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3/12/14 3:55:35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学为基础,道家,法家为辅助的新思想体系。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为了拔除窦太后所推崇的黄老之说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在朝廷中所占据的位置,开始新的改革。

而董仲舒推崇儒学,则是为了弘扬儒学,和辅助汉武帝统一治国。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董仲舒为什么走上儒学的道路呢?

董仲舒是广川人,出身地主阶级家庭,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渥,热爱读书。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董仲舒热爱读书的典故“三年不窥园”。

据说,董仲舒从小就聪明,喜欢读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董仲舒的父亲,董太公非常心疼儿子,担心儿子读书读傻了,就在家中后宅建造了一个花园,希望董仲舒休息的时候,能逛逛花园,养养精神。

没想到花园建成之后,董仲舒三年都没有逛过。

董仲舒专注学习就到了如此地步。

其实,在董仲舒读书的过程中,不止钻研儒学,而是各家学派典籍均有涉猎,法家,道家,阴阳家,经过董仲舒多年的专注,后来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后来汉景帝听说董仲舒十分博学,于是就封董仲舒为博士,负责皇帝的咨询和文书整理。

在董仲舒三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广收学生,开孔子一般的教育生涯。董仲舒广招门生,弟子不限身份地位,但是董仲舒有一个癖好,不愿意面对弟子讲学,只在帷幕中隔着帘子为学生讲学,可能是有人群密集恐惧症吧。

后来,董仲舒的弟子有很多都成了才,做了官,其中有的学生还做到了诸侯国的国相。

在整个汉景帝时期,董仲舒都在弘扬儒学,从事教学工作,知道汉武帝继位。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汉朝历史上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在政治,军事,文化,农业,经济上面都有比较大的改革,这样看来,汉武帝是一位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主。

在汉武帝继位初期,因为年幼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做什么事都要过问窦太后的意见,渐渐的,刘彻对窦太后出现了政治分歧。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妻子,历经三代皇帝,是汉朝的继承者和守护者。那么窦太后传承的东西是什么呢?

其中就有黄老之说,黄老之说,是从吕后时期就传承下来的传统思想,因为当时的汉朝无力兴兵作战,于是吕后就选择了用黄老之说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简单的来讲,就是我没有能力当爷的时候,就努力发育,当个缩头乌龟,不惹事,好好攒钱过日子。

后来因为国家实在太穷了,所以后来的几位皇帝,也都用黄老之说来治理天下。慢慢的,汉朝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虽然黄老之说让汉朝获得了几代人的太平日子,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汉武帝看来,就是国家进步太慢了,照这样发展下去,汉武帝什么都干不成,终其一生,汉武帝不过是个看家人。

而汉武帝想要做个当家人,打匈奴,改革,让国家强盛,让后世敬仰。所以汉武帝开始摸索除黄老之学以外的别的出路。

这时董仲舒的思想,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儒学非常感兴趣,就召见了董仲舒,见到董仲舒之后,汉武帝对董仲舒惊醒了提问,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人三问。

那么天人三问都问了什么呢?因为具体内容太深奥,这里我们就简单地叙述一下问题内容“如何巩固统治;治理国家的政术;天人感应是什么”。

经过董仲舒的详细阐述,汉武帝对董仲舒非常满意,基本确定董仲舒的思想就是自己改革的希望。

但是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权,说了不算,贸然董仲舒的思想使用在中央朝廷中,可能会遭到窦太后和守旧大臣的反对。

于是汉武帝先将董仲舒派到诸侯国去,让诸侯国做这个小白鼠,先行试验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董仲舒先是到江都王刘非的国家做国相,刘非本身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但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远播,所以刘非对董仲舒十分礼遇。

董仲舒在江都王的手下做国相的时间久了,江都王对董仲舒的能力非常认可,于是江都王渐渐地十分信任董仲舒,甚至将自己想要谋反的意图都透露给董仲舒。

如果董仲舒是一个小人很有可能会将江都王想要谋反的想法告诉汉武帝,但是董仲舒没有,而是用大一统的思想规劝江都王,于是江都王渐渐的打消了谋反的想法。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董仲舒渐渐有些迷信天象之说,认为世间存在审判者,存在怪力乱神,人作恶会影响天意,于是经常做法事求雨。

