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最神奇的皇帝!既幸运又悲剧,既昏庸又英明!

宋朝最神奇的皇帝!既幸运又悲剧,既昏庸又英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41 更新时间:2023/12/15 19:36:38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朝最神奇的皇帝宋理宗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宋朝皇帝中,赵昀的出身最差,血统最不纯正,但是,他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皇帝:在他统治王朝的四十多年,竟然完成了“北伐灭金”的壮举。

不可思议的是,真正成就赵昀传奇一生的,恰恰是他在市井生活中学习到的“变色”绝技。

宋理宗是非常幸运的,前任皇帝宋宁宗有八个儿子,没想到都夭折了。不得已,宋宁宗只能选自己的侄子做皇帝,且很快相中了祁国公赵竑。

赵竑本来可以顺利继位的,可惜他自作孽,将到手的皇位给推掉了。赵竑在东宫大放厥词、高谈阔论,接着竟然指责杨皇后生活奢靡,还指责朝廷宰相史弥远玩弄大权。还有一次,赵竑酒后失言,说自己日后肯定要将宰相史弥远流放到琼州去。他的这些话传到了史弥远的耳朵里,史弥远决心绊倒这个太子。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史弥远秘密派人到去寻找失落民间的皇室宗亲,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赵昀,将他送到了临安相府。赵昀虽然血统高贵,但是,常年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他的言行都不符合贵族的身份。史弥远看到这个情况,有些失望。好在,在关键时刻,赵昀展示了自己难得的政治素养。

赵昀见到身份尊贵的宰相,不仅没有下跪,还傲气得一言不发。这样反而让史弥远有所希望,他决定考一下这个赵昀的文化情况。史弥远让赵昀写字,赵昀要来了笔和纸,写下了“朕闻上古”四个大字。史弥远被这个情况给镇住了,等回过神后,他握着赵昀的双手感慨道:“此乃天命!”

赵昀的行为让史弥远非常满意,赵昀知道,史弥远看中了自己的血统,他必须摆出帝王该有的姿态,这样才能获得史弥远的认可。“朕闻上古”四个字,不仅让史弥远觉得赵昀已经了然于胸了,而且,让史弥远觉得赵昀拥有王者之气。经过一番努力,赵昀彻底征服了史弥远。

随后,史弥远将他送到名儒郑清之的家里,潜心学习。三年后,在史弥远的积极推荐下,赵昀被皇帝封为亲王。当宋宁宗病重之时,史弥远决定最后再“检验”一下这个候选人。他派郑清之到赵昀的家里去,开门见山的询问他敢不敢做皇帝。赵昀知道史弥远的套路,所以,任由郑清之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话。

最后,郑清之恳请赵昀给予回应好回去交差,赵昀就说了一句话:“绍兴老母尚在。”郑清之听出了赵昀的想法,立即回去复命。“绍兴老母”说的是杨皇后,她的威望极高,如果,想要获得皇位,势必需要获得杨皇后的支持。赵昀表达了自己有当皇帝的想法,可是,没有杨皇后的认可,他没有把握获得皇位。

所以,他提醒史弥远,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杨皇后的思想工作,而不是内部的动员。

史弥远认可赵昀的担忧,但是,他也非常自信能够获得杨皇后的支持。

那么,他哪里来的自信呢?

宋宁宗对现在的杨皇后似乎很不满,曾经多次说明要废除这个皇后,导致杨皇后整日惶恐不安。对于宋宁宗所立的这个继承人,杨皇后也十分不满,因为,赵竑总是跟她作对。史弥远对于这个事情早已胸有成竹,他早已认定:杨皇后就是自己战营的人了。

于是,在没有征得皇后同意的情况下,史弥远私自做好安排,让赵昀准备登位。出乎意料的是,杨皇后并不是史弥远战营的人,她反而拥护赵竑。不得已,史弥远只能派杨皇后的侄子去劝说她,希望她能够识时务、看清局势动态。杨皇后虽然被迫屈服,但是她并不熟悉赵昀,不知道他是否有能力当好皇帝。

情商极高的赵昀知道杨皇后的顾虑,于是,向史弥远请求拜见这位皇后。令史弥远意想不到的是,一向高傲的赵昀,见到杨皇后就立即扑倒下来,一直磕头,还向她保证绝对会全力侍奉,保证其后半生的荣华富贵。赵昀的举动打动了杨皇后,她非常激动,亲自扶起了赵昀。

并且,还深情的对赵昀说道:“汝今吾子矣!”

