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0 更新时间:2023/12/18 3:30:11

还不知道: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的?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将天下托付给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轻的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朝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吏治腐败,百姓困苦,国库空虚,关外还有数不清的异族正对繁华的中原虎视眈眈,这些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焦头烂额。

除了朝廷的烂摊子之外,明熹宗还给崇祯皇帝留了个大难题——年轻貌美的张皇后,兄始弟及的特殊状况让张皇后失去了做太后的可能,崇祯皇帝这个小叔子究竟应该怎么处理这位21岁的皇嫂呢?

天生丽质,被选入宫

明朝的选秀制度在各个朝代可谓是独一份了,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乱政,规定皇后只能出自平民之家,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后大多出身贫寒,张皇后也是其中一员。

张皇后名叫张嫣,出生于一个平门小户,父亲张国忠默默无闻,母亲更是早逝,作为长女的张皇后早早的就担负起了一家重任,不仅把家事打理的井井有条,还把几个弟弟妹妹也抚养的十分优秀。

这让张皇后在乡中传出了很好的名声,所以明熹宗在民间挑选皇后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就把张皇后报了上去,当时包括张皇后在内,这场选秀一共挑选出了五千名秀女,但是张皇后却轻而易举的脱颖而出,让明熹宗非她不娶。

这一切都是因为张皇后天生丽质又气度出众,史书称赞她“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虽然俗话说娶妻娶贤,但是明西宗这个少年天子又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美人呢?

宫中的太妃们本来还因为张皇后长得过于出色而有些担心,但是在接触过张皇后后,她们发现这个女子虽然长得漂亮,却丝毫没有妖媚轻浮之气,反而还眼神清正、为人谦逊宽和,是个真真正正的贤良淑德的女子。

公元621年,张皇后正式被册立为皇后,年轻的明熹宗对这个妻子十分喜爱,下令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册封礼,其规模远超于前代的皇后,因此大臣们也顺着明熹宗的心意,为皇后献上了大量珍贵的贺礼。

除此之外,明熹宗还给张皇后的父亲加官进爵,赐予了他一座大宅子,并且将张皇后的几个弟弟妹妹都接到了京城,让他们能够经常进宫探望张皇后,以免张皇后在宫里过于思念家人。

明熹宗这样温柔体贴,张皇后自然也大为感激,两人又是刚刚新婚的小夫妇,感情自然越发的升温,一时间,张皇后三千宠爱在一身,明熹宗和她亲密的如胶似漆。

这个时候的张皇后无疑是春风得意的,她成为了一国之母,全家跟着鸡犬升天,身为天下之主的丈夫又对她这样的宠爱,所以张皇后此时觉得自己的人生简直再无遗憾,但是他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危险正在悄然的降临。

刚正不阿,遭陷流产

明朝时期,宦官专权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问题,在明熹宗一朝,这个问题更是格外的严重,明熹宗一心只想做个木匠,根本就不理政事,朝政大权都落到了魏忠贤手中,魏忠贤和明熹宗的乳母客氏相互勾结,把握了前朝后宫。

明熹宗选皇后的时候,魏忠贤本来是想把自己的侄孙女推荐给他的,但是明熹宗一眼就看中了貌如天人的张掖,对魏忠贤的侄孙女弃如敝履,这让魏忠贤怎么能够咽得下这口气,但是明熹宗乃是他的顶头老大,他不敢拿人怎么样,只好把火气都撒在了张皇后身上,经常在后宫中给她使绊子。

而且后宫之前都是把持在魏忠贤的对食客氏手中的,明熹宗对这个乳母极为亲近信任,一直让她凌驾于后宫众人之上,但是张皇后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后入宫之后,客氏的权力就不如以前,这让她对张皇后恨得咬牙切齿。

所以这两人很快就组成了一个反张联盟,魏忠贤更是在前朝散播谣言,诬陷张皇后乃是死囚孙二之女,张国忠是受他所托才把张皇后当做自己的女儿抚养的,实际上张皇后的出身见不得人,根本就不配做母仪天下的皇后。

这个传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所以很多大臣都上述请求明熹宗彻查皇后的身世,但是一向昏庸的明熹宗此时表现的却相当清醒,他相信自己的妻子和老丈人,下令所有人都不许再议论这件空穴来风的事,魏东贤的计划就此破产。

