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91 更新时间:2023/12/7 6:58:42

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博学能,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授鄷都县知县,有政绩,乾隆四十二年(1777)升迁石砫厅直隶同知,在此任上以政绩卓著再次升迁为南雄府知府。诰授奉政大夫,戊子科四川乡试同考官,以足疾告归,卒于四川成都,享年72岁。咸丰朝入祀名宦祠,乡谥文定先生。

人物生平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清前期官员,山东诸城王璊村人王氏。其高祖父王家栋,明万历间举人,官至知县。曾祖父王业昌,诸生,有孝行。崇祯末年读书楼中,为清兵所害。父王尔翼,字肱,増贡。王萦绪,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1757年)进士。历任四川酆县(今丰都县)知县、石砫直隶厅(今石柱)同知,任内创修《石砫厅志》。

王萦绪从考取进士到以南雄府知府身份致仕的仕宦经历中,在石柱直隶厅同知任上长达十三年,为当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授任厅同知时,正当石柱“改土归流”初期。故上任伊始,即“以移风易俗为己任”,建创南宾书院,筹措教育资金,改善教学环境;“余时为诸生授经史”,教化乡民;“分学改棚,士子无涉险之苦”,为当地读书人科考大开方便之门,极大地推动了石柱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登贤书、捷南宫者继起”。其它如劝课农商、发展经济,“严义冢侵占条约”、打击土豪、抑制兼并,“决狱明察”、维护社会稳定等措施,皆为乡人津津乐道。因此,在王萦绪死后,石柱士民还为其设阴祠祭奠。

王萦绪以经术起家,而石柱原为土司辖区、“荒榛弹丸之地”,文化落后,故其涖石诸善政以教化为本,主要政绩也集中体现在建书院、分学改棚、传授诸生经史乃至编撰《石柱厅志》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上。所以,清人“王槐龄”-称其“教泽有以开其先也”,认为他对石柱教育文化事业有开山之功。

王萦绪在石柱主政期间,恰逢修志之风盛行的“康乾盛世”。在当权者的大力倡导和“方志为一方之全史”、“修志为一方之实用思想的影响下,囿于石柱地区“夫六七百年土疆无片言只字可因”,又“由土改流,业经十有四年,地虽无异而先后则有内外之分,土司时文献,今矣寥寥不足征”的客观实际,惮于“岁月消磨,一切澌灭。后之人虽欲创始,真成无米之炊”的顾虑,在“盛世修史”和“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史以继往,志以开来”思想的主导下,(据《清史稿·曹秀先传》卷三百二十一)被当时的礼部经筵讲官“曹秀先”-誉为“琅琊名宿,世有家学……不同俗吏”、号称“诸城易学传人”、深明儒术的王萦绪在主政伊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就遵循康熙《修志凡例》四十条规定,借鉴《大清一统志》、顺治《河南通志》,尤其是明代康海《武功县志》编撰体例,凭籍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修志为己任,广泛收集材料,条别门类,着手《石柱厅志》的修撰,并于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十月望日(1775年10月15日),历时四年,完成了这部石柱地区的煌煌史著。

王萦绪,由丰都县令,升任石砫同知,颇有记录交游地方名流和吟咏诗歌,“二所亭”是王萦绪在土司衙署空地増修而成,有前慰使马宗大当年手值之红梅。乾隆三十五年(1770)王氏邀请马宗大与友朋游亭赏梅。王萦绪诗写赏梅《二所亭梅花诗》诗云;

二所亭梅花诗

花开十月傲三冬,非杏非桃彼浓。

殷色忽从周色贵,冰心遐自赤心逄。

山中雪霁霞初照,月下入来醉后容。

但使凌霜贞节在,妆分浓淡本同宗。

标签: 王萦绪清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军事能力很弱吗 刘备为什么不让诸葛亮掌兵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为什么刘备不让诸葛亮掌兵而是去搞后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件事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其实并不弱,他曾有很多军事理论著作,只不过后来大部分散佚丢失,而其实战能力也很出色,后面他五次出兵伐魏,以偏安一隅的一州之地,向占据整个北方的曹魏屡次

  •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弋,蜀汉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霍弋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后,霍弋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霍弋被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霍弋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

  •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庞统,刘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作为汉朝的宗亲,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成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一度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位当世名人。只可惜庞统早早的就

  •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子良将,五虎将

    对五子良将有多弱?五虎将只出动2人,就可以轻松横扫他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蜀国有五虎将,而江东有十二虎臣,魏国也有五子良将,这些人都代表了各方势力的顶配阵容。按照演义的描写,吕布死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基本处于一个段位:超一流水平。

  •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严,蜀汉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

  •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昭,三国

    张昭,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吴重臣张昭,虽然被戏称为“带投大哥”,“内事不决问张昭”也成了讽刺的话。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张昭是德高望重的忠正之臣,在吴国的地位声望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直臣,他多次劝谏孙权,两人相爱相杀发生了很

  •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夫差,勾践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

  •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仪,蜀汉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

  •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三国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刘禅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