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年少时的孔子故事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年少时的孔子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18 更新时间:2023/12/14 5:45:13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哲人。在他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中,他曾率领弟子到过卫、陈、、曹、郑、蔡、楚七国,四处游说,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诸侯的重用。晚年的孔子,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其教学内容以仁学为中心,以周礼为规范,着重培养忠、恕、孝、悌等伦理道德。孔子主“有教无类”,使许多过去根本无权受教育的平民子弟首次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还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发诱导、注重复习、言教身教并重等。

逆境中勤学不止

孔子幼年丧父,受尽磨难,却一直有慈母颜徵守护在身边,尽管环境困苦,母亲却一直都教导孔子要做一个心存理想、不断进取的人。

母亲日夜为家务操劳,终因体力不支,病倒了。可是,就在母亲卧床休息的第四天,孔子就被母亲逼着上学去了。但每天放学后,他都会早早回家,一进门就忙着刨地、浇园、垫猪舍、喂鸡、烧火、扫地,夜间则和养病的母亲一起编草鞋。母亲责怪他学习没有以前用功,孔子微笑着解释说,在乡校里读了一天书,脑子里混得像一盆糨糊,现在正需要休息,再说,干着活也能思考问题,也能背书。

孔子虽然年纪轻,但干起活来非细致,干什么像什么,速度有时比那些经常做家务的老手还快。母亲的重担被孔子接去了许多,得到休息的身体也一天天在恢复。

母亲颜徵在病中也未闲着,常常打起精神支撑着坐起身来,给儿子做了一件新上衣,准备过年穿。这天傍晚,新衣服做成,孔子放学回家,刚想抓起扁担去挑水,颜徵就扯着儿子的手进了里屋,喜形于色地说:“来,丘儿,试试娘给你做的这件新上衣合身不?”

孔子见母亲今天特别高兴,乘机告诉她说:“娘,从明天起,孩儿不再上学了。”

“这是为什么?”颜徵吃了一惊,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

“乡学里的先生尽是些迂腐老头,”孔子解释说,“满腹空空,教起书来比娘也相差很远……”

“胡说!”母亲颜徵打断了儿子的话,“小小年纪,就这样骄傲自满,竟然连先生也不放在眼里。”

“就是嘛,先生还特别懒,根本不让提问,你一问,他就吹胡子瞪眼睛。自打进了乡学,孩儿什么新知识也没学到,尽是自己温故而知新。”小小孔子不服气地辩解着。

母亲不相信孔子的话,于是找来邻居家的孩子曼父,询问乡学教书先生的事情,曼父也不喜欢乡学里的教书先生,就把学校里的情况讲给颜徵听,颜徵于是相信了儿子讲的话全是实情。

即便是这样,母亲也不同意儿子的请求,她心平气和地对孔子说:“不上学怎么能精通‘六艺呢?不精通‘六艺,将来以能出人头地呢?”

孔子告诉母亲,自己可以跟曼父哥学赶马车,跟吹鼓手学音乐,到校场去练习射箭。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本领,不像在乡学里,先生尽是纸上谈兵,什么也不会干,连长鞭都甩不响,更不用说驾驭烈马了。他还打算到叔孙氏家里去放牛,因为他们家里有好多好多的藏书,可以借来阅读。白天的时候,把牛赶到牧场里,让它们吃草,自己就可以以草地为课堂,读书学习。旷野里的空气新鲜,又没有同学吵闹干扰,学习效果将比在课堂上好得多。再说,从事这些活动,也可以体验人生哲理,为将来入世做事奠定基础……

颜徵静心地听着儿子的讲述,心底泛起了一股热浪,眼圈湿润。她知道,儿子这是为赚钱糊口,为自己分担忧愁,使自己今后少吃苦,才将辍学说得这样天花乱坠儿子长大了,知道体贴疼爱母亲了,她心里感到无限欣慰……儿子的话确有道理,如果这样做,自己的处境,这个家庭的状况,将会有所改变,有所好转。然而,这是断然使不得的,她说:“丘儿,娘知道你这一片赤子之心,可是,咱不能那样做。咱孔门是贵族出身,虽说后来败落了,可你父亲还是个陬邑大夫,他的儿那样做。咱孔门是贵族出身,虽说后来败落了,可你父亲还是个陬邑大夫,他的儿子怎么能去干那些卑贱之事呢?孩子,只要你将来能成大器,娘再苦再累,心里也甜呀!……”母亲边说边扯起衣襟擦那湿润的眼角。

