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44 更新时间:2023/12/5 5:05:27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

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

罗开玉、谢辉在《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中认为刘禅在位长久,能够任用贤能之才,偏安川蜀,保全蜀汉基业,也是卓有作为。

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学术界对此研究较为广泛,但对刘禅的研究一直受传统观点的影响,鲜能全面评价刘禅。

一:刘禅的生平

刘禅,字公嗣,涿郡涿县人,生于207年,刘备的长子,史称蜀后主。

刘备称汉中王时,立为王世子。221年刘备称帝,册封为皇太子。

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五月,十七岁的刘禅继承父位,至263年蜀汉灭亡,其在位时间共四十一年。

晋泰始七年,刘禅病逝于洛阳,享年六十五岁。

(一)诸葛亮辅政时期

古代君臣间能做到充分信任,并不多见。刘备自称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但刘备并非事事都能听取诸葛亮的意见。

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的确是济世安邦的人才,但害怕他觊觎蜀汉政权,在临终时用模糊语来进行试探。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交代刘禅对待诸葛亮要“事之如父”。

而刘禅比刘备更高明,他深知诸葛亮是治世之能臣,年轻继位后刘禅坚决执行遗嘱,所有的军国大事都交与丞相管理。

《三国志·后主传》载:“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二)刘禅亲政时期

刘禅实乃聪慧有能之君,《三国志·杜徽传》载:

“朝廷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

《晋书·李密传》载: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

这些都证明刘禅并非昏庸。

刘备托孤时给刘禅的遗诏中说: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诸葛亮绝非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臣,刘备也非喜以虚辞之君。

这些也都证明刘禅并非是无能的人。

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将整个蜀汉放心交给他来打理。

刘禅敢于纳谏,又坚持原则。董允说“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他针对“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的情况进行劝谏,刘禅为之改正。

还有,“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谯周上疏,刘禅亦从之。

诸葛亮故后,李邈上书指责诸葛亮“身仗强兵”,刘禅大怒,将李邈处死。

尽管李邈所言在理,但刘禅却能明辨是非曲直,不因他人妄言而盲目决断。

《能改斋漫录》载:

“蜀先主庙在成都锦官城外,西挟即武侯祠,东挟其后主祠。”

有祠就会有刘禅的塑像,显然,蜀中百姓记得刘禅的好,这与刘禅治理蜀汉呈现出清明政治,统治秩序稳定是分不开的。

(三)皇权衰落时期

刘备在遗诏中要求刘禅: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诸葛亮还亲自抄《管子》、《六韬》等书给刘禅阅读。

除此之外,刘禅还努力掌握其他技能。

据《寰宇记》载:“学射山,一名斛石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禅于此学射。”

刘禅从各方面提高素质,可见他是有志于治道的。

然而刘禅后期任用宦官黄皓弄权于内,姜维连年北伐为黄皓所嫉致使姜维长期领兵驻外,加剧了蜀汉政权的内部危机,终致钟会、邓艾有机可乘,灭亡蜀汉。

二: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

刘禅在位期间,任用贤能、与民休息、制衡大臣,使得蜀汉基业得以延续和稳定发展。

(一)羁縻政策平定南中,再图北进

刘禅在军事上表现为先立足巴蜀之地,注重防守后再图北进。

诸葛亮曾提出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西取益州,积蓄力量,伺机统一。

北伐曹魏都要由刘禅的批准方行,说明刘禅并不满足偏安巴蜀,也胸怀统一之志,在诸葛亮执政时期积极支持诸葛亮南征北伐。

诸葛亮率军队南征,七擒孟获,实施“和彝”政策,任命李恢、王伉、吕凯为南中诸郡守,孟获为御史中丞等加强在南中的统治。

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也非常理智。诸葛亮急于北伐时,他说:

“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司马懿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又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贸然前进攻魏,并交代“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使得蜀汉在北伐时稳中求进。

(二)政治手腕独到,亲掌朝政

刘禅为防止臣子权力太重,于诸葛亮故后废除丞相制度。

他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任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把相权一分为二,相互制衡。

蒋琬去世后,刘禅自摄国政,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局面。

连年北伐致使国库亏空,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废除“北伐曹魏”的国策。

在刘禅掌政时蜀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出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

《华阳国志·后贤志》载:

“奉使聘吴。吴王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余,民间自足。”

《三国志·后主传》载,蜀亡之时,国库至少尚存:

“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绣彩捐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这种局面是以刘禅为首的蜀汉君臣几十年励精图治的结果。

(三)政权衰颓,极尽保全之能

263年夏,蜀汉亡,刘禅投降。《三国志》载:

“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

刘禅纡尊降贵,为避免更大的伤亡,以个人换取了蜀汉境内长久的安宁。

《汉晋春秋》载:“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传统观点认为“乐不思蜀”展现了刘禅的昏庸浑噩。

但若结合时局和刘禅当时的处境看,采取举国降魏,并以“此间乐,不思蜀”回答司马氏,以个人的昏庸、麻木示人,没有一定智量恐难及之。

“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

刘禅所为无非是为保全蜀汉生民,尽量减少损失,求得善终。

至于失国,一则大势所趋,再则朝无贤能辅佑,致使奸佞当道,而非他昏庸懦弱。

三:蜀汉刘禅治国举措形成的原因

刘禅虽无雄才伟略,但是在位期间任人唯贤、采取减少战争冲突、与民休息等措施,使蜀汉得到了稳定发展。

究其原因,必须从蜀国的综合国力、蜀汉政治势力及刘禅个人等方面分析,证明刘禅一生是卓有所为的。

(一)蜀汉的综合实力

从184年黄巾起义东汉转入割据争雄局面,220年曹丕代汉称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立年号,从此正式进入三国时代。

