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同时代的孔子为何没有半句点评?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同时代的孔子为何没有半句点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60 更新时间:2023/12/27 17:30:24

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的次子。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杀死伍奢及其长子。伍子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此时,楚平王已死。据说,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其尸体300下,以泄心头之恨。伍子胥果真做过掘墓鞭尸之事吗?

亦说“鞭尸”,亦说“鞭坟”

事实上,古文献中对于伍子胥掘墓鞭尸之事的说法并不统一,存在着“鞭户”和“鞭坟”两种不同记载。“鞭尸说”记载于《史记·吴太伯世家》中,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也有一段相关的记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在这本正史中两次提到伍子胥鞭尸之事,让人不免产生伍子胥鞭尸之事应该可信的想法。而且,扬雄《法言·重黎》中不仅记载了这件事,还对此事发表了议论,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吴越春秋·阖庐内传》中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还增加了一些细节,“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这些描写生动形象,使伍子胥看对楚平王的刻骨仇恨跃然纸上。如果没有事实的基础,此事怎能描绘得如此真切。

然而,有一种说法认为,伍子胥当时并没有据墓鞭尸,只是鞭打了楚平王的坟,这就是鞭坟说。此说首先见于《吕氏春秋·首时》。书中记载: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谷梁传·定公四年》中记载着一句“挞平王之墓”。此种说法还可见于《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中。从古文献出现的时间来看,《吕氏春秋》比《史记》早成书100多年,属于第一手资料,所记载的事情比较可靠。另外,据墓鞭尸的情节有些夸张,而鞭坟似乎更贴近事实,这样看来,“鞭尸”有其道理,“鞭坟”亦并无根据。就在人们抉择于“鞭尸”还是“鞭坟”的时候,一种新的观点又悄然兴起。

否定说

1985年,武汉大学教授张君发表了一篇名为《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的文章,完全推翻“鞭尸”和“鞭坟”两说。他不仅认为伍子胥没有“鞭尸”、“鞭坟”,甚至连破郢之战都未参加。张君教授的主要论据来自《春秋》、《左传》。他认为,《春秋》和《左传》是记载春秋史事最早、最有权威性的史籍,依《春秋》笔法论,即便伍子胥鞭打的是昏君楚平王的尸体或其坟墓,《春秋》势必会记下一笔,斥责伍子胥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行为。然而《春秋·定公四年》中仅记载了“庚辰,吴入郢”廖廖数字,并无伍子胥以下凌上的“恶行”。《左传》详细地记载了楚国史事,并以2800多字细述了吴入郢之战的经过,却根本没有提到伍子胥,由此可以推断他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有参战。

此外,张君教授还非常细心地提到了一点,郢之战时,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如果伍子胥引吴入楚,掘墓鞭尸,孔子一定会对他进行口诛笔伐,可是我们在历代典籍中却看不到孔子的责难。而且《公羊传·定公四年》中,伍子胥明确表明了自己忠君、不报私仇的立场:“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

从伍子胥所表达的思想来看,他也不可能做出掘墓鞭尸的事情。张君教授不仅指明伍子胥并未“鞭尸”、“鞭坟”,还卓有见识地提出了“鞭尸”“鞭坟”之说出现的原因。他认为,战国末年和两汉时期,社会上流行复仇之风,于是一些史学家在著书立说的时候,就根据伍子胥对楚平王有深仇大恨的事情,添枝加叶,撰写出了“鞭尸”、“鞭坟”的情节。然而,历史就是历史,透过众多带有主观意识的历史典籍,我们该如何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呢?

