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是真的疼爱光绪吗?她有什么用意?

慈禧是真的疼爱光绪吗?她有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4/1/1 9:43:55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晚清朝堂之上,台前的两个标签。慈禧与光绪的关系,起于亲,而终于仇,既反映了晚清政局的变迁,也影响了后来历史发展的脉络。

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亲弟,母亲则是慈禧太后的亲妹。所以两人名为母子,而在血缘关系上,光绪可称慈禧一声伯母或姨母。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二人之间的关系是还算融洽的,因为早期光绪年纪还小,事事听从慈禧的安排就可以了。两人关系的恶化,始于甲午战争,并在戊戌政变之后到达顶峰。慈禧曾一度想废黜光绪,另立皇帝,但最终由于疆臣和洋人的反对,不得已采取了折衷的做法,就是立了一个“大阿哥”,作为光绪未来的接班人。

而在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又稍稍有所缓和。

要知道,在戊戌政变后的一段时间里,光绪的处境是非常恶劣的。在被软禁在瀛台之时,光绪甚至连衣食都得不到满足,经常挨饿受冻。

但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带着光绪“西狩”之后,虽然对光绪态度恶劣如故,但却开始刻意地采取措施,营造母子之间亲和的假象。

如晚清重臣瞿鸿禨曾在笔记中记载,在到达西安后,慈禧曾在一众军机大臣面前大吐苦水,说外面的人传言他们母子感情失和,是冤枉了她。

“初入枢廷,钦圣谕臣曰:‘外间疑我母子不如初年。试思皇帝入承大统,本我亲侄。以外家言,又我亲妹之子,我岂有不怜爱者?皇帝抱入宫时才四岁,气体不充实,脐间常流湿不干,我每日亲与涤拭。’”

另外有清人笔记记载,光绪小时候怕打雷,慈禧接下来说的话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皇帝自在邸时,即胆怯畏闻声震,我皆亲护持之。……我爱怜唯恐不至,尚安有他?”

慈禧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回忆过去,说自己有多么疼爱光绪呢?其实,慈禧说这么些欲盖弥彰的话,正是因为外间传闻都是事实。

正因光绪主持的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的权力,导致慈禧对其恨之入骨,“己亥建储”立大阿哥之举便是明证。

而又因慈禧立了这个大阿哥,导致大阿哥的父亲——端王载漪觊觎权位,怂恿义和团杀洋人试图夺权,才挑起了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事件。

总的来说,八国联军入侵的国难,追根溯源,就是慈禧权力欲望膨胀,母子失和而引起的。所以她说出上面那番话,其实是推卸责任,想证明这场灾难的发生与她无关。

然而,慈禧本意是想诿责,却不料说出来的这番话,恰恰证明了她是个权力欲极强的野心家。

当年同治皇帝去世时,因其没有留下子嗣,需在近支宗室中选一人入承大统。当时可供选择的人选中,除了光绪以外,尚有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以及恭亲王之子载澄等。

本来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但慈禧却偏偏挑选了年仅4岁的光绪来继承皇位。恐怕除了光绪亲缘关系较近之外,慈禧还有别的小心思。

首先,从慈禧说的第一段话中,可知光绪小时候身体不太好,而后来光绪成年后也确实患有肾病,导致没有诞下子嗣。当年孝庄太后挑康熙当皇帝,就是看中他的体格健壮,慈禧却反其道而行之,可谓是居心叵测。

而“皇帝自在邸时,即胆怯畏闻声震,我皆亲护持之”这句话,更说明光绪当皇帝之前,慈禧早就知道他是个胆小的孩子。而胆小的孩子,最易于以高压手段控制,当一个听话的傀儡。

慈禧对大臣们说的这番话,粗看起来,旁人或许真的以为慈禧对光绪还有亲情,但细思之下,慈禧二十多年来一直尝试隐藏的狼子野心,便昭然若揭了。

标签: 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郭嘉临死前说了什么话 为何曹操在最后面动摇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曹魏,风云人物

    说起三国里面的谋士,郭嘉绝对可算是超一流的存在,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曾经悲怆的说:“若使奉孝在,孤何至于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了。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正如诸葛亮之于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不过,历史的发展有时候比任何编剧写的剧本还要巧合。在郭嘉病逝的同年,刘备三顾茅庐,

