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居正和后宫太后的“非常爱情”

张居正和后宫太后的“非常爱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65 更新时间:2023/12/6 2:58:58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之后,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成为了大明王朝新一任内阁首辅大臣。刚刚上任不久的张居正,便对跟他年龄相仿的李太后,给予了超乎寻常的关心,而李太后对张居正奇怪的百依百顺,更是让民间对于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们之间究竟有没有过不可言说的暖昧关系呢?

母以子贵

李太后来自民间,原名李彩凤。由于生活贫困被父亲卖到当时的裕王府(裕王就是后来的隆庆帝)当丫头。

李彩凤到裕王府做婢女之后,有一次被裕王临幸了,生下了小万历。等小万历登基之后,她就成为了李太后。

李彩凤为人非常质朴,地位尊贵却从不恃宠耍威。她和隆庆帝的正室陈皇后的关系也很好,小万历很小的时候,李彩风每天一大早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陈皇后那里去行礼、参拜、问早安,一年365天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来:李彩风人很善良,而且非常看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三件大事

李彩凤本质上不是一个喜欢弄权的女人,所以她还是需要找一个人来做小万历的依靠。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忧心忡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前任内阁首辅高拱留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第二个让他更加忧心的,就是这对孤儿寡母。张居正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安抚孤独无助的李彩风,所以张居正一上台就为李彩凤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给李太后上名号,维护她的名誉。按照朝廷礼仪,隆庆死了之后他的老婆都可以称太后,但是称太后里有一个小小的细节的差别,因为陈太后是原配,所以她这个太后前面就可以加尊字,也叫尊号,陈太后就被称作“仁圣皇太后”;而因为李彩凤不是原配,所以这个太后前面不能加尊字。小万历一登基,冯保就跟张居正讲,李太后前面也得加尊字,可是礼部大臣们坚决不干。

张居正的头脑比较活,他认为太后前面加几个尊字不是原则问题,当前政治环境的稳定、各方面势力的和谐才是关键问题。所以他力劝当时的礼部尚书潘晟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最后给两宫太后同时加了尊字,陈太后叫做“仁圣皇太后”,李太后叫做“慈圣皇太后”。这件事做过之后,李太后也很高兴,她和张居正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很融洽。

张居正为李太后做的第二件事,是在兴趣爱好上和她产生共鸣。李太后喜欢崇佛,经常就要许愿和施舍,这可是要花大量的钱,尤其是对她这种身份的人。但张居正又坚决不肯拿国家的钱,来满足李太后的这种爱好。那怎么办呢?张居正比较聪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最后他把属于皇室的宝和店划归到李太后的名下。这一下既解决了李太后崇佛的资金问题,又解决了国家财政不受影响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双赢。

张居正为李太后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把李太后的心肝宝贝当成是自己的心肝宝贝。

小万历是李太后生活的一切,张居正也把小万历当成是自己生活的一切。张居正一生只为两件事付出过全部的心血,其中之一就是小万历的教育。

“黑心宰相卧龙床”

有关张居正和李太后发展到秘密情人的关系,在民间非常流行,清代民间的戏曲里面流行这样一个对联故事:说张居正考中进士那一年,有一个同学叫艾自修,跟他同年考进士,结果落榜了。后来张居正见面和他开玩笑,出了个对联:“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艾自修心里很恼火,觉得是一种侮辱,就记在了心上。后来有一次路过张居正家顺便找他聊天,进去之后,门人说张居正正在后花园赏花。艾自修就跑到后花园,刚进后花园,只见张居正的身影在假山后面一闪就不见了。艾自修忙跑过去一看,只见地上有一个地洞,一个石板刚刚盖上,巧的是这个石板刚好压住了张居正袍子的一角,艾自修反应快,当时抽出宝剑割了一截袍子就跑了。

过后他秘密探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地道直通李太后的卧室,所以报仇的机会就来了,当时灵光一闪,20年没对出来的对联也对出来了:“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这就是有名的黑心宰相卧龙床的故事。他把这副对联写下来,连同这截袍子角,上呈了当时已经长大的万历皇帝,万历非常恼火,把张居正发配边疆,而他母亲李太后也只能每天在宫中思念那个倒霉的张居正了。

当然这样的故事,是不值一辩的。但民间流行这种故事,也说明这种观点是很有市场的。

“柏拉图式”恋情

话说回来,要说两个人一点暖昧关系也没有,那也不一定。李太后和张居正之间,大概有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张居正有没有不清楚,李太后对张居正肯定有这么一点,理由主要有四点:第一就是张居正太帅了,《明史》记载:“居正为人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这么个大帅哥对孀居的李太后产生吸引,应该正常;第二就是张居正自己的婚姻生活,张居正的情感生活不太理想,他第一个妻子叫顾氏,两个人感情很好,但顾氏不知道什么原因在30岁之前就去世了,张居正虽然后来又续娶了一位王氏,但是有关他和王氏之间的感情张居正从来没有提到过;第三个理由就是张居正为李太后做的事,他一上台为李太后做的三件事,让李彩风这个女人对张居正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这也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第四,李太后有那种精神之恋的关系,这从张居正死后她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在张居正死前,不论是儿子的教育或者是国家大事,李彩风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张居正一死,李彩凤的态度都产生了180度的急转弯,不论儿子再怎么不像话,她也不管了;不论朝政再怎么不像话,她也不问了。所以要说她和张居正之间完全没有任何情感上的尤其是男女爱情上的那种关系,那么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之后突然就四大皆空了呢?