标签: 鞭尸记载历史鞭打典籍

更多文章

  •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谁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打了一仗,当时吴国军队十分强大,越国根本打不过。越王勾践想出一个狠招,将监狱中的死刑犯全部派到战场前线,见到吴国军队啥事也不做,直接自刎。吴国士兵见到此状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所措。就在此时越国军队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杀得吴国军队措手不及,越国大胜。吴王阖闾中箭受伤,最终不治身亡。

  • 吴王夫差剑2500后仍寒光逼人 如何铸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青铜,合金,熔炼,浇铸,配比

    在吴越青铜剑中,最为人们瞩目的,便是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这两把剑代表了吴越地区青铜剑制作的最高水平,堪称国宝。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吴王夫差剑究竟如何铸造?为什么2500年后仍寒光逼人。吴王夫差剑,通长58公分,前锋内敛,两丛有血槽,剑身中脊和刀缘明显,近格处有铸铭:“攻玫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剑格

  • 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不算改革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胡人,变法,骑兵,改革,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开始出现,出现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也要跟随变化。于是这时期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的运动,这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后的必然要求,而在变法运动中逐步确立的封建制度,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说起这时期

  • 二千多年前富可敌国的商人吕不韦的眼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庄襄王,异人,国君,赵姬,夫人,奇货可居,秦始皇

    在战国时代末期,有个秦国的落魄王孙,流落在邯郸街头,名字叫做异人。他是秦昭襄王的孙子,也是现任太子安国君的儿子。照道理说,好歹也是王孙,怎么会落魄?因为他老妈夏姬不得宠,又是庶出,老爸有二十几个儿子,根本就忘了他,更别说阿公。战国时代,有个习惯就是会把国王的公子送去别的国家当人质,一旦两国翻脸,公子

  • 魏国人范雎为何投靠秦国又做了秦国的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范雎

    魏国人范睢为何投靠秦国,又做了秦国的丞相:说起范睢(念sui)大家可能有点耳熟,历史教科书里常提起这个名字,范睢原本是魏国人,那么他又为什么当了秦国的丞相?范睢虽然出生低微,从小家里贫苦异常,但是范睢却满腹经纶,一心想为国家效力,他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谋略家之一。因为身份低微,范睢不得已见

  • 战国商人秦国丞相吕不韦是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的名气比不上那些功名显赫的帝王,也比不上那些贤能名相。在人们的眼中,吕不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对他的生平历史褒贬不一,他的事迹有值得称赞的,也有阴暗的一面。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

  • 历史上春申君黄歇和芈月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那么春申君黄歇和芈月什么关系呢?在《芈月传》中,春申君黄歇与楚国公主芈月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但是后来芈月随姐姐远嫁秦国后两人就天各一方了。据史料记载,春申君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

  • 荀子的故事以及名言语录: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荀子

    名人语录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学派之大成,提出既要尊崇礼义又要尊崇法制、既要反对天命又要掌握大自然运动规律等暂学观点,对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名人历史】荀子(公元前313年-238年)名况,字卿,后避讳,改称孙

  • 秦朝没有椅子古人只能跪坐到脚麻还有可能走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箕踞,上身,席子,席地而坐,屁股

    那时候的坐姿就是“席地而坐”—在地上铺一块席子,两膝、两腿接近并拢,膝盖和脚背着席面,屁股落在脚跟上,双手扶住膝盖。这样的姿势,时间一久会感到腰酸背痛,可以将上身靠在凭几上,稍微休息。如果准备起身,就将屁股抬起、上身挺直,这叫“长跪”,也叫“跽”(忌)。鸿门宴上,樊哙突然闯入使项羽一惊,“按剑而跽”

  • 秦朝女子自己工作不靠丈夫养,再婚、丧偶也不受社会歧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桑叶,蚕箔,经线,织布,妻子

    织布是女人生存的基本技能妳是一位平凡的秦朝女孩,出身“编户齐民”籍,有着虽然普通却疼爱妳的父母,不算特别漂亮但很清秀,嗜好是读《诗经》,个性十分“善良”(无往不利的技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小家碧玉一枚,标准的偶像剧女主角形象,所以妳自然憧憬着某位霸道总裁或风雅公子从天而降,展开一段凄美的旷世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