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孝公和宋襄公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齐孝公和宋襄公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86 更新时间:2023/12/24 4:07:52

一个国家的好运终归不过是三五十年,历朝历代的明君圣主大多也就在两三代之间,往往盛极而衰,最为巅峰的时刻国运就会急转直下,春秋战国的诸多国君皆为如此。齐桓公作为春秋战国的第一个霸主,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儿子们,搞到最后就连自己也要被囚禁起来,惨死在宫廷深处。而公子们的夺取君位之战则将齐国拖入衰败的深渊,彻底的谢幕了属于齐国的春秋战国。

太子昭逃亡到了宋国,宋襄公发动四国联军攻打齐国,扶持太子昭回归齐国成为国君。宋襄公是不是真心实意的要帮助太子昭,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宋襄公再是如何仁义的君主,对于承继春秋霸主复兴宋国的野心还是有的。这跟不知所措的太子昭是不同的,在还没有成为齐国君主的时候,太子昭在宋襄公这些诸侯的眼中,就是雏鸟,随时可以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宋襄公帮太子昭,是有所图谋的。

当年齐桓公选择宋襄公作为太子昭的寄托人,主要考虑到的是齐国与宋国临近,而宋襄公这个人又颇为讲求仁义,因此作为极度推崇“周礼”的齐桓公,北方的戎狄是敌人,附近的郑国在内乱,邻国的鲁国又跟齐国不和,也就是这个宋国从某种程度上看来或许可以成为齐国的友好盟国。公子昭可能并不明白父亲的深谋远虑,在那些骏马嘶鸣的战场上,公子昭需要借宋襄公的力量,打败国内的其他几位公子,要大摇大摆的回归都城。宋襄公则借此事向天下人宣布,当年的霸主之国齐国,也要依靠宋国人的力量,才能摆平乱局。

史书中关于齐桓公在葵丘会盟中与宋襄公结盟时,要把太子昭托付给他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对太子的地位不放心,显然齐桓公对于自己宠爱数个公子的事情还是有所预见的,这些公子暗地里的拉帮结派也许很早就为齐桓公所知悉,只是这又能如何呢?当年齐桓公作为公子的时候,自己也是拉帮结派,身边也是跟着很多名士谋臣,或许这本身就是对太子昭的某种磨炼,因此齐桓公为太子昭与宋襄公结盟的根本,还是出于一番苦心,就是要为太子昭留条后路,在太子昭与公子争位失败而后,至少还有个宋国能够帮助他。

事实上齐桓公死后,整个齐鲁乃至东夷地区的格局是极为复杂的,很多依附于齐国的小国都开始蠢蠢欲动,这些小诸侯国本身就希望借助齐桓公之死的机会,重新发展自己的国家力量,这个地区,可能比齐国的内政更为混乱。宋襄公北上之路也并非容易,因此宋襄公在此后频繁开展对外军事作战,扣押滕宣公,活祭鄫国国君,兵围曹国,这都是在用武力想要让东夷臣服。这种种作为或许也让太子昭看到,即便成功回归齐国,也要低调行事,因此公子昭在成功归国成为齐孝公而后,基本上没有过什么大的作为,大多时候还是唯宋国马首是瞻。

宋襄公对于这种政治格局显然是非常满意,甚至可以说是膨胀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西方的晋国正在崛起,那个归国继位的晋文公当年还曾受到过自己的恩惠,北方的齐国则是自己的小弟,至于那个世仇郑国,此时依然处于内乱之中,根本不可能成为我大宋国的桎梏。宋襄公终于把目光看向了南方的楚国。公元前639年的时候,宋襄公主持鹿地会盟,以盟主之位自居,让齐孝公和楚成屈尊与下位,齐孝公是宋襄公扶持的,但楚成王可没有得到过宋国的什么恩惠,而且宋襄公的这次会盟本来就居心不良,联盟一帮中原小弟,却拉上了历来不为中原人所尊重的楚国人来结盟,这本来就是阴谋。宋襄公显然就是想在会盟上羞辱楚国。

史书载:“楚王执宋公以伐宋。”齐孝公当时在盟会上虽说是宋国的盟友,可是在气势汹汹的楚国人的威逼之下,可能并没有发挥什么重大的作用,而是任凭楚成王将宋襄公当做俘虏一般抓回了楚军。这对宋襄公是羞辱,而对齐孝公乃至中原诸侯们,又何止不是一次羞辱呢?最看不起的楚国人居然将中原人名义上的所谓盟主现场抓走,这要是那个时代有抖音,都得分分钟十万加。而楚国人变本加厉,还发动大军进攻宋国。

史书载:“十二月癸丑,鲁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若非鲁国人的周旋,这位宋国宋襄公可能就会客死楚国,成为更大的悲剧。但是宋襄公并没有因此而吸取教训,回到宋国就发动大军与楚国开展,结果最终在泓水之战中惨败,葬送了宋国崛起的好机会。

