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93 更新时间:2023/12/19 14:41:45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荆州名士集团

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与刘备的求贤若渴,但细看《三国志》等文献,就会发现这些我们熟悉的剧情中,暗藏着很多人不曾注意的细节。

诸葛亮的出场,确实很像一场炒作。大家应该都有印象的是,荆州有个隐士,叫司马徽,也即是水镜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是宛如世外高人一般的人物。刘备曾经向他请教天下大势,他却谦虚地说到,我只是个儒生俗人,哪懂得时务呢,识时务的人,也就是天下形势的,那得是俊杰。刘备顿时对谁是俊杰,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询问之下得到的答案,就是卧龙与凤雏。在司马徽的评价中,俊杰与一般的儒生,有着本质的差距。这样的桥段,《三国演义》的描述则更为戏剧化。

徐庶比诸葛亮先投奔刘备,很受刘备的器重。与演义不同的是,徐庶并不是在临走前才推荐了诸葛亮,而是在投奔刘备后不久,就和他说:“诸葛亮是卧龙,将军你想见他吗?”刘备听了就说:“那你去带着他一道投奔我。”可是徐庶却说:“这个人,只能你去找他,而不是叫他来。将军应该屈驾拜访他才是。”

经司马徽、徐庶这样一番渲染,刘备还没有见到诸葛亮,心中却早已满是期待了,毕竟这两人已经是高人了,比他们还厉害的人得是啥样呢?荆州名士们的赞誉、推荐,仿佛都是在为一个盖世无双的国士,一部剧目的主角的出场,作各种必要的铺垫,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

三顾之礼是极为隆重的礼节,通常在天子迎接德望极高的大儒才使用。对一个无官无职且年轻的人行此大礼,实在是极为反常。刘备这么做,除了表明对诸葛亮的重视,无疑是在向还处于观望态度的士人,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是在向关张这样的核心成员表明,不可怠慢此人。

上图_刘备三顾茅庐

这里体现的,这是东汉末年评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机制,人才优劣高低,以权威人士的口碑或口头评价为准,而这样的口头评价,来自于类似司马徽这样的士族领袖。曹操就是凭着“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这句似乎并不怎么好的评语,开始崭露头角。

荆州名士的领袖,除了司马徽,还有更年长的庞德公,司马徽把他当大哥一样对待,据说庞德才是他的本名,公是司马徽加在后面的尊称。按照日本学者渡边义浩先生的研究,这两人在荆州士人中声望极高,他们对荆州人才的评判,决定了这些人的优劣等次,成为各路诸侯用人的重要参考,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一个荆州名士集团,这里所说的荆州名士,既包括司马徽、庞家父子等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也包括孔明、崔州平、石韬等中原南迁定居于此的士人。他们虽然在野,但平时切磋学问,讨论家国天下的大事,同时也分享信息,相互扶持。他们对当时的荆州之主刘表并不欣赏,觉得他不是明主,所以一直在等待值得辅佐的对象,借以成就一番事业。

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是庞统的父亲,卧龙的称号,就是他给诸葛亮的,此外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都出自此公之口。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一开始并不为世人所推重,但他和庞德公走得很近,总是单独向庞德公行跪拜礼,而庞德也不推辞,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执弟子礼”,两人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想必诸葛亮也受了不少教诲,而庞德的儿子庞山民,娶了孔明的小妹,两家的关系日益紧密。

庞德公仿佛有点石成金的力量,普通的士子,一旦得到他的高评,顿时身价百倍,成为了当地的“名士”,成为各路诸侯延揽的对象。因此,名士是一个联系紧密,分享信息,互相推荐的圈子,就像前面所见司马徽、徐庶、诸葛亮之间的那种关系。

上图_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

继庞德公成为荆州名士集团核心的,就是司马徽。司马徽比庞德小十岁,将庞德公当大哥看,出入庞德公家,如同家人,一次庞德公外出祭祖。司马徽毫不顾忌地走入庞家内室,叫嫂子做饭款待客人,古人常说登堂入室,内室是古人起居的私密场所,不是极为亲密的关系,轻易不让进去的。

司马徽对庞德公也是知恩图报,庞德公的小儿子庞统,从小显得有点迟钝质朴,除了父亲庞德公很看重之外,一般人并不认为庞统有什么大的才能。但是司马徽却并不这么认为,给了南州士人翘楚这样了不得的评语,这样一来,庞统逐渐为世人所知,在荆州的名声,与诸葛亮并驾齐驱。与庞家关系紧密的诸葛亮,自然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崇这位兄弟,这又一次显示出了荆州名士集团内部的密切联系。

二、荆州青年名士的领袖

分析完荆州名士集团内部的关系,我们就要说说诸葛亮在这一集团中的地位,为何会受到大家如此的推重呢?

