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自毁名节”保平安,几百年后子孙都是皇帝!

萧何“自毁名节”保平安,几百年后子孙都是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3/12/16 5:25:29

刘邦生平最得意之事,就是以布衣之身,持长剑而定天下。他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战必胜、攻必克、伐必取,他不如韩信;安抚百姓、筹措军粮、坐镇后方,他不如萧何。没有“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也就没有大汉江山。但韩信也好,张良也罢,不说能力、分工,刘邦最信任的人始终是萧何。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还是布衣之身的时候,萧何就是沛县的官吏,多次护着惹事的刘邦。刘邦当泗水亭长时,萧何是他的上司。刘邦要去咸阳服徭役,别人都送三个大钱,只有萧何给了他五个大钱。萧何就像一个贴心的大哥,给了混混时代的刘邦,最贴心的关怀,这两个人的情谊是深厚的。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刘邦占领关中咸阳,将士们都争着去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去找秦朝的律令、户籍、图书、典藏。萧何知道,刘邦要争天下,不能不知晓:天下的百姓、各地的风俗、钱粮赋税、法律条令。这些没人做的苦活累活,萧何都做了,他就一个管家一样,为刘邦操心着一切的内政。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淮阴侯列传》

萧何甚至为了刘邦,坑害了知己韩信。刘邦在外出征,吕后想除掉韩信,就让萧何骗韩信进宫。念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情分,韩信进入了长乐宫,吕后灭了韩信三族。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萧相国世家》

刘邦听说韩信已死,加封萧何为相国,封地增加5000户,并专门派500亲信“保护”萧何。所有人都来祝贺萧何高升,一个叫召平的人,却来为萧何哭丧。召平对萧何说:“相国大祸临头啊!陛下在外征战,您坐镇关中,并无危险。陛下为何要为您,增加500禁卫?这是因为韩信之事,对您起了疑心来监视您,而不是尊崇您啊”!

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左传》

萧何坑害韩信,固然表明了忠心。可坑死韩信,也表现出了萧何,在关中的深厚根基。多少年了?从刘邦进入关中,萧何整理户籍;再到楚汉之争,萧何坐镇关中;再到大汉建立,萧相国勤政爱民。百姓、小吏、官员、勋贵、世家,哪个不对萧何,是敬重有加。

可以说,萧何独自造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如果刘邦驾崩,有人成功胁迫萧何起事,成事的概率至少增加三成。萧何本身如美玉,没有威胁性,但他的名气、内政能力、威望,都是让人觊觎的。所以刘邦不能赌,他必须要铲除一切的隐患,这是君王必有的智慧。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彊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

刘邦远征归来,长安的百姓拦住御驾,状告相国萧何:强行用低价,购买百姓田地、祖产,价值数千万钱之多。刘邦见到萧何后,不仅没有发怒,而且笑得很开心。他说道:“相国自己去向百姓请罪吧”!萧何的贪污,和侵夺百姓田地,使得他在关中的威望扫地、民心尽失,也使得刘邦安心了,这是臣子的智慧。萧何自毁名节,刘邦爽朗一笑,双方关系迅速缓和。

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之后,萧何又故意索要上林苑,使得刘邦雷霆大怒,将其打进大牢。出狱后,萧何晚节不保,在官场威望大打折扣。先是得罪百姓,再是自毁晚节,萧何毁掉了“玉璧”。他满头白发,佝偻着身子,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向刘邦请罪。刘邦想起了许多往昔的记忆是啊他们老了,是都老了,“相国为贤相”,保住了萧何身后的萧家。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後,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萧何的后人,有4世因犯罪而丢失爵位;但刘姓天子,总会再找萧何后人,继承酂侯爵位;这份恩宠与信任,是任何功臣都比不了的。刘邦穷困时,萧何多给2个大钱;刘邦起兵时,萧何带着家中十几人追随;刘邦兵败项羽,萧何就源源不断,输送兵马、粮草;刘邦得天下后,萧何兢兢业业;刘邦老迈多疑时,萧何贪墨、自毁名节;刘邦死后,刘姓天子力保萧家爵位不断……

