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惨痛代价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惨痛代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09 更新时间:2023/12/21 8:34:13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

由此可见,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慨,用《宋史》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给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

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作战勇猛,一向重义轻利,可是,自从“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他“顿悟”了,从此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原来他老兄不过是像当年秦国大将王翦那样,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在出征灭楚途中故意“自污”罢了。

而另一位武将王全斌,史书上也说他以前一直表现很好,为人素来“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可是,“杯酒释兵权”后,他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带头,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

很显然,王全斌的这种反常之举也是为了自污求保。因为,在他看来,克蜀之功太大,自己的威望已瞬间升至无以复加的程度,太祖赵匡胤已经赏无可赏,如果不来一场声势同样浩大的“自污”之举,因为功高震主,自己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由于自己有言在先,对于武将们的贪污腐败,赵匡胤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能不说的不说,能不管的不管。甚至有时,有的武将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太过分了,必须处理时,他也尽量手下留情。

有个名叫王继勋的武将,是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据《宋史》记载,这位国舅爷性情残暴,是个贪财渔色、“专以脔割(将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奴婢为乐”的食人魔王。一天,王继勋府中围墙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笼,跑到宋太祖面前告御状,把王继勋骇人听闻的罪行全都捅了出来。

据说,宋太祖“大骇”之下,对王继勋判决得挺狠:“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终处理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等自己的小舅子王继勋前往流放地,赵匡胤早已改授其职为右监门率府副帅。由于有恃无恐,970年,王继勋被任命为西京洛阳的行政长官之后,变本加厉地发泄着自己残暴的本性,开始吃人:“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以致人贩子和棺材铺商人日夜出入王继勋府中,门庭若市。有了上一次告御状的教训,洛阳百姓对上诉不再抱有希望,学会了听天由命,任其宰割。

据统计,直到太宗即位后王继勋被处死时,仅在973年到977年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王继勋亲手杀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达100多人。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食人恶魔,如果不是赵匡胤有意庇护,想必绝对不会吃人吃得这么不亦乐乎,逍遥自在。

在“杯酒释兵权”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交易中,赵匡胤表现得极为慷慨和仁爱。为了“安抚”石守信等武将,他不但向他们赏赐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还“约婚以示无间”,与一帮武将缔结政治婚姻。“杯酒释兵权”后,很快太祖便践约将自己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嫁给了高怀德,女儿延庆公主、昭庆公主则分别下嫁给石守信之子和王审琦之子。显然,这种婚姻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失去兵权后的武将们的一种笼络、安慰与补偿。

赵匡胤的这些小恩小惠、耍小聪明的做法真的非常有效,由于这种“以腐败换兵权”的政策,除了在立国之初发生过两起由后周旧臣李筠、李重进所发动的叛乱外,在大宋帝国内部,300多年间竟然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黄袍加身”的政治事变。

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则必有一弊。在帝国后期,“以腐败换兵权”无异于自毁长城,慢性自杀。仔细算一算账,人们就会发觉,这代价也真的太大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唯一走完金婚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婚,皇后,宋高宗赵构皇后吴氏,宪圣慈烈皇后

    如果说古代最危险的职业是皇帝,那么最最危险的职业就是皇后。因为皇帝只要警惕自己的位子,而皇后不仅要面临全天下女人的竞争,还要面对一个变心比变脸还快的丈夫。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在位的皇帝很多,长时间在位的皇后却很少,能走完金婚的皇后就更少,少到了只有一个,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吴氏

  • 家有丑女-南宋皇后谢道清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家有丑女,南宋,皇后,谢道清,故事,谢渠伯,谢道清,宋理宗

    南宋理宗年间,江州城谢家有个女儿,名叫谢道清。她生来相貌丑陋,又黑又瘦不说,而且左眼还是斜着的,看东西老是看不清楚。尽管这样,父母却非常疼爱她。谢道清的父亲谢渠伯是个地方官员,每天公务忙完以后,他都会马上来到闺房,教女儿读书明礼。这年,谢道清已满十四岁。一天,谢渠伯正在看女儿的文章,忽听外面一声高喊

  • 大唐初年鹤舞东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唐,鹤舞东宫,故事,李世民,唐高祖,李建成

    大唐初年,天下太平。这天恰逢东宫太子的寿诞,太子便在正殿内请父皇唐高祖和兄弟秦王李世民欣赏歌舞。随着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两个身穿白衣的女子自屏风后飘然而出。两人的舞姿轻盈曼妙,犹如一对高洁美丽的白鹤。这两个女子原是长安一家乐坊的舞伎,年龄稍长的名叫银雪,因家境贫寒从小被卖入乐坊。稍年幼的女子名叫白玉

  • 西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施,吴王,夫差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姑苏城被奔袭而来的越国大军攻破。吴国灭亡。春秋时期的大美女、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入了黑暗的历史之中。吴国灭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过的?后世评价历史人物的眼光常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注意他们最为辉煌的

  • 情路坎坷之蔡文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蔡文姬,蔡邕,曹操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她是我国东汉末年女诗人和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其父蔡邕,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洛阳文坛的领袖。其父和当时的许多名门望族之士都有交往,像一代枭雄曹操就经常出入蔡府,

  • 历史上“第一女秘”上官婉儿的爱海沉浮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官婉儿,武则天

    提到上官婉儿,则无法回避武则天,因为是武则天残酷地改写了上官一家的命运,更直接影响了上官婉几的一生。当年,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上官一族被满门抄斩。不过,武则天却对不满周岁的婉儿及其母亲郑氏网开一面,将她们赶进掖庭宫当了奴隶。史书记载,上官婉儿天性聪明伶俐,善于写文

  • 做一只刺猬或一条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恬,秦始皇,扶苏

    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战功卓著,属于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秦始皇想调他回京城,给他更大的官儿。有人说,西北边塞不能没有蒙恬,再说您的公子扶苏也在西北,有蒙恬在,扶苏的安全就有保障。此事就放下了。西北的气候,夏天赤日炎炎似火烧,冬天风吹石头遍地跑。但俩人都知道这是组织上对他

  • 皇帝的秘书-杨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恒,杨亿

    北宋文臣杨亿很有才。举个例子吧,宰相寇准喜欢出对子玩情调,有次出了个上联:水底日为天上日。满朝文武竟全给难住了,只有杨亿对出了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一时传颂,连真宗皇帝赵恒也对他刮目相看,不久就提拔杨亿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知制诰就是皇帝的秘书,专门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每次杨亿起草的诏令,赵恒都很满意

  • 秦始皇喜得“翡翠虾环”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翡翠虾环

    秦始皇晚年想长生,召了一批方士术士为他炼丹治膳。这可急坏了方士术士们,他们清楚,尽管说得天花乱坠,但真正要炼取长生的药食并不可能。有一天,秦始皇见他们天天给自己进食的金丹没有效果,发了脾气,要杀方士术士们。领头的徐福一看急了,连忙跪下,说,陛下,不是金丹没有效果,金丹丸要和翡翠环配着食用,请陛下息怒

  • 徐福为秦始皇的寻找不死神药竟是猕猴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不死药,猕猴桃,徐福

    徐福渡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正在进行人工种植。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