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青词丞相严嵩,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青词丞相严嵩,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3/12/12 22:22:58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举人,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他是明代关键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有余。做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全力清除异已,还淹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受贿,恶化了当年的社会问题。晚年,为明世宗所生疏,抄家去职,2年而殁。

高中举人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二十二日,严嵩生在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今江西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爸爸严淮是位久考未果,又很醉心于权力得人,当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于是便细心的种植、教育。五岁在严氏祠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举人,为二甲第二名(治《诗经》),被评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之后严嵩患上一场大病,驱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十年,正是太监刘瑾权倾天下之际。

纂编府志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袁州府县令姚汀开场修志,请严嵩为总纂。不久姚汀又以事去。第二年,徐琏接任县令。到职后,徐琏即飞函请严嵩再次纂府志。

正德九年(1514年)严嵩任总纂,由于这年为甲戌年,故大家称作甲戌志。后人称《正德袁州府志》。

高攀夏言

之后刘瑾与其同党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宣布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分别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就职。嘉靖年里,皇上迷恋道家,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务不闻不问,朝中事务皆交给诸臣解决。礼部尚书夏言获得世宗的宠幸,也是严嵩的老乡,因此严嵩拼命取悦夏言。

节节高升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继位几个月以后,严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升国子监祭酒。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南京礼部尚书,2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赴京朝觐调查,被世宗留有,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因为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重臣中地位尤其显赫,通常变成进到内阁的台阶。严嵩和世宗接触逐渐经常下去。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订礼乐,有时一日接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搭车驱隶弗及,通常是单骑飞驰。

嘉靖十七年(1538年),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重臣,包含严嵩以内,欲加阻拦。世宗怒,着《明堂或问》,严格质疑臣子。严嵩尽改前说,而且“条划礼仪甚备”。献皇上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序幕。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撤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残害贤臣

夏言心高气傲,抵制世宗迷恋道家。渐不以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赏赐夏言、严嵩等重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表再三。世宗瞧见,越喜严嵩而嫌夏言。

严嵩晋升太子太傅,羽翼已丰,逐渐进攻夏言,严嵩又唆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肆无忌惮,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加机务,但世宗做事只召严嵩。之后,严嵩抓住鞑靼侵略中原的机会,残害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地区贺兰山东侧,狼山和大青山南端),陕西总督曾铣出兵抢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建一段侧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获得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引荐曾铣,并与之商议方案。明世宗信心抢回河套,并褒扬曾铣。这时严嵩收买皇上近侍,称其“轻启边衅”,并授意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没报,克扣军饷,行贿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抢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真坚信。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过世,世宗再度启用夏言。这时夏言了解严嵩的为人,处处小心预防。严嵩表层中对夏言谦恭,但心存芥蒂。日后严嵩再凭着青词抢回世宗的认可。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害,老婆放逐两千里,夏言下狱,之后严嵩运用传闻,使世宗“获知”夏言诽谤自身,同年十月,夏言被斩头,夏言的心腹或贬或罚。严嵩再次担任内阁首辅,此后擅专朝廷。

青词丞相

明世宗崇道斋醮追求长生而言,严嵩为了媚上,他仍然竭尽全力地去做,无论花多大人力、资金、物力,都在所不辞。其中单是营造,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厂二三十处,役匠上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经费不敷,乃令臣民献助;献助万分,复行开纳,劳民伤财,视武宗过之。当时明王朝的太仓岁入仅有二百万两,而斋宫秘殿等营造,岁费竟至二三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据。对此,严嵩实难辞其咎。

要斋醮祷祀,就要编写青词。严嵩因善写青词而受宠。自他出任首辅后,他常常在世宗上下,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为了编写好青词,他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有时夜以继日,甚至在庚戌之变时,当俺答兵包围了北京,并在市郊大肆杀掠的重要时刻,他竟不顾国家安危和百姓好歹,仍在全神贯注地大写青词。尤其当左谕德赵贞吉提出对抗之策,在奉敕谕军之前去谒见严嵩时,嵩竟以撰青词辞不见可见在严嵩的心目中,青词位置远在家与百姓以上,难怪大家讽刺他是“青词丞相”了。

