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10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3:00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

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令,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剃发令”,号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命汉族百姓,全部改剃成满族“金钱鼠尾”发型。

但是,此举无疑违背了汉族几千年以来的礼制,汉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孝之始也!”,而现在清朝统治者要求剃发,断断不可。所以北方各州县相继爆发了抵制“剃发令”的暴动,江南汉人也纷纷起义,眼看形势不稳定,多尔衮当机立断,暂停剃发令。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和潞王监国政权相继覆灭,多尔衮觉得重新执行剃发令的时机又来了。于是,同年六月,清廷再次下令全国男性一律剃发,“各处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然而,随着剃发令的再次颁布,清军原本顺风顺水的形势突然又反转了,原本已经平定的江南各地又纷纷爆发了抗清运动。反抗最为激烈的当属江阴和嘉定等地。

当时的江阴新任知县方亨为执行剃发令,命人四处张贴告示强令百姓剃发,江阴士子十分不满,聚集在孔庙前,表示:“头可断,发不可剃也!”面对汹涌的民情,方亨决定派兵镇压,结果逼得江阴百姓“揭竿而起”,他们推举典史陈明遇为将军,拿起镰刀、斧头,甚至教书用的戒尺,攻打县衙,将方亨抓获,清廷急忙派兵镇压,义军在江阴坚持抵抗三个月后失败“戴发效忠八十日”,义军几乎全部被杀,践行了“留发不留头”的誓言。

嘉定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清朝委任的知县逼迫百姓剃头,百姓不从。最后在嘉定著名乡绅候峒的率领下,百姓们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成立了“嘉定恢剿义师”,公然与清廷对抗。

除此之外,在昆山、皖南等地也都爆发了反对剃发的抗清运动,最终导致原本已经被清朝有效控制的江南、皖南和浙北地区重新动荡起来,为平息起义清军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清军要想招抚其余尚未涉足的地区变得更加艰难,这也让多尔衮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清朝统一全国。

很多人认为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因为他错误地估计了百姓们对于剃发的反抗。

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对于清廷来说,是完全有必要强制中原百姓“剃发”的,而且是刻不容缓。原因有四:

第一、避免被同化

华夏民族最强大之处,或者说最为他族所恐惧的地方,就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任何一个民族与其说征服了中原王朝,不如说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历史上入主中原的王朝除了元朝算是全身而退,任何一个民族都难逃被“同化”的命运,清朝统治者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一开始满族人的头发并不是像后来那样“茂盛”,他们只是在脑后留下一点点的头发(形如金钱),再加上一个小辫子(貌似鼠尾),但是随着清军入关,满人也逐渐接触甚至开始接受汉人的一些习俗,尤其是在北方一些早已沦陷的地区,一部分满人为了保暖,已经把头发剃成当时汉族人的高发髻,这还只是三五年,如果清廷不要求剃发,不出十年,清人“金钱鼠尾”发型将不复存在。

即使清廷最终实现了统治区的全员剃发,满人还是受到汉人的影响,将头发越留越多,最终形成了后来的阴阳头。到了乾隆时,满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当时乾隆一直强调不可忘本,为了让满人保持自己的本色,还下令满人在家族内部会议上必须说满语,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称秋荻),即使这样也没能挡住汉人的同化之力,到宣统退位时,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满人不会说满语,跨不上马,拉不动弓的满人更是比比皆是。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所以,满清入关以后必须要执行剃发令,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满清来说,当然是越早越好。

第二、谈判的筹码

多尔衮首次颁布剃发令以后,多次反复暂停执行,而暂停剃发令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沦陷区的人民没有了剃发的切肤之痛,对谁来做皇帝这个事情也就看淡了,于是变成了满清的“顺民”,而原来因剃发而反抗的江南民众也没有了继续反抗的民意基础,于是放下锄头,重新回到田间,剃发令再次执行又再次起来反抗,如是者三,普罗大众自然会习以为常,终有一天,一觉醒来,对于剃发令不再如往常一般难以接受,就如温水青蛙,死于逐渐升温的热水。

事实也是如此,暂停了剃发令的清军越来越顺,在京畿地区站稳脚后便放心大胆地西追击李自成,然后一路南下顺风顺水的拿下东南半壁。这不能不说有多尔衮把剃发令的执行当做谈判筹码之功。

