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李渊是什么样的?不仅胸无大志,而且胆小如鼠?

历史上的李渊是什么样的?不仅胸无大志,而且胆小如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47 更新时间:2023/12/9 10:50:51

“晋阳起兵”又叫“太原起兵”,发生在隋朝末年。当时的形势是全国农民都动起来了,他们纷纷起义造反,意图推翻隋炀帝的暴政。被隋炀帝杨广任命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的李渊,其任务之一本来是镇压山西境内的农民起义,可是他看到大家都在搞事,我不搞事似乎对不起这大好形势,于是,“李渊觉得时机成熟,乃于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在晋阳正式宣布起事”。

实际上,李渊虽然看到隋朝即将没戏了,但根本没有产生起兵造反的念头,更没有夺取隋朝江山的打算,有人说他“素有大志”,是太抬举他了,事实上他不仅胸无大志,而且胆小如鼠。

李渊的出身倒是让人羡慕,其祖先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君主李暠,“世代显贵”,爷爷李虎当过西魏时期的太尉,老爸李当过北周时的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他妈的来头更大,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事实上,这个隋炀帝的亲表弟(也许是表哥),不仅不敢造隋炀帝的反,还对隋炀帝怕得要死。试举一例:

大业九年(613年)春,隋炀帝出兵征讨高句丽,让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当年六月,杨玄感利用民愤举兵反隋时,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的李渊开始和一些所谓的豪杰交朋友,隋炀帝知道后疑窦顿生,就下诏让李渊去他巡行所到之地去喝茶,李渊因病未能奉诏。隋炀帝对这个亲戚不来喝茶似乎并没有严惩的打算,只是问了李渊的外孙女王氏也就是他自己的老婆一句:“你舅舅为啥还不来见我?”王氏说舅舅病了,来不了,隋炀帝说不会是病得要死了吧?这话传到李渊耳朵里,直接把他吓尿了,“日益恐惧”,完了完了,大祸就要临头了,仿佛看到砍他脑壳的刀已经悬在头上。

为了自保,李渊开始毫无节制地酗酒,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醉鬼,觉得这样还不行,他又开始收受贿赂,让人知道他李渊不过是个爱钱如命的东东,这样的人是没有其他野心的,和一些豪杰交朋友,仅仅是交朋友而已,领导别想多了哈。

也许有人要说,李渊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怕隋炀帝,并不是不敢造反,是觉得时机尚不成熟。

事情好像不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胆小怕事,他又是如何走上造反道路的呢?是他儿子李世民逼的。

实际上,在结交朋友方面,李世民才是一把好手,和这个儿子相比,李渊逊色多了,李世民结交的那些朋友,才是真正给力的朋友,比如晋阳令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和李世民密谋起兵的不仅是他们,他们还帮李世民定好了造反的计策,而那时的李渊对此一个字都没听说过。这个情况说明,儿子李世民等密谋造反时根本没把他这个当爹的放在眼里!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父莫如子,李世民了解老爸李渊的个性,如果把实情告诉他,他一定不会听。他想到了密友裴寂,和他商量对策。裴寂说这事的确有点难办,不过并不是没有办法,你等我想想。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你李渊不是天天酗酒以求自保吗?咱就利用一哈。于是,裴寂找来晋阳宫几个宫女,让她们在李渊喝醉后陪他睡觉,然后才把李世民想造反的计划告诉他。

裴寂的话再一次把李渊吓尿了,比上一次吓得更惨。裴寂也不隐瞒,痛快地告诉他说,安排宫女和您睡觉,事情传开后是要掉脑袋的,我这样做并不是想害您,只不过是想让您下定造反的决心,如今您除了造反,没别的选择了,因为您不可能眼睁睁等着掉脑袋。李世民也趁老爸目瞪口呆的机会,把起兵造反的整个计划和盘托出。

回过神来的李渊坚决不同意:“你们的胆子也太大了,皇上要是知道了,是杀头之罪啊我的祖宗!”李世民说咱们造反的目的就是杀皇上,咱们把他杀了,他就杀不了咱们了。李渊还是不答应,还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官府,让官府去处理这个“逆贼”。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勉强答应造反,笑着对李世民说:“老爸是如此如此地爱你,怎么忍心出卖你呢?”

李渊那个笑,比哭还难看。

真正让李渊下定造反决心的,是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发生的一件事。那一年,驻守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搞了个兵变,杀了马邑太守王仁恭,还自称天子。紧接着,刘武周又占了汾阳宫,还和突厥人勾结起来,拉开了争夺天下的序幕。刘武周的反叛把隋炀帝气得够呛,李渊你这个混蛋,赶快给老子滚到江都(扬州)来领罪!

