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世如何评价萧何?他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后世如何评价萧何?他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3/12/21 15:18:10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西汉建立后的第一位相国,史称“萧相国”。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是刘邦打败项羽的重要基础。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主要成就

政治

助刘邦夺得天下

早期追随刘邦的萧何就不予余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后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也可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制定汉律

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入关后曾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这都是在萧何的意见下进行的,而后来根据秦律又制定了汉律,从出土“睡虎地秦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于汉法之中。

文化

刘邦率大军入秦都咸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他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建立西汉王朝有决定性作用。他为丞相,留守关中。转送粮草,军需无乏,建国以功第一。汉五年(公元前202)封为酇候。他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象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轶事典故

国士无双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萧规曹随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7]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人物评价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秋:“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刘盈:“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司马迁:“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髃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太史公自序》:“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

班固:“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司马昭:“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

荀勖:“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葛洪:“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于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于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应詹:“昔高祖使萧何镇关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崇祯为什么不抄了大臣的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崇祯为什么不抄了大臣的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正常发展的大一统王朝,比如西汉、李唐、明朝、满清等,帝国运转到最后直至灭亡,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字——没钱了!钱都到哪里去了呢?都给既得利益群体侵吞了。就崇祯年间的明朝来说,既得利益群体就是皇室藩王、文官集团、地主缙绅等社会财富

  • 明朝后期大臣李三才简介:善笼络朝士,结交者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他的哥哥和姐姐是什么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为皇室姓朱,又称为朱明,定都于应天府,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坐上皇帝宝座后,虽然曾大肆屠戮功臣,但他在位期间,政绩确实卓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朱元璋作为皇帝,富有天下,确实很尊贵,不过作为开国皇帝的他,

  • 薄姬是什么下场?吕后为什么没有对她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薄姬,汉朝,风云人物

    吕雉不针对薄姬动手,而是让她到其他地方居住,这不是她的能力。因为薄姬完全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属于可以无视的存在,虽然她为皇上生了儿子,但是却没有对吕雉有什么大威胁。而且薄姬的社会阅历很深,她在魏王宫里也生活了有些年,知道宫廷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而且年龄也和吕雉差不多,不过她还是有很多比不上吕雉的,因

  • 14岁入宫17岁当贵妃,此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14岁入宫17岁当贵妃,此女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子嗣一直是后宫妃嫔固宠的重要途径,许多原本不得宠的妃子,因为生育了子女而得到宠爱,像乾隆晚期宠爱的惇妃汪氏,入宫七年无宠,因讨好“甄嬛”而得到乾隆的临幸,后生下一个女儿,即乾隆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称十公主,也正因为如此,惇妃成为

  • 霍去病在打猎时,为什么要射杀李广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霍去病,西汉,风云人物

    公元前118年,位于淳化县的甘泉宫狩猎苑里,一场浩大而热闹的皇家狩猎活动正在进行。汉武帝刘彻那天的心情特别好,经过自己近30年的励精图治,大汉国运昌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最让刘彻高兴地是,在前一年,他的大汉虎狼之师在大将军卫青的带领下,将危害边境多年的匈奴人打得抱头鼠窜,赶入了漠北的

  • 朱屺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屺瞻,画家,风云人物

    简介朱屺瞻(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的一个富商家庭,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祖父长熠公,字湘舟。业商,有儒行,性沉默,设集善堂,立七义祠,于乡里多善举。父亲朱大坤,克承祖业经营酱园,一生亦乐善好施。母施氏,浏河镇儒商

  • 刘邦生前为自己准备的一条生路,戚夫人为何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戚夫人,汉高祖之爱妃,赵王刘如意之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

  • 历史上真实的于禁是什么人?你对他的了解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于禁,三国,风云人物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投降曹操,在宛城张绣之乱时,因斩杀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并修筑壁垒抵抗叛军,被曹操称为世之良将。奈何于禁晚节不报,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击败后,选择了投降关羽。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对于于禁有以下记载:跟随曹操,平定四方。中平四年,于禁被鲍信招募到麾下讨伐黄巾军,

  • 明朝内阁首辅彭时简介: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