史书载:“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宋国人的失败显然给了齐孝公以机会,这位齐孝公显然也是对盟会上宋襄公让自己屈于下方的做法很是不满,认为丢了齐国大国的颜面,在宋人败于楚国之后,也是发动大军攻打宋国。“齐侯伐宋,围缗”。但齐国的内乱其实并没有消停,数位公子仍然在伺机而动,所以齐孝公的对外作战并没有为齐国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这样的作战彻底的将与宋国结盟的机会击碎,宋国则选择成为西方晋国的盟友,中原人走了一个齐桓公,又新来了一位晋文公。是晋文公,并非齐孝公。

事实上,齐孝公还是存在自以为是的公子思维,史书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这是齐孝公对鲁国人说的,就是说鲁国人的内政很空虚,而郊外又是不之地,应该很畏惧齐国。但,齐孝公哪里知道,自己在说这个话的时候,自己的后方,自己的兄弟公子潘已经开始筹谋政变了。

标签: 齐孝公战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要说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荀攸,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重贤爱士,因此手下谋臣良将众多,这些谋臣良将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南征北战,终于帮助曹操顺利统一了中国北方,助曹魏在三国争霸中渐渐壮大。当然,话说回来,曹操帐下谋士虽多,但真正顶尖的只有九个,被称为“九大谋主”,他们分别是:荀彧、程昱、荀攸、戏志才、郭嘉、贾诩、刘晔、司马懿、蒋济。在曹操的这九大谋

  • 曹彰不愿读书时,曹操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彰,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一生除了南征北战,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孩子的教育。他有25个儿子,最出名要数前4名,分别是老大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和四子曹植。除曹昂早亡,曹丕和曹植都很好学,跟曹操合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最让曹操头疼的就是曹彰,这个老三不爱学习,整天嚷嚷读书没用,曹操为了挽救倔强的儿子,为他量

  • 一个靠口碑上位的皇帝!平时口碑的积累关键时刻能改变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刘询,风云人物

    一个靠口碑上位的皇帝!平时口碑的积累关键时刻能改变命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口碑这样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朝代,都非常的重要,他甚至可以超越空间、时间,影响到一个人的今生与后世。在汉朝的时候,就曾经有一个人因为口碑的原因,登上了皇位。当朝的这个皇帝,就是在汉朝历史上虽然做皇帝时间

  • 吕岱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说不要跟他做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岱,三国,风云人物

    东吴在交趾的太守是士燮,士燮这个人很聪明,他本来是交趾本地人,最后孙权接替了孙策的位置后,士燮觉得孙权这个人很有能耐,而孙权肯定要占领交趾,士燮知道自己肯定玩不过孙权。于是他就抓住时机,投靠了孙权。孙权一看自己不废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交趾,非常高兴,于是他就任命士燮为交趾太守,让士燮替他守护交趾。士燮投

  • 洪秀全的金印哪去了?它真的消失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洪秀全,清朝,风云人物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由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强大,以至于太平天国失败?还是太平天国内部出了问题?太平天国内部问题十分严重。清朝是封建专制,领导者以皇帝自居。然而太平天国也是封建,也不比清朝差到哪去?洪秀全自封天王,三宫六院也是数不胜数,指望他推翻清朝,怎么可能呢?在中国每建立一个政权,或大

  • 荀彧最后会受到曹操的猜忌的原因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荀彧,汉朝,风云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选人的一大规定就是唯才是举。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荀彧,字文若,他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是“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汉室衰弱,权臣虽屡次更换,但皇帝始终是犹如傀儡。荀彧早年曾投过袁绍,不过他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转投曹操。荀彧名声在外。曹操见荀彧来投,

  • 孛秃:元军第一猛将,成吉思汗还将妹妹嫁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孛秃,宋朝,风云人物

    蒙古国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而作为统治者成吉思汗,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大人物,同时他本身也充满了争议。而今天要说的,是他的妹夫又是女婿,孛秃。那么孛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孛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左臂右膀,他不仅是成吉思汗最亲近的得力干将,他同时还是成吉思汗的妹夫和女婿。这位猛将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成吉

  • 蒲寿庚降元给当时的宋朝带去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蒲寿庚,元朝,风云人物

    蒲寿庚是宋朝末年元朝初期的一个人,是蒲开宗的儿子。蒲寿庚在宋朝的时候被任命为泉州市舶司,并且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做了三十年的时间。是宋朝还有元朝时期回族商人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当时元朝来攻打宋朝的时候,蒲寿庚就背叛了宋朝向元朝投降了,并且在一生中地位和财富都非常的显赫。而且蒲寿庚也是那个时期的一个非常

  • 朱元璋偷吃了地主家的牛,后来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贫困。说白了他们一家人全部都是佃户,所有家人都给地主刘德家打工。朱元璋的父母给刘德家种地,小小的朱元璋,也不能当少爷。他是负责给地主刘德家放牛。当然了因为刘德是大地主,他们家的佣人还是有很多的。所以,那时候给刘德放牛的人,也不仅仅是朱元璋一个人。这到是让朱元璋有了一些

  • 多尔衮被追尊为清成宗,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多尔衮,清朝,风云人物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下诏追尊多尔衮为皇帝,庙号成宗。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即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剥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