列位也许不明白了:刘武周造反,隋炀帝为什么要治李渊的罪呢?原来刘武周所在的马邑归李渊管,刘武周算是李渊的部下,部下造反,他这个上司当然有责任。

隋炀帝本就生性多疑,极有可能怀疑刘武周造反是李渊指使的,所以李世民感到事情紧急,老爸绝对不能去江都,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他劝老爸不要再犹豫了,此时不举事,更待何时?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心腹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一声叹息——看来只有反了,那就反吧。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正式起兵,起兵理由是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

正式起兵后,李渊自任大将军,依靠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等几个杰出儿子,没几年就夺得江山,由唐国公一跃而为唐朝开国皇帝。

实际上,李渊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不是不想造反当皇帝,而是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从有关他的各种史料分析,可以知道他实际上是个资质平庸之人,绝非帝王之材,后来他当皇帝没多久就禅让给老二李世民,就证明了这一点。

而他的这个自知之明,最终也成了保命的武器——如果他没有这个自知之明,他的下场,说不定比老大李建成更惨。

标签: 李渊唐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诞生了多少位国君?说得上是最为贤明、杰出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庄王,春秋,风云人物

    楚国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诸侯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动荡时期,那段时期,原本被分封来拱卫周天子的各国逐渐将共主抛到脑后,一心发展壮大自己。随着接连不断的纷争,天下局势逐渐被几大强国主导,后世将其称之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中,春秋五霸是指五位春秋时期最

  • 兰陵公主为什么会跟自己的丈夫分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兰陵公主,南北朝,风云人物

    我们今天提起到兰陵,可能想到的只是那个在战场上杀人无数的俊美将军,但是还有一个兰陵公主,他是短暂隋朝的一朵花,非常的纯洁,但是柔弱的身躯又有一些倔强,她的爱情故事也被记录在史书中,大家看到现在还是唏嘘不已,为她情不自禁的惋惜。这一天在皇宫外面是太子的党羽,聚在一起,还有杨勇的一些旧部也在商量着重新来

  • 贾诩为什么会被称为“毒士”?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诩,三国,风云人物

    要说东汉末期那个谋士最毒,那么非一言挑动天下乱的贾诩莫属。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联合吕布诛杀于长安,女婿牛辅、李儒等也全被一窝端了,之前身经百战不可一世的凉州军,都一副爹死娘嫁人的样子,顷刻间树倒猢狲散,纷纷逃离长安城,总而言之,谁也不敢带头反抗。眼看本来已经是大厦将倾的东汉帝国从此就将咸鱼翻身,再造

  • 贾似道带蟋蟀上朝议政,皇帝不管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似道,南宋,风云人物

    《宋史》是这样记载贾似道的:“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人,制置使涉之子也。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以父荫补嘉兴司仓。会其姊入宫,有宠于理宗,为贵妃,遂诏赴廷对,妃于内中奉汤药以给之。擢太常丞、军器监。益恃宠不检,日纵游诸妓家,至夜即燕游湖上不反。理宗尝夜凭高,望西湖中灯火异常时,语左右曰:‘此必似道也。

  • 秦昭襄王为什么用不下70多岁的白起?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昭襄王,战国,风云人物

    古人想要从政一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勤勤恳恳读书,经过很多年的学习,逐渐进入朝堂上,二是投笔从戎,进入军队,在每一场战争中积累经验,渐渐崭露头角,利用军功进入朝堂。这两种方式是平民百姓入仕途的主要手段了,至于贵族什么靠关系、走门路取得的机会,那咱们就另当别论了。白起是如何从平民成为战国四名将之首

  •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率领3万人歼敌20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信,汉朝,风云人物

    有一句众所皆知的话,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说的是韩信很会打仗,用兵如神。汉代大将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曾背水一战,以3万弱军打败20万强敌。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公元前205年,刘邦率主力同项羽成皋激战。为了解除侧翼威胁,他派大将韩信率军到黄河以北,进攻项羽的同盟国——魏、代、赵等国。韩信用兵如神,

  • 孙权晚年为什么会性情大变昏庸无道?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三国,风云人物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19岁的孙权孙仲谋继位江东!在《三国志》里边的记载,孙权的人格魅力的最低的那个,但是孙权也有着相当大的能力,在春秋之后,江东都被称之为不毛之地,在孙氏家族的三代建立下来,已经变成了富庶之地,而且孙权还要面对当地士族的干扰!可谓是内忧外患!孙权的才能,到底怎么样呢曹操说:“

  • 循嫔为什么没有留下子嗣?今画像成传世宝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循嫔,清朝,风云人物

    古代的皇帝们,那就是所有女人眼中的高富帅,甚至她们这辈子的共同愿望就是自己可以嫁给皇帝,过上一个荣华富贵的生活。不管皇帝是年轻还是已经年迈了,身边还总不会缺少年轻貌美的面孔,先不说她们自己愿意这件事情,即使是非常的不乐意,皇帝的话又怎么敢轻轻松松就违抗呢。就比如清朝的乾隆,后宫有多少妃嫔的年纪都要比

  • 靖难之役中朱高煦有什么贡献?最后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靖难之役,明朝,风云人物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在朱棣的四个儿子当中,朱高煦可能是最像自己的那一个。靖难之役中,他曾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甚至救过朱棣的命,或许正因如此,才导致他对储君之位有了觊觎之心,夺位失败之后朱高煦并不死心,在自己的侄子朱瞻基

  • 项伯投靠刘邦,他得到了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秦朝,风云人物

    项羽的叔父在鸿门宴上投靠了刘邦,他得到了什么好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实际上楚汉之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项羽占据了优势,而且是庞大的优势。这样的优势足以让项羽灭掉刘邦,那么项羽是如何把庞大的优势拱手送给刘邦,而且还让战局的走势被逆转的呢?其实是因为有一个人,左右了楚汉之争的走向,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