至此,杨皇后完全认可赵昀,让赵昀安心准备登位的事宜。赵昀虽然获得皇位,但是,还有很多困难需要他去面对。首先,他不纯正的皇室血统就让其饱受争议。接着,名不正言不顺的继承之路让他上位后面临种种政治危机。可以说,这些危机都必须依靠史弥远和杨皇后去摆平。

赵昀依靠他们,自然也会受到他们的挟制。登位满一年,赵昀就被强迫娶了一位皇后,这个事情对于他来说是非常耻辱的。原来的杨皇后升为皇太后,为了控制新皇帝,决心在他身边安插自己的人。杨太后在自己的恩人那里选了一位叫谢道清的丑女,将她送进宫里面,准备给赵昀当皇后。

同谢道清一起进宫给赵昀当妃子的,还有一位贾家千金,她长得花容月貌,比谢道清好看得多。再加上,谢道清沉默寡言,而贾贵妃能言善辩,非常讨赵昀的喜欢,因此,赵昀明显青睐贾贵妃,想要立她为皇后。杨太后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生气,要求赵昀立谢道清为皇后。

迫于压力,赵昀不得不就范。没多久,贾贵妃就病逝了,赵昀非常伤心。这些痛苦都是杨太后强加给他的,但是,赵昀没有表现出不满,而且,还对谢道清非常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赵昀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在强权面前懂得保护自己。面对杨太后的强权,赵昀一忍再忍。

那么,对于史弥远的强权,赵昀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还是服软!

赵昀对史弥远的服软可以用“言听计从,如侍亲父”来形容。朝廷上的大事,史弥远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完全不用请示赵昀。对于史弥远的肆意妄为,赵昀不仅没有意见,还十分赞同。

赵昀如此对待史弥远,自然有自己的原因:

第一,赵昀刚刚登位,反对他的人肯定很多,他需要史弥远的力量去扫除这些反对者。

第二,就目前来说,杨太后才是赵昀的头号敌人,他渴望摆脱老太后的约束。他知道,现在史弥远持续在打击异己,很快就会触及太后的势力,待他们鹬蚌相争后,赵昀才可以从中获利。

第三,史弥远一派内部早已矛盾突出,只因为史弥远还在,党派表面看上去还比较稳定。等到史弥远病逝后,该党派立即四分五散,而赵昀一下子就可以将他们清出政坛。

赵昀一直过着隐忍的生活,他时刻想要掌握大权,将所有牵制自己的力量给清除掉。随着反对他的人慢慢被清出都城,质疑赵昀皇位合理性的声音也慢慢的消失了。这时候,原本服软的赵昀立即强硬起来,开始抢夺自己的政权。赵昀最大的敌人还是杨太后,他需要史弥远的力量来打击杨太后势力。

为此,他挑起了史弥远和杨太后之间的矛盾。

首先,赵昀故意偏袒史弥远一方,扶持他们的势力,以此打压杨太后一党。等到杨太后一党被打压殆尽时,赵昀自导自演了“烟花事件”,彻底打倒这一党派。

有一次,赵昀主动提出为杨太后燃放烟花,以此,庆祝老太后的劳苦功高。杨太后非常高兴,欣然前来观看。没想到,意外发生了。有一支烟火竟然直奔杨太后而去。幸好是虚惊一场,而赵昀领着臣子立即前来谢罪。杨太后事后细想,这个事情非常蹊跷,不仅是因为这支奇怪的烟火,还有就是赵昀。

他竟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百官前来叩拜,这一切更像是预演好的,杨太后细思后都有些害怕。于是,杨太后只能退隐,将权利全部交给赵昀。如果说,赵昀是使用阴招来对付杨太后一党,那么,对于史弥远一党,赵昀就十分强硬。在史弥远病逝后不久,党派内部就乱了。

于是,赵昀抓住这个机会,打击党内主要人物,彻底打散这个党派,让他们再也聚不起来,无法威胁到皇权。掌握国家大权的赵昀,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通过民生的改善和贤才的任用,将国家拉上了正轨,朝日益强盛的方向发展。

需要提及的是,赵昀在公元1234年完成了一个壮举,那就是消灭了金国,报了靖康之仇。从此,赵昀的政治生涯走上巅峰,他本人也被称赞为当代明君。

但是,励精图治多年的赵昀,在人生的暮年,同大多数皇帝一样,开始享乐起来。

为赵昀开享乐之门的是他最宠爱的女人——阎贵妃。为了取悦这个女人,赵昀竟不惜花费重金大修功德寺。如果说。赵昀仅仅是花费巨资,那也就算了,更可恨的是。赵昀竟然将自己的政权也让给了阎贵妃,任由其摆弄。

由此,阎贵妃组建了自己的“帮派”,形成了“阎马丁当”这个小团体,将赵昀一手建立的良好局面给毁了。这个小团体里面,就数丁大全最胆大妄为。他竟隐瞒前线兵败的消息,导致国家的重镇落入蒙古人之手,使得蒙古人加快侵吞南宋领土。

很明显,由于阎贵妃的怂恿,赵昀已经从一个明君变成了昏君。

等到长江以北的领土被蒙古人彻底占领后,赵昀对阎贵妃这个小团体才真正看清。为了挽回颓势,赵昀再次展示出自己无与伦比的政治天赋。此时,阎贵妃已过世,这个小团体的势力也受到削弱。赵昀先追封阎贵妃,麻痹其他成员。接着,逐渐削弱这些成员的势力将他们移出京都,彻底无法干涉朝廷事务。

那么,赵昀为何没有处决这些危害国家的奸佞小人呢?

