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刽子手一听“刀下留人”真的就会停手吗?

历史上的刽子手一听“刀下留人”真的就会停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44 更新时间:2023/12/10 18:52:38

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在对犯人的刑法中,有不少的酷刑,其中斩首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说到斩首,我们都会联想到电视剧里的场景,在喧闹的菜市口,一个长相十分凶横,身材健硕的人拿着大刀,只要旁边的监斩官一声号令,那个拿着大刀的人就会对着大刀猛的喷一口酒,然后举起刀,准备犯人斩去。

不过在影视剧这样的场景中,一般犯人都不会死,因为一定会有人骑马飞奔过来大喊刀下留人,而举刀的人一般都会在这个时候就停下来。当举刀的刽子手,在听到刀下留人以后就真的停下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剧中的这些人带有主角光环吗?其实并不是,在古代,这种事情也是真的有发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得从朝的制度说起了。

一、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化繁荣,立法严明

在历史上,虽然宋朝的名声一直不是很好,但是实际上的它也是一个十分强盛的朝,在它存在的几百年里,它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比较繁盛,甚至可以于唐朝相媲美。并且宋朝的每一代皇帝都没有十分昏庸的,都还是比较优秀的,在宋朝时期,没有宦官干扰朝政,也没有外戚想要篡权,因此宋朝统治期间,政治还是比较开明的。

宋朝时期,朝廷更加重视文官和文化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是十分的繁荣,不过凡事都应该有个度数,过了那个度数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宋朝过分的重文轻武,所以最后也就有了亡国的教训。

因为宋朝的政治开明,所以法律制度也就是非严谨的,因此宋朝时期出了不少清正廉明的官员,其中包青天包拯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廉明和大公无私都是为世代百姓所传颂的。宋朝时期的法律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尤其是对死刑犯人的处置,更是非常的慎重,在宋朝的法律中,其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死刑的犯人即使已经在刑场上了,但是只要他在行刑之前喊冤了,那么就要立马停止执法,要再次对案件核查审理。

二、宋朝官员清正廉明,以身作则,维护百姓性命

当时,像包青天这样的清官在行刑的时候,倘若听到了犯人喊冤,那么他是一定会立马停止行刑,对案件再次审理的,因为他不想错放一个坏人,错杀任一个好人。像包青天这样的大官对此都这么以身作则了,那么手下的刽子手自然也是会十分尊重人命的,就算有的刽子手对人命不以为然,但是在当时的朝廷法律的规定下,他们在听到刀下留人的时候,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倘若没有听取,而直接行刑,如果错杀了,那么这样的后果他们是承担不起的,会性命不保。

宋朝相比于其他的朝代,其实它是十分注重百姓的。在其他朝代,很多的官员,在发现自己对案件误判的时候,大都会为了自己的清誉和官位而选择不提,更不会为了他们重新审判,伸正义,因为官员的威信是比百姓更加重要的。而宋朝就不一样了,官员的威信是远远比不上一个百姓的人命的,政治制度的严明,使得那个时候的刽子手不敢轻易的杀人,除非是那种已经甘心认罪,或者是已经确定有罪的人,他们才会放心决绝的下手

三、随着社会的进步,宋朝法律得以延续修订,清朝加以完善

虽然在古代,草菅人命的事情时有发生,百姓的性命也确实不值钱,但是在宋朝时期是一个例外,宋朝的法律很好的维护了百姓的性命和利益。随着时间的发展,思想的进步,宋朝的法律制度也被后世不断的完善,虽然中间出现了很多的波折,但是到了清朝,这一法律制度还是得以继续任用,只要在行刑前犯人喊冤,那么就必须要停止,不过清朝时期这一制度和宋朝时期的还是有了一些改变的。

宋朝时是只要犯人在行刑之前喊了冤枉,那么朝廷就会没有任何的条件去为犯人重新审理,但是清朝不一样,清朝加了一条律法,那就是被处决的犯人在行刑前喊了冤枉,要想重新审理案件,就必须滚过全部都是钉子的床,只有滚过去了案件才可以被重新审理。