如果说庞德公、司马徽是荆州名士集团的第一代核心人物的话,那么诸葛亮则是这一集团青年士子的中坚力量。虽然他的老家,是位于今天山东的徐州琅琊郡,但很早就迁徙定居荆州,与当地士人来往密切。

诸葛亮的地位,体现在他的人物评价,也逐渐具有的影响力与权威性。诸葛亮和石韬、徐庶、孟建等好友一起游学,其他三人只是“务于精熟”,精通某方面的知识,而诸葛亮则“独观其大略”,视野更广泛,理解都是一些规律性、纵览全局的东西。对此,诸葛亮评价道,有专才的这三人,只能当上刺史郡守这样的省部级干部,管理某一区域或某一部门。当被问起自己将来的成就时,孔明却笑而不答。

上图_汉太宗,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

“精熟”与“大略”应该怎么理解好呢?《史记·陈丞相世家》里曾记载汉文帝、周勃陈平之间的一段对话,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汉文帝问当时位列群臣之首的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年审判多少案件,一年钱、谷的收支又是多少,周勃一问三不知,顿时汗流浃背,十分窘迫。最后问位次排第二的左丞相陈平,陈平很从容地答到,这些都有人管了,案件审判可以问主管司法的廷尉,钱谷则要问主管财政的治粟内史。汉文帝听完,说那既然这些事都有人管了,要你干什么呢?陈平带着歉意连忙回应:“实在是诚惶诚恐,陛下不知道我才智驽钝,让我担任宰相的职位。上辅佐天下调和阴阳理顺四时,下让禽兽与万物生长得宜,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使得百姓亲附,让大臣们各尽其职。”一席话说完,汉文帝连连称是,周勃也觉得自愧不如。

这也许就是对诸葛亮的大略,最经典的解释。

那么诸葛亮对自己的期许评价到底是什么呢?私底下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向以管仲乐毅这样的名相名将自诩,结合那句“亮独观其大略”,可以明确诸葛的自我期许,是能总揽全局的宰相之才,有朝一日要辅佐君王成就王业或霸业。

如此高的自诩,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可是好朋友们却坚信这一点。这体现了名士集团内部具有相互推崇的特性,也看得出诸葛亮的人物品评,已经有了某种信服力,他在荆州青年士人中,已颇有威望。老一辈提携他,新一辈佩服他,可以说诸葛亮是荆州新生代的青年领袖,自然成为整个荆州名士群体大力推荐的人物。

上图_还没有自己地盘时的刘备

三、刘备与名士

在刘备这一方面,他也有和名士合作的迫切期望。当各路诸侯和名士联合,建立各种独立或半独立地方政权的时候,刘备却长时间得不到士人的青睐,也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辗转投靠各路诸侯,为他们打仗卖命,按照渡边义浩的说法,他的角色,相当于一个雇佣兵队长。

当然,刘备也有短暂地获得地盘的时光,曾经短暂取得了豫州、徐州,因此有一段和当地名士合作统治的经历,而且从种种迹象看来,虽然也得到了当地名士的赞誉,但他和当地士人的合作,实际上似乎并不十分和谐。刘备对于当地名士的建言,很多时候也不予采纳,双方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三国志·陈群传》曾记载作为豫州颍川郡名士的陈群,后来在曹魏集团,成为继荀彧之后颍川士族的代表性人物,也曾经追随刘备。他曾劝当时领有豫州的刘备,让他不要接受陶谦留下的徐州,认为这将会与袁术发生冲突,背后还会遭到吕布的偷袭。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和陈群说的一样,刘备丢了豫州、徐州,陈群等人也改投曹操。对于名士们来说,刘备失去了地盘,就等于失去了权力根基,自然也就失去了追随价值。

