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妻子 长孙皇后为何腰间总系一袋毒药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妻子 长孙皇后为何腰间总系一袋毒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3/12/18 9:33:17

还不知道:长孙皇后,贵为千古第一贤后,为何总会在腰间系一袋毒药?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贞观初年,上林苑,初春时节的桃花正开得艳,新帝李世民携结发妻子长孙皇后于上林苑内赏桃,春和景明,春光灿烂,桃花熙熙攘攘地在微风中舒展身姿,长孙皇后面若桃花,粲然一笑,于上林苑十里桃林中留下她仅存的一首诗作《春游曲》。

本是一次寻常的帝后巡游,可诗作中的“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一句却引得不小争议,让朝中大臣为此大惊失色:如此明目张胆言及春闺,未免有失皇后风度。而李世民则不以为然,为长孙皇后的文采啧啧称赞——这么些年了,长孙氏为人如何,他最清楚不过。

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身为皇后,她向来保持着贤后姿态,可只有李世民知道,长孙氏是一个既有咏絮之才,又有林下之风的不羁女子,只是这高高在上的后位框住了她的才情和潇洒。

“出众风流旧有名”,她也只有在如此艳丽明快的春景之中才得以稍稍放松片刻,不经意间漏出那么一点潇洒自如,毫不忸怩作态的才女作风来。

待到桃花谢了,待到重归皇宫,她又是那个贤能的皇后。

“千古第一贤后”,这个名头给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实至名归,从古至今,有很多具有争议性的贤后:卫子夫窦漪房、马皇后……都曾被后人质疑是否具有被称为“贤后”的资格。

可只有长孙皇后,从没有人质疑她,从没有人否定她,她就是当之无愧的贤后。

一、千古第一贤后,劝谏夫君保护贤臣

长孙氏是唐朝第一位在生前便被封后的女性,她在历代史官笔下都是毋庸置疑的贤后形象,毫无争议性,只因为她太优秀了。

她心胸宽广,从来不会为其他妃嫔的得宠而争风吃醋,对每一位皇子都视如己出。

她勤俭持家,生平最讨厌的便是铺张浪费,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常常训诫皇子们也要谦恭节俭。

她恪守本分,尽管自己的亲哥哥长孙无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又权倾朝野手握重权,她却从不干政,还时常告诫哥哥不要恃宠而骄。

她语不及私,多次以外戚干政导致王朝覆灭的事实劝谏唐太宗李世民,让他以皇家安危为先,不要重用自己族人,不可让族人中枢要职。

她竭力辅佐,在李世民被气昏了头的时候总是能温言劝抚,比如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魏征,屡屡犯上,倘若没有长孙皇后出言转圜,魏征这个乡巴佬可能早就被盛怒的李世民处死了。

长孙皇后之贤德,世所罕见,称千古第一贤后毫不为过。

而长孙氏虽然深知后宫不得干政的铁律,但她与唐太宗鹣鲽情深,琴瑟和鸣,两人同居同住,自然也免不得讨论一些政事。

《旧唐书》中提到,太宗经常与长孙皇后讨论朝中大臣赏罚之事,而长孙皇后对此甚是惶恐,以自己一介妇人之身不可干政为由拒绝与太宗讨论朝政,而太宗不管不顾,执意要和长孙皇后讨论,所以很多时候其实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共同治国。

每当李世民被谏官气得跳脚,扬言要处死他们时,长孙皇后总是适时出来求情,她先是安抚了太宗心情,又条分缕析谏官之能,在长孙皇后的劝谏下,李世民平息了怒火,采纳了谏官的意见。

可以说,李世民的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与长孙皇后有脱不开的关系,而海晏河清的贞观之治,也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这份功劳不仅是因为长孙皇后劝谏李世民礼待下士,亲贤远佞,更是因为长孙皇后以一己之力避免外戚干政。

汉唐时期,因为特殊的朝代更替导致外戚干政现象十分严重,帮助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哪一个不是外戚?