无论是宋朝还是清朝,虽然刀下留人这样的情景剧让人看了确实觉得狗血不真实,但是这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根据宋朝的法律制度,只要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会立马停手,换成是任何人估计都不敢下刀吧。

标签: 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关羽“大意”是荆州?不大意会丢掉荆州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大意”是荆州?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被我熟知的典故是三国历史的重大拐点。在此之前,刘备进居汉中直指长安,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诸葛亮在《隆中对》的谋划似乎已经唾手可得。然而,似乎只是由于关羽的骄傲与自满,导致刘玄德光复大汉的伟业功败垂成。这个锅关

  • 朱文正血战洪都85天,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文正,明朝

    对朱文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一生,最为凶险的一战,就是洪都保卫战。这是一场,2万人挑战60万人的闹剧,但奇迹的是那2万人获胜了,所以朱元璋成了最大的赢家。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强大的陈友谅,与弱小的朱元璋,上演了此消彼长的一幕。侄子朱文

  •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为何一病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亨,唐朝

    对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矛盾的帝王,若他在开元盛世结束之前崩逝,那他所能获得的赞美和荣耀绝对远超唐朝所有帝王,奈何这只是美好的幻想,一手缔造大唐盛世的唐玄宗却也在晚年一手造就了唐朝的衰落,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一好一坏发生在一位

  • 扮猪吃老虎!傻子皇帝和宦官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唐宣宗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傻子皇帝和宦官的较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宦官为干政将一傻子推上皇位,傻子上位后第一道圣旨,让宦官胆寒中国古代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农耕文明,皇帝作为九五之尊,则是能够享受荣华富贵的最高阶层,然而正所谓高处不胜寒,皇帝的位置,遭到了无数人的窥视,稍有不慎就会命丧

  • 王玄策是什么人?为什么说他的中国史上最牛的“外交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王玄策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玄策是什么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外交官”王玄策。唐朝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数次出使印度(有说三次,有说四次)。做过融州黄水县令(今广西融水县、罗城县一带),后升任朝散大夫。首次奉命出使印度,大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三月,以朝散大夫

  • 杨修是个怎么样的人?杨修之死给我们什么启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操,杨修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修之死给我们什么启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修是历史上非常聪明的一个人,按理来说,聪明人应该混的很好才对。但杨修不是,他的下场并不好,受到曹操猜忌直接被杀。这属于典型的聪明没有用对地方,从杨修的死可以带给我们现代人很多启示,聪明是好事,但是太聪明的人往往

  • 为什么大禹治水就能夺得天下?大禹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古,大禹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大禹是怎么上位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记载,我们虽很难考证上古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不能像西方那样否认它的存在。神话故事也许只是对当时杰出人的神化。哪怕到现代,我们仍有很多不懂的东西,何况人类文明的初阶段呢。后羿射日是一篇有名的故事,九个太阳

  • 唐代宗是怎么上位的?夹缝生存喜怒不形于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豫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代宗是怎么上位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代宗李豫,出生时正逢豫州献上颗粒饱满的双穗嘉禾,为了纪念这一祥瑞,故而在立为太子之时更名为李豫。他的名字也给他带来了祥瑞。李豫从小聪明好学、博闻强识,精通《周易》卦象,而且为人宽厚,城府很深,能看透权力交锋的险恶,却能喜怒不形

  • 赵王朱高燧为了夺位都做过哪些荒唐事?连父亲也敢暗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高燧,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高燧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相较于知名度,赵王朱高燧显然不如他的两个哥哥明仁宗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历史上的朱高燧声名不显,要不是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位心思缜密的赵王爷。朱高燧是朱棣的小儿子,爹娘一般都是偏爱小儿子,放在皇家也一样,朱棣对朱高燧

  • “三英战吕布”,三国时期能打过吕布的人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布,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吕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各路英雄揭竿而起,为的是能够在这混乱世界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喜欢看三国的应该知道,里面最吸引人的就是各国的有名武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当属天下第一吕布,吕布的勇猛在三国之中那是完全不可比,虽然在三国时期他从来没有