这件事闹得那么大,张皇后在后宫中也自然有所听闻,她一想就知道,这肯定是魏忠贤和客氏搞的鬼,本来张皇后就因为两人把持朝政相当不满,对他们十分冷淡,此事过后,张皇后更是恨的咬牙切齿,经常向明熹宗状告他们的不法之事,请求明熹宗收回他们的权利。

一个是自己心爱的皇后,一个是自己离不开的奴才,明熹宗本人也很为难,所以他只能在其中打马虎眼,尽力调和两方的矛盾,但是魏忠贤和客氏却感受到了危险,以前但凡有大臣状告两人,明熹宗就会大发雷霆,但面对张皇后的时候,他却只会和稀泥,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更让两人寝不安眠的是,张皇后在不久之后就怀了身孕,太医诊断过后说这十有八九是个男胎,要知道明熹宗当时膝下可是连一个儿子都没有,如果张皇后的儿子顺利出生的话,那就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太子,未来的皇帝。

张皇后还孤身一人就让明熹宗这么迁就迷恋,如果她生下了太子,明熹宗必然会对她更加宠爱,那他们这两个奴才就危险了,再说了,老朱家接连几任皇帝都一年早逝,如果明熹宗也步其后尘早早过世的话,升级为太后的张皇后,哪里还会给他们活路?

所以无论如何,张皇后腹中的孩子都不能留,客氏在宫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不是刚进宫的张皇后能够比得上的。她收买了张皇后身边的医女,让她在给张皇后按摩的时候下狠手,张皇后不通医术,当时并没有发觉,客氏的阴谋得以顺利实施。

按摩结束不久之后,张皇后就觉得腹痛如绞,挣扎一夜后诞下了一个浑身青紫的死胎,因为这次小产伤了元气,张皇后也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再也没有怀过孩子。

张皇后一向身体强健,孕期的时候也一直保养的不错,就这么突然流产,她自己心里也有计较,这大概率是魏忠贤和客氏下的手,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她只能忍气吞声,另寻机会报仇。

当机立断,稳定朝局

明熹宗虽然喜爱张皇后,但是魏忠贤和客氏却是从小陪他长大的,所以他对两人的感情还算深厚,张皇后为了劝诫,就故意在明熹宗前来看他的时候阅读《赵高传》,赵高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宦,秦朝至少有一半是葬送在他手里的,张皇后阅读这本书,意思表达的很明显了。

明熹宗私心里并不想处置魏忠贤和客氏,所以面对张皇后的步步紧逼,他也只能像之前一样打着哈哈,但是张皇后此时已经对两人恨之入骨,怎么会轻易善罢甘休?她三天两头的劝诫明熹宗要亲贤臣远小人,尤其是不要让宦官干政,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这可是摔锅砸碗啊,魏忠贤和客氏都气得要死,为了反击,魏忠贤从宫外找来不少貌美如花的女子,希望能借此分薄张皇后的宠爱,但是明熹宗对美女虽然来者不拒,但最看重的还是温和贤淑的妻子,所以张皇后的地位自始至终稳如泰山,两方你来我往,斗的好不精彩。

但两方还没分出个胜负,年轻的明熹宗就因为落水高烧不退,就这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此时他膝下没有儿子,皇位的顺位继承人是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朱由检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对魏忠贤这个掌权的宦官十分不喜。

魏忠贤也知道朱由检上位之后,他大概率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他极力的阻止朱由检进宫,还从宫外找来了两个怀孕的女人,欺骗明熹宗两人怀的乃是皇家骨肉,皇位这种东西还是自己的儿子继承最好,心动不已的明熹宗就找来了张皇后商量更换继承人。

张皇后知道这是魏忠贤的诡计,立刻就跪了下来请求明熹宗不要轻易动摇国本,她是后宫之主,可她从没有在后宫中看见过这两个怀孕的女子,所以她们腹中所谓的龙胎很是可疑,而且就算她们怀的是明熹宗的孩子,但是两个看不出男女贤愚的胎儿,怎么能够继承天下?