三国之中,魏版图最大,境内有大小郡国九十余个;吴境内有三十余个;蜀境内只有郡国二十余个。

蜀国版图最小,主要占据巴蜀之地。

从经济上看,益州之地如诸葛亮所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诸葛亮掌政时连年北伐,致使国家经济亏空。

在地理位置上,蜀国处大西南一带,四周高山阻隔,不利于向外扩展。

在军事上,从刘备强征东吴开始,到诸葛亮连年北伐,耗费了大量兵力,军事实力弱小,蜀汉的综合实力远在曹魏和东吴之下。

刘禅掌政后,对内安抚,采取减少战争冲突、与民休息才是正常举动。

(二)蜀汉内部问题重重

刘备建立的蜀汉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

第一股是“本土势力”,为“益州集团”;第二股是“刘璋旧部”,为“东州集团”;第三股是“刘备亲信”,为“荆州集团”。

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利益。

蜀汉政权由荆州集团所控制,政权内的东州集团属于“士族”,特别是刘备早年忙于奔命,又与士族阶层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矛盾。

三分兵力,在战略上失当。《三国志》载: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惪。”

刘备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围曹仁于樊城,但孤军深入,致使荆州兵力空虚,东吴有机可乘夺荆州。

关羽失荆州,蜀汉不能同时进兵攻魏,在战略上显然失去了先机。

伟人在评价诸葛亮时分析道: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荆州集团势弱,此时的蜀汉必须联合刘璋旧部和益州本土势力,才能长治久安。

刘备临终嘱咐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政,就是要团结东州集团的势力。

刘禅也遵循刘备的遗愿,极力维持三个势力集团的平衡,稳定政权内部。

吴蜀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激化蜀汉内部矛盾,这让蜀汉政权具有不稳固性。

刘备在猇亭和夷陵大败,蜀汉内部人心不稳。

《华阳国志》载:“南中诸郡,并皆叛乱。”刘备败退永安后,汉嘉太守黄元就反叛了,待刘备去世,南中地区各郡都开始反叛。

这说明刘备建立的蜀汉内部新旧矛盾错综复杂,刘禅继位后任用诸葛亮平定南中,以安抚之策得以平定。

在诸葛亮辅佐时,一直不肯放手让刘禅亲政,刘禅并没有掌握实权。

但年少的刘禅并未松懈,而是细心体悟治国之道,形成“平和”的执政风格。

亲政后,他审时度势从蜀汉实际出发,务实发展川蜀政权,使得原本最弱小的蜀汉政权得以延续。

标签: 刘禅三国

更多文章

  • 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 两人真实关系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禅,诸葛亮

    对刘禅和诸葛亮的真实关系,是君臣,师生,还是彼此争斗的政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权力之争还是主义之争呢?我们都知道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生前便委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临终时更是将自己的儿子刘禅叫到跟

  •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两败关羽,乐进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末年名将乐进的故事。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名将。他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胆色过人,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玩命冲在最前面,因此深受曹操的欣赏与重用。由于曹操在军事行动中,进攻时习惯用

  • 宋徽宗死后被熬成灯油是真的吗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徽宗,北宋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徽宗死后居然被金人熬成了灯油,真的是这样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127年,在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攻破了北宋都城,徽钦二帝被俘,曾经繁华无比的北宋王朝覆灭。这场导致北宋亡国的靖康之耻,至今人们提起来还隐隐作痛,这是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北宋末年

  •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刘邦

    对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

  •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项羽

    对刘邦为何只花了4年时间,就战胜了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蜀地出来,是在公元前206年11月份,这一年也是汉元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一年,也是大汉王朝的开端。项羽兵败垓下的时候,是在公元前202年1月份。这一年是汉四年,刘邦带领70万联军消灭了10万楚

  •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江东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

  • 楚汉之争要是项羽夺得天下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刘邦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项羽得了天下,中国会怎么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杆性质的人物,他是中国悲剧英雄第一人,现实中我们每每以成败论英雄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曾经的失败英雄项羽。我们要感谢太史公司马迁,是他把项羽写

  •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多尔衮,清朝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

  • 福全是什么身份?他与康熙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福全,清朝

    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皇帝次子,康熙的异母兄弟。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虽说是次子,但由于皇长子年钮只存活了89天便夭折了,因此福全又是事实上的皇长子。福全从小性格柔顺,对孝庄太后和顺治帝都颇有孝心,按说要立储君,他是最有资格的。可是当顺治帝问他长大有什么志向时,年幼的福

  • 雍正上位后都没有对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先杀老爹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雍正

    对雍正皇帝登基,没有着急处理夺位的皇子,却把康熙的心腹给杀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最勤勉,当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恐怕除了康熙大帝之外没有人能胜过他的了,就连影视剧和小说传奇故事也特别热衷这段历史。尤其是关于康熙皇帝的继承人问题,更是带有很多谜团,至今也没有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