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贽是何许人?苏轼对他的评价为何这么高?

陆贽是何许人?苏轼对他的评价为何这么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99 更新时间:2023/12/7 23:02:10

陆贽,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被誉为中唐贤相。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凭借着自己杰出的智谋才略,成功地辅佐刘邦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也在后世收获了一枚名为苏轼的粉丝。苏轼还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留侯论》,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在文中对张良极尽赞美,说他是真正的豪杰之士。

然而在另一篇名为《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的文章中,苏轼却说张良的智谋文章比不上唐朝的宰相陆贽,“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智如子房而文则过”,翻译过来就是陆贽具有王佐之才,学问可以充当帝王的老师,文辩智术都要超过张良。

这个陆贽是何等人也?能够让张良的小迷弟苏东坡,都心甘情愿地认为他确实比张良更厉害。

大历十四年(779年),38岁的皇太子李适继位登基,是为唐德宗。唐德宗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亲眼目睹唐朝有盛转衰,心中很想要唐朝再次由衰转盛,再造盛唐。

这个任务毫无疑问是艰巨而遥远的,唐德宗认为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足够强大的人才板子,他在第一时间里想到了时任监察御史的陆贽,这是由于他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陆贽的名声,知道这个人18岁就考中进士,在地方为官时也有很好的事迹流传。

唐德宗将陆贽召到自己身边担任翰林学士,翰林学士这个官职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最著名的自然就是李白,现在人们提到李白时几乎都会说上一句李翰林,但其实李白当年担任的并不时正经的翰林学士,而是翰林待诏。

翰林学士那是专门给皇帝起草重要文书的,是皇帝身边的心腹重臣,担任翰林学士的大臣,通常可以升到宰相。而翰林待诏则主要是给皇帝解闷的,并不参与政事,所以唐玄宗闷了就找李白去写诗,而李白没事时就自己喝酒玩,感慨自己仕途不畅,若他担任的是陆贽所担任的翰林学士,那他就不会为仕途发愁了。

陆贽针对如何治理国家这个宏大的话题,一共向唐德宗提出了6个总的建议,主要细分为体察民情、考察地方官政绩、选拔人才、管理财政、安定疲民、精简官员,并且在这六个问题上都有着具体可行的方针,因此得到唐德宗的信任,他所提出来的每个建议都会为皇帝认真考虑。

此时的陆贽作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尽管还没有成为正式的宰相,但却俨然已经在行使宰相的职能,因此被人们称为“内相”。

有句老话叫做“初见使人欣,久处使人烦”,在刚刚开始相处的时候,那总是使人极其开心的,能够有一段如胶似漆的好时光,但久而久之,对方的缺点就会在自己眼中暴露出来,慢慢的看到对方就会决定烦闷了,唐德宗对陆贽就是这么个情况,因为陆贽有时候会否定他的建议,因此唐德宗心里很不开心。

正是因为唐德宗心里的这份不开心,陆贽尽管才能、品德以及资历都早就达到了宰相的标准,但还是被唐德宗压了很多年,一直到贞元八年(792年)才正式称为宰相。

陆贽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梦想着能够造就孔子所希望的圣人之治,在任期间以“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自许,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当时官场的风气很是宽松,几乎每个官员都会收受贿赂,陆贽对此很是不满,但也无力改变,只是从自己做起,坚决不受任何贿赂,希望能够树立起一个让时代学习的标杆。

尤其是与地方藩镇交往的时候,陆贽更是不仅不收金钱,连土特产什么之类的小礼物都不会收,把自己搞得很穷。

唐德宗因此认为陆贽有些不合时宜,担心他因为太不合群而被孤立,因此特地派时任翰林学士士顾少林去口传密旨:“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

翻译过来就是说,你清廉谨慎过了头,任何人的礼物都拒绝在外,不给人家面子,只怕是于公务有碍,你不接受人家的财物可以理解,但是像什么鞋子之类的小东西,那多少还是要收点的。

