”

殊不知,李世民的不满情绪,早已被李承乾洞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腥风血雨正在悄悄酝酿!李承乾不甘示弱,他急于登上大堡,可以说已经变得毫无顾忌了。

二、忌惮“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不想让历史重演

此时此刻,风言风语早就传到太子李承乾党羽的耳朵里。李承乾也不是吃素的,打算“逼宫”,把事情做个了断。然而由于事情败露,逼宫失败,种种导致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结怨越来越深。如何是好,李世民一时手足无措。

我们知道,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同胞李建成,而夺得太子的皇位,算起来李世民的做法,跟现在儿子们的行为颇为相似。李世民也心有余悸,不想让历史重演,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交恶、内讧。

然而,有些事情就如纸包火,前有李承乾的心急贪吃热豆腐,后有李泰党羽的瞎搅和,于是兄弟俩把整个后宫搞得乌烟瘴气。堂堂一个太子,又岂能咽下这口恶气,李承乾开始安排刺杀李泰,但是刺杀失败,唐太宗大怒,终将他贬为为庶人,流放黔州。

三、太子之位重新洗牌,李治终成最大赢家

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空缺,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太子之位空缺太久恐生事变。

就在李世民欲立新太子而举棋不定的时候,他的一位重臣长孙无忌给他出了主意。经过长孙无忌的提醒,李世民才想起来另外一位皇子更适合当太子——九皇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与李承乾、李泰是同母同胞兄弟,属亲手足。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李治呢,因为李治宅心仁厚,聪颖好学,也不善斗狠,为人比较正直,也一直深得李世民的爱护,而且相对来说李治具有一代君王的气质和城府,最主要的是选择李治,也能缓和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矛盾。

李世民:“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就这样,父亲和皇子们在经历一番明争暗斗、血雨腥风中,把李治推上历史舞台。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李治到最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由于大唐盛世的延续,自李治上台以来,虽然没有大的作为和丰功伟绩,但总的来说依然延续了大唐盛世的状况,可以说李治虽然无功可圈,但绝对是无过之人。换言之,如果当初李世民选择李承乾或者是李泰来当皇帝,也许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大动干戈、内战不断,又或是兄弟相残、宦官专权,这都不好说。也许李世民到后来想想都后怕,也不禁为自己的“明智之举”而庆幸。

标签: 李承乾唐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一生最失败的两个决定,放了该杀之人,杀了该放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风云人物

    一个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是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你是一个人,那你肯定会犯错误。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那你犯的错误影响最多的只能是你自己,最多也是波及另外少数几个人。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核心人物,或者说英雄的话,那一旦犯错影响的可能会是一个计划甚至还会将国家赔进去。今天要说的人物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

  • 清末能力最强的王爷,奕詝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奕詝,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末期能力最强的王爷,一生为朝政费心,却最后惨被慈禧革职。一直以来清朝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朝代,这一时期不仅有庸碌无能的咸丰帝割让土地的事情,还有慈禧压制皇上将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之事。虽然说很多人都觉得当年这位太后太过于专政了,也因此害了大清,可实际上要不是当初奕詝做事奇葩的话,又怎么可能会被一届妇

  • 允禧是康熙帝第二十一子,他最后为何能善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胤禧,清朝,风云人物

    爱新觉罗·胤禧是康熙帝的第二十一子,他的母亲是熙嫔陈氏,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多子多孙代表吉祥。尤其是皇家更是以多子多孙为荣,康熙皇帝作为清朝皇室生子的典范,一生所生的皇子和公主数量最多。子女众多有着一定的好处,也有着一定的坏处,好处

  • 出身低微的陈霸先,是怎么一步步当上开国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霸先,南北朝,风云人物

    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有好几十个,它们的国号也各有不同。有被后人山寨无数的(比如秦、汉),也有两个都是正统的(比如刘宋和赵宋),甚至还有能凑成一桌麻将的(曹魏、北魏、西魏、东魏)。总的来说,常用的国号无非也就那几个,基本上是越早建立的被模仿的越多。但是只有一个王朝,它的国号和国姓是一样的,可谓空

  • 朱元璋灭元后俘虏了数十万女子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蒙古女子,风云人物

    元朝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把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 ,这个汉人又被称为汉儿,指的是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还有最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人和最晚被征服的四川汉族。第四等是南人,南人基本都是原先宋朝的汉族。汉人和南人,虽说分为两个等级,实际上这两者之间也没有

  • 孙策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嫂子大乔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乔,三国,风云人物

    大乔,实为“大桥”,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虽然正史中,对于孙策的爱人有确切记载的只有大乔,但是大乔并不是孙策的正妻,而只是孙策的一个妾,当时迎娶大乔的时候,已经25岁了,这个岁数,早已娶了媳妇了。因为在东汉时期,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一般都没能将自己的名字的留在史书上。即使大乔和小乔都很出名,

  • “南军第一将”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最后被逼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盛庸,明朝,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唯一一个完成以南克北的皇朝。经历了战争的明军,实力之强,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与朱元璋一般,雄才武略,后来更是击败建文帝,夺得大位。而当年的建文帝手下有这么一号人物,多次击败北地燕军,时人称南军第一,他就是盛庸。从已有的资料来看,盛庸的出生和籍贯并没

  • 刘武做了什么事情让窦太后那么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武,汉朝,风云人物

    窦氏是贫苦身世,幼年时吃过良多苦,后来进宫做了吕后身边的宫女。因为她兢兢业业,为人又机灵,得吕后赏识,后来被吕后赏给代王刘恒,获得刘恒的宠幸,生下一女二子,即长女刘嫖,宗子刘启和次子刘武。刘恒继位后,因为以前的四子皆短命,因而立窦氏所发展子刘启为太子,同时封长女刘嫖为馆陶公主,而次子刘武则被封为梁王

  • 他是皇上嫡子,本来前途光明却被生母牵连失了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永璂,清朝,风云人物

    在清朝的皇室当中,妃子们的待遇如何全都得看她所生的皇子表现如何了,一般来说,如果哪个皇子能够被皇帝所喜爱,他的母亲从皇帝那里也就会获得宠爱。可是,如果一个妃子本来的位分就不怎么样,或者说是她犯了什么错误的话,也有可能对自己生的皇子也是很不利的。乾隆就有一位十二阿哥永璂,本来一片光明的前途就被自己的生

  • 秦昭襄王有哪些是非功过?又该怎么去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昭襄王,战国,风云人物

    大家应该都知道秦国历史上的秦昭襄王。在他登基大统之后,摇身一变,变成了秦国的老大,在他的领导之下,秦国也得到了继续发展,但是他也不是神仙,在他执政期间也犯了很多的错误。我们今天就来剖析一下。秦国在与赵国刚刚打完了长平之战,赵国的军队遭遇了惨败。赵国举国震惊,而就在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决定乘胜追击,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