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赵匡胤为何会迁都?有哪些考虑

历史上赵匡胤为何会迁都?有哪些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4/1/5 9:31:04

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朝初年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是提出过要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的。不过,包括赵光义等在内的很多文武大臣,都反对这么做,因此最终没有迁都成功。

赵光义为什么反对这么做?历史上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赵光义害怕离开开封以后,他的势力会受到影响。赵匡胤不再考虑让他做接班人,而是会选择自己儿子,所以他要抵制。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

(北宋开封城)

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宋朝君臣们商议迁都的情况。

宋朝在开封定都以后,由于开封周围没有什么山川之险,因此需要大量的禁军来保护。这就使得整个京城,需要非常多的安保力量。而这些安保力量,将会消耗太多的物资。宋朝本身国力并不雄厚,如果京城消耗了太多的物资,那么将会造成国家贫弱不堪。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赵匡胤提出要把京城从开封迁到洛阳的提议。毕竟洛阳周围有山川之险,迁到洛阳以后,可以凭借山川之险来拱卫京师,从而减少安保力量,减少物资消耗。

但是,以赵光义为代表的文臣武将,大都反对这样做。赵光义甚至对赵匡胤提出“在德不在险”这样的论调,认为一个君王,一个国家,能不能确保天下太平,能不能受到老百姓的拥戴,主要在于君王的德行,而不是京城的防卫。

赵匡胤辩不过赵光义,所以最终他就放弃了迁都的打算。不过,等到赵光义等人退朝以后,赵匡胤却对身边的人感叹说,如果不迁都,百余年后,国家的财力就会消耗殆尽了。

赵匡胤的担忧不幸成了现实。到宋神宗的时候,就是因为国家财力消耗太大,因此宋神宗进行了熙宁变法。到宋徽宗的时候,金国南下,灭掉了无险可守的北宋。

那么,赵光义为什么要反对迁都呢?

前面我们说了,一般认为,赵光义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实力受到削弱。这个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存在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错,当时赵匡胤确实已经在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最早的时候,赵匡胤一直把赵光义当成他的接班人。

赵匡胤认为,五代时期,之所以不断出现朝代更迭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坚持立年长的人为继承人。所以,他才在一开始就培养赵光义。不过,随着他的儿子们逐渐长大,他又觉得,可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是,如果一直住在开封,是不太容易实现这个愿望的。为什么呢?因为赵匡胤一开始培养的是赵光义,所以他给予了赵光义很大的权力。赵光义在大臣中的排位,一直是排在第一位。同时,赵光义又是开封府尹。在整个五代时期,只要是开封府尹,都是皇位的天然继承人。

所以,如果一直在开封,就肯定只能让赵光义来继承皇位。离开开封,把开封城作为陪都,然后让赵光义继续在开封当开封府尹,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解除了赵光义的权力。

不过,这种说法却又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再说了,如果赵匡胤真的想要改换他心目中的继承人,那么他就应该给予他儿子们极高的地位,至少应该把他的儿子们封为王。除了封王以外,最好还要让他的儿子担任洛阳的留守。一旦他的儿子担任了洛阳的留守,在迁都到洛阳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封他的儿子为洛阳尹了。

赵匡胤只要这样做,也就是一种释放信号的表现,可以让大臣们看出,赵匡胤想立他儿子为太子了。这样一来,必然会获得大臣们的支持。如果这时候再谈论迁都,大臣们明白赵匡胤的心思,就不会反对。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我认为,赵匡胤没有这样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打草惊蛇。因为如果这样做,固然能引起大臣的注意,大臣们也会反过来支持赵匡胤,但是必然会引起赵光义的极大警觉。如果引起了赵光义的警觉,那么就可能造成动乱。所以赵匡胤想的是先把都城迁到洛阳以后,再对他的儿子进行分封,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动乱了。

事实上,赵匡胤的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迁都议论发生后不久,就爆发了“烛影斧声”的事件,赵匡胤因此暴毙而亡。如果“烛影斧声”,真的是赵光义杀掉赵匡胤的话,那么,肯定是赵光义已经看到了危险。为了避免事情往不可收拾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才先下手为强,杀掉他的哥哥,干脆自己直接上位当了皇帝。

标签: 赵匡胤宋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长孙皇后被称为贤后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长孙皇后是史上公认的贤后,甚至有人称她为古代第一贤后。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一般的观点认为,这是因为长孙皇后站在李世民身边,积极辅佐李世民,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比如在玄武门政变爆发的时候,长孙皇后亲自站到800名将士面前,激励他们,让他们勇往

  •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动孙权投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昭,三国

    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举州投降,曹操在当阳击溃刘备。当时的曹操意气风发,举目天下,下一个目标就是江东孙权了。于是,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

  • 襄樊之战关羽如果想活着,应该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三国

    襄樊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场战役,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战,关羽在樊城前线打曹操,和徐晃交战,孙权在背后偷袭,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加上驻守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士仁投降,导致关羽后路被切断,也预示着关羽走向败亡。在这危急关头,如果关羽做了这一

  • 历史上孝庄太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太后,清朝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能驾驭风云政变的女中豪杰之一,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的开始,是满蒙联姻的产物。清朝的强盛,是满蒙女子的智谋。清朝传奇女子,第一位便是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野史被称为大玉儿。历史上形容孝庄,她被称为杰出的女政治家。这四个字,毫无感情,却点明了她的能力。

  • 袁绍麾下的猛将,有哪些人是死于赵云之手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云,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艺高强,出手不凡,一出道就和袁绍手下第一流猛将文丑打了个平手,在救刘备的时候,一枪挑了河北四庭柱之一的猛将高览。那么,除了高览,赵云还杀了袁绍哪位一流名将?众所周知,袁绍手下猛将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淳于琼、韩

  •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的转折点 安禄山为什么敢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安禄山

    还不知道:唐朝和安禄山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禄山为何能横扫大唐?你看手握20万雄兵的哥舒翰,是怎么被俘的?一、安禄山为何敢起兵?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过是否考虑过,李隆基时期是大唐的巅峰一刻,国力之雄厚无出其右,为何却被安禄山这一撞,直接就半身

  • 司马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举荐过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徽,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国时期天下纷乱,但却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应该当之无愧,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是因为他的推荐,庞统名声不显也是靠他才出来做

  • 诸葛亮北伐11名大将战死 诸葛亮到底败的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北伐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

  • 刘备不是器重诸葛亮吗 刘备托孤时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李严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严,年轻时曾经出任郡职吏,以才华著称,深得刘表的信任,建安十三年,曹操攻占荆州,李严逃入蜀中,投奔刘璋。公元213年,李严以护军的身份,受命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只不过他并没

  • 李严之前都是默默无闻的 刘备为何选择他作为托孤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李严

    还不知道:刘备和李严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严原本默默无闻,为何能被刘备选为托孤大臣?刘备在白帝城临终前,指定诸葛亮和李严为托孤大臣,这是为什么呢?第一,这体现了刘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利益的思想,诸葛亮是进入蜀地的荆州人士的代表。李严则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是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