铲除异己

夏言死,严嵩与仇鸾的分歧逐渐恶化。

仇鸾曾被曾铣罢免,拘捕下狱。她在牢中与严嵩约为父子,请严嵩子严世蕃替他拟定罢免曾铣的奏疏。曾铣被害,仇鸾有宠,不甘为严嵩制约。他上密疏,告发严嵩与严世蕃所做事,造成世宗的重视。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严嵩遭受冷漠,重臣入值,这有四次未曾被宣召,当随着别的阁臣入西苑时,又被护卫拦阻。他返回宅中,与严世蕃相对而泣。幸而仇鸾不久病危,陆炳趁机把打探过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报告。世宗马上取回仇鸾的印信,让他忧惧而亡。皇上和首辅间的芥蒂当然清除。

严嵩陆续去掉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媲美,但他深知世宗对重臣的猜疑心理,为了保住它的权位,他对全部罢免它的官吏都施加残酷打击,轻则去之,重则至死。沈链、杨继盛的死便是突显的事例。

沈链他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行。关键斥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严嵩从而大恨,还击说沈链在县官任上犯有过错,想借建言惹恼,受一些处罚,一来避调查,二来取清名。世宗被触动,谪发沈链至口外保安。沈链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嵩闻之大恨。严嵩将去掉沈链的事交到其子严世蕃,严世蕃叮嘱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总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的侯,小者卿”。正逢白莲信徒阎浩等被抓,招供人名很多。杨、路列上沈链的名称,经兵部题覆,沈链被害。

杨继盛上疏论严嵩十罪、五奸。把世宗最头疼的北部安全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又说,去春雷久没发,主重臣专政,去冬日下色赤,主底下叛臣,把世宗最相信的天象说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奏疏十罪五奸的内容关键仍是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这都摸准了世宗的心态,挺有能量。但他在结尾写到:“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严重置宪,轻者勒致仕。”这便犯了大忌。一来,世宗轻信道教者言,根本不愿见二王;二来,藩王不当顾及政务,了解二王是何用意?史载:“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其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遂将杨继盛送镇抚司拷讯。为杀杨继盛,严嵩有意把它名称附着坐大辟的都御史张经和李天宠以后,一并奏上。世宗报可,严嵩就轻而易举地杀了杨继盛。

权倾皇家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没有建立太子的情形下,安排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穆宗)、景王朱载圳婚事,诏于各府办婚礼。严嵩不愿意。这虽说先年亲王旧例,“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难免与别人便于相连,在亲王则可。今日事体不同,臣等再三计之,实有未安”。他认为能够“俱留到内结婚,亦于维护为便”。世宗不客气地问:“出府之不能,是害及二王,是害及朕,卿等明说来。”严嵩回应:“储贰名份未正,又很出处于外,虽应得者亦怀危疑。府第联接,仅隔一墙。从人诸多,情各为主,易生隔阂。此在二王不得不虑者也。先朝有太后在上,有中官、东宫,体势增重,主上尊安。今列后不在,亲人唯有二王,却俱出外,此在圣躬不得不虑者也。”一年以后,严嵩又进言:“自古帝王莫不因豫建太子为首务。臣叩奏密对,屡认为请,圣衷渊邃,久未实施。中外臣民引颈颙望,谓此大事,置且不讲,臣等缘何辞其责!请及开岁之首则告举办。“

祸国殃民

嘉靖“十五年之前,名叫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此外,他就时常采木、采香和采珠玉至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自二十一年后,“供亿日增,余藏顿尽”严嵩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到内阁后又成为首辅的。应对日渐恶化的政局,他不但没有向世宗提出一切规谏和制度改革,并且助力,使形势向更乱更糟方向发展。他认为,皇上可以为所欲为,不可受一切牵制;臣下对皇上只有见机行事,言听计从,讨得皇帝的宠爱。这样就能有钱有势,大家都要仰其鼻息做事。对于我国百姓怎样,好像都能够不问不闻。也正因如此,因此但凡明世宗喜欢听的,即便是很不该说他说;但凡明世宗想做的,即便是荒唐可笑,他果断地去做,决害怕有能否。