标签: 孔子母亲儿子尽是精通败落

更多文章

  • 蔺相如简介,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城邑,大王,廉颇,侍从,将军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

  •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弟子,守孝,老师,影响,父母

    欢迎来到人物介绍网,孔子姓孔名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当然,最广泛为大家所知晓的就是,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载显示,孔子的弟子人数最多曾达到三千多人,在现在的话,差不多都能够办一所学校了!可见他的过人之处,以及他学说的吸引力。在他的这三千个弟子当中,特别

  • [范雎介绍]范雎的生平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王,齐国,宰相,听说,君主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在各诸侯国中游说,想服事魏王,但因为家里贫穷,无法养活自己,就先服事魏国中大夫须贾。须贾替魏昭王出使到齐国,范雎随从。他们在齐国停留了几个月,未能完成使命。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赏赐范雎十斤黄金以及牛肉、酒,范雎推辞说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以为范雎把魏国

  • [蒙恬介绍]蒙恬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先帝,太子,攻打,杀死,使者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服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韩国,攻取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蒙骜进攻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秦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秦始

  • [晏平(晏子)介绍]晏子的生平介绍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车夫,国君,齐国,宰相,拘役

    晏平名仲婴,是莱地夷维人。他曾辅助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奉行节俭,注重身体力行而受齐国人尊敬。晏婴担任齐国宰相后,每次吃饭不吃两道肉食,他的妻妾不穿贵重的锦帛。他在朝廷时,一旦国君和他说话,就正言以对;国君不与他说话时,就肃立在那里。国家有道,他就顺从国君的命令;国家无道的时候,他就权衡国君的

  • 竖刁:历史上第一个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宦官,太监,甲骨文,王权,记载

    宦官作为古代封建王权特有的产物,那么历史上第一个太监是谁呢?过去,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发现的最早记载宦官的是在春秋时代的周王朝,时间大约是公元前8世纪。可是,根据20世纪初考古学家对甲骨文的研究,甲骨文上有“羌”的字样,是阴茎,则表示切断。羌其实是殷朝西方的游牧民族。这片甲骨文

  • 老子为何出关?老子出关所去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老子,出关,胡人,教化,记载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着成了千百年来令人百读不厌的“天书”——《道德经》,圣人孔子曾向他问礼。他,就是主张“无为而治”的圣贤先师老子。他为何名为老子?又为何西出函谷关?出关时为什么骑牛而非马?牛为何是青牛而非黄牛?出关后他又去了哪里?这一切谜题都有待揭晓。老子为何出关老子姓李名耳,又名李聃,是一

  •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同时代的孔子为何没有半句点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鞭尸,记载,历史,鞭打,典籍

    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的次子。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杀死伍奢及其长子。伍子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此时,楚平王已死。据说,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其尸体300下,以泄心头之恨。伍子胥果真做过掘墓鞭尸之事吗?亦说“鞭尸”,亦说“鞭坟”事实上,古文献中对于

  •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谁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打了一仗,当时吴国军队十分强大,越国根本打不过。越王勾践想出一个狠招,将监狱中的死刑犯全部派到战场前线,见到吴国军队啥事也不做,直接自刎。吴国士兵见到此状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所措。就在此时越国军队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杀得吴国军队措手不及,越国大胜。吴王阖闾中箭受伤,最终不治身亡。

  • 吴王夫差剑2500后仍寒光逼人 如何铸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青铜,合金,熔炼,浇铸,配比

    在吴越青铜剑中,最为人们瞩目的,便是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这两把剑代表了吴越地区青铜剑制作的最高水平,堪称国宝。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吴王夫差剑究竟如何铸造?为什么2500年后仍寒光逼人。吴王夫差剑,通长58公分,前锋内敛,两丛有血槽,剑身中脊和刀缘明显,近格处有铸铭:“攻玫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