萧何的“自毁名节”是臣子的智慧,刘邦的“相国为贤相”是君主的智慧,他们两人的共同智慧,成就了萧、刘两家的源远流长。这两个曾经,权倾天下的人都明白在其位,谋其政。他们都明白,两人就算换个位置,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两汉400年的终结,并不代表着刘家、萧家的没落,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汉朝灭亡后的第200年,也就是公元420年,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第22世孙刘裕,灭掉了东晋,建立了“刘宋”。又过了59年,“刘宋”内部自相残杀,萧何第24世孙萧道成,覆灭“刘宋”,建立“南齐”。

刘邦、萧何,这两个沛县走出的男人,他们创建的绝不仅仅是,两汉400年的光辉。刘彻刘秀刘备、刘裕,无一不是影响一个时代的伟男子。而萧何的后人,也不遑多让。兰陵萧氏,建立了“南齐”、“南梁”政权,走出了21位皇帝,30多位宰相。

标签: 刘邦张良萧何汉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刘秀的人生像开了挂似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秀,王莽,蔡少公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乃九五之尊,受天下共仰。特别是那些出身贫贱,最终却能执掌天下的开国皇帝更让后人敬仰,万世流芳。能够从千百万人中脱颖而出当上皇帝的人,其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却也少不了那背后的大气运支撑。我们从影视作品中也能经常能看到一个形容某人登上帝位的词,那就是“

  • 汉朝的第一美人你知道是谁吗?前半生开挂后半生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卫子夫,汉武帝

    卫子夫,汉朝第一美人,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生男无喜,生女无怒”代言人,改变汉朝历史走向、一定程度上振兴了汉朝的贤后。她的美是由内而外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录入多名后妃,只夸赞了卫子夫一个人,可见卫子夫的品行。通常认为,卫子夫是幸运的。她的母亲只是个婢女,跟人私通生下多个孩子

  • 戚夫人犯了什么错?严重到吕后要将她做成人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戚夫人,吕后,人彘,刘邦,吕雉,刘如意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能力的人并不代表人品好,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刘邦和吕后了,此二人一个是开国之君,一个是皇后,但是却在后世留下了不少的骂名。而吕后最令人无法接受的行径,便是她对戚夫人的所作所为。戚夫人,又称戚姬,出生于秦末定陶(今山东定陶),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年轻漂亮,能歌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吕不韦,李斯,秦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

  • 千古一相 秦朝丞相:李斯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斯,政治家,丞相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不甘寂寞赴秦施才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

  • 商圣鼻祖 官商勾结的开创者: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字千金,政治家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

  • 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 中华第一勇士:蒙恬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蒙恬,秦始皇,名将,匈奴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蒙骜作为秦国将领,伐韩,

  • 横扫匈奴的名将蒙恬: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恬,名将,秦始皇,赵高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仅仅是一介武夫吗?一、出身官宦世家蒙恬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出身于官宦世家、武将世家。虽然其先祖是齐国人,但是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为秦国高官,都是秦国将军,都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氏家族的功勋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历史,中国历史,秦朝,千古一帝,儒学

    对于秦始皇的一生,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有说他是统一中国,开创中华民族的千古一帝。也有说他焚书坑儒,鱼肉百姓是千古暴君。孰是孰非,各有观点,但毛主席说的三句话,我们或许能得出答案。摘自《人民政协报》2006年12月21日:(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2)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

  • 白起是常胜将军,为何改用屡战屡败的王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龁,秦昭襄王,白起

    起几乎是百战百胜的将军,而王龁在率领秦国军队打仗的时候,却经常打败仗。可是,秦昭襄王在派秦军打仗的时候,却总是派王龁。常常是王龁打不赢了,才换上白起。秦昭襄王为何有这样奇怪的安排呢?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安排白起带兵呢?说王龁经常打败仗,其实并没有冤枉他。公元前262年,当时白起率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