公元前135年,两座皇家宗庙接连起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天意在惩罚汉武帝,想要修书规劝汉武帝,汉武帝董仲舒的想法之后非常恼怒,当场就想将董仲舒斩首,后来想了想,董仲舒大概是读书读傻了,不能跟董仲舒计较,于是就将董仲舒贬黜了。

其实汉武帝欣赏董仲舒,是因为董仲舒弘扬的儒学治国,有利于汉武帝实行中央集权,但是天人感应在汉武帝看来就比较滑稽,汉武帝根本不信哪个东西,作为皇帝汉武帝的脑子自然是够用的,他非常知道,神学这个东西,不过是上位者为了百姓臣服自己,弄出来骗人的。

而董仲舒一定是读书读傻了,才相信神学这个东西,就因为董仲舒比较傻,才用神学这个东西来给汉武帝扣帽子。

就这样董仲舒因触怒汉武帝被贬为平民,又开始了教学工作,过起了读书人的安分日子。

四年后,汉武帝经过公孙弘的推荐再次任用董仲舒,这次还是让董仲舒做诸侯国的国相,只是这次的诸侯是胶西王刘端

胶西王刘端是一位比刘非更难伺候的主,比刘非更加残暴,凶狠的名声传遍天下,虽然刘端对董仲舒不错,但是刘端这个人性格反复无常,董仲舒非常害怕,于是,战战兢兢的在刘端手下做了四年的国相,之后就告病辞职了。

离职后的董仲舒依然继续了儒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但同时董仲舒还继续关注着汉朝的消息,每次朝廷有大事需要决策的时候,汉武帝还经常派人到董仲舒的家中来咨询董仲舒的意见。

就在董仲舒赋闲在家的时候,汉武帝也没有停止折腾,为了敛财打仗,汉武帝下令盐铁官营等政策,没想到却遭到了董仲舒的反对。

董仲舒认为汉武帝这时竭泽而渔,虽然能够快速敛财,但是对百姓伤害极大,但是汉武帝不听,依然我行我素,于是百姓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在家中病故,享年75岁,这就是董仲舒的一生。

回顾董仲舒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董仲舒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满足了汉武帝对权力的需求。所以后来,董仲舒才搭上了权力的快车道,他的学说也被逐渐推广。

说到底,还是因为董仲舒的学说,符合汉武帝的需求,所以才会被发扬光大了。

标签: 董仲舒西汉

更多文章

  • 赵云刺伤周仓三次都没有杀他,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艺高强,一向以枪快著称,在战场上,敌将往往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已经死于赵云枪下,这里面,包括比较厉害的高览和朱然,都是被赵云一枪毙命。赵云曾在卧牛山一枪刺死裴元绍,连刺周仓三枪

  •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佗,曹操

    还不知道: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被杀的吗?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哪怕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枭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称大名鼎鼎,而与他同一时代,且有交集的华佗作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医,“名气”也丝毫不弱。在那个时代里,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

  •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三国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

  •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赵云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为何只封赵云为杂牌将军?他真的不配为“五虎上将”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家喻户晓的偶像级战将。说他是偶像,因为但凡三国题材影视剧,必由一位帅哥演绎赵云这个角色,但凡赵云出场,必是白袍白马,挺一杆长枪,魅力四射。赵云赵云早年追随刘备,战功赫赫,

  •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蜀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巅峰时期的刘备,实力到底有多强大?能够力压曹操孙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

  •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卫子夫,汉朝

    卫子夫,出身微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卫子夫最终死于巫蛊事件。精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笔墨。在不同学者的心目中,对刘彻的评价褒贬不一。刘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历史功绩可圈可点,但对他的非议

  •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廉颇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

  •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蒙,东吴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

  •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鲁肃,东吴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东吴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97年,因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而得到赏识。208年,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三国鼎立格局。210年,

  •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街亭之战,马谡

    对街亭之战中,马谡如何做才能挡住张郃10天以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取的战略是:声东击西、阻援攻城。所谓的声东击西就是用疑兵来迷惑曹魏,让曹魏猜不出蜀军主攻的方向,而赵云则是这支疑兵的统帅,赵云率军走褒斜道,出箕谷,引诱曹魏关中主力,当时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