  • 大臣丙吉冒死救下一死刑犯,10多年后犯人竟然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丙吉,汉朝,风云人物

    有些时候,在别人陷入绝境之时拉对方一把,或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故事的主人公为丙吉和刘病已。当刘病已要被判处死刑之时,丙吉本着善念冒死救下了他。丙吉没有想到的是,等到十多年之后,刘病已竟然当上了皇帝,而他也因此被封为了宰相。刘病已又名刘询,是汉武帝太子刘

  • 张昭一生忠心为东吴,孙权为何始终不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昭,三国,风云人物

    一、张昭的臭脾气历史上张昭为人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常常犯颜直谏,跟孙权意见不合,常使孙权下了台。有次,孙权设酒席,喝着喝着,孙权狂态发作,命人用水浇洒那些东倒西歪的大臣们。孙权对群臣说,今天要喝个痛快,一定要大家都醉得掉进鱼池中才行!张昭见孙权如此胡闹,一言不发,随即离席出宫。孙权拦住他说,大家同欢

  • 盘点:历史上有多少位皇帝是从“晋王”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治,唐朝,风云人物

    在我国古代,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就是皇帝,皇帝在这个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有很多人为了皇位都是费尽心思。而我国古代皇帝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按照规矩正常的皇位继承,像杨广、李治等人;第二种,靠自己的能力发动起义打天下,像刘邦、朱元璋等人;第三种,发动

  •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朱棣为何要迎回“佛牙”?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郑和,风云人物

    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是一个历史迷题,明朝十六位皇帝,有三个人的陵墓都不在明十三陵,但是这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有陵墓,唯独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而关于他的下落,各种说法的都有,甚至还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连通明朝与外界,其实都是次要目的,主要的还是

  • 历史上的韩琦是什么形象?他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琦,宋朝,风云人物

    宋朝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宋朝诞生了不少非常出名的官员,他们都有传世美名,但要说其中的佼佼者,那可就得细细思考了。不过无论怎么筛选,有一个人是必然在列的,那就是韩琦。史书记载他是“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

  • 秦献公为何不传位给赢虔 而是传位给了嬴渠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献公,风云人物

    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秦献公见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便决定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韩、魏两军,得到周天子的赞赏,因护周天子有功,被正式列入诸侯国,秦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秦人仿佛看到往昔的荣耀,国内的注意力转向外战。秦国开始参与中原的事务。赢虔是秦国上将军,善于带兵,能服众,能征

  • 宋仁宗:最无愧于谥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仁宗,宋朝,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古人为便于对帝王将相盖棺定论,会根据其一生功过和所作所为,挑选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所谓的谥号。对于皇帝而言,虽然其谥号都有美化嫌疑,但也有许多皇帝确实配得上自己的美谥,比如宋仁宗赵祯。宋仁宗赵祯12岁时登基,23岁亲政,在位四十二年后病逝。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让大宋王朝真

  • 齐懿公为什么要把两个仇敌安排在自己身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懿公,战国,风云人物

    在后齐桓公时代,五子争位,齐国从“九合诸侯”的第一春秋霸主地位降落到宋国都已经可以欺负的地步。当时的宋襄公因为帮齐国定君位的功劳,一直把齐孝公公子昭当成是宋国的小弟,而齐国自己也不争气,在齐桓公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五子争位的局面。当时晋文公去世,秦穆公去世,楚庄王还没有展现出自己霸主迹象的时候

  • 沈妙容是什么样的人?尽心尽力的辅佐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沈妙容,南北朝,风云人物

    沈妙容,是陈蒨的皇后。这个陈蒨是谁呢?陈蒨就是陈霸先的侄子。南梁末期发生了一场动乱,这个时候,南梁的皇帝被抓住了软禁起来了。陈霸先就是被派去平定这场叛乱的人,其实陈家也有很多的人被抓住,成为了俘虏,陈霸先的侄子陈蒨和沈妙容。所以陈蒨和沈妙容其实是一起吃过苦,一起走过了很长的困难的时期的关系。陈霸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