几经辗转,后来刘备投靠刘表,客居荆州,寄人篱下,得不到信任,于是有了“髀里肉生”(大腿长肉)之叹,叹息自己虚度光阴,无所作为光长肉。他也逐渐意识到,没有当地名士的拥护协作,自己无法建立稳固的基业。他必须借助了名士们的知识技能、地方影响、情报信息与关系网络。恰好就在此时,就像前文所述,诸葛亮、庞统、徐庶等在野的荆州名士,也不认为刘表是可以辅助的明主,在等待寻找理想的主公。看来双方都有寻求合作的需求,需要的只是某种机缘。

现在又回到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与荆州名士集团合作的契机,无疑就是徐庶的率先投奔。徐庶引荐了诸葛亮,毕竟孔明是的青年士人的领袖,又有宰辅之才的名望,于是徐庶提出亲自去请的建议。透过司马徽、徐庶等人的推荐,刘备也逐渐了解到诸葛亮的声望,继而通过这一隆重的礼节,来表达对当地士人合作的诚意。果然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集团后,利用他的声望,号召庞统等其他荆州名士一起加入,所以三顾茅庐引发了荆州名士投奔刘备的连锁效应。

上图_隆中对,央视版《三国演义》剧照

诸葛亮《隆中对》中“天下三分。北伐中原”的战略规划,以及随后对荆州名士庞统、蒋琬等人的引荐、重用,既是期望通过辅佐刘备,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后来出现了荆州士人长期占据蜀汉集团要职的局面,也满足了刘备通过合作,有效统治地方,进而实现霸业的愿望,可以说是一种双赢。因此,不妨把三顾茅庐,看作刘备集团与荆州名士集团全面合作的开始。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孔明刘备两人“情好日密”,形成了鱼水之欢,引得关羽张飞也不免嫉妒,与之前在豫州徐州的短暂合作不同,这一次双方进入了蜜月。到后来刘备得荆州南部,进而取得了益州,漂泊半生,终于有了一番较为稳固的基业,命运发生了转折,也影响了当时天下局势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3]渡邊義浩《三国政権と「名士」》汲古書院2004年版

标签: 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

更多文章

  •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诸葛亮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

  •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曹丕

    还不知道:孙权实力并不弱,为什么甘于投降曹丕,对其称臣?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在三国的几方势力中,一直都不是很显眼,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孙权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一直是最精明的存在。当初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跟刘备、曹操比起来,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雍正

    还不知道:康熙驾崩时,若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会造反吗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在帝王家的儿子,喜忧参半,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在那个讲求地位尊卑的时代,其一出生就享受荣华富,并且不用经历人生的苦难,这是可喜之处。可忧之处只在于,要能在重重选拔中脱颖而出,又要在争夺

  •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的势力比四爷党还大 八爷党最后是怎么 输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四爷党

    还不知道:九子夺嫡中势力最大的八爷党,为何输给了四爷党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时期,康熙皇帝的24个儿子中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被称为九子夺嫡。二阿哥胤礽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深受康熙的重视。随着太子的长大,开始结党营私,尤其是康熙诛杀索额图后,父子关系更加紧

  • 刘备当初没有实力和地盘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选择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刘备

    对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世人公认的智者形象代表。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在他的辅佐下,刘备阵营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穷二白到与曹操阵营、孙权阵营分庭抗礼,三足鼎立。因此,诸

  •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蜀汉

    对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演义史里演绎的那么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在中国广大民众的认识里,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谋略的代名词。而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诸葛亮的智才写得天花乱坠。罗贯中这么做,其实是不大好的

  • 和珅最高的官职什么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清朝

    和珅的最高官职是现在的什么级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和珅垮台之后,“和珅摔倒,嘉庆吃得好”这首儿歌在民间流行开来。这一段,不但是民间戏谑,也是在暗示和珅贪污腐败的厉害。但是很多人都很奇怪,为什么和珅会贪污那么多银子,难道和他的职位有关系?他做

  • 年羹尧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年羹尧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年羹尧,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年羹尧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年羹尧的死,史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年羹尧曾平定西藏乱事及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却被雍正赐死,太过冤枉。也有人认为,年羹尧恃宠而骄,犯下92项大罪,雍正赐死他已经是法外开

  • 乾隆皇帝死后还剩下50多个妃子 嘉庆又是怎么对待她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嘉庆

    还不知道: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是如何对待乾隆的50多个妃子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清高宗年号)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

  • 合肥对东吴真的很重要吗 孙权为何要死磕这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合肥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对于东吴来说,合肥和荆州孰重孰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这无论是对于刘备还是孙权而言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如刘备就趁机以荆州为跳板一路入川得益州、攻汉中,从一穷二白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