这就要分析下当时的局势了:蒙古人已近在咫尺,他们才是国家的最大隐患。为了对付外敌,赵昀必须稳住内部;因此,他采取了温和的手段对于阎贵妃的小团体。还有,这个小团体虽然祸害国家,但是对赵昀却是忠心耿耿。赵昀这样处理,也是为了让其他人明白:只要忠心事主,皇帝必然会偏袒他们。

事实证明,赵昀在位时,蒙古人还是无法越过长江,南宋依然能够存活下来。等到公元1264年,赵昀悄然离开人世,后面的情况就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

赵昀是一个幸运的皇帝,出身市井却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最高统治者。他也是一位悲剧的皇帝,执政初期受到他人挟制,执政后期受到他人蒙蔽。他还是一位昏庸的皇帝,执政后期竟然招妓入宫、荒淫无度。他又是一位英明的皇帝,所有困境都难不倒他,最后,安然离世。

总体来说,赵昀是功大于过,毕竟,能够消灭金国就是一个莫大的功劳,对于一直积弱的南宋来说简直就是奇迹。

标签: 宋朝宋理宗

更多文章

  • 汉初的第一阴谋家是谁?陈平三换其主六出奇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陈平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汉高祖刘邦的左膀右臂,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张良、韩信、萧何这三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说了: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

  • “中兴四将”是什么产生的?“中兴四将”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岳飞,韩世忠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兴四将”是什么产生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故宫博物院现藏南宋画师刘松年所绘之《中兴四将图》,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90.6厘米,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题,已擦去,而现存清代乾隆帝墨笔楷书重题,依次是"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岳鄂王飞"

  • 费祎: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为蜀国延续30年寿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费祎,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费祎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先帝遗诏,成为蜀汉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建兴元年,诸葛亮受封为武乡侯,并开始开府治事。在其相府之中,有一位地位极其特殊的人物,虽然当时官位不大,却受到诸葛亮异乎寻常的重视,而此人正是费祎费文伟。公元225年,诸葛亮在讨伐南

  • 朱高炽在位有什么贡献?为何在位不就却能被后世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高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高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华历史十分悠久,历史人物不计其数,而在这些人物中,皇帝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在众多的帝王里,有的统治时间极长,如分别在位六十一、六十年的康熙、乾隆爷孙俩,或是在位五十四年的汉武帝刘彻,在位四十三年的唐玄宗李隆基等等。但与之对应,也有许多统

  •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孩子 刘邦为什么会让他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恒,刘邦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恒继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你知道刘邦死后为什么会是刘恒来继位而不是别的皇子来继位吗?这中间其实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现在让我们一同来看一下吧!想了解刘恒的话,就一定要先了解他的出身和身世背景。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孩子,如果按照顺位来说基本上是

  • 盘点李世民手下的六大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世民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621年5月,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在虎牢关,大败前来援救洛阳军阀王世充的河北豪杰——夏王窦建德。此战中,夏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窦建德也当场被擒。听说窦建德投降,里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王世充也选择了投降。由

  • 萧何恪尽职守被刘邦夸奖,却不知自己大祸临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萧何,汉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萧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萧何,是西汉名相,乃是大汉王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正所谓树大招风,在猜忌心极强、有杀功臣恶名的刘邦手下,萧何自然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么,萧何到底是如何保住自己身家性命的呢?而冯梦龙在《智囊》中,便重点介绍了萧何的保身之道。萧何,之所以被

  • 匈奴一直都是汉朝的敌人 匈奴人建立汉国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匈奴,汗国

    对刘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这个字,现在很多情况下指的都是汉民族的意思,而且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很深刻的含义的。不过,它在古代同样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汉朝时期,匈奴一直都是汉朝的敌人,有能力对它出手的时候绝对不会龟缩不前,然而还有一件很奇怪的事

  • 朱高炽射箭真的百发百中?历史上他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高炽,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朱高炽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历史上,朱高炽确实在父亲朱棣和两个弟弟的阴影之下获得战战兢兢。而他之所以活得那么憋屈,完全是因为他患有肥胖病。在明代学者焦竑编纂的《国朝献徵录》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皇太子(朱高炽)校场射箭,下

  • 乾隆告诫嘉庆不可杀和珅 结果嘉庆没有听进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庆,和珅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杀和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先来说一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康熙带进宫中培养,在康熙的教导下,乾隆懂得了很多治国用人的道理。乾隆继位之后,向来不拘一格,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能力,那我就用你。比如纪晓岚、阿桂,甚至经常得罪他的刘墉。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