这就很有意思了,唐德宗为何要专门说鞋子可以收呢?难道是陆贽曾经穿了个破鞋被他知道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反正最终结果就是陆贽依然做着一双鞋都不贪的清官,结果被所有人排挤,最后被流放到了偏远地区忠州,在那里学习医术,为贫苦百姓治病救人,于805年去世,终年52岁。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蜀汉大臣彭羕:庞统认为他是奇才,诸葛亮却说他是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彭羕,三国,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历史人物往往是有争议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许多人物都非常具有争议性,比如魏国基业奠定者曹操,有人认为他是文韬武略的一代雄主,而有人认为他是祸国殃民的汉贼。评价种种,可谓是褒贬不一。事实上,除了曹操之外,还有很多人颇具争议。而今天小编说讲的主人公,便是蜀国政权内部一位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师傅是谁?是天生奇才还是师从名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布,汉朝,风云人物

    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有一位这样的勇猛将士,以方天画戟为兵器,以赤兔马为坐骑,骁勇善战,一直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留存于人们的心目中。他就是吕布。谈起吕布,大家想到的是三英战吕布时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是辕门射戟时吕布以精湛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民间流传着三国时期武将能力第一名是吕布第二名是赵云,依次

  • 为何说庞德轻视关羽?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关羽,字长生,东汉末年的名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关羽在汉末三国当中,是公认的万人敌,武艺超群,能独当一面,一生战绩辉煌,白马之围,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袁绍手下第一号猛将颜良;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提起关羽之名,天下名将,谁不畏惧三分?然而

  • 清朝和明朝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何康熙会多次祭拜朱元璋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朱元璋,风云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位险些被饿死的贫民到最后荣登大宝,朱元璋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康熙呢则是清朝的守关皇帝,甚至被誉为第二个千古一帝,无数人赞扬康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看上去这两个人好像没关系,若是硬说关系,那就是清朝夺了明朝的天下。然而,身为清朝皇帝的康熙却屡次以叩拜大礼祭拜过明太祖朱

  • 历史上严蕊与理学大师朱熹之间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熹,宋朝,风云人物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严蕊是南宋中期女词人,虽出身低微,却自小学习礼乐诗书,曾一度沦为台州营妓(官妓的一种),严蕊便是其艺名。严蕊因才学出众而四方闻名,常有人不远千里慕名相访,台州知府唐仲有便是其一。后来,担任浙东常平使的朱熹巡行

  • 姬昌食子是真的存在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姬昌,周朝,风云人物

    纣王因听信崇侯虎的谗言,污蔑文王要造反。纣王为了防备姬昌造反,就设计把姬昌囚禁长达七年,期间姬昌长子伯邑考为了救父亲来到了朝歌。伯邑考去朝歌城觐见纣王,希望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代替父亲在朝歌为质。而丰神俊朗英俊无比的伯邑考又被妲己看上了。几次三番,妲己想要和伯邑考成就好事,但伯邑考宁死不从。被软禁的姬

  • 宋徽宗赵佶在艺术上的造诣有多高?他有哪些艺术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徽宗,北宋,风云人物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他不是一名合格的君主,却是杰出的艺术家,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颇具天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很多人也都知道,宋徽宗赵佶几乎就差点成为亡国之君了,只不过他在紧要关头把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否则他很大概率要顶上这个帽子了。在很多人看来,宋徽

  • 皇帝要求比武争取谁做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风云人物

    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最后一场考试叫做殿试,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完之后,由大臣们评阅试卷,然后选出最优秀的几名,排列出名次,最后交由皇帝审核,定出最终成绩。不过皇帝一般只负责审核,名次由大臣们定了之后,皇帝一般不会做改动。当大臣们做不了决定的时候,大臣们也会事先询问皇帝的意见。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考

  • 沉迷斗蟋蟀的明朝皇帝!朱厚照真的是亡国的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厚照,风云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保证自己的江山可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不仅大肆分封藩王,而且还制定了一本《皇明祖训》来约束大明子孙的行为。朱元璋想着,只要后世子孙能按照这些规章制度实行,大明江山就稳固无忧了。可事实上恰恰相反,朱元璋的后代不仅没有按令行事,反而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大明王朝就这样渐渐衰落下去

  • 影视剧中坚强冷静的伏寿皇后,在历史上是怎么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伏寿,汉献帝刘协的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献帝刘协一生受人控制,虽贵为皇帝连迎娶谁为皇后都不能做选择,更别提朝堂上的事了。世人都知道他与伏寿皇后两人恩爱有加,只可惜生在了乱世中,据记载后妃中大部分都是曹操之女。在影视剧中,伏寿皇后坚强冷静,高贵威严,有着男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