尤其是长孙无忌,既是一员得力猛将,又是当朝皇后的亲哥哥,论能论情,长孙无忌都有外戚坐大的风险。

外戚对皇权的威慑力非同小可,轻者把持朝纲,重者王莽乱政,长孙皇后博览史书,甚至历朝历代毁于外戚干政者众多,因此,她对外戚干政十分反感。

对于帮自己打天下的长孙无忌,李世民是怎么封赏都觉得不够,怎么提拔都觉得太低,他曾多次想要提拔长孙无忌,可是都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的反对,而长孙氏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长孙家已经足够富有足够有权势了,不需要这些大富大贵了。

她并不希望长孙氏的子弟遍布朝野,这对中央集权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

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私交甚好,他不顾长孙皇后的阻拦,坚持让长孙无忌任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见劝谏无果,索性找到哥哥要求他主动辞职。

世间真有如此之人,能对送上门的荣华富贵毅然拒绝吗?长孙皇后不是不想要家族荣光,只是她很清楚,长孙家并非全是能臣,如果一味提拔他们,最后只会惹出灭族的祸端。

历朝历代权倾朝野的大家族,哪个不是落得个家破人亡,她要在一开始就将国破家亡的苗头掐灭。

因此,在她临终之时,还在叮嘱李世民切不可将长孙家抬得太高。

长孙皇后的贤明让唐贞观时期避免了外戚乱政,虽然这其中有李世民之能,但长孙皇后之贤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贤后首先得是能被君王敬重疼爱的皇后,而长孙皇后与太宗皇帝的帝后情深,在千百年后也依旧是一番佳话。

二、帝后鹣鲽情深,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长孙皇后可不是什么娇娇弱弱的女子,她乃将门虎女出身,父亲是杨坚身边的一员猛将,母亲则是北齐乐安王的女儿。

父母都出身虎门,也造就了长孙皇后沉稳大方的性格,她13岁便在舅舅的支持下嫁给了那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两人风雨中互相扶持多年,撒狗粮撒得连正史记载里都是甜蜜的味道。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李世民在早期只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儿子,他被封为秦王,常年在外带兵打仗。

丈夫领兵作战,在家里的长孙氏也没闲着,一方面生儿育女,为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另一方面孝敬公婆,她的贤惠能干让李渊颇为赏识,对长孙氏很是信赖,甚至将李世民与长孙氏所生之子李泰提前封为卫王。

后来李世民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颇高,被封为天策上将,逐渐和太子李建成成分庭抗礼之势,而李渊不愿意见到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对李世民也开始有了忌惮。

长孙氏虽然是一介妇人,却眼光长远,李世民在外打仗并不知道李渊这里的心理变化,长孙氏却看在眼里,她奔走于李渊的后宫中,和宫妃们打成一片,帮助李世民收拢人心。

李世民在前线作战,长孙氏在后方作战,虽然此时的李世民还没有和长孙氏讲过自己的野心,但长孙氏显然已经知晓了丈夫的心意,并默默地帮助他在后宫树立威信。

而随着时间发展,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李渊又偏向太子李建成,局势对李世民十分不利,此时的长孙氏又毅然站到了丈夫身边。

在李世民饱受心理煎熬的时候,是长孙氏帮助他下定了决心,她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一并,给予了李世民毫无保留的支持。

为了帮助李世民稳定军心,在“玄武门之变”当天,长孙氏不顾危险公开露面,站在了丈夫的身边鼓舞人心,帮助李世民在这场血腥的宫变中取得了胜利。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称帝,在他称帝后第13天,他便迫不及待地册立长孙氏为后,他要这个女人无时无刻不站在他的身旁。

贞观八年,宫外大乱,正在熟睡的李世民被来报的柴绍吵醒,他立刻披上盔甲前去应战,同房就寝的长孙皇后被吵醒后,见李世民全副武装便挣扎着起床,要跟随在太宗左右,丝毫不顾及自己此刻虚弱的身体。

虽然身旁侍女反复劝说皇后应以身体为重,李世民也劝她安生休息,可长孙皇后坚决要跟随丈夫左右,直到叛乱平息后才跟随李世民回宫。

太宗登基后曾经大病一场,病去如抽丝,虽然长孙皇后悉心照料,昼夜不离,可太宗始终久病不愈,长孙皇后心急如焚,竟将一包毒药系在腰间。

《资治通鉴》记载: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意思是若夫君病死,她绝不独活。

长孙皇后和太宗皇帝情深至此,令人动容。

三、奈何红颜薄命,太宗追思水米未进

然而这一段帝后情深只持续了短短二十余年。

贞观十年,36岁的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五黄六月,沉李浮瓜,李世民永远失去了他最爱的女人。

长孙皇后生前要求薄葬,依据她的意愿,太宗在长孙皇后陵墓中没有陪葬金玉器物,只用土木之物。

长孙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太宗皇帝追思皇后,便在宫里修了一座高台,每当思念翻涌而来之时,他便登高远眺亡妻陵墓,一整天米水不进。

