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皇后是什么出身?她被废的原因是什么?

郭皇后是什么出身?她被废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48 更新时间:2023/12/20 5:55:01

在中国历代帝中,宋仁宗的总体历史评价较高,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明道二年(1033),北宋后宫出了个不大不小的乱子,皇后郭氏争风吃醋过程中准备对一位嫔妃大打出手时,这一巴掌竟然不小心打在了前来劝架的皇帝脖子上。按理说此事可大可小,本来争宠一事就在后宫屡见不鲜,这位皇帝还是后世被称为“老好人”的宋仁宗,大家都以为这事会不了了之。

谁知一向仁善的皇帝突然不依不饶起来,在满朝大臣的拼死劝阻下,仍旧一意孤行地废黜了皇后郭氏。要知道贵为一国之母,没有正当理由废后,既有损圣德,也不符合国法。而郭氏在几个月前还一句话让宋仁宗罢免了当朝宰相吕夷简,看起来她在仁宗面前还是有点分量的,那为什么会闹到如此地步?

其实郭氏被废还是吕夷简一手促成的,她当初那句“夷简独不附太后耶,但多机巧善应变耳”传到了当事人耳中,让吕夷简对她怀恨在心。风水轮流转,吕夷简经过短暂的罢相归来后听闻“误打圣上”一事简直喜出望外,仁宗本就有废后之意,二者一拍即合,上演了这出废后大戏。

但事情远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皇后郭氏的废立,宋仁宗的突然发难,背后都有一个人的影子——章献太后。郭氏是天圣二年(1024)在章献太后主政下强制被立为皇后的。可仁宗心目中的最佳皇后人选并不是她,他的意中人是姿色冠世的王氏、张氏二女。

本来二女入宫,仁宗一眼相中,大家情投意合,皆大欢喜。奈何太后管教太严,老太太一见这俩人就直摇头,这个长相妖艳,怕皇帝无心学业和国事,另一个又不好掌控,不利于自己垂帘听政,掌控大权。太后希望新皇后能对她俯首听命,因此,她把张氏排斥在外,又将貌美的王氏嫁给了自己的侄子。而十三岁郭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太后扶上了皇后宝座。

郭氏确实对章献太后忠心耿耿,十分恭顺,而她又不是个隐忍大气的人,性格比较骄横,整天仗着太后的威势遏制后宫其他妃嫔。随着仁宗年龄增长,在莺莺燕燕环绕中,太后和皇后却不让他宠幸这些妃子佳人,正值血气方刚年纪的年轻皇帝哪儿受得了。仁宗又不敢违逆自己的母亲,只能把怨气撒到妻子身上,夫妻二人的关系就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除了男女之事,章献太后对仁宗的其他管制也十分严格,小到仁宗的日常生活,大到其道德、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太后都相当用心。虽然这些教育能让皇帝终生受益匪浅,可人总有叛逆之心,长大后的仁宗对太后的专横越来越不满,这些隐患终于在太后去世后爆发了出来。

可能是压抑了太久,太后一死,二十五岁的仁宗就迫不及待地在情色方面放纵自己。宫里的尚氏、杨氏都骤然承蒙圣恩,夜夜笙歌的结果就是,仁宗的圣体日渐衰弱,甚至一度“不豫”,贪恋色欲到这个份上,在古往今来的皇帝里也是少见的。

由于仁宗太过火,宫里宫外都传遍了皇帝自纵的流言,当即引起了外至朝臣、内及宦官的非议,甚至连南京的官员都在信中议论皇帝沉湎淫事。这流言已经传得漫天都是,皇后郭氏自然也有所耳闻。她本就善妒,这下更是火上浇油,整天与尚、杨二女争宠,后宫再无安宁之日,“误批上颈”一事就是这样发生的。

这下,仁宗对郭氏的忍耐限度达到了极点。原本郭氏就与章献太后一起管东管西,国事家事自己都不能做主,让仁宗憋着一股火,现在太后死了,在年轻气盛的仁宗看来,这家国之事总算能由自己做主了。可事实是,朝廷上众大臣的制约,加上自身懦弱的性格,使得国事未能让仁宗事事称心;而作为“家事”的宫闱之事,又受到皇后郭氏的干预。

在仁宗看来,这自然是太后掌权时留下来的阴影,因此,他下定决心清除太后势力,郭氏自然也被视作了太后的忠实拥趸。当毫不知情的郭氏正一如既往地作威作福时,废后之意已经在仁宗心里悄然萌发。而朝堂上宰执与台谏势力的斗争,将仁宗废后的念头转为了事实。

当初仁宗亲政时,为消除太后势力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后时的旧故宰相吕夷简,郭氏的话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实际上,吕夷简曾奏请章献太后将荆王子送出宫,消除了仁宗的威胁,仁宗对其颇为信任,七个月后他便复相了。此时恰巧仁宗酝酿废后之机,吕夷简便顺理成章地迎合仁宗想法,代表宰执一方力挺废后。

与之相对的,是恪守儒家正统,以右司谏范仲淹、权御史中丞孔道辅为核心的台谏势力。他们认为对国母不可轻言废立,劝说仁宗赶紧放弃废后,别闹大了传出去影响皇帝名声,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争论。

可台谏一方属实有点不开眼,仁宗新皇登基,正要大施拳脚,藉此立威,偏偏有人唱反调,从小就被管到大的仁宗自尊心爆发了。他刚摆脱太后的阴影,不愿重陷大臣的掣肘,因此对台谏大臣贬官的贬官、罚钱的罚钱,台谏势力惨遭打压。而废后一事也在二者的争论中被敲定,一纸诏书下,郭氏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废后郭氏逝世,年仅二十四岁。

