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外卖的历史和发展是怎样的?

揭秘:外卖的历史和发展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69 更新时间:2023/12/29 13:56:52

吃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民以食为天,感兴趣的读者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吃货苏东坡

可见苏轼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吃货,不但是讲述了怎么弄,还自管自的吃了个饱。要知道当时的苏轼正在被贬期间,哪一个诗人不是在喝着酒抒发心中苦闷,唯独他还在嫌弃别人不知道吃,不如做自己动手来的痛快。所以吃货的心和嘴,都是无人可挡的。当然还有因为吃而惹来杀生之祸的,“食指大动”这一成语的来源说的就是一个吃货。

这一典故出自《左传》,说的就是公子因为贪吃搭上了性命的故事,所以古代人对吃真的是很有着独特的情怀。但是我们换言之今日,宅男宅女的出现使得外卖行业发达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象,那么在古代,人们偷懒但又想要一饱口福,是不是也有着外卖呢?

外卖行业实际上就是在中国兴起的,西方国家生活精致,一般都走的私厨这一套。哪怕是到了后来近现代也只是有着披萨等外卖而已,实际上中国古人在外卖上所产生的的智慧自古有之。在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中就说道:“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其实说的就是宋朝时外卖行业发达的景象。

而且这一现象并不只是限于平民,宋朝时的宋孝宗就是外卖的忠实粉丝。曾经宋孝宗还因为贪吃而导致腹泻,这可把朝廷大臣们吓了个不轻。尤其一个皇帝放着御膳房不用,非要喜欢去民间吃东西,不知道当时御膳房的大厨们会作感想。而且宋孝宗还是个移动的人体广告,从来都不白吃,吃完还要来个五星好评加推荐。

淳熙五年(1178年)二月初一,宋孝宗到德寿宫问安太上皇(赵构),宋孝宗就派内侍到民间市场上去买汴京人制作的菜肴。其中包含了一些当时的“网红”菜式:

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

皇帝享用完了以后,还要连忙说:“

此皆京师旧人。”

意思就是这才是老味道,老字号。

当然古代外卖行业的发达无不和当时饮食行业发展的兴起有关,虽然说宋朝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朝时经济发展的迅速。《梦梁录》中描绘过这一景象: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所以说这样繁荣的景象,“用心良苦”的店家老板们又怎么可能不去开动小脑筋,搞搞外卖服务呢?

而等到了明清时期,外卖行业也逐渐趋成熟。不但是单纯的送餐,还有着整体打包的宴席服务。其精巧到了固定的餐具样式,整套的服务流程,从宴席的开始到最后送客,配套服务可以说是行云流水般流畅。这一服务也被称为是筵会假赁 ,其记录在《东京梦华录》之中:

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吃食下酒,自有厨司。以至托盘、下请书、安排坐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谓 之“白席人”。总谓之“四司人”。欲就园馆亭榭寺院游赏命客之类,举意便办, 亦各有地分,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虽百十分,厅馆整肃,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

等到清末明初之时,外卖也开始有了等级之分,而且等级严格,各个饮食行业巨头们都信奉着原则。其中分为正店、脚店、分荣三种。正店如其名,说的就是一些高档星级酒楼。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达官显贵,或者是富贵豪绅。而且正店也有着自己的服务流程,一般都是不送外卖的,只是会承接一些酒席宴会。

《东京梦华录·酒楼》中:“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馀皆谓之脚店,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

说的正是脚店。而这一类则属于烧菜馆一类,中档消费。而且会提供外卖服务,但一般会有起送价,所以也不是一般寻常人家可以随便点的。

分荣则是最为常见的大排档,其来者不拒,外卖更是如风火轮一般迅速。随叫随到不说,还能保证食材新鲜。甚至在那时候就有了专门配送外卖的分荣,这就像是现在的某团一样,有许多店家都只靠为外卖来赚钱。所以说古人的智慧和思维往往都是很超前的,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

在古代外卖行业与现今想比,无非只是点餐方式和送餐方式有了区别而已。在古代点餐全靠吼,送餐全靠走。但是相比起现在来说,古代的食材及用料都十分考究。而现在很多的外卖商家只是为了赚钱而不顾健康,这也是为什么外卖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顾客吃了不干净的还要花钱,而商家违背着自己的良心去做无良产品。外卖横行的风气并不是说不好,而是其对健康的影响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就有着这么几种:

价格低廉,食材低劣。

为了加速,烹饪时间不充足。

外卖包装材料劣质。

烹饪环境本身就不卫生,甚至无证商家经营。

一个手机就能解决大部分生活需求

可以说这类问题屡见不鲜,这也让很多老一辈人感到心慌。甚至很多人都说这一代人是被毁掉的一代,一个手机基本上解决了全部的生活需求。但实际上错的并不是外卖行业本身,而是背后别有用心的敛财者。假如说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外卖的便捷也没有什么不可取之处。科技本身就是用来便捷人类生活的,只要我们理性对待不滥用,那么这就只是图个方便而已。