有时候他还会带着自己的重臣一起追悼亡妻,古代王朝并不提倡祭奠妻子,贵为皇帝的李世民却经常公开追悼亡妻,后来被保守派大臣屡次弹劾,太宗才不得已拆毁了高台。

可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座高台,里面住着他思之不及的亡妻。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葬入昭陵,帝后分离13年后,终于再一次团聚了。

写在最后

千古贤后之首,长孙皇后当之无愧。

她贵为皇后却从不干涉朝政,始终默默做着李世民的贤内助,发挥着自己的柔性力量,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世民礼贤下士,又常常和李世民谈古论今,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导李世民。

可以说,贞观之治的盛世与长孙皇后密不可分。

她胆大心细,目光长远,雷厉风行,在危难之时与丈夫携手并肩,不畏生死,说她是贤后,不单单是因为她的贤良淑德,更是因为她的秀外慧中,直至今日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标签: 长孙皇后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孙皇后,李世民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为何14年不立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她是中国历史上圣母一般的人物,她就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小字观音婢,只是你知道,长孙皇后协助李世民,诛杀亲兄弟及其家人,为何还被称为一代贤后?长

  • 苏武牧羊十九年是怎么度过的 苏武为什么不吃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武,匈奴

    对苏武在匈奴十九年是怎么度过的?他牧羊过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苏武在匈奴呆了十九年,如果靠吃羊肉活着,他早就死了,不是被匈奴单于弄死,就是饿死。苏武在匈奴这十九年是怎么度过的呢?苏武是个官二代,他爹苏建,是汉武帝早期有名的武将,多次跟着卫青

  • 李世民身体不是一直很强壮吗 李世民为何五十一岁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唐朝

    对李世民早年一直身体强壮,为何活到51岁就去世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问起在现代人心中印象最深的朝代是哪一个?那一定是唐朝,毕竟关于唐朝的传奇故事实在太多,我们从小到大所背的唐诗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对唐朝这个朝代产生无限的好奇和遐想了,更别说在这个朝代中还诞生了

  • 明朝通政使司是什么部门 具体职能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通政使司

    对通政使司是一个什么衙门,具体有什么职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国后,在承袭宋代官制的同时,又有一些创新。尤为典型的是在中央各机构中添设了通政使司。通政使司这个衙门,或许很多人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明清两代皆设通政使司,且为九卿之一;而陌生则是因为对这

  •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是怎么建立唐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唐朝

    对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怎样带领军队反对隋朝统治,终建立唐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在北周一个贵族家庭,在成年后接受祖上的荫蔽承袭唐国公这个职位。在隋文帝统一天下建立隋朝之后,凭借着与文献皇后的亲戚关系深得隋

  • 唐朝和节度使之间有什么关系 唐朝是怎么失去对节度使的控制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节度使

    对唐朝的10位节度使,几十年时间,如何出现了藩镇割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节度使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唐朝统治的中期,出现了节度使。节度使逐步成为了地方实权派,在安史之乱以后,各地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模式。一个重要问题出现了,在安史之乱之前,

  •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咸丰,慈禧,慈安

    对咸丰帝在位时,慈禧为什么斗不过慈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秀进宫,成为咸丰皇帝身侧的女人,然而受宠程度却高下立判。一个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嫔到皇后仅花了40天,成为清

  • 乾隆请三千老人来吃饭 他们吃完饭后为何都相继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老人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请3000多位老人吃饭,为何吃完后,这些老人都接连去世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这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宫廷举办千叟宴后,文人雅士留下的评语。这次千叟宴,乾隆皇帝为向天下表示皇恩浩荡,邀请人数3000余

  • 康熙死活陪伴六十年的心腹被雍正处死 这人到底知道了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雍正

    对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哪怕一个不懂历史的人,也能凭借常识,判断出皇帝身边的宠臣应该善始善终这件事,可这个常识在雍正继位后就被打破了,因为康熙刚驾崩没多久,他就处死了父亲身边,兢兢业业工作了六十年的心腹

  •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庆,清朝

    还不知道:嘉庆亲政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早做打算?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更是乾隆时期的权臣,在乾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中,他的权势滔天。但就是这样一位牢牢掌控富贵和权力的人,却在乾隆死后的短短时间里,就被嘉庆给查抄并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