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为什么不抄了大臣的家?

崇祯为什么不抄了大臣的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4/1/7 23:22:20

崇祯为什么不抄了大臣的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正常发展的大一统王朝,比如西汉、李唐、明朝、满清等,帝国运转到最后直至灭亡,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字——没钱了!

钱都到哪里去了呢?都给既得利益群体侵吞了。

就崇祯年间的明朝来说,既得利益群体就是皇室藩王、文官集团、地主缙绅等社会财富流动的终端势力,其中很多人就是崇祯的大臣和亲戚。

这些势力经过一两百年滚雪球般的壮大,往往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享受着权力、财富、税收各个方面的特权。涉及到他们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连皇帝老子也拿他们没办法。

崇祯撑到最后拿不出军饷,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明朝财政体系的崩溃,穷人无税可征,富人的税又征不上来。这种结果的产生,表明崇祯手里已经失去了制衡和动摇既得利益群体的手段。

崇祯17岁即位,初试身手就将魏忠贤阉党集团连根拔起,这难免会让崇祯高估起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产生了皇权强大的错觉,以为只要自己的一句话,下面的人就会推行朝廷的政策。

这就暴露出崇祯缺乏帝王权术教育的短板了。

早在他爷爷万历皇帝时期,万历和文官集团就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矛盾尖锐。万历偏爱和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而文官集团却觉得应该遵守长子继位的传统礼法,由朱常洛当太子。

于是,就有了万历长达28年不上朝的消极怠工举动,同时对朱常洛的教育也给耽误了下来。老子都顾不上,就更别提老子的两个儿子朱由校和朱由检了,其导致的结果是父子三人在帝王权术方面的教育极为缺乏。

表现在崇祯身上,就是他在清除魏忠贤的势力后,几乎彻底摒弃了司礼监这一职能机构。

明朝进入中后期以来,高层权力结构形成了一套“内阁——皇帝——司礼监”三权制衡的运行体制。高明的皇帝,是利用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让自己稳坐钓鱼台,不让其中任何一家出现独大的势头。

年间,魏忠贤的势力急剧膨胀,已经到了“九千岁”的地步。崇祯若是出于平衡权力的初衷出手拿掉魏忠贤,本来也无可厚非,但他将司礼监的地位打压到最低谷,这就给了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野蛮生长的机会。

或许崇祯在魏忠贤身上,刷出了皇权至上的优越感,觉得也能令行禁止地指挥文官系统。

但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所谓的皇帝臣子、上下尊卑,谁是真正的统御,谁又任人摆布,虽然有那么一套规则摆在那里,可实际上却是相互依赖、互相争夺得来的。要不然,也就不会出现王莽秦桧那样的权臣了。

可以说,明朝运行多年的成熟权力制衡体系,是在崇祯手里被打破的,接下去皇帝必然要走向前台,直接与文官集团耍太极。

打压了司礼监,崇祯把希望放在了文官集团身上,指望庞大的官僚体系支撑起帝国的行政、军事、财务运转。但这帮文官并非善类,当时藏富于官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触动他们的利益比触动他们的灵魂还难。

局势最为恶化的时候,崇祯放下皇帝的架子向文官们借钱当军饷。而官员和皇室亲贵们是怎么做的呢?

皇后的父亲、国丈周奎捐了13000两银子,其中有5000两是皇后为了鼓励他带个头,私底下偷偷给他的。其他官员借着国丈的大水打漂,也只捐了很少的银子。

而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用拷打的手段逼这帮人拿钱充军饷,从周奎家一口气就榨出了50多万两。所有官员交出的银子加起来,总数达到了7000万两的数目!

崇祯当时要是有这笔巨款,何至于在煤山上吊死?

这就是崇祯的悲哀。

他痛恨官员,在临死前写下的诏书里留下“百官任尔杀,勿伤百姓一人”的激烈言辞,然而他又不得不依靠他们运转帝国的事务。

这层依赖关系,导致崇祯不可能像李自成那样随心所欲地打压北京城里的官员,死了张屠户就得吃带毛猪。

崇祯后期,也逐渐领悟到了魏忠贤的作用,于是转而开始发挥起太监的作用,比如向军队派遣由太监充任的监军,甚至让太监曹化淳参与北京城的防务。但这些补救措施都已经为时已晚,时间不允许他重建类似“内阁——皇帝——司礼监”的平衡体系。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后期大臣李三才简介:善笼络朝士,结交者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他的哥哥和姐姐是什么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为皇室姓朱,又称为朱明,定都于应天府,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坐上皇帝宝座后,虽然曾大肆屠戮功臣,但他在位期间,政绩确实卓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朱元璋作为皇帝,富有天下,确实很尊贵,不过作为开国皇帝的他,

  • 薄姬是什么下场?吕后为什么没有对她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薄姬,汉朝,风云人物

    吕雉不针对薄姬动手,而是让她到其他地方居住,这不是她的能力。因为薄姬完全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属于可以无视的存在,虽然她为皇上生了儿子,但是却没有对吕雉有什么大威胁。而且薄姬的社会阅历很深,她在魏王宫里也生活了有些年,知道宫廷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而且年龄也和吕雉差不多,不过她还是有很多比不上吕雉的,因

  • 14岁入宫17岁当贵妃,此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14岁入宫17岁当贵妃,此女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子嗣一直是后宫妃嫔固宠的重要途径,许多原本不得宠的妃子,因为生育了子女而得到宠爱,像乾隆晚期宠爱的惇妃汪氏,入宫七年无宠,因讨好“甄嬛”而得到乾隆的临幸,后生下一个女儿,即乾隆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称十公主,也正因为如此,惇妃成为

  • 霍去病在打猎时,为什么要射杀李广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霍去病,西汉,风云人物

    公元前118年,位于淳化县的甘泉宫狩猎苑里,一场浩大而热闹的皇家狩猎活动正在进行。汉武帝刘彻那天的心情特别好,经过自己近30年的励精图治,大汉国运昌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最让刘彻高兴地是,在前一年,他的大汉虎狼之师在大将军卫青的带领下,将危害边境多年的匈奴人打得抱头鼠窜,赶入了漠北的

  • 朱屺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屺瞻,画家,风云人物

    简介朱屺瞻(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的一个富商家庭,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祖父长熠公,字湘舟。业商,有儒行,性沉默,设集善堂,立七义祠,于乡里多善举。父亲朱大坤,克承祖业经营酱园,一生亦乐善好施。母施氏,浏河镇儒商

  • 刘邦生前为自己准备的一条生路,戚夫人为何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戚夫人,汉高祖之爱妃,赵王刘如意之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

  • 历史上真实的于禁是什么人?你对他的了解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于禁,三国,风云人物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投降曹操,在宛城张绣之乱时,因斩杀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并修筑壁垒抵抗叛军,被曹操称为世之良将。奈何于禁晚节不报,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击败后,选择了投降关羽。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对于于禁有以下记载:跟随曹操,平定四方。中平四年,于禁被鲍信招募到麾下讨伐黄巾军,

  • 明朝内阁首辅彭时简介: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东林八君子”高攀龙简介:著有《高子遗书》12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