张皇后这一针见血的话,瞬间就惊醒了热血上头的明熹宗,他下令调查那两个女子的身世,果然发现了不对,因此明熹宗不再犹豫,派人下旨请来了信王朱由检,要把皇位传给他,朱由检还以为明熹宗这是在钓鱼执法,根本就不敢受命。

正当兄弟两人僵持的时候,张皇后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对朱由检说:“如今皇上的情势危急,您如果一味的拒绝的话,肯定会发生变故,所以您还在犹豫什么呢?”朱由检听了之后震动不已,这才相信皇上是真心要把皇位传给他,于是立刻下旨谢恩。

明熹宗此时已近弥留之际,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张皇后,这个妻子此时只有21岁,膝下连个公主都没有,自己死了之后,她的前途实在是渺茫。

所以明熹宗哽咽着握着朱由检的手说:“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

朱由检含泪答应,张皇后也是大哭不止。

气节出众,殉国而亡

明熹宗死了之后,朱由检登基为帝,是为崇祯皇帝,他没有辜负对兄长的承诺始终对皇嫂张皇后十分尊敬,但是如何处理张皇后的确成了一个难题。

张皇后是朱由检的嫂子,所以朱由检不可能让她成为太后,但是朱由检本人又有皇后,再让张皇后占据着皇后的名位的话,也会引起天下人的非议,毕竟年轻的寡嫂和小叔,总是容易让人怀疑的。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由检将张皇后封为了“懿安皇后”,让她居住在北宫一间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他经常遣人问候张皇后的安好,还让他的妻子周皇后去给张皇后作伴,以免张皇后年轻丧夫太过忧思。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给张皇后的父亲升了官,张皇后的两个弟弟被赐予了官职,这些都是看在张皇后的面子上,张皇后自己也清楚,所以她对这个小叔子也十分的感激,经常托周皇后向朱由检表示谢意。

但是这种平静和睦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崇祯上位之后虽然励精图治,但是他本人并没有接受过为帝的教育,政治手段十分稚嫩,再加上天灾频发,所以大明朝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公元1664年3月18日,李自民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知无路可逃,下定决心要君王死社稷,不过在此前,他担心后宫的女人们会受到叛军的侮辱,所以就给她们送去了白绫和毒酒,让他们以此保护清白和尊严。

后宫的女子们慌张不已,她们有自愿殉国的,也有不愿赴死的,一时间闹得天翻地覆,可张皇后却表现得相当平静,国破家亡,她作为皇后绝不苟活,二话不说就拿起白绫自缢身亡。

张皇后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她不仅因为阉党的猖獗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还看着朝廷在他们手中乌烟瘴气,被她寄予厚望的崇祯皇帝也没有能够力挽狂澜,她的家国就这样沦丧,接受不了打击的她只能和大明一同赴死,这样的气节,实在是令人钦佩。

标签: 崇祯皇后

更多文章

  • 清朝妃子走路为什么要人扶着 古人身体有那么弱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妃子

    还不知道:清朝妃子走路,为什么需要宫女搀扶着?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是满族人打下来的朝代,满族人所建立的朝代与汉族人建立的宋、明等朝代有些不一样。汉族甚至汉族皇帝喜欢裹了小脚的女人,为什么要给女人裹小脚,除了对女人小脚有畸形的喜欢,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避免女人

  •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尔衮,努尔哈赤

    还不知道:从父亲角度看,努尔哈赤为何不让多尔衮继位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0年,阿巴亥给代善“送饭”吃,努尔哈赤很恼火,将她赶回娘家,却舍不得她离开,很快就去接她回来。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也疼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16

  •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崇祯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 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 杨家为何没有起兵成为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绍,东汉末年

    还不知道: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为什么没有如袁绍起兵成为诸侯?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他出身于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家祖上积攒的基业非常雄厚,这也是他能够在乱世迅速崛起的最大的原因之一

  •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忠贤,明朝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

  •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孙尚香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原因可能与东吴有关,但却不仅仅因为是东吴。历史记,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因为刘备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估计早夭,二

  • 民间传言康熙是被雍正害死的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康熙

    还不知道:康熙到底是不是雍正害死的,清史原来比明史更不可信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雍正即位后,民间就一直有人说看康熙不是寿终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真的是这样的吗?从康熙晚年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胤禵而不是雍正。记载,康熙帝赴

  • 雍正和年妃合葬是因为真爱吗 雍正陵墓有没有被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年妃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不是因为真爱,雍正不会与年世兰合葬的。影视作品中的年妃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年妃,差距还是挺大的。1735年8月20日,58岁的雍正皇帝还正常在上班,21号紧急宣告病重,仅

  •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惠文王,商鞅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

  • 雍正上位后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雍正对兄弟真的如此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清朝,兄弟

    还不知道:雍正帝对兄弟们刻薄寡恩吗?看看他19个兄弟的待遇和结局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帝在位后期的九王夺嫡可谓十分激烈,这场政潮的余波直至乾隆初年都还存在,而九王夺嫡的胜利者雍正帝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有传说他弑父、逼母、杀兄、屠弟,甚至还有害子,这就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