其实,废不废后对仁宗来说本在犹豫之中,但台谏势力对他施加压力,又有宰执、宦官对他煽动挑拨,再加上独尊意志的作祟,使废后之事骑虎难下。结果就是,仁宗虽然成功废除了皇后,但不久后,在大臣的谏言下,尚、杨二氏也被驱逐出宫,和郭氏一起成了皇权专制的牺牲品。而这场闹剧也并未就此落幕,先前的争论演变成了台谏集团与宰执集团的政治斗争,拉开了困扰北宋一朝的党争序幕。

标签: 郭皇后宋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后裔?刘备和刘邦之间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刘邦,风云人物

    刘邦乃汉朝的开国皇帝。虽然他出身不高,仅是个小亭长,但天赋异禀,当年他仅凭一身斗胆便响应了三千弟子攻占沛县。后来他投奔项梁,立功封侯。鸿门宴后又受封为汉王、统领巴蜀一带。不仅如此,他还知人善任,重用大将韩信,最终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统一全国、成为一代帝王。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他出生高贵却家道中落,

  • 乔琳:本是唐朝宰相,为何被迫成为反贼?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乔琳,唐朝,风云人物

    一位被迫成为叛贼的唐朝悲催宰相,他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乔琳,匈奴族人,祖籍山西太原,生年不详,年少时家贫,但能刻苦读书,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考中进士后,历任成武县尉、朔方掌书记、监察御史等官职。乔琳生性洒脱不羁,常常戏谑同僚,任职监察御史的时候,因常常和御史毕耀(大诗

  • 吕不韦对秦始皇随便说教,为什么他什么事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不韦,战国,风云人物

    公元前239年,21岁的始皇帝坐寝宫的一个角落,面色铁青。一个人有这样的表情,说明他在生气。始皇帝生气的原因,是咸阳发生的两件大事。这两件事给他带来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是秦国说话最算数的人?第一件事,吕不韦出书了,正携带着他的《吕氏春秋》到处做宣传,搞签名售书活动。吕不韦有功于秦庄襄王,被授予丞相的职

  • 胤禔:康熙的庶长子,最后为何被囚禁26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胤禔,清朝,风云人物

    康熙帝晚年,在太子胤礽被废黜后,由于老皇帝再没有册立新储君,所以各怀野心的皇子们为争夺太子之位,上演了一幕幕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好戏”,史称“九子夺嫡”。在争夺储君的诸位皇子中,以胤禔最为阴毒险恶,因而也最为康熙帝所痛恨。那么,胤禔究竟因何惹恼了康熙帝?他最终的结局如何?胤禔是康熙帝玄烨的庶长子,

  • 曹操要想称帝无人能挡 曹操为什么终生都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是三国里最有能力称帝的人,而且他的每一步都是朝皇位走去,罢三公独居宰相;晋魏公加九锡;自立魏王,距离皇帝的宝座就只差一步之遥了,但是他却止步了。大宴铜雀台时,孙权和文武都劝进,曹操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他为什么终生没有称帝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曹操的一生都在为统一做着努力,谁也不

  • 孙权拿下荆州又斩杀关羽,他不怕刘备来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三国,风云人物

    赤壁大战以后,曹老板落荒而逃,孙权和刘备都得到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刘备借助荆州之地,作为向着西川发展的根基,最终取代刘璋成为蜀中之主。别说是建立蜀汉以后了,刚拿下西川这边,孙权就开始催房租了。孙权希望刘备早些把荆州还回去,按照孙权的观点,我管你啥荆州原来是刘表的,刘表的嫡长子刘琦要管你刘备叫叔叔

  • 如果项羽渡过乌江能东山再起吗 即使到了江东依然不会有什么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乌江,风云人物

    如果项羽渡过乌江能东山再起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至今为项羽痛惜不已。因为项羽一生无敌,基本上没有打过败仗。唯一的一次失败,也就是垓下之战。而垓下之战,虽然刘邦军团(包括韩信、彭越、英布及刘邦自身的军队)用三十万大军围攻项羽的十万大军,其

  • 李秀宁:唯一带兵开国的公主,娘子关也因她得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秀宁,唐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女子作为武将,确实还是有那么几位的。比如说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比如说明末名将秦良玉,但是开国公主作为名将的,历史上却只有一个,她便是平阳公主。说平阳公主,很多朋友都不太熟悉,不过提起她在小说中的名字,可能大家就能想起她的故事,她便是李渊的三女儿李秀宁。李秀宁和柴绍是一对儿,在历史小说中有很多他

  • 薛仁贵英雄一世,他孙子为什么会跟着安禄山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薛仁贵,唐朝,风云人物

    世事变化无常,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知未来,更不能提前知道自己子孙的未来生活,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一个人用血肉和拼搏换来的好名声,很有可能被自己的后代们所玷污了,比如薛仁贵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英雄一世,但是孙子薛刚却跟着安禄山造反。那么,薛刚为何要这么做呢?薛仁贵是唐朝时期的优秀将领,此人为唐朝立下了

  • 刘邦晚年杀掉韩信、彭越等人,为什么却放过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汉朝,风云人物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刘邦后来曾评价张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从中可见张良的惊人能力,他善于出奇谋,多次让刘邦从中受益,帮助刘邦从低谷走向辉煌,是刘邦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因此让刘邦十分信任,甚至到了依赖的境地。比如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