破坏朝纲

严嵩变成内阁首辅后,再次当心服侍世宗,世宗赐“忠勤敏达”银印。之后,严嵩年迈,提拔其子严世蕃帮助当权,严世蕃变成工部侍郎。严世蕃贿赂世宗上下太监,将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一举一动都报告严世蕃。重臣索性叫他们为“大丞相”与“小丞相”。有重臣讥称“皇帝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憎恨。严世蕃嚣张无比,乃至在家里宝藏内大笑说“朝中无我富!”诸多重臣进行罢免,皆赖世宗袒护。在严嵩一伙的控制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胜负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职,则视缺之美恶而左右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能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引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凄惨结果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授意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烦这人,见名册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亲人,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世宗碍于面子,同意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来,很多官吏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其子严世蕃是他的左膀右臂,但自从严嵩的夫人过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收到世宗的谕旨,通常不明就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擅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推荐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还称“今日有佞臣奏事”,恰好严嵩经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后,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两三句推翻。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判刑斩头,在处决前痛哭一番,严嵩被没收财产,削官还乡,露宿街头。隆庆一年(1567),严嵩在贫病交加中过世,长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材安葬,也没有前往吊丧得人。

标签:严世蕃,严嵩,夏言

标签: 严世蕃严嵩夏言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退避三舍的故事起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退避三舍,晋文公,周襄王,宋襄公,姬郑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

  • 商鞅守诺,商鞅变法的简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商鞅变法的故事,秦国,秦孝公

    战国时期,商鞅来到秦国,积极推行变法,但他当时唯恐老百姓不信,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

  • 李白写诗赠汪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汪伦,诗人

    一天,汪伦听说大诗词家及浪漫诗人李白要路经安徽,而汪伦又对李白十分敬畏,心里十分激动,于是,便想邀请李白来家中做客,一起欣赏诗词,自己也能请教一下诗词技巧。但汪伦知道,李白才华横溢,又素来高傲,不问人事交情,怕自己邀请不来李白,所以,便开始想办法,引李白来这里。汪伦听说李白有几大爱好,一爱桃花二爱酒

  •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化十四年,人物,历史,朱见深,明宪宗,汪直,李子龙

    现在双男主的剧是越来越多了,像刚刚和大家见面的探案题材成化十四年也是其中一部,这部剧的演员选得还是不错的,颜值都很在线,当然毕竟网剧瑕疵还是比较多,但是目前看来观感还是挺不错的,剧中的角色很多,很多人想知道剧中汪直的人物原型是谁呢?1、唐泛历史原型唐泛是虚构的人物。和汪直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提到过一个

  • 清朝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勤政节俭却成最丧权辱国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勤政,节俭,却成,道光,嘉庆,乾隆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在历史上是位勤政节俭的悲剧皇帝。一方面,他崇尚节俭,励志改革,平定叛乱,想重振康乾盛世,一度被称为“小康熙”;另一方面,他在任时鸦片战争爆发,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失去香港。兵败后又无锐意改革之心,使中国丧失了学习的良机。清朝走

  • 三国孙刘联合抗曹大败曹军会引发那些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说曹操命不该绝,完全站在无形无迹的立场来看。若是采取有形有迹的观点,那就是这个时候,还不能让曹操死掉。因为在这种曹军惨败,孙吴得意洋洋的关键时刻,让曹操就这样死在关羽手中。曹操的部属一定把矛头对准刘备,说不定和孙权联合起来,刘备就完了。站在刘备的立场,绝对不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杀死曹操。孔明故意不

  • 关于韩愈的故事--祭鳄鱼,叩齿庵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愈,故事,鳄鱼,叩齿庵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

  • 孔明定计捉张任是怎么回事?张任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孔明,诸葛亮,张任

    孔明定计捉张任刘备军队击败了张任和刘Y的军队,占领了绵竹。张任和刘Y率兵退至雒城。刘璋听说后急忙派遣卓膺和张翼两位大将率兵前去帮助张任作战。卓膺和张翼前来见过刘璋后,便前往张任处,听从张任差遣。张任让刘Y和张翼负责把守城门,自己和卓膺率兵前去迎战。张任带兵率先出发,卓膺率兵跟随张任其后。城门外,诸葛

  • 欲纳全国女人为妾!好色成性的东吴末代皇帝孙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皓,全国,妾,好色,东吴

    荒淫帝王挨个数:欲纳全国女人为妾的孙皓相比于刘贺,我相信孙皓这小子的知名度要大得多。毕竟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一直被后人所传唱。想当年孙坚、孙策、孙权的英雄事迹,苦苦经营才创立了东吴政权。可惜到了孙亮这一辈算是彻底崩溃了,兄弟之间的互相杀虏,完全可以令后人称他们为“畜生”,当孙休

  • 晋朝皇帝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炎,司马炎,司马衷,司马衷,司马伦,司马伦,司马炽,司马炽,司马邺,司马邺,司马睿,司马睿,司马绍,司马绍,司马衍,司马衍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