标签: 苏轼宋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循贵妃进宫就得盛宠,无儿无女被封贵妃,比乾隆小47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循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乾隆是一个多情天子,当了60年的皇帝和4年的太上皇,后宫也有过不少的妃嫔。从早期、中期到后期,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人争宠、得宠、失宠、生子、晋升。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选秀,会有新人进宫。但选秀也是有限制的,乾隆晚年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新人进来,最后一批秀女应该是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这一批,而其中最

  • 秦孝文王是怎么坐上皇位的?中国最惨的太子,苦等五十二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孝文王,战国,风云人物

    做太子好吗?那必须好呀,等老皇帝去世,他就是新的皇帝了。不过若是遇到一个高寿的皇帝,那就有些悲剧了。就好比说嘉庆帝,乾隆活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后来传位给嘉庆帝当太上皇,也牢牢的掌控者权利。嘉庆帝登基之初,就是傀儡,一直等到乾隆去世,才真正亲政。不过嘉庆帝还不算惨,历史上有一个太子,等了五十多年,好不容

  • 他是刘备心腹谋士,也和夷陵之战的爆发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正,三国,风云人物

    想必现在大家都喜欢看三国演义,对于许多三国迷来说,将其三国可能比罗贯中都要详细,而小编对于三国的认识,三国在创业者手中就是一部成功的创业手册,在军事家手中就是一部宝贵的兵书,在帝王手中就是则变成了一本权术宝典,在说书先生手上就变成了一本故事书。三国是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形态,他们不是上马杀敌那样简单,

  • 李君羡一生战功赫赫,为何被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君羡,唐朝,风云人物

    李君羡战功赫赫,为何被处死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648年,李世民设宴招待群臣,大将李君羡说错话,随后便被斩首示众,并抄没全家。李君羡没有喝多,也没有乱说话,他很清醒,却还是“躺枪”,被皇帝处死。对此,康熙皇帝为他打抱不平,直言:“唐太宗以疑诛李君羡,既失为政之体而又无益于事”,说李世民

  • 爱新觉罗.福全跟康熙时什么关系?最放心的一位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爱新觉罗.福全,清朝,风云人物

    康熙大帝8岁就做上了皇帝,是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 在他在位期间使得大清的疆土再一次的扩大。清史中,我们对于雍正怎么当上这位皇帝的争议颇多,然而对于康熙怎么当上这个皇帝的争议其实相对比较少。其实当初,也有一个人是皇帝的人选,顺治还是偏向于喜欢福全多一些,但最终顺治帝还是选了只有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来当

  • 明朝开国大臣李善长手握免死金牌,最后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善长,明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有这样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它意味着一代帝王的崛起都免不了众多臣子将士的牺牲,他们或许战死沙场,或许死于自己效忠的帝王之手。众所周知李善长是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开国六公之首,朱元璋为了表彰李善长,加封他为韩国公,并且还赐予了他免死金牌。不久后,朱元璋特意将自己的大女儿临安公主许配给了李善长的

  • 和卓·伊帕尔罕香妃的“香”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香妃, 和卓·伊帕尔罕,风云人物

    看古装剧和古代小说时,发现人们常常用“遍体生香”来描述美女,印象最深的当属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在花园里跳舞就能引来无数蝴蝶。那么,香妃的“香”到底是什么呢?1.体香就是狐臭?很多人认为狐臭就是人与生据来的体味,其实不然,狐臭是由于人体腋窝处汗腺较多且汗液不易蒸发,积聚在腋窝的汗液经过细菌分解而散发出一

  • “禽兽王朝”之称的北齐,继承人为何大多是疯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齐,南北朝,风云人物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祚仅二十八年。对于北齐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荒淫无道、

  •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妃嫔之一:成贵妃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成贵妃(1813年-1888年)钮祜禄氏,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妃嫔之一。生于嘉庆十八年二月八日,道光八年入宫,初赐号为成贵人,道光二十五年,晋封成嫔。道光二十九年,降为成贵人。道光三十年,咸丰帝尊封成贵人为皇考成嫔。咸丰十一年,同治帝尊封成嫔为皇祖成妃。同治十三年,光绪帝晋尊成妃为成贵妃。光绪十四

  • 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师师,宋朝,风云人物

    李师师年仅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动京城了,李师师不仅是长得眉毛无双,才情也是绝his无数那个,并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并且以唱“长短句”为长。李师师居住的矾楼,众多的文艺雅士,巨商富贾都在此翘首以盼,甚至有人说,若是今生能够见到李师师一眼的话,死也没有遗憾了。北宋的著名词人张先老先生当时已经八十岁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