情感真相

当然,如果李彩凤对张居正有着不可言说的情感,张居正难免也会有所触动。一次李彩凤过生日,恰好翰林院飞来几只罕见的白色燕子,张居正就写了几首《白燕诗》,庆贺李彩凤的生日。其中有一首“白燕飞,两两玉交辉……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帏”,就是说成双成对的两只白燕子,从我阶前的花丛飞过,把我院子的花香带到你的绣帏(闺房)。虽然不能说这诗暖昧,但是这里头多少有一点不一样的情感。

爱情这个东西,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往往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后人都看到的李太后和张居正关于权力的交集,可是谁又想过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之间那种质朴的情感呢?如果他们之间有这种精神之恋的话,这不也是一种美好人性的真实展现吗?但是人言可畏,张居正当时大概也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时可能有些什么,但如今看来一切都是依稀、隐约的,如果说面对李彩凤这样一个优秀的女性,张居正也能产生心灵的震颤,那完全是人之常情。

更多文章

  • 两姐妹跟一个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光绪,珍妃,瑾妃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历史之长无事不怪。历史见证了一连串奇迹,也创造了一系列闹剧,比如,有一些亲姐妹两人嫁给同一个皇帝。古代皇帝三宫六院,妃子间难免争风吃醋,那亲姐妹共侍一个皇帝会有怎样的奇妙故事·“后宫姐妹花”系列将为您解读一系列两姐妹跟一个皇帝的故事。说起光绪皇

  • 后宫嫔妃的养颜秘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贵妃,武则天,张丽华,慈禧

    在我国古代,贵妃皇后为取得皇帝的宠爱,都十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保养,要使自己“面白脱如雪,身光白如素”。所以,许多贵妃、皇后都有各种独特的美容秘方。杨贵妃的“玉红膏”“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如此妩媚动人的名句,是诗人白

  • 慈禧太后与天下第一菜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禧太后,天下第一菜,故事,李莲英

    话说有年冬天,慈禧太后得了厌食症,面对一道道山珍海味,她连筷子也懒得动。这可急坏了大内总管李莲英,他连夜召集御膳房所有厨师,务必想法把太后老佛爷的食欲勾起,如若不然,就砍了他们的脑袋。御厨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一边研究菜谱,一边挑灯掌勺,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总算做出了30多道色香味俱全的新菜肴。但李

  • 貂蝉装疯戏董卓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貂蝉,董卓,吕布,董白,时仁夫,汉高祖

    据传东汉初平元年,奸相董卓的孙女董白突然哑巴了。这董白从小就聪明伶俐,十岁就被封为渭阳君,董卓极疼爱她。董卓见她病了,心急如焚,急忙请来御医给她治病,可一连请了七八个名医,大家个个都摇头不语,无法诊治。董卓见状大怒,他指着那些御医骂道:“你们这些庸才,要是治不好我孙女的病,统统斩首!&r

  • 明朝丁娘娘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丁娘娘,唐敬王妃

    明朝洪武元年,有一位姓丁的书生从江西南昌府迁到邓州市城内,在文庙后边置了一处庄园。以后世世代代,子孙繁衍成一个大村庄,因为都是丁姓,人称大丁营。村里人为了防止匪患骚扰,又修筑了寨墙,因紧邻湍河北岸,名曰湍阳寨。邓州的老百姓说:丁家沾了好地气,日后要出大人物呢!果不其然,大约在六世以后,出了一位娘娘,

  • 赵姬与吕不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姬,吕不韦,故事,秦始皇

    赵姬一个普通的女子,却阴差阳错走上了政治舞台,她的一生与吕不韦、子楚、嫪毐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纠缠不清。这个女人始终在冰与火中游走,在权与性中被抛来抛去,终其一生,不过是众人手中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赵姬(?―前228年),赵国邯郸人,她的真实姓氏已失载,“赵姬”一词始于长篇历

  • 丑女钟无艳是怎么样的人,齐宣王为何要娶她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丑女,钟无艳,齐宣王

    一说到钟无艳,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奇丑比的女人,而且还会想到钟无艳的脸上还有一块明显的胎记,那么历史上有没有钟无艳这个人?真实的钟无艳是个怎么样的人?据《列女传》记载:锺离春者,齐无盐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一句简短的话就概括了丑女钟无艳的生平。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盐,是齐宣王的妻子,中国古代四大丑

  • 骑射尚武的清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骑射尚武,清朝,皇帝

    满族人在关外时,主要以畜牧、游猎为生。因此,扬鞭策马,弯弓射箭,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必备的本领。加之努尔哈赤为狩猎和军事行动的需要,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民的必修之课。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为清王朝造就了成千上万能骑善射的将士。这些将士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创建清王朝的过程中,贡献重大

  • 古代皇帝御膳房里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皇帝,御膳房,阴谋,马希声

    在我手上,有一份明朝万历年间御膳房的食料清单。皇上一天要享用如下食物:126斤猪肉,5只鹅,33只鸡,60个鹌鹑,10只鸽子,20斤香油,22斤面。此外,还有杂七杂八的各色物品:从16斤核桃到8斤白糖等等,皇帝都要一天之内消受掉。折算下来,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16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几

  • 乾隆皇帝夜走野兔岭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夜走野兔岭

    六十大寿临近,乾隆爷觉得自己在花甲之年还是腰不疼气不喘,心里这个高兴。心念一动之下,就想效仿爷爷康熙办这么一回千叟宴。什么叫千叟宴呢?就是召集三千名有名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来乾清宫吃一顿满汉全席,以昭示自己皇恩浩荡,与民同乐。这差事当然要交给自己的亲信,也就是和来办,然后他自己闲着没事,就打算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