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的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

中国历史上的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63 更新时间:2024/1/18 5:44:40

“京”这个词有个特指的含义,就是指国都。中国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以地理位置相区分,所以有“北京”、“南京”、“西京”、“东京”。前两个好理解,现在还保持了这个称呼,即现在的北京市和南京市。后两个是指西安和汴梁。

以东、南、西、北区分的地理位置都是相对的,比如洛阳,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京,而到了北宋时期就被称为西京。这是和当时同时的其它都城的地理位置相对比的称呼。也有以地名特指的。比如先周时的都城“丰京”、“镐京”。其实丰京和镐京从地理位置上说都在现在的西安。

东京

东京,是北宋首都的“京号”,当时是北宋的政治、贸易中心,人口百万,盛极一时。地处黄河母亲河畔中原腹地的七朝古都开封,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不同的历史朝代曾名东京、东都,是华夏民族、中华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举、教育中心。

西京

确实西京应该是最不被大家所熟知的名称,但是这个城市大家很熟悉,因为虽然是京城,大家一般都不称呼他为西京,因为他还有更响亮的名号。这个地方就是鼎鼎大名的西安。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京师。

西周的宗周镐京,西汉京师长安,东汉的京师长安;隋唐时期,长安为京师首都,有时也称西京。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长安为中京,改凤翔为西京凤翔府,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建都洛阳,东汉王朝建立。由于刘秀以西汉的继承人自居,在洛阳成为国都的情况下,西汉旧都长安为西京。当时的长安被称为“西京”、“西都”,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都对陪都长安有过描述。

而东都洛阳,也成了长安之外的首选之地。在历经了东周,东汉之后,在隋唐时期,进入了“二京共治”的时代即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共管天下,皇帝们通常秋冬二季在长安办公,春夏两季则在洛阳避暑。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隋唐时期,关中平原人口剧增,仅长安城的人数就有百万之多,但本地的粮食产量不稳定,运输又不容易。这就导致粮食供应不足,连皇家也不能幸免。因此,在秋冬粮食富足时皇帝们可以待在长安,而春夏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去洛阳了,毕竟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土地肥沃且交通方便。后来解决了长安春夏季粮食危机的是大奸臣杨国忠。只可惜,这个福利唐玄宗没享受几天,就给安禄山赶到四川去了。

东西二京的衰落,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因为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所以大批百姓南下,使得南方迅速发展并超过了北方。到了北宋时期,二京已被损毁殆尽,帝王之气也所剩无几。因此,北宋定都于一个新“东京”,也称作汴梁,汴京,即今天的开封。

在北宋时期,“西京”是指洛阳,“东京”指的则是开封。由此,对于日本东京来说,其历史要晚于北宋东京开封的。并且,对于北宋朝廷来说,除了西京、东京外,还有南京、北京。对于北宋的南京,指的是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而北宋的北京,指的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当然,就北宋来说,东京汴梁之外的其他三京,实际地位是陪都而不是国都。

南京

唐代以成都为南京不到三年时间。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应天府(今商丘)为南京。辽代,以北京为南京。金代,以开封为南京。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京师应天府(今南京)改称为南京,作为留都。

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中京

中京为洛阳,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一、东晋时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一直沿用到初唐、盛唐。二、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时称洛阳为中京。三、金兴定元年(1217年)改河南府为金昌府(治洛阳,即今洛阳市),建号中京。

西安不仅是西京,也是中京。不过大家更是喜欢称呼它为长安,因为长安作为中国最鼎盛的唐朝的首都为大家所熟知,是古代中国的国际大都市,各国商人使节汇聚朝拜的大都会。所以在古代,有南京和北京,就必定有东京和西京的。隋唐时期,长安为京师首都,有时也称西京。

东南西北京,其中西京和东京的称号都已经淹没的滚滚历史洪河之中,现如今的中国还现存南京和北京的称呼,不得不说的是,即使在现代中国,北京和南京名称的并存都可能是古代“两京制度”的缩影,毕竟不是所有城市都带有“京”这个字。

标签: 中国历史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

更多文章

  •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哪些附属国,哪个朝代的附属国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附属国,朝代

    附属国是指名义上拥有主权,实际上在外交、金融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强国并受其控制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阶段,强大的封建帝国王朝用自己的武力征服周边小的国家,让其臣服且每年向帝国纳贡。中国的附属国与西方的附属国不同,只是在名义上为中国的属国,其实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是独立的。所谓附属主要体现在:统治者不

  • 中国历史上那些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或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正史,朝代,政权,王莽,刘玄,侯景,王世充,武则天,黄巢,李自成,方腊,黄巢

    中国历史朝代讲求正朔,正统,因此一些朝代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被官方承认的朝代(多为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下面罗列中国历史上这些不被承认的朝代。王莽“新”8年至23年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

  • 中国古代朝代的国号都是什么含义及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国号,含义,来历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亦即政权之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国家的国号都是依照地望取的。春秋国家诸如秦、晋、齐、

  • 没人敢娶的奇丑女如何当上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离春,齐宣王,钟无艳

    钟离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丑女,但她却是战国时齐宣王的王后。齐宣王是战国时齐国比较有政绩的君王,他虽然没有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却仍然愿意高薪把孟子留在身边。齐宣王非常爱养士,他常常将天下的名士聚集在自己身边,如淳于髠、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皆赐列第,为上大夫。齐宣王还最爱听这些名士讨论自己的学术和政治

  • 李斯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斯是被赵高害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斯

    在中国历朝历代里,丞相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它在宫廷扮演的角色很复杂,他是皇帝的助手,与皇帝把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却又不能使自己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伴君如伴虎,就算是位高权重,如果擦枪走火,最后的结果通常也比较凄惨。李斯应该算是中国历代丞相里,死得比较凄惨的一个。在公元前208年的某一天,行刑场

  • 历史上的蒙恬是谁 蒙恬在秦国很厉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恬,秦国

    司马贞:“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赵高矫制,扶苏死焉。绝地何罪?劳人是稥。呼天欲诉,三代良然。”“内史忠贤”是历朝历代对蒙恬的看法,这位大将军原居齐国,后来跟随家人来到了秦国,为秦国驱逐匈奴,维护秦国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史记》蒙

  • 真武大帝是谁?真武大帝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武大帝,玄武,祖师,将军,加封

    真武大帝是谁?真武大帝的由来真武大帝是谁: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

  • 颛顼是谁?颛顼是什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上古,帝王,孙子,楚王,本纪

    颛顼是谁?颛顼是什么死的?颛顼是谁:颛顼[zhuānxū](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本名乾荒,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县),号高阳氏,又称黑帝或玄帝。是“五帝”之一,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国语·楚语》里说颛顼继少昊之后主政

  • 东王公是谁?东王公的来历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王公,帝君,圣母,真人,天尊

    东王公是谁?东王公的来历是什么东王公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东华紫府少阳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来道教继承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祖。郭沫若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

  • 历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治水,洪水,民众,大水,山脉

    历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大禹治水或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