第三、剃发以别顺逆

清军入关以后,虽然一路势如破竹、顺风顺水,但这是建立在广为吸收汉人的降兵降将的基础之上,其实当时满清的兵力非常有限,不像元朝那么兵强马壮,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满人势弱,暂时降服的汉人必将反戈一击。以满人那点儿兵力,根本扛不住汉军一次突然造反,极有可能在一次重大打击之后就一蹶不振,就像后来的吴三桂那样。

所以,满清吸收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归降的汉臣对中原当时的士大夫文化的深切了解,知道文人气节当先,太过于注重人的气节和经历纯洁,一旦有失败或投降的事,就等于一辈子抹不掉的劣迹。所以故意给汉军降兵剃发,以表示曾经投敌,这就是强行站队的手法,也是一个服从性测试,“剃发以别顺逆”。

所以,剃发的汉军没有选择,只能拼命助清廷大一统,平民也是一样,一旦剃发,没剃发的就再也不会看得起他们,甚至将其视为敌对,以当时汉人社会内斗情结的秉性,等于制造了巨大隔阂,就算有地方起义,也绝对不会和南明或其他反抗势力联合起来,孤掌难鸣,容易消灭。

另一方面,则对不剃发的“刁民”坚决消灭,把反抗的火种掐灭在萌芽之中,所以终满清一朝,反清复明的事业虽然不断在坚持,但却一直未能成功,原因就在于那些真正的义民早已被一纸剃发令分辩出来,杀了个十之八九。

第四、打击汉人的信心

汉人自信,而最自信的就是几千年的汉人文化,所以为了进一步打击大明臣民的心理防线,多尔衮决定从文化上彻底征服汉族,而文化征服莫过于改变民众的服饰和发型,所以多尔衮以征服者和胜利者的角度出发下令剃发。

同时多尔衮可能还隐藏着另一个目的,就是全民剃发可以提升多尔衮的权威,使其再上一层楼。

所以,作为并非拥有绝对实力的少数民族争霸势力,清朝的剃发易服绝对是个高明之举。

标签: 多尔衮清朝

更多文章

  • 福全是什么身份?他与康熙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福全,清朝

    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皇帝次子,康熙的异母兄弟。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虽说是次子,但由于皇长子年钮只存活了89天便夭折了,因此福全又是事实上的皇长子。福全从小性格柔顺,对孝庄太后和顺治帝都颇有孝心,按说要立储君,他是最有资格的。可是当顺治帝问他长大有什么志向时,年幼的福

  • 雍正上位后都没有对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先杀老爹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雍正

    对雍正皇帝登基,没有着急处理夺位的皇子,却把康熙的心腹给杀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最勤勉,当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恐怕除了康熙大帝之外没有人能胜过他的了,就连影视剧和小说传奇故事也特别热衷这段历史。尤其是关于康熙皇帝的继承人问题,更是带有很多谜团,至今也没有明确的

  •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崇祯,明朝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

  •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崇祯,魏忠贤

    为何崇祯一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心思细腻、想法繁多、权力欲极强的人。他草根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至于个中原因,并不是朱元璋

  •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皇后

    还不知道: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的?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将天下托付给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轻的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朝来是一个不折不扣

  • 清朝妃子走路为什么要人扶着 古人身体有那么弱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妃子

    还不知道:清朝妃子走路,为什么需要宫女搀扶着?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是满族人打下来的朝代,满族人所建立的朝代与汉族人建立的宋、明等朝代有些不一样。汉族甚至汉族皇帝喜欢裹了小脚的女人,为什么要给女人裹小脚,除了对女人小脚有畸形的喜欢,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避免女人

  •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尔衮,努尔哈赤

    还不知道:从父亲角度看,努尔哈赤为何不让多尔衮继位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0年,阿巴亥给代善“送饭”吃,努尔哈赤很恼火,将她赶回娘家,却舍不得她离开,很快就去接她回来。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也疼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16

  •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崇祯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 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 杨家为何没有起兵成为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绍,东汉末年

    还不知道: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为什么没有如袁绍起兵成为诸侯?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他出身于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家祖上积攒的基业非常雄厚,这也是他能够在乱世迅速崛起的最大的原因之一

  •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忠贤,明朝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