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元267年 李密作《陈情表》

公元267年 李密作《陈情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55 更新时间:2023/12/23 15:04:06

西晋泰始三年(267)晋武帝立太子,李密被征为太子洗马,诏书多次临门,郡县官员屡次逼迫,他为此上《陈情表》。李密(224~287),晋初散文家,字令伯,一名虔,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自幼由祖母抚养,曾在蜀汉为官。在此表中,李密述说了祖母刘氏年迈体弱,“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状况,而家中只有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因而暂时不能应诏。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处境和祖孙间深厚真挚的情感写得哀婉凄恻,催人泪下。而文章的语言精妙传神,极具感染力,许多语句流传后世变成成语,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晋武帝读罢此文,极为感动,下令让郡县供李密祖母秦膳。直到刘氏去世,李密服丧满,他才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后出为地方官。由于李密自恃才高,常期望内调升迁,因为难以如愿而心怀怨恨,终被免官。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写作背景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直到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些时候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处境十分狼狈。我想晋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伪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爱。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标签: 西晋李密陈情表晋武帝

更多文章

  •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开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胡,五胡乱华,五胡乱中华,五胡十六国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

  • 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开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胡十六国,西晋,门阀,士族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

  • 鏖战淮南:五代末期的淝水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淝水之战,淮南,历史,军事,战争

    位于淮河南岸的古城寿春是中国历史上的百战之地,但凡乱世,豪杰逞雄,中原逐鹿者,必以此地为争。其原因是,寿春地区古有芍陂水利,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之称。寿春古城临八公山、居东淝河,很多战事都是在山、河之间展开的。世人喜欢历史者,大多知

  • 历史上夫人宋孝武帝真与堂妹有染?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孝武帝,刘宋,汉书

    从世人对刘宋王朝的评价上来看,前三任皇帝便是整个王朝的分水岭,自宋孝武帝刘骏后期的统治开始,刘宋王朝便朝向毁灭的深渊一路前行,再无回天之力。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刘骏在刚刚取得皇位的时候,由于新胜旧太子,刚一上台,便大肆清扫宗族势力,奋发图强,在政体、军体等制度上进一步创新,使朝廷的风貌焕然一新。然而,

  • 苻坚——雄图大略的前秦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苻坚,前秦,淝水之战,少数民族,儒学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

  • 五胡之一:鲜卑族历史简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胡十六国,鲜卑,鲜卑族,游牧民族

    鲜卑族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後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西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

  • 五胡之一:匈奴国历史简史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胡十六国,匈奴,北匈奴,南匈奴,东晋

    匈奴(Hun),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一世纪末为汉所败,西迁。南匈奴附汉,东晋时曾先后建立前赵、夏、北凉等政权。匈奴人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骑兵擅长使用长矛和弓箭作战。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根据

  • 北周的“鸿门宴”:竟让五个王爷赔了饭局丢了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北朝,鸿门宴,北周,宇文邕

    在由魏晋南北朝的分裂走向隋唐大一统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起“山寨版”的鸿门宴,请客吃饭的一方以国运为筹码,以饭局作赌场,开了一盘前所未有的大赌局……正当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将眼光瞄准塞北江南,雄心勃勃准备花一两年时间实现天下一统之时,突然病殁在北伐

  • 那些被戴绿帽还倒霉的文人:谢灵运丢官 吕安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北朝,谢灵运,谢玄

    据说,文人通常是给别人戴绿帽子的,但事有反常,有些文人不免也戴了绿帽子。东晋谢灵运被誉为山水诗派鼻祖,他的祖父谢玄是淝水之战的司令级人物,母亲是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女。老谢家世好,长得一表人才。问题是,他喜欢游山玩水。为爬山方便,他还发明了一种鞋,鞋上钉了钉子,上山,钉子移到脚后跟;下山,转到脚掌。

  • 最龌龊的姐弟恋:刘宋废帝与亲姐姐淫乐杀姐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刘裕,山阴公主,刘子业

    当代人面对传统婚姻,总希望有什么新的刺激,“姐弟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文艺娱乐界名人们演绎的“姐弟恋”,总是作为一个新话题被人们乐此不疲地提起。这些相爱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故事在表明:“姐弟恋不是因为时尚,只是因为我们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