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无忌为何他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他是不是奸臣

长孙无忌为何他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他是不是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48 更新时间:2023/12/4 23:53:33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为长孙无忌。为何他占首位?而不是魏徵,房玄龄杜如晦之类?就才能而论,他在谋臣猛将、良宰贤相中绝对算不上突出。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最开始,长孙无忌本只是李世民身边的一个脑子算得上好的谋臣,比之房杜二人,光芒被完全掩盖。但是,隐藏有隐藏的好处,李建成为了打击李世民,因此极力诬陷他身边的能臣房杜二人,房杜被成功诬陷,流放出去,因此,李世民身边便只有长孙无忌了,在玄武门之变时,长孙无忌称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酝酿政变时,他态度坚决;在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在政变之时,他不惧危难,亲至玄武门内。所以唐太宗临死前仍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主要是这个人的功劳啊!也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长孙无忌被列在首功之位。

长孙无忌受宠的原因还有一个,他的妹妹是贤惠的长孙皇后。而且作为外戚,长孙无忌很有自知之明,为人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不愿“为宰相。李世民登基之后,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贤惠的长孙皇后一再提醒太宗要吸取汉朝吕氏、霍氏专权的教训:”我身为皇后,全家已经很荣耀显贵了,实在不愿意自己的哥哥还要在朝廷里手握大权。“长孙无忌自己也递出了辞职信,要求辞去宰相要职,但他却受到唐太宗的特殊信赖,最后唐太宗硬是坚持拜长孙无忌为宰相。

但是,长孙无忌的名声在晚年可不太好。看过《武媚娘传奇》的人估计对长孙无忌恨之入骨。他晚年,一件事就是插手了李世民立太子。李世民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是长孙皇后生的,这叫”嫡出“。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三个儿子却没有教育好。太子李承乾是一个十足的”荒淫之辈“,喜欢淫乐,行事荒唐。魏王李泰,性格狡诈,而且颇有谋权篡位的野心。晋王李治暗弱,没有主见。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因为争夺皇位双双被谪,太子被谪为庶人,魏王被谪为郡王。剩下的只有一个李治了,但是李治性格暗弱啊,让李治当了太子不久,李世民就很有些不喜欢了。

加上,李世民还有个三儿子吴王李恪,有文武才,李世民曾评价这个儿子”最是类己“,有了对比之后,李世民就想换掉李治这个储君了,问计长孙无忌,结果被长孙无忌给否了。《旧唐书》上说,”……恪又有文武才,……既名望素高,甚为情物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后来高阳公主谋反,长孙无忌借着这个机会罗织罪名诛杀了李恪九族,这是后话。可见,这时候的长孙无忌权倾朝野,但是在选拔储君这件事情上却是有着很深的私心的。毕竟立一个亲妹的文弱亲儿子为太子,比立一个有明君倾向的李恪,好太多。

就此事,长孙无忌的晚年就值得商榷了。至于他怎么死的,不知怎的,长孙无忌怎么看武媚娘怎么不顺眼,对其多加压制。但是武媚娘是李治的爱妃啊,李治想立后,一堆老臣对着干,死活不同意,再软弱的李治也被激出血性来了,再加上武媚娘的计谋。显庆四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由许敬宗费尽心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一桩朋党案,进行恶毒陷害。许敬宗借处理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党案之机,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

对于许敬宗提供的证词,唐高宗李治懦弱昏庸,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也不想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许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元舅的照顾,对当年为其争得帝位的报答。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当初长孙无忌暗算李恪被诛杀九族时,李恪曾指天诅咒长孙无忌族灭,可以说是报应不爽。被自己亲手立的外甥皇帝给逼死,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当初力捧这个外甥?唐太宗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长孙无忌得之在忠,失之在奸。功过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深思。

更多文章

  • 神童刘晏是是哪个朝代的,刘晏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晏,唐代宗,唐德宗,元载,杨炎

    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进士及第,出任夏温二县县令,迁度支郎中、侍御史。至德年间,参谋平定李璘反叛,用心治理宁州、陇州、华州、豫州、雍州。迁户部侍郎,管理度支、铸钱和盐铁等事务。实施榷盐法、漕运改革和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增加中央收入,为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徵为什么是后门的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徵,魏征,李世民,秦琼,尉迟恭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河北巨鹿(今河北省晋州市)。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注意了魏徵=魏征,”征“和”徵“本来是两个意思的字,后来新中国

  • 柴绍是谁,他和李渊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柴绍,李渊,平阳公主

    柴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谓谯国襄公,生于公元588年,死于公元638年。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他和李渊的关系嘛,就得说到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了。平阳公主的名讳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她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李渊将其嫁给了柴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得,柴绍此人地

  •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子仪,李光弼

    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他的父亲原本是契丹酋长,归唐之后英勇战死。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

  • 屈突通是哪个民族的人,他为何会归顺李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屈突通,李渊,李世民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屈突通是少有的少数民族。蒋国忠公屈突通(557628),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所以,屈突是一个鲜卑人。屈突通闻名于隋文帝杨坚时期,那时,屈突通官拜亲卫大都督,领着皇帝的命令,去陇西一带巡查直属朝廷的牧群。这种事情,在

  • 萧瑀是什么样的人,他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瑀,李世民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末帝萧琮异母弟,萧皇后之弟。这样说,你们估计也云里雾里,萧瑀是唐高祖李渊身边的能臣。李渊在世时,一直被重用。他和李渊的关系更复杂: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hellip

  • 马周是谁,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四请马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周,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的谏臣,世人皆知魏徵,却少有知道马周的,马周是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贫,他饱读诗书,且头脑灵活,为人不迂腐,按道理说,马周这样的人理应能够得到赏识。但是他生性豪放,豪放得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有些看不起他。唐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当了一个官儿,可惜,这个官儿很小,小到什么地步呢?其实就

  • 刘弘基是怎样的人,他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弘基,李渊,李世民

    刘弘基于隋朝开皇二年,早年没有什么建树,但是他有一个好眼光,看中了那时候还没有起事的李渊,所谓乱世将至,各谋明主。与李渊一起开国干事业,征战四方。据说刘弘基少年时期,也有一颗行侠仗义的热心肠,为人落拓不羁,颇有侠士风范,但是不事生产,不管家业,因此,他的生活渐渐变得一贫如洗。那时候没钱,可以去从军啊

  • 殷开山是谁 殷开山和唐玄奘真的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殷开山,唐玄奘

    殷开山,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22年,名峤,汉族,山东巢州户县涝峪殷家坡人。殷开山与刘弘基一样,颇有眼光地很早就投在李渊府下,跟着李渊父子打江山。武德元年,殷开山为元帅府司马,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但是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殷开山吃了败仗,当时李世民得了病,体质虚弱,不宜亲自上战场,就嘱托殷开山、刘文静二人

  • 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跟随了李渊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孙顺德,长孙无忌,李渊,李世民

    邳国襄公长孙顺德,河南洛阳人,祖父长孙澄,北周秦州刺史,父亲长孙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再来给你一个表,就大概知道了他和长孙无忌的关系了:长孙稚→长孙子裕→长孙兕→长孙晟→长孙无忌长孙稚→长孙士亮→长孙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